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双氰胺(DCD)减少铵态氮肥施用后氧化亚氮(N2O)的排放机制,通过开展好氧培养试验,研究DCD配施铵态氮(NH4+-N)或亚硝态氮(NO2--N)对潮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同时添加不同浓度NO2--N模拟NO2--N累积对N2O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DCD仅对NH4+-N氧化过程中N2O排放有抑制作用,对NO2--N还原过程中产生的N2O没有影响;培养前7 d,DCD显著抑制NH4+-N的氧化过程,降低净硝化速率,而在添加NO2--N土壤中加入DCD后净硝化速率显著增加,培养30 d后,DCD对NH4+-N和NO2--N氧化过程均没有影响;添加外源NO2--N明显促进了N2O排放,其排放通量显著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 N2O累积排放量同NO2--N浓度呈正相关,CO2累积排放量同NO2--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DCD可以避免NO2--N大量累积而产生的毒害作用,但仅对氨氧化过程N2O减排有效果,因此亟待研发适于抑制NO2--N产生N2O的新型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态氮素对龙葵镉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龙葵(Solanum nigrum)镉毒害的缓解效应,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NO3--N[NaNO3]、NH4+-N[(NH4)2SO4]和NH4+-N+NO3--N [NH4NO3]),对40 mg·kg-1 Cd胁迫下龙葵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40 mg·kg-1 Cd显着抑制了龙葵的生长;外源添加一定浓度的不同形态氮素可显着缓解龙葵的Cd胁迫:NH4+-N对龙葵地上部生物量的增产效果优于NO3--N和NH4+-N+NO3--N;不同浓度NO3--N的施加显着降低叶片CAT和POD活性, 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随着添加NH4+-N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 POD活性逐渐上升, SOD活性逐渐下降;叶片CAT与SOD活性随着NH4+-N+NO3--N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至稳定, 而POD活性则先升后降;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NH4+-N和NH4+-N+NO3--N处理下的GR活性降低, 添加NO3--N的则先上升后下降。AsA含量和APX活性则较无外源氮素处理的龙葵升高, 较低浓度的NO3--N处理下GSH含量呈现随其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的趋势。NH4+-N对龙葵镉毒害的缓解效应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设施菜地土壤中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与白颈腔蚓(Metaphire californica)30 d后测定土壤有效磷(AP)、速效钾(A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有机碳(TOC)和所栽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V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赤子爱胜蚓和白颈腔蚓的土壤中AP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31%和139%(P<0.05);接种赤子爱胜蚓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22.4%(P>0.05);接种白颈腔蚓提高了小白菜维生素C含量7.90%。上述结果表明接种赤子爱胜蚓和白颈腔蚓有助于提高土壤中AP和NO-3-N以及小白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典型温度下(25℃和5℃)农村化粪池出水氮素在排污口原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采集原地表层土壤及化粪池出水,构建室内模拟系统,分析化粪池出水经土壤渗滤前后氮素组成。结果表明,农村化粪池出水氮素以可溶性无机氮(DIN)为主,其中NH4+-N占70%以上;两种温度条件下化粪池出水DIN差异不显著(P>0.05,n=12),NH4+-N、NO2--N、NO3--N浓度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n=12),25℃时硝化作用明显,导致出水NH4+-N低于5℃,NO2--N、NO3--N高于5℃;两种温度条件下原地土壤对化粪池出水DIN均有削减作用,其中NH4+-N削减量均占DIN削减量60%以上;25℃和5℃条件下,NH4+-N削减率分别为23.11%~47.37%和25.37%~43.47%;25℃时NH4+-N削减主要通过氨挥发、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作用完成,而5℃时NH4+-N削减主要通过土壤NH4+-N吸附作用完成;25℃时土壤对NO3--N还存在蓄积作用。研究表明,两种温度下化粪池出水NO2--N和NO3--N在原地土壤中可发生反硝化或异化还原作用进而得到削减。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平原农田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培养系统研究NO3--N与不同碳源组合对土壤N2O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作为氮源和不同碳源施入土壤,除NO3-+纤维素,其余土壤N2O排放通量均高于对照组和只添加氮源土壤;NO3--N和不同碳源组合的CO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对照和只添加氮源土壤。NO3-+果胶的N2O排放量在第1 d达到最大值1383.42μg N·kg-1·d-1;NO3-+葡萄糖的CO2排放量在第1 d达到最大值370.13 mg C·kg-1·d-1,CO2累积排放量顺序为:葡萄糖 >果胶 >秸秆 >纤维素 >淀粉 >木质素。土壤NO3--N含量与N2O排放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添加纤维素可以抑制N2O的排放,促进CO2排放,并增加土壤中NO3--N含量,添加其余碳源均会促进土壤N2O和CO2排放。  相似文献   

6.
