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的基本内涵分析入手,分析了旱作节水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和区域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理论体系,包括理论基础、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5个部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立,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准则亚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列出了每个亚层可能包含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2.
生态修复是生态破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有效评价生态修复项目的效益情况,对分析生态修复项目成效以及量化生态修复对区域发展的外部效应有着重大意义。文中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视角,以江阴市滨江公园体系生态修复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公益性生态效益、项目成本三个评价层面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效益组成情况运用净现值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若仅维持原经济发展模式,其环境管制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且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2)处于城市的生态修复对周边地区的正外部性影响较大,环境的改善能够带动周边产业转型。3)生态修复项目具有较强公共性与社会性,公益性生态效益占比较大。该评价体系可为生态修复项目效益评价提供参考,也可为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移民工程是实现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从生态移民工程的3大目标出发,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两种方法定量化评价了宁夏生态移民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宁夏先期生态移民综合效益良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效益最为显著,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势头,显著改善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移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社会环境显著改观;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脆弱生态条件下柠条适宜平茬技术,提高灌木林生态保护与无粮化饲草料转化利用程度,基于内蒙古生态脆弱区实际情况设计机械平茬(T1)、生物平茬(T2)、轮换平茬(T3)3种技术,通过试验采集及多元主体问卷调查,构建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9个层次30个指标的柠条平茬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 CRITIC EWM组合赋权法对其进行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效益评价,以筛选并评价优选平茬技术。研究表明:1)柠条平茬技术效益评价中,重要性程度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饲化利用、水土保持和技术盈利能力为主要影响指标。2)三种平茬技术实现的综合效益排名为T3>T1>T2,其中,经济效益排名为T2>T3>T1、社会效益排名为T1>T3>T2、生态效益排名为T3...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采用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和专家赋值法,对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的总生态效益为582619.09万元,生态效益主要以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肥力效益为主,二者占总生态效益的80.84%;(2)退耕后耕地的大面积减少导致的粮食总产量降低,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08.8万t,1999年~2006年承德市农村人均纯收入都呈稳定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1642~2918元;(3)退耕后,承德市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例急剧减少,农村就业率逐渐升高,2006年恩格尔系数为36.69%;(4)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等级为较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均为较好,其中社会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6.
运用AHP方法,构建了以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生态补偿、参与式监测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西北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得出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类指标层及指标层的权重和总排序,类指标层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指标层中权重排序前5位的分别是牧民人均纯收入、妇女地位改善、儿童福利、农业生产净收益率和农牧民集体福利指数.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从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四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1986-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1994-1998年表现为波动下降;(2)投入强度是影响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因素,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是次要障碍因素,重复利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牧区的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建立了以生物效益、土壤效益和小气候效益为准则层,以及与目标层关系密切的10项指标作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分析和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准则层中小气候效益>生物效益>土壤效益,指标层中空气湿度权重最大。通过对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反映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比较合理,选择的评价方法简便实用,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为基础,针对油气田开发建设的项目特点,建立了一套油气田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的4层30个评价指标,并提出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评价油气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苏里格气田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油气田开发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在2007年属于轻度影响,2008年、2009年、2010年属于中度影响。分析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情况相符,这一研究成果为油气田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退耕还林(草)工程效应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生态类型区划原则,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然后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从生态、社会经济2个层次中选取对黄土高原影响较大的28个指标因子,建立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每个生态类型区的特征和自然状况,确定不同生态区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1.
