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牙釉质(Amelogenin,AMEL)基因在哺乳动物X、Y染色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碱基缺失,已在动物性别鉴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本试验对蓝狐牙釉质基因片段进行克隆、纯化和测序,并通过测得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50个蓝狐DNA样本(其中25个来自雄性蓝狐精液,25个来自雌性蓝狐静脉血液)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鉴定蓝狐性别。结果显示,雌性蓝狐产生1条X带,雄性蓝狐产生1条X带和1条Y带,50个蓝狐DNA样本鉴定结果符合实际性别。判断所设计牙釉质基因引物可以用于蓝狐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2.
根据牙釉质(amelogenin,AMEL)同源基因在山羊X、Y染色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碱基缺失的特点,设计1对引物,对山羊血液基因组DNA混合样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纯化、克隆并测序;然后对46个山羊血液DNA样本(♀:22个,♂:24个)进行性别鉴定。结果显示,雌性山羊样品经扩增只产生一条非特异性条带,雄性山羊样品产生一条非特异性条带和一条特异性条带;非特异性片段长度为349 bp,特异性片段为289 bp;46个山羊血液DNA样本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对比,雌性准确率为100%(22/22),雄性准确率为100%(24/24)。  相似文献   

3.
根据牛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F1、R1。应用PCR技术对羚牛(TAKIN)Sry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在羚牛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30 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60只未知性别的羚牛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14个,雌性46个。该试验为羚牛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套简单、快速鉴定性别的方法,试验根据牛的Beta基因及SRY基因,设计2对引物(β-1,2和SRY-1,2),对牛96个牛肉DNA样本进行PCR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性样品扩增出了300 bp和429 bp 2条片段,而雌性样品只能扩增出300 bp 1条片段。40个牛血液DNA样本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对比,雄性、雌性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5.
应用Sry-PCR扩增鉴定狍(Capreolus capreolus)的性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C1、C2,应用PCR技术对野生狍(Capreolus capreolus)Sry基因(哺乳动物Y染色体DNA雄性特异区)进行扩增.结果在野生狍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21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42个未知性别狍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22个,雌性20个。对Sry-PCR产物克隆测序,得到185bp的Sry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本试验为狍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牙釉质基因在牛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的差异设计巢式引物,对牛静脉血基因组DNA样本以及10枚牛早期胚胎DNA样本进行巢式扩增和电泳分析,以鉴定性别。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能够对牛10 pg量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鉴定性别,雌性产生1条片段长度为311 bp的源于X染色体的条带,雄性产生1条源于X染色体的条带(311 bp)和1条片段长度为251 bp的源于Y染色体的条带,对10枚胚胎进行鉴定,6枚为雄性,4枚为雌性。说明牙釉质基因巢式PCR扩增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方法可靠,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火烈鸟性别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火烈鸟在外观上雌雄极为相似,很难用常规方法对其性别进行鉴定。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火烈鸟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从火烈鸟血液中提取总基因组DNA,针对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4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3对引物组合成2个组(A/B和B/C)进行多重PCR。结果表明,3组引物都在雄性个体中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11只,雌性个体6只。经检验,利用3组引物都能准确鉴定火烈鸟性别,为该物种在分子水平上的性别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洲红鹮和火烈鸟在外观上难以区别公母,成为其种群繁殖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利用引物(2550F/2718R)对美洲红鹮和火烈鸟的CHD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雄性个体扩增出1条片段,雌性个体为2条片段,该红鹮群体雌雄比例适宜(1∶1),火烈鸟雌雄比例需进行调整(5∶12)。该方法能简便、准确的鉴定这两种鸟类的性别,为繁殖、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雏鸽的雌雄外貌形态差别甚微,极难区别。为有效准确地鉴别雏鸽的性别,淘汰非目的性别,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采用PCR方法,选定特殊的性别CHD1基因及鉴定引物,克隆出雏鸽特定性别基因序列鉴定雏鸽的雌雄。结果表明:在雏鸽雌性样本中扩增出1条带(777 bp),而雄性中未见扩增带,显示出CHD1基因的性别特异性,PCR扩增性别鉴定结果与样本解剖后对性腺观察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也完全一致。在87份样品中,阳性克隆结果为25,阴性克隆结果为62,故87只雏鸽中雌鸽25只,雄鸽62只,其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鹈鹕是一种雌雄同态鸟类,外观上难以区分。从鹈鹕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参照近缘鸟类性染色体上的CHD基因和EE0.6序列,筛选了3对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其中2对引物组合成1个组(A/B)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表明,2组引物在雄性个体中均扩增出1条片段,在雌性中扩增出2条片段;待测群体中雄性个体2只,雌性个体8只。本试验首次确立了利用PCR技术对鹈鹕性别进行鉴定的分子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 -box保守区的一对引物 ,扩增了中国林蛙Sox基因(SRY -boxgene)。结果表明 ,雄性中国林蛙扩增出了两条带 ,分子长分别为 2 5 0bp和 60 0bp ,而雌性个体中未见扩增带 ,显示了中国林蛙Sox基因在雌雄性别间有差异。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林蛙的性别决定机制及性别控制的早期鉴定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使用LAMP法对12枚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基因扩增,通过使用不同的引物,对牛胚胎中的雄性特异性核酸序列和雌雄共有的核酸序列进行扩增,鉴定胚胎的性别,结果7枚为雌性,5枚雄性。  相似文献   

13.
