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防止储藏粮食变质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含量、降温、熏蒸和施放化学药剂来控制害虫、微生物和霉菌。近年来,由于对粮食和食物中化学药剂含量的限制,气密和气控等储粮方法也较普遍地得到应用。谷物和食品加工技术人员一直在希望能找到一种新的储粮技术,能够安全储粮而使食用的粮食不含有任何药剂和真菌毒素。 一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平衡而实现安全储粮和食品的方法已在巴西研制成  相似文献   

2.
害虫防治是储粮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安全储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预防和消灭储粮害虫,防止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或危害,保证粮油的营养品质和使用价值。做好粮食害虫的防治工作,对于提高国库“四无粮仓”质量,确保储粮安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世界粮食科技中,安全储粮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为解决这个课题,粮食科技工作者研究试验成功许多储粮新技术。但是,烘干仍然是安全储粮的最重要、最普遍、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烘干技术对于安全储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主要表现在:在收获季节,当大量高水分粮食需要烘干入库,如果烘干设备不足,就会造成粮食霉烂,或者会影响收获,延长收获期,这期间又会通过可能发生的雨、雪、雹、冻及风暴等造成粮食的严重损失。在粮食企业和粮食仓库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烘干能力,就必须进行中间储藏。在中间储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与社会稳定、和谐和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粮食安全范畴是狭义的,与国际上定义的所有能满足人类营养需求的粮食和其他食物的广义的食物安全不同,通常只包括谷物、豆类、薯类等粮食自给。  相似文献   

5.
农户安全储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和粮食购销体制的变化,农户储粮已成为粮食储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储粮分散在干家万户,由于缺乏安全储粮技术,损失十分惊人。据调查,一般农户储粮损失为10%,个别地区高达30%。农户储粮大多为原粮,主要是小麦、玉米和稻谷。储存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还需不断进步,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必须保证粮食的安全。我国既要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又要科学储粮,科学储粮对粮食的安全性及社会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加强对科学储粮的研究是保证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础。本文重点分析科学储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粮食储藏是粮食流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粮食仓储技术对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极大。目前,我国农村粮食仓储管理面临着管理粗放,条件简陋,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缺乏等情况。对此,进一步改善储粮条件,建设绿色环保科学储粮体系,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和品质安全,势在必行。一、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现状1.对科学保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是脱离粮食企业现有客观条件谈科学保粮,片面地把科学保粮理解成应用计算机测控、准低温冷藏等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的农业政策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同时,由于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户贮粮已成为粮食贮藏的主体。新都区作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粮食总产量在28.4万吨以上,许多农户都储有2~3年的余粮,平均每户在1500~2000公斤。但由于缺乏科学安全的储粮技术和专门的技术部门指导,全区农户储粮因虫蛀、鼠盗、霉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400万公斤。另外,随着我区二、三产业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单靠加强产前、产中管理,提高粮食单产是有限的。探索和推广一套适合广…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风储粮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是粮食仓储行业对储粮进行管理的一项技术措施,它是将动体物理、机械原理应用到储粮领域,以改良储粮环境为手段,提高粮食的储藏稳定性,确保储存安全。其主要机理是:利用动力机械,通过粮堆内预设通风系统,将粮堆孔隙空气强力吸出,在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粮食安全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省粮食产需基本状况及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要做到“口粮安全”与“食物安全”、增加粮食产量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一起抓的对策思路,并从稳粮于政、存粮于田、增粮于技、储粮于库、调粮于市等5个方面提出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成安县是河北省集中产粮县之一,采用机械化通风科学储粮技术比较普遍,安全效果明显。在机械通风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测粮情的变化。笔者通过对大气、仓内、粮堆三者温度、湿度相关数据的记载、分析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安全储藏粮食的一些经验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确保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任重而道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使中国食物数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而食物质量安全和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日益突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食物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产品是我国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3.
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中较常用的一种,主要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使粮食处于低温状态,进而增加粮食的稳定性,延缓粮食陈化,更好地保持粮食的品质和新鲜度。低温储藏作为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可靠、合理和最为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防护保鲜技术,是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中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技术措施,是当前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的首选方法。文章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在低温与常温下对同一品种的稻谷脂肪酸值作比较,结果认为,低温储藏对稻谷储藏品质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低温安全环保储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省农民一直沿用一季种粮、集中售粮的方式,加之农民安全储粮意识淡薄、储粮条件简陋、储粮方式原始、储粮技术落后,导致农户庭院储存粮食损失严重。据测算,我省玉米损失损耗在11%以上,水稻在5%以上,也就是说,每年损失损耗玉米22亿公斤、水稻2.5亿公斤,损失损耗超过25亿公斤,直接经  相似文献   

15.
在广大农村,农业获得丰收以后,农民家里储藏的粮食多了起来。然面,不少农民由于缺乏科学储粮知识,仍然采用传统的储粮设施和保管方法,粮食被鼠盗、虫蛀或霉烂变质的现象时有发生.粮损率一般达4%左右,有的高达10%。既减少了粮食数量,也降低了粮食质量,还影响了食用安全,实在令人心痛。  相似文献   

16.
<正>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钱程广长期致力于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作,是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方面的专家。他曾带领相关人员对辽宁省农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农村粮食产后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并且粮食品质下降严重,对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佳木斯桦南地区玉米霉变多发,市场生霉粒超标玉米占10%以上,霉变5%以内好粮十分难求。当地农户干玉米年后价格每斤0.64元,而生霉多的只能卖4角多,粮食霉变严重影响了农户收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储粮大国,特别是农户储粮数量巨大。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制定科学、周密的通风方案,正确把握通风时机,合理运用通风方式和手段,提高通风效果,减少储粮损耗,改善储粮环境和品质,在储粮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储粮技术。中央储备粮威海直属库地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属于第4储粮温区:中温干燥储粮区,冬季大多为低温中湿天气。人们充分利用当地这种秋冬季温度低、持续时间长、自然冷源充足的特点,有步骤、分阶段采取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降温保水通风,减少储粮损耗。使储粮长期达到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有效抑制虫霉滋生,保持粮食品质,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食物安全的现状,结合我国的特点,要解决好食物生产与居民营养健康的关系、实现食物数量安全与食物质量安全的协调发展,解决居民健康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后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不断提高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食物数量安全1. 抓好良种工程建设。农业良种工程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工程。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牧渔业新品种。2. 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储粮保护工作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熏蒸剂和保护剂抗药性、代用药剂的开发以及提高粮仓气密性和隔热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新建了一大批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开展了以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低温储粮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储粮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试点和推广,提高了我国国家储备粮库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为确保新建仓房的安全使用和粮食的安全储藏奠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