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培育措施对杉木新造林和大径材生长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开化县、龙泉市和庆元县各2个区块开展了间伐抚育和平衡施肥的试验。通过在各区块随机选择小班进行样地设置,每小班设间后施肥、间后不施、不间不施3个处理。结果表明,杉木林通过2年的密度控制、施肥等抚育技术的应用,间后施肥林地平均胸径生长量达到2.6 cm,比对照提高1.8 cm;间后施肥样地蓄积2年生长量达到37.70 m~3·hm~(-2),间后不施样地蓄积2年生长量达到31.30 m~3·hm~(-2),对照样地蓄积2年生长量仅20.72 m~3·hm~(-2);杉木示范林189.27 hm~2两年比对照增加经济效益共1 617.46万元,单位面积增加4.273万元,还可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复查的23块1954年设置的标准地材料,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生长规律。兴安落叶松中龄林的年净生长量为5.94m~3/ha,成熟林为0.90m~3,过熟林为-0.11m~3;樟子松中龄林为2.53m~3,成过熟林为1.34m~3;白桦林为1.55m~3;黑桦林为1.70m~3。作者指出,对该区的中龄林应进行抚育采伐,成过熟林应强化开采,否则,每年将损失11亿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材料取自广元、巫山、洪雅、威远、荣县等9市县的不同起源及林龄的马尾松材积生长量调查的393个固定与临时标准地。以林龄X为自变量,材生长率Y为因变量,拟合了14个预测生长量的回归式,其中以Y=0.0369+3.8202/X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且又符合马尾松的生长规律,故用此式预测了荣县现实的马尾松林分未来10年每公顷材积总生长量可达125.7m~3。全县15037.8公顷的材积总生长量达188.7万m~3,可获产值2.5亿元,收入大于投资的本利和,培育前景与经济效益都极为壮观。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由于伐木垦荒和林火等原因,美国森林曾遭到极大的破坏。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美国林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其采伐量仍在不断增加(1952年为3亿m~3,1976年为4亿m~3,1986年为4.8亿m~3,达历史最高水平),但森林净生长量仍超过来伐量。1987年的森林蓄积量比1952年增长了27%,真正做到“越砍越多,青山常绿”。本文在对比1900年和  相似文献   

5.
在39hm~2林地上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成功地培育出阔叶树纸浆速生丰产林,经11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技术措施体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6年便达数量成熟龄,其材积平均生长量达16.6m~3·hm~(-2)·a~(-1);8年达纸浆材工艺成熟龄,纸浆工艺材材积平均生长量为13.8m~3·hm~(-2)·a~(-1);综合确定其轮伐期为8年;8年总投资为270元·hm~(-2),平均单位材积投资2.13元·m~(-3),投资少、效益高;由于林分密度大,树干通直、尖削度小、枝下高高,林分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24a生紫椴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出直径生长集中在5、6月份,累积生长率为61.98%。直径分布规律遵从正态分布.紫椴人工林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9a生时出现最大值为0.67m,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2a生,为0.6cm。人工林24a生单株平均材积为0.04631m~3,超过天然林0.79倍。林分材积连年生长量12a生开始迅速增长,24a生连年生长量为0.00499m~3。确定紫椴人工林18~24a生,林分平均材积生长率为16.38%,均显著高于紫椴天然林林分材积平均生长率。  相似文献   

7.
延平区赤门乡赤门村2012年在采伐迹地上营造楠杉株间混交(1∶1)、楠杉行间混交(1∶1)、楠杉行间混交(2∶1)、木荷、楠木纯林建设珍贵楠木用材林,经过5d的生长观察,从造林实验结果表明:楠杉混交造林,在不同程度能促进楠木的生长发育、改善林分结构和林木及林地生长环境条件、尤其楠杉行间混交(2∶1)的生长相对较好,5d生行间混交(2∶1)混交林中的楠木胸径、树高比楠木纯林分别提高39.95%、43.21%和38.12%、40.47%;蓄积总生长量32.88m~3/hm~217.46m~3/hm~2、;年平均生长量6.58m~3/hm~23.49m~3/hm~2;树冠幅体积49.35m~338.75m~3,在实验地调查中可以看出,楠杉混交林木生长旺盛,能加快我区楠木特色产业建成,通过混交在一定程度促进干形发育的效果,木荷由于种植在造林地周围一圈(山脊、田边及路边)的位置,其生长也较快,除作生物防火林带外,也可作为用材林。  相似文献   

8.