残膜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究残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产生危害的土壤残膜强度限值,为中国残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1—2015年在甘肃张掖设置0(CK)、150 kg·hm-2(T1)、300 kg·hm-2(T2)、450 kg·hm-2(T3)以及600 kg·hm-2(T4)残膜梯度试验,并测定不同残膜强度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群落丰度以及土壤酶活性等关键指标。【结果】残膜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SOM)、全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效磷(Olsen-P)的影响较大,随着残膜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而SOM、TN、NO3--N以及Olsen-P显著降低(P<0.05),NH4+-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残膜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增加,但高残膜强度(T3和T4)则会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MBC和MBN)及微生物群落丰度(吸光值平均变化率、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McIntosh指数)(P<0.05)。土壤酶活性随残膜强度的变化趋势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基本一致,残膜强度为300—450 kg·hm-2时,土壤中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酶(CBH)、木聚糖酶(BXYL)以及几丁质酶(NAG)活性普遍较高,残膜强度为600 kg·hm-2时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农田土壤中低量残膜存在下可通过保水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丰富度,而当残膜强度超过4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长期残膜作用下会降低土壤SOM、TN、NH4+-N、NO3--N以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养分退化。因此,对于中国地膜残膜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加大残膜防治工作力度,降低残膜引起的土壤退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沟蓄排水对农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污染的缓解和控制作用,选取车辙沟不同断面的氮磷含量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降雨量和施肥量对氮磷变化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了2个观测年份氮磷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地表水中TN浓度整体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升高;降雨充足时地下水中TN及NO3--N对施肥响应较为明显。(2)地表水pH变化与氮素含量有一定联系,TN、NO3--N和NO2--N间的相关性非常好;地下水中pH、水温与氮磷的相关性较弱,NH4+-N与NO3--N的转化难度较大,但与TP线性关系较强。(3)大沟蓄水工程能有效减缓在施肥过程中地表水磷素的流失,对降低汛期地下水中TN浓度也有积极的影响,另外一定程度上造成地下水中磷素的升高,在推广区的不同农业耕作灌溉时期要注意对总磷排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把由果树废枝干制备的生物炭以0,20,40,60 t·hm-2和80 t·hm-2的用量施入土壤,以探明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硝铵态氮素淋失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NH4+-N和NO3--N累积淋溶量,其中用量为80 t·hm-2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和18.6%(P<0.05);NO3--N淋溶主要集中在前三次,其淋溶量占总量的97.3%~98.8%,生物炭能增加NO3--N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延缓淋失;在整个淋洗过程中,氮素主要以NO3--N的形式淋失,其累积淋溶量占NO3--N、NH4+-N淋溶总量的97.3%~98.14%;施用生物炭种植春玉米后,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烤烟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1993~1997年在云南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同比例的硝态氮、铵态氮试验。试验分5个处理:NO3--N100%,NO3--N75%+NH4+-N25%,NO3--N50%+NH4+-N50%,NO3--N25%+NH4+-N75%,NH4+-N100%.试验结果表明NO3--50%+NH4+-N50%的配比适合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此配比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烟叶含钾量均显着优于其它配比。本试验系统研究了K+,NH4+,NO3-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根系吸收和在叶片中变化积累的相关规律,揭示了NO3--N50%+NH4+-N50%烟叶香气味最好和含钾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养殖肥液不同灌溉强度下,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技术(Nitrapyrin+NBPT+Biochar)对氮素淋失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测定淋溶液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的浓度以及土壤中NH4+-N、NO3--N的含量,探究养殖肥液不同灌溉强度下Nitrapyrin+NBPT+Biochar技术对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阻控技术使淋溶液中NH4+-N、NO3--N、TN浓度降低了25.3%、53.6%、38.2%,累积淋失量减少了34.5%、61.0%、38.6%。该技术在灌溉强度增加30.0%、60.0%和100.0%后,仍使NO3--N淋失量减少了59.3%、55.1%、46.6%,TN淋失量减少了31.7%、27.1%、15.4%,土壤NH4+-N增加86.5%、60.0%、44.5%。该研究中养殖肥液灌溉强度越大土壤氮素淋失风险越大,但是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技术明显抑制了氮素淋失,并且在增加一定灌水量范围内仍然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将白菜型油菜不同栽培种‘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获得杂种一代,再经过多代自交获得高世代杂种。