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蕹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类环境激素Pb、Cd的吸收效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展蔬菜重金属污染治理、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中Pb(≤2000 mg/kg)、Cd(≤10.0 mg/kg)对蕹菜株高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但在最高浓度处理下(Pb 4000 mg/kg,Cd 50.0 mg/kg),蕹菜株高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土壤中Pb、Cd导致蕹菜地上部减产的最大降幅分别为76.3%和65.8%;随着Pb、Cd投放浓度的增加,蕹菜植株各部位的Pb、Cd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但地上部对Pb的积累比对Cd的积累弱;蕹菜中Pb、Cd积累量与土壤中Pb、Cd含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羽叶鬼针草对Cd、Pb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羽叶鬼针草(Bidens maximowiczianaOett.)对Cd、Pb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鬼针草吸收Pb的能力比吸收Cd的能力强。在土壤Pb单一污染浓度为800 mg/kg时,鬼针草地上部Pb含量达到最高,为928.88 mg/kg;在土壤复合污染浓度为Cd 5 mg/kg和Pb800 mg/kg时,鬼针草根部Pb的含量达到最高,为747.58 mg/kg,而鬼针草在Cd 20 mg/kg和Pb400 mg/kg复合污染时吸收Cd能力最强,地上部Cd吸收量为21.33 mg/kg,根部Cd吸收量为57.20 mg/kg;鬼针草植物对Cd、Pb的吸收有很强的分布特征,植物吸收Pb的能力为地上部的吸收大于根部吸收,而吸收Cd的能力为根部大于地上部;鬼针草植物对Cd、Pb的吸收并没有影响其生物量,并且Cd抑制了鬼针草对Pb的吸收,而Pb却促进了鬼针草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Pb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外,Pb、Cd对小白菜生长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当Pb最高浓度达到1 500 mg/kg时,株高比对照降低0.33 cm,比对照减产24.2%;当Cd最高浓度达30 mg/kg时,株高比对照降低0.95 cm,比对照减产40.8%,当Cd浓度为5 mg/kg时,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之后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Pb、Cd在小白菜体内的累积量为根部>茎叶;在最高浓度时茎叶吸收Pb的量仅是对照的3倍,而吸收Cd的量是对照的45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对不同水平镉(Cd)和铅(Pb)污染的耐性及富集效应,并施加不同水平螯合剂初步探讨荠菜净化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在低水平Cd和Pb处理时对荠菜株高、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高水平Cd和Pb处理时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在土壤Cd和Pb添加量为150 mg/kg时,荠菜的株高、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2)荠菜植株中脯氨酸含量随Cd和Pb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Cd和Pb含量为250 mg/kg时,荠菜体内脯氨酸含量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13倍和18.41倍;(3)荠菜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均随着土壤重金属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4)荠菜不同部位Cd和Pb含量与不同水平处理Cd和Pb浓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了添加重金属后土壤中重金属能被植物有效吸收,并且各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主要依赖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5)荠菜具有修复Cd和Pb污染土壤的潜力,对重金属Cd和Pb的吸收富集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特点,但相比之下,荠菜对土壤中Pb的吸收富集能力强于Cd;(6)荠菜地上和地下部Cd和Pb含量随着螯合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说明了添加螯合剂能明显提高荠菜对土壤中Cd和Pb的转运和吸收。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广西莪术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体内Cd、Pb的积累和迁移。结果表明,Cd 1 mg/kg、Pb 100 mg/kg处理,广西莪术并没有出现毒害现象;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现象,且浓度越高,植株受到的伤害越大。叶绿素含量均随重金属浓度增大而下降,仅在处理30 d低浓度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a/b随污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单一重金属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复合重金属胁迫。广西莪术对Cd、Pb具有富集作用,地上部和地下部Cd、Pb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且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的含量高。各处理广西莪术药用部位的Cd、Pb均未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标准,其中对照地下部Cd含量超过标准的7.43倍,Pb含量超过标准的7.58倍,在栽培生产过程中须严格监控土壤中Cd、Pb两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免抑制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6.
曹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44-45,106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不仅危害生态环境,还能通过食物链危及到人类的健康.从Pb、Cd污染蔬菜土壤中筛选出2株耐高浓度Pb、Cd的真菌1号(耐Pb)和9号(耐Pb和Cd复合污染),经鉴定分别为产黄头孢霉(Cephalosporium chrysogen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这两株菌对液体培养基中Pb的去除率分别为72.45%、54.82%,9号菌对Cd的去除率为20.86%,菌丝体内Pb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2.52mg/kg、18.46mg/kg,9号菌丝体内Cd的含量为0.206mg/kg;将这2种菌接种到Pb、Cd污染的土壤中,均能降低蔬菜植株中Pb、Cd的含量,有利于安全生产蔬菜.  相似文献   

7.
土壤外源镉、铅污染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外源重金属Cd、Pb在石灰性褐土上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当Cd施用浓度为5 mg/kg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Pb对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Cd、Pb对油菜株高和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当Cd施用浓度达到最高3 0 mg/kg时,株高比对照降低0 .95 cm,油菜的干物重比对照减少5 7.6% ;当Pb浓度为1 5 0 0 mg/kg时,株高比对照降低0 .3 3 cm,油菜的干物重比对照减少3 2 .5 %。也表明Cd对油菜的毒害作用大于Pb  相似文献   

8.
