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地区某些鸡场病鸡取样进行霉形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分离到3株霉形体,其中2株为鸡败血霉形体(Mgoplasmagaliseptium,MG),1株为鸡霉形体(Mycoplasmagalinarum)。所鉴定的菌株符合相应菌种的形态,染色特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鸡源霉形体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地区某些鸡场病鸡取样进行霉形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怀的研究。结果分离到3株霉形体,其中2株为鸡败血霉形体。所鉴定的菌株符合相应菌种的形态,染色特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鸡源鲍氏志贺菌的进化地位。【方法】选用6条随机引物(P1~P6),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株鸡源鲍氏志贺菌、2株鸡白痢沙门菌、2株鸡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2株痢疾志贺菌共7株菌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同时对个别特殊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鸡源鲍氏志贺菌与其他15个相关菌株的进化关系。【结果】6条随机引物中有4条引物(P1,P2,P4和P6)能较好地在志贺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3种菌中检测到多态性分子标记;这4条有效引物共扩增出了64个DNA片段,其中7个菌株共有的谱带有3条,多态性片段有61条,多态率达95.3%。引物P2可根据扩增图谱将志贺菌和大肠杆菌与沙门菌鉴别出来;用引物P6对上述7株细菌进行扩增,发现同种菌株间谱带特别相似,其中鸡鲍氏志贺菌与人痢疾志贺菌扩增条带的相同率达66.7%,与鸡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扩增条带的相同率达44.4%,而鸡白痢沙门菌与志贺菌的扩增谱带相差甚远,可用于3种细菌的鉴别。对扩增片段进行的测序及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鸡源鲍氏志贺菌与人源志贺菌的进化距离最近。【结论】鸡源鲍氏志贺菌可能是人源志贺菌的一个变异株或新的亚种。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的ITS分子检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大豆疫霉及其近缘卵菌ITS序列差异设计了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用于对包括大豆疫霉在内的20种真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下,该对引物只在大豆疫霉为模板的扩增体系中具有一330bp的扩增产物,表现出强特异性。利用该特异引物可稳定地从含有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或卵孢子的土壤及其发病组织中检测出病原菌。该检测方法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和卵孢子的检测理论精度可达0.5个孢子。  相似文献   

5.
1.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不可用青霉素治疗,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因而青霉素对霉形体无效。  相似文献   

6.
鸡的霉形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由鸡败血霉形体(MG)和滑膜霉形体(MS)引起。鸡败血霉形体主要感染鸡、火鸡,也感染其他禽类,引起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咳嗽,面部肿胀,流鼻液和呼吸时发出啰音。在鸡群中长期流行,使母鸡产蛋下降。因此鸡的霉形体病成为对家禽,尤其是蛋鸡生产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一对合成的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通过聚合物酶链反应,对不同血清型的ETEC以及104份件,猪及鸡源大肠杆菌分离中LT基因片段进行扩增。3株已知血清型ETEC,13份牛源,6份鸡源,10份猪源的大肠杆菌扩增后可见一条314bp的片段,而非ETEC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扩增后未出现这一片段。  相似文献   

8.
引 言 Domermuth等人对各种化学制剂防治鸡霉形体病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研究表明,雏鸡的败血霉形体病是通过各种人为途径感染的,病鸡需要治疗3天或更长时间才能痊愈。评价单次剂量疗法对霉形体病的疗效,均以达到临床治愈为标准,这一方法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文介绍了对一蛋鸡群的研究结果。在研究期间,该鸡群爆发了上呼吸道疾病,从病鸡气管和鼻窦中分离出鸡败血霉形体。研究人员评价了利用五种抗生索,单次剂量口服或肌肉注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出肉制品中的鸡源性成分,本研究基于鸡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分析,并通过检测市售肉制品对所建立RAA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实现对高山鸡肉、乌鸡肉、芦花鸡肉、白羽鸡肉和野鸡肉基因组DNA的特异性扩增,而对猪肉、牛肉、羊肉等的DNA均没有扩增,可稳定检出的鸡源性成分最低质量分数为0.1%。在9份标识有鸡肉成分的市售样品中,7份检出鸡源性成分,有2份样品的鸡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AA方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肉制品中鸡源性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牛、羊、猪、鸡线粒体mtDNA中保守序列16s rRNA,设计一对动物的通用引物,检测了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样品,同时设计了针对牛、羊、猪、鸡mtDNA中的保守序列,选择4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71 bp、274 bp、212 bp和266 bp。利用通用引物,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及其反应条件,建立了从未知样品中快速获取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PCR方法;利用牛、羊、猪、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方法快速鉴定牛、羊、猪、鸡这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别应用高盐法、玻璃珠破碎法、冻融法和试剂盒法4种不同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提取水稻稻田土壤微生物DNA,并通过细菌16SrRNA V3区通用引物GC338f-530R和真菌18SrRNA特异性引物NS1-GCFung进行PCR扩增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CGGE)分析,对4种DNA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玻璃珠破碎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均能满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要求;其中试剂盒方法操作简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但DNA产量较低且成本昂贵;玻璃珠破碎法用时较长,步骤繁琐,DNA产量较高,纯度较低,但对后续PCR扩增和DGGE分析没有明显影响,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吉林省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根据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约为541 bp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将经Not Ⅰ酶切鉴定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与发表的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试验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非常相近,同源性为97.8%~100%,从而证明吉林省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属于16S rRNA基因群.  相似文献   

