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大棚栽培早熟丝瓜,始收期较露地栽培提早20d左右,4月中旬可采第一批瓜,市场售价达4.00元/kg左右。在大棚内可采用高密度栽培,密度可达2000~2500株/667m^2,而一般露地爬蔓栽培约为400株/667m^2。大棚丝瓜高密度栽培,能提前采收,周年生长,省工降肥,优质高产。667m^2大棚可采收丝瓜10000kg以上,产值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开始,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进行丝瓜密植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每亩栽植丝瓜密度由600株提高到2000株左右,亩产量可达2200公斤左右,比一般常规种植增产20%。一、培育壮苗因地制宜选用优质、丰产、商品性佳、适合市场的品种,冬春栽培要选择长棒形品种如翠盈。将丝瓜种子浸种催芽至露白后播种。采用温房穴盘育苗,60天左右的苗龄就可以移栽了,定植前务必保证低温炼苗。  相似文献   

3.
小型贝贝南瓜近年来在淄博地区日光温室开始栽培,采用一次定植采收三茬的栽培方式,亩产量可达4 500~5 000 kg,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下改进毛豆栽培管理的方式,能显著地提高75毛豆的产量。单行栽培较常规双行种植能显著地提高毛豆产量,增产率可达22.24%。亩用磷酸二铵:硫酸钾=1:1比例的复合肥5kg作底肥,20 kg作追肥较好,毛豆有效亩产量可达518.14kg。从栽培密度上来看,行距80cm或70cm,且亩株数5 000株较好,亩产量分别可达983.40kg、979.99kg。  相似文献   

5.
江苏响水县小尖镇是江苏省盐城市最大的丝瓜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利用大棚组合覆盖的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结果丝瓜的上市期比露天栽培提早30-45天,亩产量可达5000多斤,一般亩产值8000多元,高的在万元以上,既提高了农民种植效益。也鼓了农民的腰包,加快了全镇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总结起来,该镇在大棚丝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选用品种选用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抗病性强,皮绿色,肉质柔嫩  相似文献   

6.
传统丝瓜栽培都是以搭架形式进行露地稀密度栽培,一般都在庭院内或荒地上进行,每亩仅栽培50~60株,产量比较低,无规模效益.现介绍一种在日光温室内高密度栽培丝瓜的技术,且丝瓜花长时间不衰败,使花在瓜上的保留时间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现在的10天以上,不仅提高了丝瓜栽培的规模效益,也提升了丝瓜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丝瓜栽培都是以搭架形式进行露地稀密度栽培。一般都在庭院内或荒地上进行,每亩仅栽培50~60株,产量比较低,无规模效益。现介绍一种在日光温室内高密度栽培丝瓜的技术,且丝瓜花长时间不衰败,使花在瓜上的保留时间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现在的10天以上,不仅提高了丝瓜栽培的规模效益,也提升了丝瓜的商品性。现把这一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常年一大茬栽培即第1年8月播种,第2年7月拉秧.采用早、晚熟品种套种,加大栽培密度,特殊整枝方式的栽培技术.能避免小淡季,做到周年均衡供应,且亩产量可达15000~18000千克,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统丝瓜栽培都足以搭架形式进行露地稀密度栽培,一般都在庭院内或荒地上进行,每亩仅栽培50~60株,产量比较低,无规模效益。现推广一种在目光温室内高密度栽培丝瓜的技术,此项技术丝瓜化长时间不衰败,使花在瓜上的保留时间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现在的10天以上,不仅提高了丝瓜栽培的规模效益,也提升了丝瓜的商品性。现把这一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谋  刘彦文 《当代农业》2014,(22):28-29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高扬村的早春大棚西葫芦、香丝瓜、秋冬莴苣种植模式效益较好。西葫芦一般在1月中旬定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5月底清茬,亩产量6000公斤左右;香丝瓜3月中旬套栽,5月中旬始收,10月中旬清茬,亩产量5500公斤左右;秋冬莴苣在10月初定植,翌年1月采收,亩产量3500公斤左右。该种植模式年亩产值高达2.5万元左右,年亩纯收入超过万元。一、西葫芦1.育苗定植选用早熟优质、耐低温弱光的西葫芦品种,本地区常用荷兰引进品种Fo210。大棚早春栽培一般在12月上旬播种,采用大棚套小棚穴盘基质育苗,加盖地膜、下埋电热线,特殊低温时加盖无纺布。播前浸种催芽,出苗50%时揭去地膜,全苗后通风散湿,2叶1心时适当降温。3~4片叶、苗高8~10厘米、苗龄35天左右移栽,移栽前5~7天炼苗。定植前大田施足基肥,深耕细耙筑垄,6米宽大硼筑3垄,覆盖地膜,1月中旬移栽,大棚套小棚栽培,每垄栽2行,株距55厘米左右,每亩栽1200株左右。栽后浇足活棵水,盖好定植孔,封棚增温。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丝瓜栽培都是以搭架形式进行露地稀密度栽培,一般都在庭院内或荒地上进行,每亩仅栽培50~60株,产量比较低,无规模效益.现推广一种在日光温室内高密度栽培丝瓜的技术,此项技术丝瓜花长时间不衰败,使花在瓜上的保留时间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现在的10天以上,不仅提高了丝瓜栽培的规模效益,也提升了丝瓜的商品性.现把这一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春马铃薯覆膜早熟栽培具有早熟、高产、高效等优点.亩产量一般比露地栽培增50kg,一般在3~4月初即可收获,比露地栽培早一个多月,亩产值可达1800元左右,比露地亩增值650元以上,亩净收入1150元.  相似文献   

