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东省东营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料进行细菌学检验、血凝性及特异性鉴定,并进一步进行毒力鉴定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RHDV DY株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血凝性,血凝效价为1:4 096,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RHDV DY株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 DY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DY株制备灭活苗,用1.0m L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天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对成都龙泉某兔场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RHD)发病兔的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以及血凝性、特异性鉴定,并进一步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RHDV LQ株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血凝性,血凝效价达10×212;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RHDV LQ株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 LQ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87/m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东营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DY株)。通过血凝性及RT-PCR鉴定,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DY株为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凝集性,血凝效价为12log2,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这种凝集作用;RT-PCR扩增出RHDV VP60的201 bp基因片段;RHDV DY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DY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d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西藏分离株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株进行血凝性、特异性、致病性及毒力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说明此分离株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5.
兔出血症病毒西藏野毒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农牧学院分离的一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野毒进行血凝性、特异性和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野毒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西藏株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南部县某兔场疑似兔出血症病毒(RHDV)NB毒株进行鉴定,试验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家兔接种试验、家兔免疫攻毒试验、VP60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NB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HA效价为12 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疫苗毒株AV33株的抗血清抑制;NB毒株注射健康非免家兔,家兔在48h内死亡,具有典型的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RHDV(AV33)组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后,家兔能抵抗NB毒株的攻击;NB毒株与AV33毒株的VP60基因同源性为96.1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发病兔场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分析,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检测、致病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以及qPCR和测序鉴定,用病死兔病料组织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成功分离到1株兔出血症病毒。分离株病毒不含细菌、霉菌、支原体;对人"O"型红细泡的血凝效价为1∶1024;分离株病毒能够使健康易感兔在96h内全部死亡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具有中和作用;用分离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离株病毒通过qPCR测序鉴定为RHDV毒株。  相似文献   

8.
旨在了解河南疑似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的感染情况,并对RHDV2的致病性进行初步分析。本研究采集病死兔的肝组织,利用微量血凝试验、RT-PCR扩增及测序、VP60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微量血凝试验结果显示,组织样本悬液能够凝集人“O”型血红细胞;RT-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RHDV2特异性条带,片段大小为829 bp;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分离的病毒与我国四川发现的首例RHDV2毒株SC2020/04的VP60基因相似性高达98.2%;临床病例的剖检显示病死兔胸腺、气管、肺、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较为严重;动物回归试验发现攻毒组家兔死亡率为100%,平均死亡时间为65.8 h,RT-PCR扩增均检测到RHDV2特异性条带。本研究首次在河南兔场检测到RHDV2,为RHDV2的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为正链、单股RNA病毒,RHDV只有一种血清型,具有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的特性,血凝性与病毒感染和致病性密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6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方阵试验分别与人O型红细胞及羊、猪、兔、鸡、鸭、鹌鹑、麻雀、小鼠等8种动物的红细胞作血凝试验,结果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_(120)株和M_(41)株均能凝集人O型以及羊、猪、兔、鸡、鸭、鹌鹑、小鼠的红细胞,而不能凝集麻雀的红细胞;GIBV株和Connecticut株能凝集人O型以及免、鸡、鹌鹑、麻雀的红细胞,而不能凝集猪、羊、鸭、小鼠的红细胞;Gray株能凝集兔、鸡、鹤鹑的红细胞,不能凝集人O型以及猪、羊、鸭、麻雀、小鼠的红细胞;而经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T株和未经处理的6株病毒对人O型以及8种动物的红细胞都没有凝集性。试验还证明,M_(41)株和H_(120)株对人O型及8种动物的血凝活性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分离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镇江株,分析其遗传进化变异,并表达具有良好活性的重组VP60蛋白。通过排除细菌感染、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检测、动物攻毒试验与病毒传代、LD50测定等方法,自江苏省镇江市某兔场发病死亡动物肝脏组织样品中分离病原并鉴定;RT-PCR方法获得VP60基因,通过分析VP60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研究其遗传进化;将VP60基因与pCold-Sumo载体连接,构建低温诱导、融合Sumo标签原核表达载体,15℃、IPTG诱导表达重组VP60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反应原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鉴定获得RHDV ZJ2015毒株,该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血球,HA效价为11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AV33)抗血清抑制,该毒株的LD50为10-6.38/mL,具有较强的毒力;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740bp的特异性条带,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RHDV1抗原遗传变异株(RHDVa),与RHDV1和RHDV2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4%~97.6%和81.1%~81.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98.3%和87.4%~87.6%。构建的低温原核融合表达质粒pCold-VP60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成功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分子质量74ku处有特异性表达蛋白条带,且与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开展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开发新型重组疫苗与诊断试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分离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镇江株,分析其遗传进化变异,并表达具有良好活性的重组VP60蛋白。