13.
云南西盟蔗区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叶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明确2018年在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是否为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使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10份采自云南西盟蔗区的疑似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并将巢氏PCR 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巢氏PCR结果表明,所有10份样品均能扩增得到1240bp左右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获得的10条16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均为1247bp,序列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100%。BLASTN分析表明从病株扩增到的所有核苷酸序列与先前云南临沧甘蔗白叶病植原体分离物LC7和LC9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KR020691和KR020692)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虚拟RFLP分析表明西盟分离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酶切图谱与16SrXI-B亚组植原体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为16SrXI-B亚组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肠球菌基因组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对16SrRNA基因序列PCR、种属多重PCR、RAPDPCR等肠球菌鉴定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6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水煮法1、水煮法2、常规酚/氯仿抽提法、chelex-100法1、chelex-100法2和试剂盒法),对1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以这些分别提取的DNA为模板在相同的扩增条件下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16SrRNA基因序列PCR和种属多重PCR检测中以水煮法1进行肠球菌DNA的提取最适宜,而试剂盒法在RAPDPCR检测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水稻橙叶病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sP1和sP2,采用PCR法从发病的水稻植株中扩增植原体一段保守的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结果表明,从发病的水稻植株中都能够稳定扩增得到1条558 bp的特异性条带. 对该条带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和Genbank中公布的众多植原体的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都高达95%以上,表明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能有效扩增得到水稻橙叶病原的序列. 利用此引物并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水稻橙叶病的PCR检测方法. 该方法对检测水稻橙叶病具有特异、灵敏和有效性. 应用该检测体系检测从广东信宜、高州和从化采集的多份疑似标样,结果表明,在这几个地区均有水稻橙叶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赛加羚羊的分子生物学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以往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鉴别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分辨率低的问题,在mtDNA的12S rRNA基因易变区设计了2对赛加羚羊特异性引物Saiga A和Saiga B,通过PCR扩增和常规电泳检测,分别得到127 bp和320 bp的片段,进而可通过这两个片段的有无来特异性检出赛加羚羊的DNA。引物Saiga A和Saiga B的最小检出量为1.0 ng DNA,稳定性和特异性好、灵敏度很高,可以应用于赛加羚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 S rRNA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快速定量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评价了其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最低检测限是50拷贝/μl,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副猪嗜血杆菌,不能检测到猪链球菌2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DH5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采用该方法对10份临床疑似HPS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细菌分离培养和常规PCR的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高,可用于HPS感染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Novel, low-abundance microbial species can be easily overlooked in standar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surveys. We used community genomic data obtained without PCR or cultivation to reconstruct DNA fragments bearing unusual 16S ribosomal RNA (rRNA) and protein-coding genes from organisms belonging to novel archaeal lineages. The organisms are minor components of all biofilms growing in pH 0.5 to 1.5 solutions within the Richmond Mine, California. Probes specific for 16S rRNA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 less than 0.45 micrometers in diameter is dominated by these organism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revealed that the cells are pleomorphic with unusual folded membrane protrusions and have apparent volumes of <0.006 cubic micrometer.  相似文献   

19.
鲢鱼嗜水气单胞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基因库中嗜水气单胞菌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对从病死鲢鱼体内分离到的1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扩增,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能扩增出680bp的嗜水气单胞菌特异基因片段,与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HT5",7"]鱼[KG-*3]回[HT5"]爱德华氏菌及海豚链球菌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10pg嗜水气单胞菌基因总DNA.表明该实验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鲢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对有效治疗和控制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