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健康雏鸡消化道优势共生乳酸菌为试验对象,用氮—甲基—氮—硝基—氮—亚硝基胍对其进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菌株定向诱导突变,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筛选到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的乳酸菌受体菌株,为构建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食品级载体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是是重要的使人罹患疾病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食品被动物排泄物污染的指标。大肠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β-D-半乳糖苷酶,这种酶常被用于进行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本试验是探索乳糖诱导大肠杆菌产生β-D-半乳糖苷酶的最佳条件,缩短基于酶检测技术检测大肠杆菌的时间。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中加入乳糖的浓度、剂量和培养时间,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因素水平,以β-D-半乳糖苷酶活力OD值为判定指标,确定乳糖诱导大肠杆菌产生β-D-半乳糖苷酶的客观条件。结果于10 m L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添加0.5%乳糖1 m L,诱导时间为4 h时所诱导的β-D-半乳糖苷酶量最多。说明恰当的乳糖浓度能很好地诱导大肠杆菌短时间产生β-D-半乳糖苷酶,并因此可以明显缩短利用该酶检测大肠杆菌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β-半乳糖苷酶常用于牛奶中乳糖的水解。来源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高温β-半乳糖苷酶基因经克隆后转入大肠杆菌T7表达系统得到成功表达,在SOB培养基上分别以IPTG和乳糖为诱导剂,对生组菌的诱导时机、诱导浓度和诱导长度进行研究,β-半乳糖苷酶比酶活分别达到11.5U/mg和7.7U/mg,比酶源菌提高90和60倍。  相似文献   

4.
用试纸法快速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5-溴-4-氯-3-吲哚-β-半乳糖苷(X-gal)试纸建立一种快速检测B-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方法.其原理在于酶色原底物X-gal在β-半乳糖苷酶作用下产生蓝色的5-溴-4-氯-3-吲哚.X-gal的价格昂贵,常规法每个平皿的X-gal的用量为3~4mg.该试验以大肠杆菌为阳性对照菌株,无乳链球菌为阴性对照菌株,用试纸法对新疆石河子周边地区牛场分离出的101株链球菌是否产β-半乳糖苷酶进行检测.共筛选出阳性菌21株,检出率为20.79%;阴性菌80株,检出率为79.21%.采用试纸法不仅使X-gal用量大大减少,节省成本,同时操作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米曲霉来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对豆浆中大豆寡糖的酶解效果。以NCBI数据库中米曲霉来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的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XP_001817311.1)为依据,利用PCR扩增得到gal A基因并根据毕赤酵母使用密码子的偏好性优化基因序列,构建野生型和优化型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摇瓶发酵120 h,测定酶学性质。设置25和45℃2个温度,每个温度下各设置0.6、1.2和2.4 U 3个加酶量,用发酵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酶解10 mL豆浆中的大豆寡糖。结果显示:该α-半乳糖苷酶基因gal A全长1 605 bp,不含内含子,编码534个氨基酸,诱导120 h后优化型工程菌株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1.952 U/mL,比野生型工程菌株提高了285%。发酵得到的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为4.33,最适温度为55℃;在pH 3.00~8.00间稳定性良好,在55℃条件下保持40 min后残余α-半乳糖苷酶相对活性为60%;该酶对大部分金属离子具有抗性,但其被MnSO4抑制;以对硝基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p NPG)为底物时的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为0.024 3 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0×10-7mol/(L·s)。酶解试验结果显示,45℃下加酶量为2.4 U反应12 h后,大豆寡糖中棉籽糖的降解率为50.0%,水苏糖的降解率为31.9%。由此可见,本试验中生产的α-半乳糖苷酶对豆浆中的大豆寡糖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筛选培养基从不同豆制品作坊附近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D-1,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及所产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研究表明,菌株D-1为Aspergillus niger,此菌株所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55℃,在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值3.0~5.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相对酶活>64.1%;Mg2+、Na+、Pb2+、K+、Mn2+、Co2+、Al3+对α-半乳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u2+和Fe3+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而Ca2+、EDTA(乙二胺四乙酸)、Zn2+对α-半乳糖苷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克隆表达副猪嗜血杆菌β-半乳糖苷酶(BgaC),并测定其酶学特性。以副猪嗜血杆菌SH0165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将BgaC基因的序列(1 791bp)克隆到pET32a质粒上,并电转化BL21表达菌株。以His标签融合蛋白纯化操作方法纯化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β-半乳糖苷酶的天然分子质量,以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为底物测定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成功表达了副猪嗜血杆菌的BgaC基因,经鉴定pET32a+BgaC重组菌表达的蛋白大小为82.4ku。纯化后BgaC的酶比活力为1 795U/mg,pET32a+BgaC重组蛋白的最适pH为6~7,最适温度为30℃~37℃。副猪嗜血杆菌β-半乳糖苷酶(BgaC)具有糖苷酶活性能够介导糖蛋白的降解,在氨基酸序列上存在高度保守的区域,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旨在评价植物乳杆菌H18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基因毒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OS显色反应对指示菌E.coli PQ37进行验证,确定其产生β-半乳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性能;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H18与4-NQO共培养体系中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评价植物乳杆菌H18抑制4-NQO基因毒性的能力。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4-NQO能够诱导E.coli PQ37表达β-半乳糖苷酶和组成型碱性磷酸酶;当4-NQO的浓度范围在0~333.33 ng/m L时,E.coli PQ37的组成型碱性磷酸酶活性保持稳定状态(11.95~14.40 U),表明选取的4-NQO浓度范围合适,可以开展后续试验;植物乳杆菌H18与3个浓度的4-NQO共培养后,均降低了共培养体系中E.coli PQ37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其中植物乳杆菌H18对83.33 ng/m L的4-NQO基因毒性的抑制率在3个4-NQO设定浓度中最高,为42.87%,不属于高抗突变菌株。综上表明,植物乳杆菌H18能够降低4-NQO的基因毒性。  相似文献   