疏干水资源化利用是将煤矿开采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煤化工生产,其不仅可以缓解旱区煤炭及化工企业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在蒙陕地区部分煤化工企业实施,但其具体效益尚未明了,文中以已实施该项目的煤化工企业为典型,采用静态和动态评价分析企业实施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定义并计算各评价指标,同时定性定量描述其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构建完整综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阐释该项目各方效益,结果显示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建议在行业及区域推广以促进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寄生有肉苁蓉的梭梭(HA)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CK)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氮、磷、钾、钠、钙、镁、锰、铁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A与CK体内的氮、磷、钾、钙、钠以及微量元素铁、锰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性,只有镁元素二者间差异显著;对于寄生植物肉苁蓉,其体内大量元素氮显著高于HA和CK,磷显著高于HA,而与CK差异不显著,钾、钠、钙、镁、锰、铁6种元素含量均显著性低于HA和CK,同时研究了肉苁蓉寄生后对梭梭体内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的影响,按吸收系数大小排列为N>P>Na>Mg>Ca>K>Mn>Fe。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肉苁蓉属于全寄生性植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乌兰布和荒漠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表明 :1 )在封沙育草灌木固沙林生产系统中 ,宽带模式的植物盖度比窄带模式提高 1 7~ 3 3 % ;风蚀量比窄带减少约 50 % ;花棒、杨柴、沙拐枣林带的全 N含量分别比裸沙地提高 75.3 5、66.2 0、6.3 4% ;全 P含量分别提高 1 2 8.1 8、1 40 .3 3、3 7.0 2 % ;全 K含量分别提高 0 .3 5、0 .76、0 .1 0 % ;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 1 49.0 5、1 75.65、76.5%。宽式林带的经济效益为窄式林带的 2 .0 1倍。2 )在防风阻沙林生产系统中 ,防风阻沙带防护范围内 ,风蚀量比荒漠区降低 91 .3~ 97.5%。小美旱杨与花棒和新疆杨与沙棘乔灌结合混交林的投入产出比分别是 1∶ 8.44、1∶ 1 8.0。 3 )在农田防护林生产系统中 ,林—农结构生产系统经济效益是农田生产系统的 1 .99倍 ;林—果结构生产系统经济效益比用材林增加 44 .8% ;林—牧结构人工草场比天然草场经济效益提高 4倍左右 ,即年盈利额平均为 461 7.84元 / hm2 。林—药结构生产系统模式 ,年盈利额平均高达1 90 86.3 6元 / hm2 。林—农、林—果、用材林等各生产系统的年盈利额分别为 2 2 89.3 0、1 3 2 7.50、91 6.80元 / hm2。 4) 1 982~ 1 994年 ,护渠林较无护渠林保护的干渠减少清淤投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东段的自然经济条件和沙漠化危害特点,因地制宜地营建农防林与牧防林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沙漠化治理与沙产业开发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6667hm2。防护体系建立后,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维护了首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绿洲外缘区植被现状及其恢复可行性研究——策勒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外缘地区 ,是绿洲与荒漠相互转化活动程度最剧烈、表现最突出的地区 ,而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状况的重要指针。选择典型绿洲策勒县作为重点研究区 ,经过多次实际调研 ,在充分了解当前绿洲外缘植被生境现状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其恢复重建的可行性措施。有关结论对绿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干旱风沙灌漠土玉米田树脂包衣尿素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树脂包衣尿素和普通尿素在灌漠土和风沙土两种土壤上种植玉米的肥料投入产出效益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树脂包衣尿素在灌漠土和风沙土两种土壤的玉米产量效应上均有良好的表现,与等氮量的普通尿素相比,灌漠土玉米增产6.4%,风沙土玉米增产15.4%。而在灌漠土和风沙土上分别施用是常规氮肥用量50%和67%的包衣尿素,则可获得与普通尿素相等的产量。灌漠土上施用树脂包衣尿素的经济效益好于普通尿素。风沙土上施用等氮量包衣尿素时,经济效益最好,施用67%包衣尿素时,经济效益略低。灌漠土与风沙土两个试验点比较,风沙土试验点不但施氮量比灌漠土高出127.5 kg/hm2,而且其产量还略低于灌漠土试验点。  相似文献   

17.
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牧区为典型,针对典型牧区水资源短缺,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建立了牧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决策模型。以具有代表性的鄂托克前旗典型牧区为例,进行人工种植冷季补饲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型两个方案的优化计算。主要解决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优选夏秋牧场面积和冬春牧场面积;(2)优选种植业结构及规模;(3)采用节水节能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灌溉设施配置;(4)充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5)获得最佳或满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肉苁蓉生长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生长特性与土壤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人工种植肉苁蓉提供新的参考。克拉玛依的肉苁蓉大部分生长在土壤质地较重的戈壁滩中,其生长特性主要表现在:植株体形不规则性、多分枝、生长慢。克拉玛依肉苁蓉新鲜植株多为扁柱体直立、扁柱体拐角、阶梯等形状,此外还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这些形状的差异,主要有土壤因素引起。多分枝主要表现在植株基部,最多达62个,也有植株中位及高位的分枝,其原因也与土壤密切相关。克拉玛依肉苁蓉生长很慢:3至4年生长,地下茎25c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