利用赤眼蜂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在长兴县已有近20年历史。经调查,当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虫灾级为3~4级时,在第1代卵期,放赤眼蜂360万头/hm~2,可以控制松毛虫当年的危害;年材积生长量放蜂区比对照区增加2.4m~3/hm~2,两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学院师生于1965年春在西天目林场千秋关分场营造的约5.3ha(79.7亩)杉木林,经全林实测,21年生杉木林分平均胸径D=17.1cm,平均树高H=13.1m,蓄积量4.19m~8/ha(14.9461m~3/亩),平均生长量10.6755m~3/ha/a(0.7117m~3/亩/a),各项指标均超过我国规定的杉木Ⅱ类产区速生丰产标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选地得当、整地细致、栽植认真、密度合理,套种适法、间伐及时等营林技术配套。其中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地形、母岩和土壤选择最适合于杉木生长的立地,对营造速丰林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刺槐萌生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刺槐萌生林的生长和生物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的更新苗。以株高,地径和株数对比,萌芽苗优于根蘖苗。从树干解析表明,萌生林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在第4年达到最大值(2.0m);而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第8年时最大,分别为1.15cm和0.00775m~3/株。9年生萌生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4.826t/ha,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0.229t/ha.a。与实生林相比,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萌生林具有较高的木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12.
刘孝敏  刘叶瑞  谢伟雪  杨一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29-13530,13545
以甘肃省典型气象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年太阳总辐射达4 700~6 350 MJ/m2,年太阳总辐射和直射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由西至东、由北至南递减;各地年太阳日照时数为1 631~3 391 h,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与年太阳总辐射分布趋势相一致。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太阳能热利用。最后,分析了至"十二五"末甘肃省太阳能热利用潜力和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伊犁地区白杨派树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聚类方法选出具有高生长率的更为适合伊犁河流域生长的白杨派优良品种,并预测选出的优良品种的数量成熟龄。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白杨派无性系分为两类:一类为高生长率品种,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5.63 m、年均生长量为1.602 m,平均胸径为41.9 cm、年均生长量为2.619 cm,平均材积为1.337 m3、年均生长量为0.084 m3;另一类为低生长率品种,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3.28 m、年均生长量为1.455 m,平均胸径为25.98 cm、年均生长量为1.624 cm,平均材积为0.506 m3、年均生长量为0.032 m3。高生长率的白杨派品种数量成熟龄在14~25 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西部小凌河上游凌源、喀左、羊山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光照资源年际和作物生长季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西小凌河上游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和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波动性减少,递减速率分别为1.964 MJ/(m2·10 a)、56.224 h/10 a和1.357 MJ/(m2·10 a)、38.705 h/10 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气候突变分别发生在1979年和1985年,突变前后分别减少5.5 MJ/m2和162 h;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持续减少,没有明显的突变时间。掌握辽西小凌河上游光能资源气候变化规律,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光能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0~2011年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后对高坝州水库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监测,并就理化因子对其影响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高坝州水库的叶绿素a年平均含量为14.917 8mg/m3,2011年为10.226 8 mg/m3,2011年的叶绿素a含量比2010年下降31.45%;2010年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1 236.72mgC/(m2·d),2011年为809.53 mgC/(m2·d),2011年比2010年的初级生产力下降34.5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放流不同数量滤食性鱼类产生不同生态效应,2010年水库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透明度对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极显著;2011年总磷、磷酸盐、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对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北坡气候梯度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利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布设的气象站的多年观测数据,采取差值对比方法,研究山地垂直气候带的空间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气温降低约0.52℃,≥0℃和≥10℃的年均积温分别降低147.8℃和160.6℃;在海拔1 700~3 3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增加约17.41mm;在海拔3 300~3 800m区间内,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降水量减少约30.21mm;海拔每升高100m,年均土温降低约0.8℃,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递增约5.13%.