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间伐抚育强度下其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和持水量的变化情况。试验选取立地条件和成林状况基本一致的林分进行研究,设置弱度、中度、强度3种不同程度的间伐抚育强度与未间伐抚育林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伐后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未伐(6.747t/hm2)弱度(6.209t/hm2)中度(5.121t/hm2)强度(3.922t/hm2),各林分持水量表现为未伐弱度中度强度,依次是2.527t/hm2、2.218t/hm2、1.690t/hm2、1.251t/hm2,且均是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平均持水量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广东粤北地区遭受冰雪灾害的袭击,导致杉木林产生了大量的林冠残体。作者对2008年林冠残体各组分和2008-2011年各年的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灾后杉木林凋落物的涵养水源特点和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8年,各组分最大持水量为叶(10.9 t/hm2)凋落物(8.22 t/hm2)枝(8.13 t/hm2)干(6.25 t/hm2)皮(2.72 t/hm2),各组分最大持水率呈现叶(320%)干(296%)皮(280%)凋落物(227%)枝(214%);各年度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呈现2008年(27.25t/hm2)2011年(19.68 t/hm2)2010年(22.71 t/hm2)2009年(24.06 t/hm2)。2008年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为268%,2009—2011年在194%~200%之间。林冠残体或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持水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均按照自然对数方程变化,而各组分和各年度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按负指数方程下降。  相似文献   

3.
针对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规划与企业发展需要,提出封禁保护、保育补植、疏伐培育、改良增效、块(带)状利用、高产高效等六种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措施模式,并对各模式的适用对象、培育目标及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新时期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木论林区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及其养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层的累积量、持水量及养分含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林地枯枝落叶层累积量为 1 4 79~ 35 2 6t/hm2 ;净持水量为 1 8 73~ 5 8 2 0t/hm2 ;主要养分(N、P2 O3 和K2 O)含量为 1 95 94~ 6 82 99kg/hm2 ,其中N的平均含量分别是P2 O3 、K2 O含量的 1 3倍和 1 1倍  相似文献   

5.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6.
福建樟湖35年生楠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福建樟湖35年生的楠木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2 103.24 t.hm-2,楠木人工林具有较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5%以上。楠木人工林10℃时的初渗值和稳渗值分别为6.95 mm.min-1和3.43 mm.min-1,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规律,对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枯落物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蓄积量分别为2.95t/hm2和11.58t/hm2。油松林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持水量在浸泡6h和4h时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油松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8t/hm2、14.23t/hm2,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69t/hm2和10.77t/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经营模式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 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森林枯落物水文过程及规律,对滦河上游3种不同类型林分枯落物及其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12.03t/hm2,最大持水量为19.4t/hm2,有效拦蓄量为23.52t/hm2;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9.51t/hm2,最大持水量为11.9t/hm2,有效拦蓄量为17.03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5.54t/hm2,最大持水量为13.0t/hm2,有效拦蓄量为13.7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10h,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式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4h左右时吸水速率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密度调控措施对冀北山区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冀北山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分析4种林分密度油松人工林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枯落物持水特征、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及其与持水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4种林分密度的枯落物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1 785株/hm2(24.40t/hm2)、1 365株/hm2(24.03t/hm2)、1 050株/hm2(23.20t/hm2)、2 100株/hm2(21.00t/hm2);(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32.20~41.80t/hm2,最大持水率的范围为202.82~243.57t/hm2,有效拦蓄量在23.35~16.44t/hm2之间;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4种密度调控处理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持水过程影响并不显著,1 365株/hm2的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能力明显高于其他3种林分密度;(3)4种林分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的平均容重0.93~1.10g/cm3,按其排序4种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 365株/hm2、1 785株/hm2、1 050株/hm2、2 100株/hm2;土壤总孔隙度51.83%~53.83%,按其排序4种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 365株/hm2、1 785株/hm2、1 050株/hm2、2 100株/hm2;(4)油松人工林4种林分密度下土壤的有效持水量130.92~138.71t/hm2,按其排序4种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 365株/hm2、1 785株/hm2、1 050株/hm2、2 100株/hm2,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648.91~671.05t/hm2。  相似文献   

