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2.
1.水霉病 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或因苗种拉网、运输受伤后引起一预防鱼卵生水霉.可在鱼卵出现跟点前,每天用浓度各为0.04%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和液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疗效。鱼种或成鱼受伤后引起的水霉病,也可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的福尔马林液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3.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  相似文献   

4.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5.
采用鱼苗网箱作为产卵池,以兴国红鲤为母本,散鳞镜鲤为父本,雌雄比例1∶1.5,在网箱中自然产卵、孵化,以研究池塘网箱产卵孵化丰鲤鱼苗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网箱孵化能获得接近100%的受精卵,受精率高达95%以上,而且鱼卵便于集中管理,利于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此外,该技术操作简便,鱼苗计数准确。  相似文献   

6.
在斑点又尾鲴的受精卵孵化出鱼苗至鱼种、成鱼饲养过程中,对细鱼痛毒病、肠道败血症、柱形病、出血性败血症、水霉病、小瓜虫病6种重要病害危害进行调查监测、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1.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染病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导致衰弱而死。防治:①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②受伤亲鱼可用4%碘酒涂抹患部;③鱼卵可用4%福尔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立达霉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fasciatus)受精卵水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为鱼类人工孵化过程中水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验证立达霉对水霉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利用水浴染毒法使七彩神仙鱼卵感染水霉菌,然后将其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立达霉溶液中,以孔雀石绿、无菌水为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观察不同药物处理对鱼卵发育的影响.[结果]8.0 mg/L立达霉和0.10 mg/L孔雀石绿即可明显抑制水霉菌丝生长.以8.0 mg/L立达霉分别浸泡受精36 h后和受精3h内的七彩神仙鱼卵,鱼卵的水霉菌感染率和死亡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而孵化率明显提高.鱼卵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的鱼卵结构较紧密,0.10 mg/L孔雀石绿组的鱼卵内部结构疏松、组织溶解破碎,8.0 mg/L立达霉组的鱼卵内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立达霉可有效防治观赏鱼类的水霉病,且不会对鱼卵产生明显毒害作用,生产推荐使用浓度为8.0 mg/L.  相似文献   

9.
以发生鲫鱼鳃出血病的4个池塘为对象,以鱼体肝、胰、脾、肾脏的混合物、鲫鱼体表黏液、鲫鱼鱼卵和水体浮游生物为试验材料,采用PCR扩增后电泳检测239 bp的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特异条带的方法,证实这4个池塘发生了CyHV-2病,鲫鱼肝、胰、脾、肾脏中含有CyHV-2;鲫鱼体表黏液中检测到CyHV-2,在部分雌性鲫鱼个体的卵巢中也检测到了CyHV-2,提示通过鱼体体表黏液在鱼体之间、通过鱼卵向鱼苗传播CyHV-2的可能性。在鲢鱼内脏中检测到CyHV-2,而其他种类如草鱼、鳙鱼、野杂鱼,以及浮游生物中没有检测到CyHV-2,提示通过池塘中其他种类传播CyHV-2的可能性,但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依赖鲫鱼的体表黏液进行横向传播,通过鱼卵进行纵向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鲤鱼的繁殖率低,养殖效益不高.在鲤鱼繁殖时造成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5个:一是亲鱼达不到成熟度,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即鱼卵发霉;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气的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的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等.针对这些原因,要想提高鲤鱼的繁殖率,应做好以下3点.  相似文献   

11.
在斑点叉尾鮰的受精卵孵化出鱼苗至鱼种、成鱼饲养过程中,对鮰鱼病毒病、肠道败血症、柱形病、出血性败血症、水霉病、小瓜虫病6种重要病害危害进行调查监测、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乌鳢的人工养殖技术,对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阶段的关键环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了一套实用的乌鳢养殖技术。实践证明,使用该技术能提高乌鳢鱼苗成活率和成鱼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是冬春季水生动物养殖的主要疾病之一。水霉病由真菌寄生引起,病原体以水霉菌最为常见。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对寄主也无严格的选择性,各种养殖水生动物从鱼卵到各龄阶段都可感染。每年的晚冬至早春,是水霉病的高发季节,此阶段养殖户应做好水霉病的防控工作,避免造成损失。现将水霉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鱼种的培育当孵出的鱼苗的卵黄膜基本消失,体色变黑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饲料以水蚤为主,辅之以蛋黄浆等。育15~20天,鱼苗长到3厘米规格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的主要饲料是水蚯蚓,鱼苗达5厘米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剂引诱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量的3%~10%。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防止自相残食,控制措施除供足饵料外,还必须经常地、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就可放入大池或池塘进行成鱼养殖。二、成鱼养殖大口鲶的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在池塘…  相似文献   

15.
武清爽 《新农村》2006,(3):18-18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会严重影响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一是亲鱼成熟度不足,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或霉雨天气;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等。针对这些原因,应做好如下三项工作,以提高鲤鱼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12,(11):37
水霉病常由水霉或绵霉感染水生动物体表受伤组织及卵造成,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覆盖物,常称为白毛病.该病在各水产养殖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晚冬早春为高发期.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注意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金鱼秋冬两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多年养鱼实践发现,每年秋、冬季节金鱼易发生水霉病和鱼鳔失调症。 1、水霉病病因是水霉菌由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的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棉絮状、灰白或青灰色的菌丝,寄牛部分伤口发生充血、坏死和溃烂,可  相似文献   

18.
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  相似文献   

19.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易被人们忽视。殊不知冬季鱼病虽不象夏秋季那样频繁。但若不加以防治,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的、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1.水霉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刚进入越冬池的一段时间内,因并塘时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所致。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以至瘦弱而死。此病可危害各种养殖鱼类和鱼卵。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2)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3)鱼类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或  相似文献   

20.
刘淑新 《新农村》2010,(1):32-32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将会导致繁殖率低,养殖效益差。引起鲤鱼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亲鱼未达成熟期,导致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水霉病。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天敌。五是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不良造成死亡等。针对以上原因,要想提高鲤鱼繁殖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