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选用15份我国不同生态区的普通小麦品种(系)及9份不同国家的斯尔脱小麦品种(系),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小麦种间,品种(系)间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探讨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的途径。所利用的18对微卫星引物的24份材料中均有搁增产物,共扩增出分子量小于500bp的条带495条,其中468条带(占96.78%)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可拉增出26.6条多态性带。研究发现,9份斯卑尔脱小麦微卫星多态  相似文献   

2.
选用我国的22份普通小麦,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及来自国外的17份斯卑尔脱小麦等共46从材料,利用RAPD标记进行小麦品种,亚种及种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分析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和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途径。26个引物在46份材料间共扩增出279条带,其中182条带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2-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7条带。种间RAPD多态性表现为斯卑尔脱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普通小麦。利用8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普遍小麦品种Fukuhokomugi为母本,以无融合生殖披碱草A.Love et Connor;2n=6x=42)品系1050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胚拯救技术,对杂种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获得了生长正常的属间杂种F1。对所获杂种在幼苗期用RAPD标记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21个引物的扩增产物F1呈现共显性,占扩增引物总数的20.59%,有61个引物的扩增产物F1偏向父本,占扩增引和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技术检测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基因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系γ射线辐照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的一个叶色突变体。在整个生育阶段,其叶色呈现白色-转绿-返白-复绿规律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7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不能扩增出多态性DNA,共扩增出493条DNA条带,平均每个引物7.4条,其中引物H05能扩增出W25和2177s多态性产物,2177s表现出缺失2条特异性DNA条带。  相似文献   

5.
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南瓜属三个主要栽培种即美洲南瓜、中国南瓜(C。moschataD.)和印度南瓜(C.maximaD.)的23个品种(系)及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亲缘关系与品种(系)的分子鉴定研究。从200个随机引物(10bp)筛选出17个引物,对23个南瓜品种(系)的染色体组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80条扩增带,其中77条在南瓜属三个种间表现出差异,可作为遗传标记(RAPD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在分子水平上有效鉴定具有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偏凸山羊草(A.ventricosa)、普通小麦变种斯卑尔脱(Triticum spelt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90-110和8222,提高其在杂交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研究与应用中的定向遗传改良,本研究对其线粒体DNA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和序列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通过AFLP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Ⅰ-NNN/MseⅠ-NNN对小麦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82条带,其中113条为多态性条带。引物E-AGG/M-CTA组合在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扩增出一条大小约300 bp的特异性条带,对该特异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重新设计SCAR引物,并对这3种类型同核异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扩增,其中引物YW1在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都扩增出条带,而引物YW2仅在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扩增出一条198 bp的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已成功地将AFLP标记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此片段与小麦线粒体基因组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性为99%),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EU534409.1)上的序列,该酶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的入口酶,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以用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为小麦细胞质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叶锈菌毒性及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河北、江苏两地的22株小麦叶锈菌作供试菌株,用27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品系作为鉴别寄主进行毒性测定。毒性多态性分析结果为:22个菌株通过聚类被分为两组,第一组17个菌株主醚自河北,第二组5个菌株全部来自江苏,表明毒性与地理来源密切相关;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较高并且差异不大,为0.6296-0.9259之间,说明两地的小麦叶锈菌所含的毒性基因差异不大,应用RAPD技术,从6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2个扩增多态性较好的随机引物,用于分子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DNA条带10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54条,RAPD分析结果为:22个菌株被分为两组,第一组菌株主要来自河北,第二组菌株主要来自江苏,说明DNA多态性与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菌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相差较大,为0.3889-0.9074之间,说明两地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结构丰富而复杂,比较22株小麦叶锈菌在27个鉴别品系上的毒性特征和54个RAPD标记建立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发现以RAPD标记为基础的分子多态性与毒性多态性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应用RAMP标记研究黑麦属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黑麦属(Secale L.)10个野生居群和11个栽培居群共21份材料进行了RAMP(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RAMP标记多态性较高。80个:RAMP引物中,有41个引物(占50.5%)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这41个引物共扩增出445条带,其中428条(占95.9%)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3—19条多态性带,平均10.4条。RAMP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266-0.658,平均值为0.449。RAMP标记可将所有21份黑麦材料完全区分开,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但与黑麦属传统的系统分类体系存在明显差异。据此认为,RAMP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黑麦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其物种亲缘关系的界定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鹌鹑品种(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GC、D20、D14、F07和L01为随机引物,分析了五个鹌鹑品种(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共得到52条带,其中40条带(73%)具有多态性。计算了鹌鹑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和群内遗传距离,构建了这些品种亲缘关系的树状图。结果表明:日本鹌鹑和法国S系的遗传距离最远,鹌鹑品种(系)内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显性多子房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BSA法,以显性多子房小麦(rriticum aestivum)与普通小麦(T.aestivum)品种西农1376进行杂交,从F2分离世代建立多子房性状基因池和单子房基因池,采用RAPD-PCR方法,以440个随机引物筛选单、多子房的混合群体及其双亲。发现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特异性,表现为多子房亲本及其混合群体有带,单子房亲本及其混合群体无带;6个引物扩增产物表现出的特异性相反,单子房有带,多子房无带。经过重复实验和群体单株验证,引物S236在多子房亲本、混合群体及其群体单株中都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可以作为多子房显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针对来源于荷兰的4个引进甜菜品种和国内的6个甜菜品系(其中2个为一年生野生甜菜)进行了ISSR指纹图谱构建和聚类分析研究。筛选出稳定性高且多态性好的6个引物用于试验。利用筛选的6条引物ISSR-PCR 共扩增出51个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3%. 