11.
童庆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Z1):57-58
三明市生态公益林各林分类型在影响森林防土壤侵蚀能力的主要因子林冠截留量和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林冠截留量上格氏栲>柳杉>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荷.在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上格氏栲>木荷>柳杉>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荷.综合来看格氏栲林分在防土壤侵蚀能力上比其他林分类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列为三明市区一面坡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2.
以柳江流域中游柳江县3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林下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3个方面研究了不同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桉树林(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lyll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林下草本层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12、11.33和8.56 t/hm2;而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桉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3.92、9.86和6.82 t/hm2;3种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密度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则相反,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桉树林毛管总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除外;马尾松林和杉木林60 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大于桉树林,分别为2968.44、2964.03、2585.20 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层持水总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2986.86 t/hm2)、杉木林(2982.17 t/hm2)、桉树林(2611.24 t/hm2),其中土壤层的持水量占99%及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大通县水源涵养保护区内的低效灌木林及白桦疏林地实施低效林分改造示范,通过补植一定数量的青海云杉乔木树种,建立完善的乔灌草立体复合林分结构。结果表明:低效灌木林及白桦疏林地通过增加林冠层乔木树种比例,在完善林分结构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林冠的截留作用,明显降低地表径流;枯枝落叶层持水性能增强;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持水性能增强。林区综合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4.
杉木萌条伴生木荷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伐除杉萌条后蓄积量159.9 m3/hm2,比纯木荷林分蓄积量多6.8%,且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可获取间伐材23.9 m3/hm2,增加收入3 705元/hm2;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林分总持水量2 022.6 t/hm2比纯木荷林分总持水量3.9%;土壤容重、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最大持水量、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均优于纯木荷林分;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分与纯木荷林分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等化学性质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差别;表明留杉萌条伴生木荷林混交林与纯木荷林比较,可不增加投资取得更高回报,并有效改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5.
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总厚度范围为35~90mm,总蓄积量变动范围为34.93~62.93t/hm2;坡上样地Ⅰ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2.93t/hm2和361.71t/hm2,均远大于其他坡位样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4),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5)。  相似文献   

16.
以承德地区北沟林场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厚度和现存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量和持水率。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9.02t/hm2和6.5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落叶松纯林略小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2.11t/hm2、2.41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达到最大持水量的时间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于2015年7月对北京寨儿峪小流域内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栓皮栎纯林和混交林进行森林调查,采用浸泡法测定每种林分下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分析比较了4种常见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与持水过程。结果表明:1枯落物平均现存量为侧柏(18.44t/hm2)>油松(17.65t/hm2)>针阔混交林(15.76t/hm2)>栓皮栎林(11.59t/hm2)。24种林分枯落物层持水能力为:栓皮栎>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3样地最大持水量为侧柏纯林[(46.27±4.26)t/hm2]>油松纯林[(42.79±3.94)t/hm2]>针阔混交林[(39.10±3.69)t/hm2]>栓皮栎纯林[(33.22±3.24)t/hm2]。  相似文献   

18.
以泰安药乡林场刺槐在阳坡、阴坡及沟道的枯枝落叶为研究对象,对刺槐枯落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人工模拟降雨法进行实验并绘制单位质量下刺槐枯落物吸水过程曲线,依此分析了刺槐的枯枝落叶在阳坡、阴坡及沟道3种不同位置的持水性能,实验得出:①刺槐枯落物的蓄积量与坡位坡向有关,枯落物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是:阳坡(98.57±22.9t/hm2)沟道(102.95±33.0t/hm2)阴坡(49.88±8.1t/hm2)。②不同坡位坡向刺槐枯落物自然持水量不同,阴坡的自然持水量最大,阳坡的自然持水量最小。③刺槐枯落物持水性能与坡位坡向有关,阳坡和阴坡、沟道和阴坡的持水性基本相同,而沟道和阳坡的持水性差别较大,持水特性由大到小依次是:阴坡阳坡沟道。④可将人工降雨法测定枯落物持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迅速吸收阶段,第2阶段为缓慢吸收阶段,第3阶段为逐渐饱和阶段,第4阶段为饱和阶段。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不同种源绿竹含水率与持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安和龙海不同绿竹种源含水率与持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竹种源的生物量与持水量呈正相关.林冠层持水量随生物量增加的幅度较大,而地下部分较小持水量,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居二者之间.永安试验点各种源林冠层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与持水量均高于龙海试验点;林下植被层生物量高于龙海,但持水量低于后者.永安试验点的1、2、5号种源,龙海的3号种源林冠层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较大,持水量较高,永安的8号种源、龙海的4号等种源两指标均较小,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与持水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20.
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其在治理和开发黄土高原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钦孝  赵鸿雁 《沙棘》2002,15(1):27-30
研究结果表明,5-7年生沙棘林冠层可截留降水8.55-49.0%,并降低雨滴动能,枯枝落叶层重5.46t/hm^2,其最大持水量可达15.31t/hm^2,有1cm厚枯枝落叶层覆盖地表,即可基本控制水土流失;根系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性,与无根系土壤相比,可减少土壤冲刷量55%-88%。据1988-1994年雨季径流小区测定,沙棘林在栽植后4-5年可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与农地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量87.1%,减少土壤流失量99.0%。此外,它还可提供大量薪材,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氮素含量,生产沙棘果实,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