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重组近交系群体检测花生青枯病抗性SSR标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抗青枯病花生品种远杂9102与感病品种Chico杂交,从F2起用单粒传法构建了花生重组近交系群体(RIL)F6和F7。采用354对SSR引物对重组近交系F6群体的基因组DNA鉴定,获得多态性标记45个。结合重组近交系群体F6和F7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应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构建了栽培种花生部分遗传连锁图。图谱总长度为603.9cM,含29个标记(28个SSR标记和1个表型标记)的8个连锁群,还有17个独立的SSR标记;获得了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SSR标记2个(7G02和PM137),位于该图谱的第1连锁群上,与青枯病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0.9cM和13.8cM,并且位于抗性基因的两侧,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3.7cM。  相似文献   

2.
花生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抗青枯病花生品种"9102"与感病品种"中花5号"杂交,通过"单粒传法"构建了青枯病抗性重组近交系群体(RILs),含123个家系.用164对SSR引物鉴定亲本DNA多态性及其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获得能检测RILs群体多态性的引物11对及其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用能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RILs F6代群体进行检测,获得多态性标记10个.  相似文献   

3.
建立准确快速而且不破坏种子的含油量检测方法,对花生品质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非破坏性的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对60份黄淮及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利用核磁共振法对4个生态环境下种植的60份花生品种进行了种子含油量鉴定,发现含油量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石家庄种植材料的含油量最高,周口种植材料的含油量最低。综合分析4个环境的鉴定结果,中花16、中花15和冀花11号等3个品种在4个环境中含油量均高于55%。利用195对多态性SSR引物对60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93和0.349,60份花生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9~0.731,平均为0.388,遗传距离大于0.5的材料所占比重为23.95%。SSR标记与含油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1个SSR引物与含油量极显著相关,其中,7个标记位点包括AGGS1280-288、AGGS1442-201、AHGS0288-182、AHGS1578-266、AHGS1891-276、AHGS2036-200和GM1940-122与高含油量相关,这些相关标记和标记位点为花生含油量QTL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梭条花叶病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寻小麦抗梭条花叶病的遗传机制,以外引种质ARz与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杂交获得的包含137个株系(F9)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连续三年利用人工病圃对其进行抗梭条花叶病鉴定,发现株系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利用SSR标记技术对该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97个位点的多态性资料,用JionMap3.0对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作图,共拟合获得了由66个SSR标记位点组成的17个连锁群,涉及2A、2D、3A、3B、3D、5A、7B、7D等8条染色体;使用MapQTL5.0对与群体抗性显著相关的连锁群进行区间作图,结果在2D染色体长臂上检测到1个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相关的QTL,位于标记Xgwm539~Xgwm608之间,LOD值5.8,LOD值峰距标记Xgwm608 1.7 cM,加性效应值为-0.458,可解释24.7%的表型变异.该抗性基因来源于亲本ARz.这此结果表明,在小麦2D染色体上存在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相关的位点,标记Xgwm608可以用于抗病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于SSR标记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212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48对引物对63份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到251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3个,平均每个标记位点有5.23个变异;48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52~0.873,平均为0.647;63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08~2.243,平均值为1.272;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57~0.960之间,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小,不同来源花生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也较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3个花生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分为4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花生分类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6.