利用该6条引物ISSR-PCR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将试验中的全部甜菜品种都鉴定区分开。只利用2条引物L1和UBC846 扩增的8个多态性条带构建了10个甜菜品种(系)的数字指纹识别码,该数字指纹图谱能完全区分10个甜菜品种(系),结果显示ISSR 指纹图谱能非常有效的鉴定不同的甜菜品种。利用生物软件NTSYS-pc针对10个试验甜菜品种(系)的ISSR 扩增条带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甜菜品种(系)的相似系数为0.43与0.83之间,平均为0.62。利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甜菜品种(系)聚类为2个组和3个亚组。UPGMA 聚类分析能清楚的显示10个甜菜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并且聚类结果与10个甜菜群体的特性一致, 说明ISSR标记能用于甜菜不同群体间遗传距离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遗传资源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44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随机抽取27对SRAP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其中23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获得104个多态性条带, 多态性引物比率达85.2%, 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5个多态性条带,表明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比率。44份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遗传距离为0.147-0.741。当遗传距离D=0.67时,将44份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包括一个复合类群和三个独立类群。其中复合类群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群。从而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所研究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烟草品种RAPD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235个随机引物对来源于中国,美国等国家的23个烤烟和地方晒晾烟品种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25个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利用其中16个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46条品种间表现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可以进行品种鉴定;根据多态性的带计算了品种间遗传距离,按类平均法可将23个品种划分6类,各类内含不 地理来源和不同调制类型的品种,说明品种地理来源和调制类型差异与遗传差异没有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M染色体组的RELP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9个小麦RFLP探针与6种限制性酶切的M染色体组DNA进行分子杂交,获得了55个M染色体组的RFLP标记,其中15个与小麦ABD染色体组相同,40个染M染色体组的特殊标记,在顶荒山羊草和小麦-顶芒山羊草双二倍体以及小麦顶芒山羊草异代换系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1条引物,对8个四川苎麻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21条引物在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8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1条,其中多态性位点71个,各引物扩增出的位点数3~8个不等,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3.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川7、川8与其亲本遗传距离较远。3个杂交品种(川7、川8、川9)均表现特有的偏父本遗传现象。此外,本研究用ISSR引物U835筛选到了1个雄性不育分子标记,并将其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大小为658bp。根据该序列,此标记被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可用于苎麻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广东省惠州市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利用ISSR标记对47份水稻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49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3条带,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9~13条带,平均为10.6条,其中47条具有多态性,比率为88.7%。不同水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19~0.936,平均达0.691,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从分子水平对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并对47份水稻品种资源进行分类,ISSR标记能将47份水稻品种完全区分开,为水稻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麦SSR标记分析鸭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SSR引物和扩增程序,以中国春小麦(T. aestivum)品种为对照,利用SSR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45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29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8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1.15%,鸭茅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848~0.951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聚类结果不仅能反映鸭茅生态适应性特征与其生长发育状况及生产性能相关,还显示出国产鸭茅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研究表明将小麦SSR引物用于检测鸭茅遗传多样性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影响面团褐变的主要原因,检索NCBI网站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并对其进行分类及相关变异的研究,对于弄清PPO基因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开发分子标记选育出含有低PPO活性基因的品种,改良我国面制食品的外观品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NCBI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PPO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I、II),其中第II大类的PPO基因与小麦籽粒PPO活性密切相关,第II大类第i小类中的PPO基因可能位于小麦2A、2D以外的染色体上,可做为改良面团色泽的侯选基因。通过对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4条PPO基因比对后发现,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的PPO基因(PPO-2D)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等位基因间有94个单核苷酸变异(SNP),其中发生在编码区的有80个(cSNP),这些cSNP中有36个影响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属非同义cSNP。在非同义cSNP处,设计引物(STS-H),对130个已连续测得两年PPO活性的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H在大部分低PPO活性品种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a),而大部分高PPO活性品种可以扩增出460bp的目标片段(b)。方差分析表明,a、b两种类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非同义cSNP对小麦籽粒PPO活性有重要影响。与STS01(低PPO活性显性标记)比较后发现,STS-H与STS01是一对互补标记。为提高单显性分子标记的使用效率,根据STS01和STS-H引物各自的特点,研究了能同时扩增两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空间环境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对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的3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干种子的SP1农艺性状变异和SP4、SP5选系的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诱变后小麦SP1农艺性状与野生型差异明显,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系与野生型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226~0.8777之间,与野生型相比,突变系在多个位点发生了DNA水平上的改变。突变系与野生型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各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的敏感性结果不一致,其可能原因是人工选择增大了突变后代中有利变异的频率。综上,空间环境诱变引起了小麦分子水平的变异,这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育种提供了一批优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EMS诱导小麦品种烟农15突变体的鉴定和EST-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MS对小麦品种烟农15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突变体库、创造小麦新种质,为小麦功能基因研究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经过M2代筛选和M3代鉴定,得到11个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系,其中籽粒大小和株高2个性状的变异幅度最大。11个突变系均有复合性状突变出现,将其分为3类突变表型:8个大粒、高秆突变系;2个半矮秆突变系;1个高秆、多蘖突变系。用715个EST-SSR引物对受体烟农15和4个M3突变系进行了分析,共有14个引物对在受体和突变系间能扩增出差异条带。其中12个引物对扩增结果的差异表现为条带的有无;2个引物对表现为扩增出长度不同的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