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鸣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对鸣翠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鸣翠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61属118种,构成比例为绿藻42.4%,蓝藻21.2%,硅藻18.6%,其他17.7%。蓝藻优势种最多,属蓝、绿、硅藻型湖泊。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3月。Mar-galef指数1.267~2.942,Shannon-Wiener指数2.459~4.098,均匀度指数1.782~2.605,综合藻类细胞密度和种群结构评价,鸣翠湖水体处在中度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宁夏清水河流域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于2018年7月与11月在宁夏清水河流域22个样点分别采集浮游动物定性和定量样本,并对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常见种、优势种、季节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23种,其中轮虫类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7种。优势种有7种,其中尖额溞属最多。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因季节而异,夏季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达到高峰,冬季处于低谷期。清水河流域浮游动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233~2.066,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251~1.922,均匀度指数为2.535~3.801,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根据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可以初步判断清水河流域水质为重度污染、中度富营养化,需加强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和10月分别对白云湖中华鳖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23种,10月采集到5门36种,种类组成上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或者硅藻门;7月池塘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2,优势种数共10种;10月份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7,优势种数共13种;7月份池塘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70×107 ind/m3,变化范围为(0.75~12.5)×10^7 ind/m3,10月平均密度为13.16×107 ind/m3,变化范围为(2.88~18.2)×10^7 ind/m3;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8.10~90.70 mg/L,平均为35.57 mg/L,10月份生物量为23.10~295.86 mg/L,平均为165.55 mg/L,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种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蘑菇湖水库浮游植物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2016年分别在丰水期(4月)、平水期(7月)、枯水期(11月)对蘑菇湖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度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个站点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0种(属),其中优势种(属)12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全年以蓝藻-绿藻型为主,3次采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817±982)×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6.72±5.88)mg/L;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季节变动显著(P0.05),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4月份(春季);全年水质整体处于国家Ⅴ类水质状态;温度、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是影响蘑菇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且温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蘑菇湖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但蘑菇湖水库处于富营养化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蘑菇湖水库的环境治理和渔业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2010年4~5月对长江镇江段水域进行8次随机采样,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该水域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分析其种群组成与群落特点,并初步探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从长江镇江段水域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42属,其中以绿藻门(35.71%)、硅藻门(30.95%)和蓝藻门(23.81%)为主,其他种类较少;各种属浮游植物在长江镇江段各个站点的分布及频次极不均匀,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出现的属数与频次占主体;在采样时间内,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56×104~1.15×105个/L变动,平均密度为5.69×104个/L,且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pH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试验结果不仅为研究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点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参考,还将为富营养化的防除与生态平衡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7月到2011年4月(春)每季度分别对映秀镇居民区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兽调查,研究小兽组成、相对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变量,分析震后小兽群落结构与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居民区小兽相对密度为3.34%,主要包括2目2科4属7种,黄胸鼠(Rattusf lavipectus)和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优势种;从2009年7月到2011年4月居民区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升高,均匀性指数降低;小兽相对密度下降,峰值分别出现在2009年夏(17.14%)和2010年秋(5.00%)。地震后2a间映秀居民区小兽相对密度逐渐降低,未形成稳定群落结构,需要长时间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3属122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31~45.69 mg/L和6 500.21~15 183.93 ind./L,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0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N、J和W1为代表性功能群;共鉴定出主要浮游动物4个类群13属21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25.53 mg/L和2 128.90~17 699.72 ind./L,浮游动物可划分为9个功能群,其中RF、LCF为代表性功能群;秋、冬、春、夏4个季节的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45、40.19、52.66和48.87;4个季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1.54和0.24~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7~0.32和0.08~0.32,Mar...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湘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按4个季节,在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共设6个采样站,35个采样点,对湘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密度分布与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种类数、生物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湘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33属259种,其中绿藻(92种)和硅藻(71种)种类较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35.52%、27.41%,密度分别为1.00×104、6.20×103ind/L,分别占总密度的47.39%和29.38%,呈绿藻–硅藻型水体;浮游植物种类整体呈现冬、春、夏、秋季逐渐增加的趋势,春、冬季主要为硅藻型水体,夏、秋季则变为绿藻型水体;湘江四季浮游植物密度为6.20×103~9.29×104ind/L,四季平均密度为2.11×104 ind/L,其中以秋季密度最大,春季最小,除衡阳站夏季浮游植物密度最大外,其余各站位均以秋季的最大;四季共出现13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全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浮游植物α多样...