观察杂种后代形态学特征(叶型、株高、分枝数等)、育性特征(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多代自交,杂种后代各性状趋于稳定,正反交杂种形态有较大差异,而高世代杂种与杂种一代相比,形态没有明显变化。杂种后代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比较高,花粉可育率均达到90%以上,但与双亲相比仍然稍差。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但仍有少数细胞出现异常染色体行为。杂种后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主要以形成环状和棒状的二价体为主,但也形成四价体等其他染色体构型。杂种后代中平均形成二价体的数目在6.7~8.2,最多全部20条染色体形成10个二价体,其中形成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比例相差不大。除了形成二价体外,部分花粉母细胞还形成少数四价体。与亲本相比,杂种后代染色体联会出现较多的非同源联会,平均每个细胞形成二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少,而形成四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多。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四分体。在此过程中,绝大多细胞染色体行为正常,但有个别细胞出现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些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形成染色体桥;有些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和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此杂种后代减数分裂过程较正常,探明杂种后代的减数分裂特征可为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长柄扁桃的抗寒程度,筛选出其抗寒鉴定指标,为长柄扁桃在北方的生产推广区域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从美国引进的抗性较强的扁桃品种"先锋"1年生枝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扁桃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2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抗寒性分析。【结果】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1.05℃,对照品种为-21.03℃,两者的抗寒性差异明显,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2个扁桃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耐寒性强的长柄扁桃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说明除相对电导率外,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长柄扁桃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结论】长柄扁桃可在"先锋"栽培的区域和陕北部分地区顺利越冬,温度可能不是造成其冬季在沙地自然死亡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在临床样本能够同时检测猪种、牛种、羊种、绵羊种布鲁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已收录的布鲁菌全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4种布鲁菌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4种布鲁菌以及4种细菌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6、494、733和976bp的特异性条带,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为猪种32.2pg、牛种21.3pg、羊种27.5pg、绵羊种43.2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应用该方法对200份临床奶山羊乳样进行检测,结果检出4份阳性。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4种布鲁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生物素基因(bioW),在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探讨其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的遗传互补作用和对宿主的生长抑制作用,为生物素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XT20和枯草芽孢杆菌bioW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XT20-bioW,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和生物素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株R876中,构建重组菌DH5α(pEXT20-bioW)和R876(pEXT20-bioW)。分别将R876、DH5α(pEXT20-bioW)、R876(pEXT20-bioW)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IPTG浓度下进行培养,检测bioW基因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株的遗传互补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在生物素限制性培养基中,只有同时加入庚二酸和IPTG时,R876(pEXT20-bioW)才能生长。在不含IPTG的LB培养基中,R876(pEXT20-bioW)生长正常;在添加不同浓度IPTG的LB培养基中,DH5α(pEXT20-bioW)和R876(pEXT20-bioW)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bioW基因对bioW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有遗传互补作用。在大肠杆菌中,bioW基因的表达对宿主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ere applied to somatic chromosome preparations of Oryza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ith labeled probes of C 0 t-1 DNA and genomic DNA from cultivated rice.