13.
葛根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葛根的移栽时间、移栽苗的大小、施肥标准、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和高产葛园各个不同生长阶段的长相标准进行了规范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湘葛一号产量比一般的品种高一倍以上.以直径约为2 cm大苗为移栽苗,并在4月底前移栽产量最高.以施硫酸钾复合肥1 125 kg/hg2、人畜粪22 500 kg/hm2、土杂肥112 500 kg/hm2能获高产.搭架栽培其产量明显比不搭架的高,搭架栽培密度以12 000~15 000株/hm2为宜.按照上述方法栽培,当年产量能达到3万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开始保温,打破休眠,促进其生长发育.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一般亩产量为1 500~2 000千克,高的可达3 000千克,甚至4 000千克,其采收期可达60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目前瑞安市蔬菜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种植模式越来越多。其中,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这种种植模式应用面积较广,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亩产值可达5000~7000元,深受菜农欢迎,汀田镇每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1茬口安排及生产效益大白菜:9月初播种,10初定植,翌年2月下旬收获,亩产量4000~5000kg,产值2000~2500元。甘蓝: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定植,7月上旬收获,亩产量1500~2000kg,产值1500~2000元。花椰菜:6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定植,9月初收获,亩产量1000~1500kg,产值1500~2500元…  相似文献   

16.
越冬莴笋又称秋冬莴笋或冬莴笋。莴笋植株长大后抗寒力下降,易受霜冻,因此越冬莴笋要用大棚栽培,暖冬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也可露地栽培,主要以成株上市,少量以幼株或半成株上市。一般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亩产量1500~2500千克,产值可达0.5万~0.8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 西瓜搭架栽培又叫支架栽培,是让西瓜茎蔓沿着人工支架生长、结瓜的一种栽培新技术。采用搭架栽培的西瓜,由地面匍匐生长转变为直立或半直立生长,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及光能利用率,并能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每667m~2可产5000~6000kg,而且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状也有所改善。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1 整地作畦。搭架西瓜宜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整地前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腐熟豆饼或油渣75~80kg,硫酸铵25kg,过磷酸钙30~50kg。整地后做成宽约1~1.3m的畦,畦向南北延长,畦面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小型西瓜高密度搭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光温室小型西瓜高密度搭架栽培技术在延川、延长两县大面积推广,面积达数万亩,每个大棚面积约600m2,产量约3500kg,产值1.5万~2万元。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收。栽培过程中要加强幼苗期、伸蔓期及结瓜期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9.
菜豆露地栽培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为1000~1500kg,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增产1/3左右。一、种植方式及播种栽培菜豆,矮生品种多作为春季前茬栽培,  相似文献   

20.
短果茴芹,为伞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食用野菜之珍品,在气候凉爽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其反季节栽培,一般4月15日左右播种,翌年春季可采收两茬,两茬亩产量2000kg,亩产值0.8万~1.2万元。反季节栽培中,应进行种子准备、选地整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