冬季的野外调查可以收集到动物排在雪地或地面上的尿冰。为评价尿冰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价值,本研究从野外收集15份梅花鹿(Cervus Nippon)尿冰、从动物园收集2份已知性别的梅花鹿尿冰,以实验室保存的2份已知性别的梅花鹿肌肉样品为对照,采用凝胶回收试剂盒提取DNA,通过cyt b和12S rRNA两个线粒体基因片段和AMEL、SRY两个核基因片段的PCR扩增,评价了尿冰DNA的可用性。结果表明:从1 mL融化的尿冰中可提取出650 ng的DNA。线粒体DNA分别成功扩增了0.472~1.2 kb的片段,核基因成功扩增了225~425 bp的片段。利用AMEL、SRY、ZFX 3个基因片段进行性别鉴定时,已知性别样品的鉴定结果均完全正确。野外尿冰样品在AMEL基因片段(大小为282 bp/225 bp)的扩增成功率为88.2%,在MT1/DSRY1—H和ZFX1-L/ZFX1-H进行复合扩增时的成功率为94.1%。上述结果说明,尿冰DNA完全可以满足基于mtDNA和核DNA的遗传学分析,是有价值的DNA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过半数的鸟类为单态性,雌雄难以分辨,对人工饲养繁育造成困难,快速准确地性别鉴定对鸟类繁育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已有研究,采用无侵入采样的方式,应用3对引物(2550F/2718R、P2/P8和K7/W1)分别对26种258只鸟类的羽毛样品进行了性别特异性PCR扩增,其中部分产物进一步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发现:白鹈鹕雄性为1条321 bp条带,雌性多1条234 bp条带;斑嘴环企鹅雄性为302 bp和50~100 bp条带,雌性多1条367 bp条带;鹤鸵雄性样品为1条约350 bp条带,雌性多1条约150 bp条带。结果表明,羽根作为样品,未经DNA提取直接进行PCR检测,可有效地进行鸟类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影响鹌鹑早期胚胎发育及性别分化的4个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Wpkci基因和多重PCR鉴定鹌鹑早期胚胎的性别,在此基础上,选取早期胚胎发育不同时间点(3、4、5、6、7、8d)雌雄鹌鹑胚胎共120枚,其中雌雄各60枚,每个时间点10枚。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鹌鹑雌雄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性别分化相关基因(3β-HSD、P-450c17、P450arom和ER)的表达,探讨了3β-HSD、P-450c17、P450arom和ER基因对鹌鹑早期胚胎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鹌鹑胚胎P-450c17、P450arom和ER基因在鹌鹑胚胎发育的第4天雌性均高于雄性,其中P450arom基因仅在雌性胚胎中检测出有表达,且表达量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P<0.01),雄性胚胎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无P450arom基因的表达;ER基因在鹌鹑胚胎发育第4天雌性显著高于雄性(P<0.05);P-450c17在鹌鹑胚胎发育第4天虽雌性高于雄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3β-HSD在鹌鹑胚胎发育第5天达到其表达最高值,且雌性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研究结果表明,3β-HSD、P-450c17、P450arom和ER基因在鹌鹑早期胚胎性别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胚胎发育4~5d。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准确鉴定出鹌鹑胚胎或组织样品的性别,研究以CHD1基因为候选基因,设计并合成了用于朝鲜鹌鹑性别鉴定的引物,建立了两种鉴定鹌鹑性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第一种鉴定方法是对提取的鹌鹑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单一条带的个体为雄性鹌鹑;出现两条清晰条带的个体为雌性鹌鹑。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扩增,接着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出现单个峰的为雄性鹌鹑;出现两个峰的为雌性鹌鹑。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进行鹌鹑性别的分子鉴定,其中第一种方法的结果直观可靠,可应用于鹌鹑的育种工作中;第二种方法操作简便,需要的时间短,适合实验室中大量组织样品(个体)性别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7.
狍Sry基因PCR扩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狍性别决定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野生狍(Capreoluscapreolus)(n♀=2,n♂=2)Sry基因(哺乳动物Y染色体DNA雄性特异区)进行扩增。根据人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1,2。结果在野生狍雄性个体中扩增出1条带,大小约为220bp,而在雌性个体中未见扩增带,表明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为探讨野生狍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序列设计跨度为437 bp和346bp的两对嵌套式雄性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β-珠蛋白基因序列设计跨度为304 bp和174 bp的两对嵌套式常染色体引物作为内标引物,对提纯的萨能奶山羊血液DNA样品和胚胎细胞DNA样品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以准确鉴定早期胚胎性别.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通过10μL、20μL体系,56℃退火条件下,雄性胚胎具有346 bp SRY基因序列扩增带及304bp和174 bp常染色基因扩增带;而雌性胚胎只有304 bp和174 bp常染色基因扩增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绵羊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中的同源序列,设计跨度为170 bp两对半嵌套式性别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β-珠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40 bp常染色体引物作为内标引物,对绵羊胚胎细胞DNA样品进行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确定了绵羊胚胎性别鉴定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该反应条件下,雄性胚胎具有170 bpSRY基因序列扩增带及240 bp β-珠蛋白基因序列扩增带;而雌性胚胎只有240 bp常染色体基因序列扩增带.因此这个鉴定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形态上性别鉴定特征十分缺乏的新疆野兔样本的性别数据,本研究采用双重PCR法同时扩增SRY基因和APP基因,通过分析PCR产物,对采自新疆9个地区共121例未知性别的野兔样本进行性别鉴定。在验证PCR结果的可靠性后,鉴定出雌性样本69例,雄性样本52例,性别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后接近1∶1,符合实际。这为后续研究新疆野兔的物种分类、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数据,也在兔类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