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 and size (Mb) of C 0 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47.1 ± 0.16, 38.61 ± 0.13, 44.38 ± 0.13 and 212.33 ± 1.21, 269.42 ± 0.89, 532.56 ± 1.68,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and size of probe signals with genomic DNA from O. sativa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91.0%, 93.6% and 634 Mb, 1 123 Mb respectively, in which there were 365 and 591 Mb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hich came from O. sativa genomic DNA not from repetitive sequences of O. sativa, and the uncovered genome size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as 64 and 78 Mb,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karyotyp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ignal bands of C 0 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ly and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s in Oryza genus were conserved as the functional gene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The repetitive sequence reduplication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genome enlargement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the O. officinalis genome enlarged more slowly compared with O. meyeriana.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formed by reduplication, rearrangement and gene selective los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6, 39(6): 1083–1090 [译自: 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结球甘蓝类钙调蛋白(CMLs)响应不同胁迫时的功能,丰富CMLs参与钙信号网络调控,为CMLs参与植物逆境途径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依据。以结球甘蓝ZG为材料,克隆得到 CML48 CML5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CML48开放阅读框(ORF)为672 bp,含4个内含子,编码223 aa,分子量为25.28 ku; CML50开放阅读框ORF为1 095 bp,编码364 aa,分子量为38.06 ku,含3个内含子;均为亲水蛋白,均含有2个EF-hand结构域;系统发育树表明 CML48 CML50均与甘蓝处于同一进化枝,与白菜、油菜的亲缘关系最近。qPCR表明 CML48 CML50在干旱(PEG6000)、盐胁迫(NaCl)、低温(4 ℃)、高温(37 ℃)、H2O2、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等不同胁迫处理下,在叶和根中的表达均有上调,且 CML50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CML48, CML48在茎尖中高度响应高温胁迫,而在根中不响应高温和H2O2胁迫。初步说明 CML48 CML50在根和叶中均可响应上述8种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IbWRKY7基因在甘薯响应蔓割病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高抗蔓割病品种‘鄂薯11’为供试材料,克隆到1个新的WRKY家族基因IbWRKY7,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鄂薯11’和蔓割病敏感品种‘栗子香’在蔓割病病原菌侵染后IbWRKY7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bWRKY7的CDS序列全长为945 bp,编码314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蛋白分子质量为33.92 kU,pI 9.82,含有1个WRKY七肽保守序列和1个C2HC型锌指结构。IbWRKY7基因上游2 000 bp的启动子区域内存在多种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如植物激素应答元件Myb、胁迫响应元件MYC和MYB等。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IbWRKY7蛋白与日本牵牛花InWRKY7和三裂叶薯ItWRKY7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IbWRKY7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蔓割病病原菌侵染0 h相比,侵染2、4、12、24、48、72、96和120 h后,‘鄂薯11’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栗子香’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除侵染24 h外的其他7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0 h。侵染2~48 h,‘鄂薯11’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栗子香’。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侵染时间点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甘薯IbWRKY7基因上游2 000 bp的启动子区域含有12种激素应答和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IbWRKY7具有WRKY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属于第Ⅲ类WRKY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进化上高度保守。IbWRKY7基因受蔓割病病原菌侵染诱导表达,且在不同蔓割病抗性的甘薯品种中表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文献、标本研究与野外调查,考察湖南省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分布、生态与资源量。发现显齿蛇葡萄分布于海拔50~1 000 m荒坡、路旁、灌丛,其中海拔400 m左右山坡路旁、灌丛分布较为集中,湘南丘陵低山资源量最大;民间用其叶在沸水中略烫或搓揉后晒干,泡水做茶饮用或擦洗,用于保健与防治疾病。湖南省显齿蛇葡萄野生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