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了解棉铃虫卵在田间呈核心理论分布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卵量调查方法的改进,应用序贯抽样检定防治标准,及统计资料的代换方法。根据棉铃虫卵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型,为了提高田间调查准确度,改进我国已经应用的田间取样方式,提出田间卵量调查方法是:以200株为取样量,采用平行线式,40个样点,每点单行五株。因为这样增多了样点和卵分布核心相遇的机会,经与原采用的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分行式取样比较,平行线式取样准确度最高,降低了样本平均数代表性误差。为了节省田间卵量检查时间,可采用调查着卵株率计算百株卵量的办法,或对不同卵量密度的田块区别对待,百株卵量10粒以上检查100株,10粒以下检查200株。以田间百株卵量15粒或着卵株率11.77%为达到防治标准;卵量10粒或着卵株率8.36%为未达到防治标准,制定了序贯抽样检定防治标准的方法。检查卵量序贯抽样确定防治标准的方程:d_o=0.1127n-8.5353d_1=0.1127n 8.5353检查着卵株序贯抽样确定防治标准的方程:d_o=0.0998n-6.4228d_1=0.0998n 6.4228为了使用方便,制定了每次检查五株为单位的序贯抽样确定防治标准的田间实用检定表。实例计算表明,对棉铃虫卵和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变量分析,用对数和平方根代换均可。根据卵呈核心或嵌纹分布的特点,对数代换更为合理些。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97年第五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在生长旺、后劲足、适宜棉铃虫产卵的棉田,用随机取样法,共调查有卵株146株、182粒卵,通过标记棉铃虫卵所在棉株的部位和卵量,查明棉铃虫卵在棉株上各部位的分布比例如下:顶心占2418%,倒一层果枝占21.98%,倒二层果枝占2253%,倒三层果枝占1593%,倒四层果枝占8.7%,倒五层至倒九层果枝共仅占659%。从顶心至倒三层果枝的累计卵量占总印量的84.62%,从顶心至倒四层果枝的累计卵量占总卵量的93.41%。因此,笔者认为,在田间进行棉铃虫卵量调查时,只要查倒三层果枝以上部分即可,其准…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江棉区棉铃虫在棉田发生以三、四代为主,其中四代是主害代。查准田间卵量对决策防治及准确反映当年棉铃虫发生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标准《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规定三代查棉株群尖和嫩叶上的卵量(实际调查中发现漏查率较高),而对四代查卵未有明确规定。为此,...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5.
田间调查表明,4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布随果枝序下移,落卵量递减;同一果枝外围果节落卵量显著高于内围果节;棉株顶部往下第1~6果枝的蕾、铃苞叶外侧及果枝叶片正面卵量(m')占全株实查卵量(m)的82.22%。应用预测模式m^=8.1848+1.1481m',将传统全株查卵法改为局部查卵推测法,简便可靠。依据调查结果,及时去除无效果枝,可消除当时田间卵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产卵在棉株上的分布情况黄冈地区植保站(436100)吴家全武穴市植保站(436400)戴少华,苏艳珍棉铃虫是危害棉花蕾铃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对棉花生产威胁极大。在70年代末,此虫在我区多次大发.据在武穴棉区调查,大发生的1972年,四代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7.
田间调查表明,4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布随果枝序下移,落卵量递减;同一果枝外围果节落卵量显著高于内围果节;棉株顶部往下第1~6果枝的蕾、铃苞叶外侧及果枝叶片正面卵量(')占全株实查卵量()的82.22%。应用预测模式^=8.1848+1.1481m',将传统全株查卵法改为局部查卵推测法,简便可靠。依据调查结果,及时去除无效果枝,可消除当时田间卵量20%以上。  相似文献   

8.
地处晋南的临汾地区的平川县市粮棉产区,1992年和1993年棉铃虫大发生,全区50万亩棉田全部发生,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除棉花外,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也同时发生严重。1 发生情况据临汾柴村病虫区域测报站调查,1992年一代麦田平均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13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800粒,幼虫347头;1993年一代麦田千复网次有棉铃虫幼虫20头,二代棉田百株累计卵量1580粒。1992年襄汾、临汾春玉米,二代期平均百株有虫57头,三代期平均51头;1993年二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现行的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二代百株累计卵量90粒。卵量调查是自各代的始卵前定点定株,到产卵终每天或隔一天调查一定数量棉株的着卵量累计而得,费工费时,在实际应用中,农民不易掌握,为寻找便于棉农掌握的调奄方法,自1986至1989年每年在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达到90粒左右时的当天,对部分乡(镇)的同类棉田进行普查5块,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查100株,统计一次调查百株卵(虫)量。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11.
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6%;百株虫量为133.8头,较常规棉降低88.4%。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3.
特大发生年棉铃虫二代卵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和1993年,晋南棉区棉铃虫二代百株累计卵量达1500-4000粒,相当于80年代的10倍以上。卵在棉株上、中、下部的分布比例依次为63.44%、35.38%、1.18%;在暴露部位、隐蔽部位和其他部位的分布比例为46.56%、23.38%、30.08%;卵盛期时暴露部位卵量下降为43.82%,其他部位上升为32.94%,隐蔽部位23.24%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北方棉铃虫特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特大发生,广泛为害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辣椒等作物,发生程度历史罕见。例如:一代为害小麦亩均有虫6千头(历史平均28头);二代百株累积卵量达1.2万粒(历史最高868粒1986年,2400粒1991年聊城),个别棉田4.1万粒(德州),百株幼虫401头(历史最高154头1982年聊城),6月下旬就出现无头无蕾棉;  相似文献   

15.
2013—2014年在昌吉州开展了理化诱控集成技术综合防控棉田棉铃虫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理化诱控技术集成应用防控棉铃虫,田间百株卵量平均降低58.9%,百株幼虫量平均降低55.3%,平均防效为66.3%。与不防治田块相比,籽棉平均增产23.9 kg/667m2,净收益增加120.1元/667m2。  相似文献   

16.
二代棉铃虫卵的分布特点及防治对策王玉堂山东省东平县农委艺师(271500)二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具有高度集中分布的特点,大约50~70%的卵量和50~80%的初孵幼虫都集中在顶心、旁尖上。据调查,在348粒卵中,叶片正面占73.4%,叶背占4.0%,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卵的自然群体进行整片抽样调查及统计表明,第一代卵主要分布在棉株嫩头部位,第二代卵主要分布在棉株第三至十果枝的第一果节上,第三代卵主要分布在第八至十七果枝的第一果节及第八至十四果枝的第二果节上。上述各部位是田间调查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2代卵在夏大豆上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聚集指标法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卵在夏大豆上呈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其空间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二代棉铃虫卵主要产在夏大豆的叶片上,叶片正反面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有卵株率和卵平均密度之间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花椰菜田斜纹夜蛾卵田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椰菜田斜纹夜蛾3代(主害代)卵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花椰菜田卵分布呈小聚集团(个体群),小聚集团间呈均匀分布。采用随机取样、跳跃式五点取样、对角线五点取样均能较好地反映田间卵量。  相似文献   

20.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一、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测定1991年在惠民县选择地力较均匀的麦套玉米和麦套棉田共11块,每块田取160—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