创制抗黄曲霉种质并建立相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深化抗性遗传改良的基础。本研究以源于对黄曲霉具有不同抗性的花生品种中花10号(感病种质)与ICG12625(抗性种质)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通过重复接种鉴定,发现所涉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黄曲霉抗性存在很大分化,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侵染和产毒抗性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获得侵染指数较低的RIL家系1个(QT401),毒素浓度较低的家系4个(QT344、QT389、QT477和QT483)。通过对RIL群体的多态性检测并应用Joinmap3.0软件,构建了1张由458个SSR标记位点组成、包含20个连锁群、总长为1 165.45c M的遗传连锁图。结合抗性鉴定数据,应用Win QTLCart2.0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CIM)法,获得了6个与黄曲霉侵染抗性相关的QTL和10个与产毒抗性相关的QTL,贡献率在6.34%~12.00%之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土传病害。马铃薯青枯病抗性资源主要存在于一些野生种中,体细胞杂交是创制马铃薯青枯病抗性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具有对青枯病抗性的体细胞杂种与栽培种杂交产生的100个后代为材料,对其进行青枯病抗性评价,旨在筛选可供育种利用的青枯病抗性资源。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试管苗组培鉴定中100个杂交后代共有6个基因型表型抗青枯病,温室钵栽接种鉴定有8个基因型表现为抗病,在两种接种鉴定中均表现为抗病的有3个基因型(07SF.3-79、07SF.6-8和07SF.6-5)。选用本实验室前期筛选的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4对SSR标记引物(STI0051、STI0054、STI0056、STI0057),对100个基因型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有3个标记(STI0051.180、STI0054.180、STI0056.205)可以明确鉴定抗感基因型,它们表现为抗病稳定的3个基因型的标记位点与抗病对照的带型一致,而在感病对照中缺失,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表明筛选的SSR标记可以用于具有S.chacoense遗传背景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石斛兰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分析石斛兰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石斛兰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石斛兰新品种提供依据.从22对SSR引物中筛选获得11对多态性引物,对28个市场流行石斛兰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58条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4个多态性条位点.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4~0.85,根据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295处将28份石斛兰种质分为5类.结果表明,石斛兰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基础较宽;SSR标记技术很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兰品种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感矮化病毒病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远杂910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采用SSR技术和BSA分析方法,结合F6世代各个家系接种病毒后ELISA的鉴定结果,得到1个与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XY38。此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5cM,具有作为抗性育种辅助选择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标记构建杂交棉EK288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采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对照品种,用15对核心引物对杂交棉EK288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有l1对引物在2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其中,有7对引物在两亲本间扩增出大小不同的带,且这些标记位点在F1中均表现为杂合带,为共显性标记;另外4对引物的F1带型与母本或父本一致,为显性标记。构建杂交棉EK288的SSR指纹图谱,为该品种的纯度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和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美国红粒硬质春小麦品种Grandin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了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了定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randin携带1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该白粉病抗性基因与小麦SSR标记位点Xcfd81和Xcfd78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3.3 cM.根据小麦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以及利用中国春第5同源群双端体系对这两个SSR标记位点的定位结果,该抗白粉病基因被定位于小麦染色体5D短臂,与小麦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2的定位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标记多态性比较和小麦白粉菌分小种鉴定证实Grandin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就是Pm2.同时还对Pm2基因的STS标记在不同群体中的实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黑龙江省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黑龙江省34份不同年代主栽春小麦品种进行SSR标记分析,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和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并利用SSR标记的数据结果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14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2个等位变异.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32~0.88,总体平均值为0.64.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6~0.87,平均0.56.聚类分析表明,SSR标记将34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并分为五大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比较吻合.据此认为,SSR标记揭示出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与马铃薯青枯病抗性连锁的SRAP标记筛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雷剑  柳俊 《中国马铃薯》2006,20(3):150-153