9.
将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Ⅰ)结构基因的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mHⅠ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STⅠ基因片段,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Ⅰ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pUC18DNA与147bpSTⅠ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Ⅰ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菌株。杂文阳性的菌株经培养和抽提纯化质粒后,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Ⅰ含有2个连接在一起的STⅠ基因片段,其连接方向是正向的,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Ⅰ)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呈蓝色菌落.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酶学性质优良的α-半乳糖苷酶,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提供的嗜热微生物Neosartorya fischeri的α-半乳糖苷酶的氨基酸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合成该酶的编码基因。将合成的基因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α-半乳糖苷酶,并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棉籽糖为底物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 H 6.0,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Fe2+(铁)、Mn2+(锰)和Ca2+(钙)离子可使酶活性大幅提高,而Cu2+(铜)离子则可强烈抑制酶的活性,Pb2+(铅)、Ba2+(钡)、Al3+(铝)、EDTA(乙二胺四乙酸)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酶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模拟胃肠环境时发现该酶有良好的稳定性,肠液对该酶甚至有轻微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变种(A.niger v.Tiegh)CGMCC1182、黑曲霉MA-56(A.niger MA-56)CGMCC2722和黑曲霉XY-1(A.niger XY-1)CGMCC1182分别为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生产菌株。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黑曲霉三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复合酶制剂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混菌发酵生产复合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为7∶3(m/m),在此基础上(以麸皮和豆粕总量为10 g计算)添加玉米芯1.0 g,魔芋粉0.1 g,葡萄糖0.5 g,(NH4)2SO4 0.2 g,NaNO3 0.1 g,MgSO4 0.1 g,KH2PO4 0.2 g,H2O 11 mL。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固形物与加水比1∶1,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接种比例为5∶6∶6,接种混合孢子悬浮液2.5 mL(以一支菌种斜面加30 mL无菌水为标准),300 mL三角瓶中装量8 g培养基,发酵60 h时,复合酶产量达到最优,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三种酶制剂的活力分别可以达到221、894、10188 IU/g。  相似文献   

12.
提取扬奇青霉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α-半乳糖苷酶agl1基因的编码区DNA序列,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获得agl1基因的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8mol/L尿素变性处理后的重组蛋白,经过Ni2+亲和柱纯化,SDS-PAGE检测该重组蛋白分子量约82ku,与预测结果相符。纯化的酶蛋白依次经过6、4、2mol/L和0mol/L尿素梯度透析复性后,α-半乳糖苷酶酶活为0.4U/mL。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酵母粉蛋白胨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初始pH、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GJ222最大产酶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6,接种量2%(V/V),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0.5%(m/V),蛋白胨1.0%(m/V),NaCl 0.5%(m/V),三梨醇1.0%(m/V),MgCl20.5%(m/V)。在此条件下,菌株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达到11456.4 Miller,比基础培养基的表达量(860 Miller)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4.
对泰安及周边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对25株鸡源性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及β内酰胺药物耐药基因TEM的检测等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也相当严重,对在药敏试验中检测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不敏感的菌株进行TEM基因检测,发现这些菌株均含有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与Genebank上登录的其他耐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仅存在个别的碱基突变。通过研究以期探明地区鸡源性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和细菌的耐药现状.从而为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便制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重组子,对其中一个重组子DH5α(pXST1)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2个正向串连在一起的ST1基因,而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而且ELISA也检测到ST1融合蛋白,这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株DH5α(pXST1)安全无毒,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这表明DH5α(pX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6.
鸡痘病毒含有动物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本研究以pUC18质粒作载体,对鸡痘病毒282E_4弱毒株基因组的EcoRI酶切片段进行了鸟枪法克隆及5.5kb EcoRI片段的定向克隆.根据β-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选择法的初步筛选和以[α-~(32)P-dATR]标记的鸡痘病毒DNA为探针进行的原位杂交、打点杂交以及Southem印迹杂交结果,证实已成功地克隆了鸡痘病毒的某些DNA片段.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工业化生产的高产β-葡聚糖酶菌株,试验采用低能氮离子(N )注入诱变筛选的方法,对出发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Y2449进行改良,获得高产菌株SD16.突变株黑曲霉SD16产β-葡聚糖酶酶活由出发菌Y2449的73.00 U/mL提高到493.24 U/mL,产量提高到亲株的7倍,高产菌株SD16经连续5代培养传代,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工业化生产的高产β-葡聚糖酶菌株,试验采用低能氮离子(N^+)注入诱变筛选的方法,对出发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Y2449进行改良,获得高产菌株SD16。突变株黑曲霉SD16产β-葡聚糖酶酶活由出发菌Y2449的73.00U/mL提高到493.24U/mL,产量提高到亲株的7倍,高产菌株SD16经连续5代培养传代,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在食品工业中用来降低乳糖含量以满足乳糖不耐症症状患者的需要,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如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方面,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α-半乳糖苷酶催化α-半乳糖苷键的水解,可将饲料及豆制食品中的抗营养因子α-半乳糖苷类转化分解,改善其营养成分。α-半乳糖苷酶在底物浓度富集的情况下还具有转半乳糖基作用,这一特点可用于低聚糖的合成及环糊精的改造。此外,该酶在制药、增稠剂处理和造纸工业也有一定应用。现作者对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