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三七主要病害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生产上采取与旱粮(小麦、陆稻、荞麦等)、蔬菜、花卉、经济作物等轮作,轮作年限应在6a以上。2)选用和培育健壮无病的种子、种苗选留无病虫健康的种子或培育健壮无病虫并经检测农残或重金属元素残留低于规定标准的种苗。3)生物防治三七苗期立枯病用5%井岗霉素水剂500~1000倍液浇灌;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在土壤消毒技术暨三七产业绿色发展培训会上,来自全国农业、中药种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三七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并与三七种植企业代表、三七种植户等共同见证了三七栽培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轮作年限由原来的15~20年缩短到3~5年。三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三七种植过程中存在轮作间隔周期过长、连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移土试验,研究了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消减效应,并分析了轮作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轮作年限的增加,三七的出苗率显著增加,轮作5年和7年土壤上所栽植三七的出苗率与新土上的无显著差异.2轮作使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略有下降,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3轮作后土壤中的N,P,K等主要养分含量有所降低,pH值降低,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轮作改善了三七连作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及理化性状,对三七连作障碍具有很好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颜色农膜大棚对三七种苗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究三七种苗生长的最佳光环境,为光控技术在培育三七健壮种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黄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株高动态生长有促进作用;黄色农膜、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形态(如株高、冠幅、茎径、叶面积、根长)的生长发育,而绿膜则对其形态发育有相对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生物量的积累,且能显著增加根质比;绿膜能显著促进叶绿素相对含量的积累。本研究发现,黄色农膜能促进三七种苗株高的生长;绿色农膜对三七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有相对的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生物量特别是根部生物量的积累,橙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轮作年限土壤上种植三七,于三七开花期采集新鲜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轮作年限的缩短,三七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轮作年限对2年生三七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对3年生三七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说明三七连作障碍的机理之一是连作干扰了三七植株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降低了三七叶片保护酶活性,进而阻碍了三七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三七连作障碍成因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三七连作障碍严重的现状,从土壤理化性状劣变、生物学环境变化、三七化感自毒作用三方面概述了三七连作障碍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三七连作障碍的主要防治途径,包括选培优良品种、进行土壤处理、采用平衡施肥法、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轮作;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棚草莓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和间作套种、规范脱毒种苗繁育、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实施休棚期土壤消毒技术以及增施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等综合技术措施,使大棚草莓生产达到绿色、土壤健康、病虫兼治、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三七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随着三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种植过三七的土壤要经过5年之后才能再次种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南北均可种植,是值得选择的轮作作物。已有研究表明,三七连作土壤或根际土壤水提液及植株水提液不仅会对其自身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化感作用,而且对我国常食用的蔬菜如莴苣、萝卜、白菜、油菜、蚕豆及常见作物等的种子及幼苗的生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连作地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三七连作地根腐病控制技术。应用现有农药按一定比例组配,对连作土壤和三七种苗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复配剂Ⅱ型盆栽处理、田间试验和大田示范对三七苗期根腐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80.68%、80.42%和62.28%。复配剂Ⅱ型处理连作土壤对三七苗期根腐病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浓度单体酚酸及混合酚酸对三七及小麦的化感作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酚酸对小麦、三七的化感作用表现为在种子萌发阶段大于幼苗生长阶段;酚酸对三七的化感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浓度效应;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及小麦的化感作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2~3年生三七根际土壤中酚酸抑制三七幼苗生长,但可促进小麦幼苗生长。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应为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三七与小麦轮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探索在特有人工基质苗床上生产优质三七种苗的最适氮、磷肥使用量。分别将25种氮、磷配比的化肥在三七种苗分阶段进行施用,在最后1次施肥后15 d对三七种苗的存苗率、锈裂指数、皂苷含量及其他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并通过DPS数据分析氮、磷肥施用对三七种苗生长的影响,得出基质苗床上最佳的氮、磷肥施用量。当纯氮用量在10~15 kg/667m~2、纯P_2O_5用量在15~25 kg/667 m~2时三七种苗质量较高,表现为各项农艺性状表现最优良,尤其在块根生物量方面,同时具有较少的锈裂口和较高的块根皂苷含量。如果氮、磷施用量过多会降低三七种苗质量,氮肥对种苗质量的影响远大于磷肥,并且增加磷肥用量不能缓解氮使用过量对三七种苗的影响。氮肥的用量显著影响三七种苗的质量,在种苗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颜色农膜生长棚对三七种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三七种苗生长的不同透光率,为三七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白色和蓝色两种农膜搭建3种透光率(21.0%、10.0%和5.5%)的三七生长棚,在棚内培育三七种苗至移栽期时,分别测量株高、茎粗、叶片数、主根直径、根长和根数等指标,并计算根、茎、叶的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结果]在白膜生长棚条件下,除叶片数、根长、叶重比和茎重比外,其他指标均随透光率减弱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即在10.0%透光率下,白膜生长棚内的三七种苗株高(12.34 cm)、茎粗(1.48 cm)、主根直径(11.30 cm)、根数(8.40条/株)、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0.816 g)、根冠比(2.882)和根重比(0.737)均最高,三七种苗长势最佳.在蓝膜生长棚条件下,除株高、叶片数、主根直径和茎生物量外,茎粗(1.50 cm)、根长(15.36 cm)、根数(10.50条/株)、叶生物量(0.139 g)、根生物量(0.565 g)及总生物量(0.747 g)、根冠比(3.137)和根重比(0.755)等指标均在透光率21.0%下达最大值,三七种苗生长发育较好.透光率为10.0%时,白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株高、茎粗、主根直径、根数、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根冠比、根重比和茎重比等均高于蓝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透光率为21.0%时,蓝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株高、茎粗、叶片数、主根直径、根长、根数、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重比等指标均大于白膜生长棚内三七种苗对应值.[结论]白膜生长棚下较适合三七种苗生长的透光率为10.0%,蓝膜生长棚下较适合三七种苗生长的透光率为21.0%,即蓝膜有利于三七种苗在相对高光照环境下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3.