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莲湖湿地修复区浮游植物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2018年1—5月对大莲湖湿地修复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度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鉴定出28种浮游植物,隶属5门25属;其中优势种2个门类,共3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绿藻为主,其密度占总数的64.9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营养盐含量是绿藻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溶氧含量、pH值以及氮营养盐含量是蓝藻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运用多样性指数与水体污染程度的关系对大莲湖生态修复区水体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16—2019年期间对西沙群岛附近珊瑚礁区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连续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个生物大类中的252种底栖生物中,甲壳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120种;其次为软体动物,有72种;棘皮动物37种,环节动物17种,其他门类生物6种。大型底栖生物密度为(334.45±396.40) ind·m?2,生物量为(110.79±126.56)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85±0.84、丰富度指数(d)为5.51±2.64、均匀度指数(J’)为0.89±0.05;多样性指数显示,2016年永兴岛及2018年西沙州海域受到轻度扰动;群落聚类分析显示,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随时间变化较显著;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ABC曲线)评价显示,2017年和2018年的部分岛屿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结果说明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总体上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调查时间的变化比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有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17种(属),密度为10~160ind/L,平均密度为100ind/L。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0.0016-17.5mg/L,平均生物量为9.023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海南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保护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水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及2020年7月(夏季),对海南岛海尾湾近岸海域的12个固定采样点(站点)进行3个航次的水样采集调查,返航后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水质及周边环境等进行鉴定和记录,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2020年的夏季航次采集水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47种,以硅藻门种类(121种)为主,其次是甲藻门(18种);优势种包括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并基角毛藻(C.decipien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 Gmelin.)、冰河星杆藻(Alexandrum catenclla)及拟旋链角毛藻(C.pseudocurvisetus)等;各调查站位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7.50×104 cells/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3.07~4.33,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58~0.85,丰富度指数(D)介于1.34~5.12。2019年秋季航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86种,其优势种包括旋链角毛藻、拟旋链角毛藻、覆瓦根管藻(Rhizosolehia imbricata var.Schrubsolei)、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根管藻(Rhizosolenia sinensis)及菱形海线藻等;各调查站点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53.80×104 cells/m3,H'介于1.80~3.35,J'介于0.33~0.63,D介于1.66~3.39。影响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温、SiO4和NH4-N;RDA分析结果表明,旋链角毛藻群落结构与SiO4和COD呈正相关,而拟旋链角毛藻群落结构与水温、化学需氧量(COD)和pH呈正相关。【结论】2019年夏季—2020年夏季海南海尾湾海域的水生环境良好,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高,影响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温、SiO4和NH4-N。因此,在掌握海尾湾海域内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种群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后,应定期重点监测海尾湾海的SiO4和NH4-N变化,避免赤潮发生,同时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海水养殖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检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15.
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白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绿藻138种,硅藻39种,裸藻26种,蓝藻19种,甲藻8种,金藻、隐藻、黄藻各3种;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13.44×106cells/L,生物量为11.33 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中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凌河牤牛上游下游中游;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划分标准,白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为0.24~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3.44,一周年的平均值为2.61。研究表明,白石水库目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氮、磷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西大洋水库示范区内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变化,分别于2018年10月秋季及2019年5月春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3属93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30.34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4745.39×10~4 cells/L;春季共鉴定出8门52属82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1.19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367.52×10~4 cells/L;春秋两季优势种更替较为明显,相似度仅为11.7%;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春、秋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87、4.19,为典型的蓝-绿藻为主的群落结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春秋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NH~+_4-N、SD和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水温(T)、Chl-a、COD_(Mn)、NO~-_3-N、NO~-_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西大洋水库示范区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修复工程对示范区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8年7月和9月,对海南岛海尾湾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结构、优势种种类、多样性特征和水质进行调查。本研究共设12个调查站位,进行了夏秋2个航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夏秋两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119种和114种,其中硅藻类占多数。夏秋两季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分别为7种和10种,其中旋链角毛藻、角毛藻属和尖刺拟菱形藻在夏秋两季均为优势种。夏季时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6.15×106 个·m?3,夏季的平均细胞密度比秋季的约高10倍。夏秋两季的浮游植物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3和5.52,差异不大;秋季的多样性指数(4.19)和均匀度指数(0.76)均高于夏季的多样性指数(3.27)和均匀度指数(0.56)。调查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尾湾海域生态环境优良,海尾湾夏季浮游植物与活性硅酸盐、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与亚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值,说明海尾湾浮游植物主要受硅、氮元素以及海水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体营养盐密切相关,应加强海尾湾陆源污水的排放管理,保护好海尾湾的近海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网箱养殖对前窑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于2019年5月—9月对前窑子水库网箱养殖区水质进行3次调查,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结果 表明:前窑子水库网箱养殖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4属,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2.6886×106个/L,年平均生物量1.5...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5门、36种(属),密度为0.05×104~39.2×104个/L,平均密度为17.65×104个/L,生物量为0.55~0.000 015 mg/L,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