土壤铅和镉胁迫对空心菜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水平的土壤铅(Pb)和镉(Cd)胁迫对空心菜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胁迫会提高空心菜的生物量,但高浓度胁迫下空心菜的生长受到抑制,在900 mg/kg Pb处理下空心菜生物量仅为对照的32.4%。土壤Cd胁迫下,空心菜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7 mg/kg Cd处理下植株生物量为对照的83.6%。空心菜叶片中丙二醛 (MDA)含量随着Pb和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最高浓度Pb和Cd胁迫下,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9%和29.5%,说明Cd对空心菜生长的胁迫作用大于Pb。空心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Pb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说明在低浓度下三种抗氧化酶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空心菜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Cd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空心菜叶片中SOD和CAT的活性也是先上升后下降,而P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Pb2+、Cd2+胁迫对红花檵木光合特性及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Pb2+浓度为100 mg/kg时,红花檵木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和色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明显上升,当Pb2+浓度为500 mg/kg以上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Pb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叶绿素含量则在Pb2+浓度为1000 mg/kg以上时才出现显著下降趋势;(2)Cd2+处理降低了红花檵木叶片Pn、Tr和Gs,叶绿素含量在Cd2+浓度为100 mg/kg以上时显著下降;(3)Pb2+浓度为100mg/kg,Cd2+浓度为100 mg/kg时,红花檵木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即促进了红花檵木叶片的着色。  相似文献   

10.
土壤铅、镉污染对小白菜生长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斑田和培泥砂田中铅(Pb)、镉(Cd)污染对小白菜生长和植株体内Pb、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Pb、Cd污染对小白菜生长及积累的影响因土壤类型、重金属种类和浓度而异。浓度较低时(Cd〈0.5 mg.kg-1,Pb〈250 mg.kg-1),Pb、Cd污染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污染(Cd 2mg.kg-1,Pb 500 mg.kg-1)可抑制小白菜生长。小白菜植株中Pb、Cd积累随其浓度增高而增加。Pb、Cd复合污染时,土壤中高浓度的Pb可促进Cd在小白菜植株中的积累;而土壤中Cd的存在对Pb在小白菜植株中积累的影响不明显。Pb、Cd对小白菜生长及其积累的影响是砂壤土(培泥砂田)明显于粘壤土(黄斑田)。Cd在小白菜植株中的迁移能力高于Pb。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含量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桑树对重金属Pb、Cd的富集和迁移,探索桑树对修复Pb、Cd污染土壤的潜能。方法以桑树种子和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发芽实验和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含量Pb(0、250、500、750、1 000、1 250 mg/kg)和Cd(0、0.2、1、25、75、100 mg/kg)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桑树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生物量等影响,以及Pb、Cd在桑树根、茎、叶中的富集和迁移。结果(1)不同含量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均对桑树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2)低含量Pb、Cd(250、0.2 mg/kg)对桑树幼苗株高、生物量产生促进作用,当含量升高时转为抑制作用。(3)Pb、Cd主要积累于桑树根系中,低含量的Pb(250 mg/kg)会促进桑树对Cd的富集和迁移;桑树对Cd的富集及迁移系数高于Pb,但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最高值均 < 1。Pb、Cd复合胁迫下,桑树对Pb、Cd富集和迁移系数小于单一胁迫;当Pb、Cd含量升高时,Pb、Cd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不同含量Pb、Cd均会不用程度的抑制桑树种子萌发,抑制作用随Pb、Cd含量升高而增强。桑树不属于超富集植物,但对低含量Pb、Cd富集及转移系数较高,并且低含量Pb、Cd会促进桑树生长,可在低含量Pb、Cd污染土壤中开展种桑养蚕模式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1.34 mg/kg和4353.69 mg/kg,10914.65 mg/kg和14249.07 mg/kg;最大解吸率分别达到3.12%和2.43%,1.02%和0.33%。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大于红壤,解吸率低于红壤;同等浓度下,红壤、紫色土对Pb2+的吸附量高于Cd2+。研究表明土壤粘粒、有机质、CEC含量是影响红壤、紫色土吸附解吸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熊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62-21264
[目的]探讨土培条件下东南景天矿山与非矿山生态型植物对Cd耐性和富集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以向水稻土中加入不同量的镉作为处理,研究东南景天两种生态型植物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的生长反应以及体内镉含量与积累量变化。[结果]两种生态型植物对土壤中不同含量Cd的生长反应不同,矿山生态型对土壤Cd的耐受阈值为300 mg/kg,非矿山生态型为50 mg/kg。矿山生态型地上部最大Cd含量为893 mg/kg,根部最大Cd含量为344 mg/kg;而非矿山生态型地上部和根部最大Cd含量分别为124和212 mg/kg。矿山生态型地上部Cd含量大于根部Cd含量,而非矿山生态型根部Cd含量大于地上部。矿山生态型地上部Cd积累量最大值为151.67μg/株;而非矿山生态型为11.99μg/株。两种生态型植物相比较,在相同Cd处理水平下,矿山生态型地上部Cd含量和Cd积累量均显著高于非矿山生态型。[结论]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对土壤Cd的耐受和富集能力显著大于非矿山生态型。从植物对土壤镉的耐性、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及其比值来看,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是一种Cd超积累植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金属元素铅(Pb)对谷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Pb污染背景下谷子的安全生产和品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自然土壤加水为对照(CK,0 mg/kg),设5个外源Pb浓度处理(50、100、250、500和1000 mg/kg),分析不同Pb浓度处理对谷子萌发及苗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Pb浓度的增加,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等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000 mg/kg处理的相对发芽率仅有52.5%。叶绿素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Pb胁迫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Pb浓度为500 mg/kg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58.3%、69.5%和64.3%。随着Pb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POD活性对1000 mg/kg高浓度Pb胁迫尤为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b浓度为5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最大值,较CK显著增加54.1%;Pb浓度为10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与CK相比显著降低14.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Pb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质膜透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与Pb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Pb浓度下抗性指标相对值的平均值(敏感性)排序为:POD活性>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谷子在萌发阶段和幼苗时期均会受到Pb胁迫的影响,同时在响应Pb胁迫时,谷子能通过自身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提高其适应Pb胁迫的能力,但这种适应性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5.