以两个马铃薯二倍体分离群体ED和CE共105个基因型为材料,利用群分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筛选与马铃薯青枯病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8个正向引物和11个反向引物组成的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获得了一个与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紧密连锁的SRAP标记M32,遗传连锁分析表明,该标记在ED群体和CE群体中与抗性位点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2cM和17.3cM。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 (SSR)对四川省近 5 0年以来年推广面积达 6 6 70 0 hm2 (10 0万亩 )以上的 4 0个主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在小麦全基因组 4 2条染色体臂上的 4 6个 SSR位点上 30个 SSR位点 (6 5 .2 2 % )具有多态性。这 4 6个位点共检测到 110个等位变异 ,每个 SSR位点能检测到 1~ 8个 ,平均为 2 .4个。聚类分析表明 ,SSR标记能将 4 0个品种相互区分开。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 (GS)变幅为 0 .4 5 1~ 0 .76 7,平均 GS值为0 .6 0 1。据此认为 ,SSR标记揭示出四川主栽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年代间 GS值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2 0世纪 70年代后 ,四川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豆地方品种遗传结构及其保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具有丰富的地方品种,但在大豆育种中利用率较低,这与对地方品种的保存和鉴定研究较少有关.通过利用全基因组SSR标记扫描的方法对地方品种羊眼豆和毛豆进行纯度鉴定,旨在为地方品种的纯化及遗传完整性的保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羊眼豆在502个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为44.8%,毛豆在405个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为41.2%;检测2个地方品种纯度所需的最少标记数和种子粒数分别为3个标记和4粒种子;根据遗传一致性分别对2个地方品种进行聚类,在相似系数为0.85时,均被分为3个组.因此,这2个地方品种纯度较低,根据遗传一致性分组情况,对两个地方品种的一组进行提纯后作为一个品种保存,而另外2个组则可分别作为2个不同的地方品种保存其遗传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珍珠豆型花生的简单序列重复(SSR)多态性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从3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能在24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DNA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每对SSR引物可扩增出1~6个DNA片段,扩增位点数为2~11个,平均6.5个;多态性位点为1~11个,平均6.1个.根据SSR标记分析24个珍珠豆型花生的遗传距离为0.04~0.69,平均为0.37.聚类分析将24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划分为4个品种群.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中的两大主要病害。为系统掌握四川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性及抗病性水平,以大田样品和近10年审定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成株期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15份大田样品和33个审定品种构成的总群体共扩增出38条多态性带,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1。大田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信息指数、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868 4、1.422 8、0.253 0、0.386 7、33和86.8%,各项参数值均高于审定品种。聚类结果显示,多数审定品种与大田样品同源且出现于多个采样地点。抗性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明显,对白粉病的抗性丧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40个SSR标记,分析了329份我国近50年来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39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在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7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32。籼粳亚种间的SSR变异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54,He = 0440)均高于粳稻品种(Na = 44,He = 0397)。Nei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总体样本具有较小的遗传相似度(I = 0366),而骨干亲本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籼:I = 0590;粳:I = 0590)。这导致了籼粳亚种内较高的遗传一致性(籼:I = 0558;粳:I = 0600)。早、中、晚稻各类型遗传相似度差异明显,晚籼和早粳类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籼粳稻品种尤其是粳稻的聚类结果显示出较强的季节型和地域特征。这些均提示育种家应选择更广泛的亲本源以拓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抗病基因(Rsc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促进SMV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本研究利用96份品种(系)对SMV抗性位点Rsc3附近新设计的30个SSR标记和50个已知与Rsc3连锁的SSR标记进行初筛,然后采用基因型与表型和血清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88份2016-2019年中国新育成的大豆品种(系)进行了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1个新开发的SSR标记CH0211,与大豆品种抗性表型选择的符合率为87.8%;进一步利用该标记对288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人工接种表型和血清学联合鉴定,抗病表型与基因型符合率为80.56%.288份大豆品种(系)中共鉴定出158份对SC3表现抗病的大豆品种(系),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4.86%.鉴定出与抗病品种带型一致的材料144份,PI96983、齐黄34、汾豆104、山宁28等116份品种(系)的抗性表型与抗病分子带型一致.本研究开发和鉴定了1个与Rsc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H0211,该标记可有效用于大豆品种抗SMV SC3的种质资源筛选,加速大豆抗SMV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0.
33个育成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5对SSR标记引物对33个育成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10对标记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共检测到33个多态等位点,每对引物分别检测出4~8个等位点变异,平均为6.0个,33个花生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42~1.000之间,平均为0.62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个参试花生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600处分为2个类群,亲本来源相近的品种优先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