通过排除细菌感染、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检测、动物攻毒试验与病毒传代、LD50测定等方法,自江苏省镇江市某兔场发病死亡动物肝脏组织样品中分离病原并鉴定;RT-PCR方法获得VP60基因,通过分析VP60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研究其遗传进化;将VP60基因与pCold-Sumo载体连接,构建低温诱导、融合Sumo标签原核表达载体,15℃、IPTG诱导表达重组VP60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反应原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鉴定获得RHDV ZJ2015毒株,该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血球,HA效价为11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 (AV33)抗血清抑制,该毒株的LD50为10-6.38/mL,具有较强的毒力;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740 bp的特异性条带,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RHDV1抗原遗传变异株(RHDVa),与RHDV1和RHDV2 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4%~97.6%和81.1%~81.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98.3%和87.4%~87.6%。构建的低温原核融合表达质粒pCold-VP60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成功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分子质量74 ku处有特异性表达蛋白条带,且与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开展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开发新型重组疫苗与诊断试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灭活疫苗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将RHD灭活疫苗以1头份剂量免疫健康易感家兔,免疫后14天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并用2010—2013年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6株RHDV流行毒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兔免疫接种RHD灭活疫苗14天RHDV抗体效价可达到7.25 lb以上,此抗体水平可以分别抵抗6株不同RHDV流行毒株的攻击,攻毒保护率均达100%。说明现行RHD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抵抗不同地区分离的RHDV流行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鉴定四川金堂某兔场疑似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感染疫情的病原,并分析病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利用血凝试验和RT-PCR检测病死兔内脏组织中的病原,取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分析各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应用病兔肝脏悬液感染幼兔,分析该毒株的致病力。血凝试验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死兔肝脏样品能凝集人"O"型血红细胞;RT-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多对引物均能从样品中扩增出RHDV2特异性条带;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病兔多脏器严重出血、肿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气管黏膜、肝脏、肺脏出血尤为严重;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毒力较强,含毒肝脏悬液能在24 h内迅速致死幼兔。本研究经临床诊断、核酸检测及测序证实了此次疫情确由RHDV2感染引起,动物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该毒株毒力较强,可引发脏器严重出血,造成病兔急性死亡,RHDV2的出现提示病毒的跨境传播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更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RHD2)是由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引起的家兔和野兔的高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疫病。RHDV2目前主要在欧洲流行,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经典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相似,但毒株特性差异较大。2020年4月四川省两个兔场的家兔同时出现了疑似RHD症状,但用经典RHDV疫苗免疫后家兔发病及死亡情况均无好转。分别采集两个兔场的病死兔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使用OIE推荐的RHDV2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两个发病兔场的兔组织混合样品均扩增出大小约800bp的片段。进一步的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发现来自两个发病兔场的2条序列均与RHDV2参考毒株的VP60部分序列高度同源,其中同源性最高的是荷兰RHDV2分离株RHDV2-NL2016,分别为98.01%和97.95%。分析结果表明,报告发病的两兔场的病死兔均为RHDV2感染,这是我国首次官方确诊RHD2疫情。分别将两个兔场组织病料中的RHDV2毒株命名为SCADC-JT01和SCADC-JT02,有关这2株新毒株的毒株特性和基因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无血凝性的致病性兔出血症病毒(RHDV),命名为Yaan-1。HA试验测得该毒株原代及经兔体传3代后的肝毒在25℃、37℃和4℃时均无血凝性;但在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中均可见分离株与常规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采用RT-PCR方法将Yaan-1株的衣壳蛋白VP60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60基因序列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DQ069280),并与世界各国的常规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4.1%~99.0%,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同时对Yaan-1株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跨膜区等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无血凝性RHDV中国分离株,丰富了地方毒株资源,为明确我国地方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对VP60蛋白分子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从临床兔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兔出血症病毒,HA试验测得该毒株血凝价为1:640,琼脂扩散试验可见分离株与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结合了人 O 型红细胞的“兔瘟”病毒接种兔,探讨了有血凝活性的兔瘟病毒糖蛋白的保护作用。结果“兔瘟”病毒与人 O 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不能致死兔,说明兔瘟病毒血凝活性糖蛋白与保护作用有关。其机理尚有待于今后研究。“兔瘟”病毒具有凝集人 O 型红细胞的特性,其血凝素为病毒衣壳上的一种糖蛋白,本文对兔瘟病毒血凝活性糖蛋白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RHDVvp6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RHDV发病兔的肝脏为材料,提取总RNA,RT-PCR扩增出大小为368bp的目的基因片段。该方法检测RHDV具有特异性,敏感性为血凝试验(HA)的3.2×10~3倍。通过对健康免疫兔的82份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样品为14份,阳性率为17.07%。试验结果表明,RT-PCR方法能快速、敏感地从健康免疫兔鼻拭子样品中检出RHDV。  相似文献   

20.
本报告用因子血清玻板凝集反应首次从国内分离的54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检出5株新表面抗原菌株,并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证实这种表面抗原为纤毛抗原。用玻板凝集反应、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源试验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5个菌株产生二种纤毛形态相同,但抗原性完全相别的纤毛抗原。其中2个菌株产生242菌株型纤毛抗原,暂标记为F242纤毛抗原;3个菌株产生293菌株型纤毛抗原,暂标记为F293纤毛抗原。二种新纤毛抗原菌株产耐热肠毒素(ST)性和部分动物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测定表明:3株F293抗原菌产生ST,对豚鼠和兔红细胞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而对绵羊红细胞不具有该特性;2株F242抗原菌对不产生ST,对豚鼠、兔和绵羊红细胞均具有甘露糖抗性血凝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