菜用睡莲栽培土壤和灌溉水铅、汞及镉安全指标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是湖北省开发的一种以叶柄及花柄为产品的新型水生蔬菜。为了评价菜用睡莲对铅、汞及镉3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比较有关标准中关于土壤和灌溉水中铅、汞及镉安全指标限量值的适用性,利用睡莲盆栽进行了3个独立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土壤铅、汞及镉含量与灌溉水及菜用睡莲产品中的铅、汞及镉含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菜用睡莲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PUF)为镉0.99~3.26汞0.50~1.50铅0.00~0.02,对这3种重金属均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可以用于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吸收清除。在处理土壤铅含量为65 mg/kg时,菜用睡莲产品的铅含量为0.3 mg/kg,达到GB 2762-2012叶菜蔬菜的上限值以及NY/T 5010-2016规定的铅含量上限值,不能保障菜用睡莲产品铅含量符合GB 2762-2012的规定。利用回归方程计算的理论值表明,土壤铅≤65 mg/kg、汞≤0.05 mg/kg及镉≤2.88 mg/kg时,菜用睡莲产品符合GB 2762-2012的限量值规定(铅0.3 mg/kg、汞0.01 mg/kg、镉0.2 mg/kg)。如果实行种养结合模式,则NY/T 5361-2016规定的土壤和水铅、汞及镉含量限量值指标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磷、镉交互作用对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添加可减轻镉对菠菜生长的毒害,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增加,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镉浓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向土壤中添加磷浓度的升高,菠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菠菜生物量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土壤中磷浓度为150mg/kg时,菠菜的生物量达到最大,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最高。当向土壤中添加镉浓度为1.5、20mg/kg时,施磷均明显降低了菠菜植株中镉的含量。研究还发现,植株体内磷、镉的含量与土壤环境中的磷、镉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Pb·Cd·Zn的钝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盐对重金属Pb、Cd、Zn的钝化作用。[方法]以磷酸盐作为钝化剂,添加量设为50~1 200 g/m~2,考察Pb、Cd、Zn的有效态浓度随着钝化剂添加量的变化。[结果]随着磷酸盐添加量的增大,Pb、Cd、Zn有效态浓度均呈下降趋势,Pb从280 mg/kg下降到123 mg/kg,Zn从14.20 mg/kg下降到7.18 mg/kg,Cd从1.50 mg/kg下降到1.27 mg/kg,最终得到最佳添加量为500 g/m~2,并且30 d后Pb、Cd、Zn有效态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添加磷酸盐后土壤pH从5.62增加到7.57。[结论]磷酸盐可使土壤中的Pb、Cd、Zn浓度明显降低,达到预期的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邹冬生  朱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3-2174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组成,研究了尾矿区土壤及周围植物根部土壤的Pb、Zn和Cd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在这些区域自然定居的11种优势植物体内的3种重金属元素的耐性、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分别达2 789.001、59.83和2 892.00 mg/kg,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该矿区的主要优势物种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其中野菊花、狗尾巴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地枇杷的地上部Cd含量最大,达152 mg/kg,转运系数为1.03,是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对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MDA)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分析来研究不同重金属(Pb、Cd)对日本楤木(Aralia elata var.inermis)的膜系统、光合系统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金属胁迫下,脯氨酸和MDA的含量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先减后增,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叶绿素的含量则在Pb胁迫下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在Cd胁迫下则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日本楤木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两种不同重金属胁迫下,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CAT的活性则相反,但在Pb胁迫下略有不同,在浓度达到1 000 mg/kg时,CAT的活性降低。并且除了CAT活性以外,Pb胁迫下的日本楤木体内的这些含量均比Cd胁迫下的要高,即日本楤木抵抗重金属Pb胁迫的能力比抵抗重金属Cd的能力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