<正>8月12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在七里河魏岭乡绿化村温室大棚举办了土壤消毒技术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现场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室主任、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种子、种苗和土壤处理技术及配套技术研发"项目主持人曹坳程研究员、"耕地地力影响农业有害有害生物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三七种苗的定向移栽,设计了一种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对导苗管式三七种苗栽植机构作业时的定向过程、导苗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种苗栽植的主要因素;采用EDEM软件进行了定向过程的单因素仿真试验,根据仿真试验结果搭建了定向台架,进行了定向机构定向性能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定向机构优化后的工作参数组合.选取机组前...  相似文献   

15.
目前,贵州的三七种植因当地育苗经验缺乏,导致三七育苗的效益不高,损失较大,其种苗多数从云南购买。为贵州省三七引种育苗提供技术支撑,从三七育苗地选择、种子播种前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对育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编制适用于贵州地区的三七育苗标准操作规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对三七生长及种苗品质的影响,以三七种子为试材,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比较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出苗、存苗、农艺性状、根腐病病害发生及种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的存苗,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处理效果最优,但对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哈茨木霉菌剂对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益生菌液1号和宁盾菌剂,生育期根腐病平均发生率依次为: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1.79%)>宁盾菌剂(1.42%)>对照(1.17%)>哈茨木霉菌剂(0.58%);3)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三七种苗总皂苷含量的积累及地上部的生长,其中植物益生菌液1号200倍稀释液和宁盾水剂100倍稀释液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增加36.96%和30.97%。综上,微生物菌剂处理三七种子有利于三七地上部生长、存苗及种苗皂苷含量的积累,其中以植物益生菌液1号菌剂200倍稀释液效果最优。本研究可为微生物菌剂在三七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永定区单季稻、双季稻、芋稻轮作、烟稻轮作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进行肥力调查与丰缺评价。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较高;速效钾严重缺乏;土壤主要呈酸性或微酸性。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表现为芋稻轮作双季稻烟稻轮作单季稻;碱解氮平均含量为芋稻轮作单季稻烟稻轮作双季稻;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为芋稻轮作烟稻轮作单季稻双季稻;土壤p H值大小为双季稻芋稻轮作单季稻烟稻轮作。针对4种模式的土壤肥力现状,提出了几点科学施肥和土壤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20年,重庆市奉节县药用大黄根腐病发生严重。2020年8月、2021年4月分别围绕种苗处理、耕作制度等因素对病害发生影响开展了调查,结合气象资料、土壤养分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药用大黄根腐病发生发展与气候、土壤、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种苗用药剂处理与未处理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18%、49.08%,相差28.1%。新茬田、轮作田、重茬田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51%、19.73%、53.3%。采取从种到收的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可将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障碍与解决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障碍的影响,我们提出了设施蔬菜地的土壤改良技术:一是设施菜地土壤合理轮作换茬技术,二是设施菜地土壤板结改良技术,三是设施土壤消毒处理,四是轮作和间作套种轮作和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三七连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克服三七连作障碍提供有效的策略。【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种植年限的延长对三七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细菌群落影响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有机质、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下降;土壤酶活性除碱性磷酸酶变化不大外,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均明显下降。高通量测序表明,三七种植前后土壤在科水平上检测分类出占比较高的真菌15类、细菌16类,其中,对照土壤中真菌主要以Hygrocybe为优势菌种,占比为55.17%;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真菌占比降至0.37%,Fusarium为优势菌种,占比为8.31%,其百分比含量增加32倍;种植三七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与种群密度变化明显,Pseudomonas、Streptomyces等生防细菌随着三七种植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三七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营养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