年均无霜期减少量是海拔增加量的0.065 9倍.和过去比,近10a来祁连山北坡气温、积温、地温呈波动性变化,略有升高,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也呈波动性变化,但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维都林场32年生阴香人工纯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将解析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同林分树龄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并确定为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阴香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在32 a时分别为17.6 m、32.55 cm和0.539 m3;树高连年增长量在0~6 a逐年增加,第6年达到峰值,为0.90 m/a,第6年之后树高生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胸径生长与树高生长规律相似,在第4年达到生长峰值,为2.42 cm/a;材积连年生长量随树龄递增先增长后下降,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在第22年,峰值为0.035 m3/a,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第32年,由此确定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为32 a。生长规律回归方程拟合中,树高、胸径与林龄回归模型以理查德模型最优,材积以苏马克模型为最优,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7以上,残差平方和较小,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Rapid wastage of Alaska glacier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rising sea lev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have used airborne laser altimetry to estimate volume changes of 67 glaciers in Alaska from the mid-1950s to the mid-1990s. The average rate of thickness change of these glaciers was -0.52 m/year. Extrapolation to all glaciers in Alaska yields an estimated total annual volume change of -52 +/- 15 km3/year (water equivalent), equivalent to a rise in sea level (SLE) of 0.14 +/- 0.04 mm/year. Repeat measurements of 28 glaciers from the mid-1990s to 2000-2001 suggest an increased average rate of thinning, -1.8 m/year. This leads to an extrapolated annual volume loss from Alaska glaciers equal to -96 +/- 35 km3/year, or 0.27 +/- 0.10 mm/year SL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hese recent losses are nearly double the estimated annual loss from the entire Greenland Ice Sheet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and are much higher than previously published loss estimates for Alaska glaciers. They form the largest glaciological contribution to rising sea level yet measured.  相似文献   

19.
张峰 《北京农业》2012,(21):19-20
当前,国内外关于大豆高产与超高产技术方面的研究甚多,并记录下了高产与超高产的国家。比如美国的Cooper选择培育的半矮秆大豆品种,年产量达到了400.0kg/667m2,最高产量甚至达到了530.0kg/667m2。日本所选择培育的东京1号大豆年产量达到了210.0~413.0kg/667m2。我国黄淮地区安徽省蒙城县种植的"MN91413"生产田为1081.21m2,年产量达到了315.1kg/667m2,2000年辽宁省海城市,生产田为3134.90m2,年产量达到了327.2kg/667m2,我国大豆产量最高的要属1999年新疆选育的"新大豆1号"在生产田为765.05m2中,年产量达到了397.1kg/667m2。主要以新疆为例对大豆超高产的品种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黑龙港地区为河北省重要粮食产区,但水资源严重匮乏,其中粮食灌溉是第一用水大户,已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灌溉施肥为对照,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进行灌溉而只靠自然降水进行小麦和玉米生产时的水分生产潜力及其受肥力影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旱地小麦、玉米及周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719.8kg/hm^2、6404.3kg/hm^2和8124.1kg/hm^2。分别是补灌2水处理的22.45%、65.12%和46.44%;平均WUE分别为0.728kg/m^3、1.161kg/m^2和1.031kg/m^3,分别较补灌2水处理低66.44%、26.66%和42.56%。在旱地小麦和玉米生产中,水分是主要限制因素,仅靠自然降雨时肥料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对缺水的黑龙港地区来说,没有水就没有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