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挑选450尾体格健壮、大小均匀、平均体重为(17.67±0.03)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以鱼油(FO)、豆油(SO)、亚麻籽油(LO)、菜籽油(RO)、花生油(PO)为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粗蛋白质约49%)、等脂(粗脂肪约11%)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FO组和LO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PO组(P0.05)。2) RO组的肝脏C18∶1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O组的肝脏C18∶2n-6含量显著高于除PO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FO组的肝脏C20∶5n-3、C22∶6n-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 PO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组的血清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 LO组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FO组和RO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FO组和PO组(P0.05)。FO组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除LO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LO组的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活性显著高于PO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脂肪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FO组和LO组的生长性能相对较好,而SO组和RO组次之,SO、LO、RO可以作为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良好的植物油源。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提取物(MLE)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大鲵生长性能、肝脏功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均重为(47.81±0.23)g的大鲵72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7.5 g/kg MLE(MLE组)和0.04 g/kg DNJ(DNJ组)。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1)MLE组和DNJ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MLE组和DNJ组的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MLE组和DNJ组的血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及CPT-1/AC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DNJ组显著高于MLE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低于DNJ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高于DNJ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低于DNJ组(P<0.05)。4)MLE组和DNJ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LE组显著高于DNJ组(P<0.05)。MLE组和DNJ组的血浆活性氧(RO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DNJ组显著低于MLE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MLE和DNJ均能改善大鲵生长性能、肝脏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在改善体组成、肝脏功能方面MLE作用效果优于DNJ,而DNJ对ROS清除效果更佳;MLE的整体添加效果优于DNJ。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胴体率、肥满度以及全鱼、肌肉、皮肤、肝脏、肠道、性腺等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肥满度、皮肤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背肌、腹肌、皮肤、肠道、头部等部位以及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泥鳅,腹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泥鳅(P<0.05)。两种鳅的肌肉、皮肤、性腺、肠道和肝脏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和26种脂肪酸。氨基酸含量中谷氨酸含量最高,8种必需氨基酸(EAA)中,色氨酸含量最低,赖氨酸含量最高(性腺中亮氨酸含量最高)。结合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得出大鳞副泥鳅肌肉和皮肤部位的氨基酸评分均小于泥鳅,各部位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低于泥鳅。两种泥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大鳞副泥鳅肝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泥鳅(P<0.05)。除亚油酸外,大鳞副泥鳅背肌、性腺和皮肤中∑PUFA的含量以及各部位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均低于泥鳅。综上,大鳞副泥鳅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泥鳅,从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来分析,大鳞副泥鳅的蛋白质质量略低于泥鳅。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橙皮苷(HSD)对其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健康的、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饲粮中HSD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HSD 50组)、100(HSD 100组)和150 mg/kg(HSD 150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在1~21日龄时,HSD添加组与对照组的体重(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2~42日龄时,各HSD添加组的BW和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SD添加水平的增加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在1~42日龄时,各HSD添加组与对照组的ADFI无显著差异(P>0.05),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ADG和F/G均与HSD的添加水平存在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2)腿肌的剪切力随HSD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HSD 50组及HSD 100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HSD添加组屠宰24 h后肌肉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且与HSD的添加水平存在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腿肌的红度(a*)值与HSD添加水平存在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其中HSD 50组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HSD组肌肉的吸附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胸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与HSD的添加水平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腿肌HSD 150组吸附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胸肌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HSD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HSD 50组的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D 100组和HSD 15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HSD添加水平的提高有降低趋势(P=0.098)。腿肌中HSD 50组和HSD 150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HSD添加水平的提高有降低趋势(P=0.087)。4)在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HSD组空肠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且随HSD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在42日龄时,空肠绒毛高度随HSD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其中HSD 150组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50 mg/kg HSD可以有效改善其肉质,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肠道发育,进而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银杏-杜仲叶复合发酵物(GEL)对肉鸡抗氧化能力和胸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60只1日龄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未发酵物[未发酵银杏-杜仲叶(NGE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NGEL,前期(1~21日龄)添加0.3%,后期(22~42日龄)添加0.6%]及4个GEL组(GEL1、GEL2、GEL3、GEL4组,即在基础饲粮中添加GEL,前期GEL分别添加0.2%、0.3%、0.4%和0.5%,后期分别添加0.4%、0.6%、0.8%和1.0%),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GEL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α-生育酚(α-TOH)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胸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18∶2、C18∶3和C20∶4含量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胸肌滴水损失、剪切力及C16∶0和C18∶0含量呈显著线性降低(P0.05);GEL3和GEL4组血清α-TOH含量均比对照组和NGEL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4个GEL组的血清谷胱甘肽(GSH)及胸肌总PUFA、C18∶2、C18∶3和C20∶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NGEL组相比,GEL2、GEL3、GEL4组的血清和肝脏的MDA含量及剪切力、24和48 h滴水损失、胸肌C16∶0和C18∶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GSH含量、T-SOD活性、T-AOC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GEL(前期添加0.2%~0.5%,后期添加0.4%~1.0%)能够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功能,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藏羊母羊肝脏、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同质性良好的3月龄藏羊母羊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例为3∶7(L组)、5∶5(M组)和7∶3(H组)的日粮。试验分为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肝脏组织,M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高于L组(P<0.05),M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组(P<0.05),较H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2)瘤胃上皮,M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高于L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含量高于L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显著高于L组和H组(P<0.05),各组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空肠黏膜,M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均显著高于H组(P<0.05),较L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日粮精粗比能够对藏母羊肝脏和胃肠道组织抗氧化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以精粗比为5∶5...  相似文献   

8.
沙葱黄酮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应用纯昆明种小白鼠48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添加75.36mg/(kg·BW·d)沙葱组,第3组为添加75.36mg/(kg·BW·d)沙葱总黄酮粗提物组,第4组为添加75.36mg/(kg·BW·d)纯化后沙葱黄酮添加组,预饲期5d,正式试验期14d,正式试验期内2次宰杀采血并分离血清,剖离肝脏待测。试验结束时,沙葱组和沙葱黄酮纯化组的血清T-SOD、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沙葱黄酮粗提物组(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和沙葱黄酮粗提物组的血清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各组的血清MDA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脏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的肝脏GSH-Px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沙葱组和沙葱黄酮纯化组的肝脏CAT含量显著高于沙葱黄酮粗提物组(P<0.05),沙葱组和沙葱黄酮纯化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沙葱黄酮粗提物组(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肝脏T-AOC含量高于其它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显示:沙葱黄酮可提高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类的含量和活性,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 H45 m 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 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 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在1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亚麻籽油,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3.5%)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9.15±0.03)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3.0%、4.5%组罗非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而3.0%、4.5%组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5%组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0%、4.5%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组罗非鱼肌肉C20∶5n-3(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n-3/n-6 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肌肉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3.0%组罗非鱼肌肉C22∶5n-3(D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4.5%组罗非鱼肌肉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1.5%、3.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可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且亚麻籽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11.
野生虎斑乌贼不同组织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对野生虎斑乌贼5种组织(肌肉、肝脏、卵巢、缠卵腺、副缠卵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估。随机选取雌、雄野生虎斑乌贼[雌性个体平均体长(31.37±0.32)cm,平均体重(2 173.33±141.10)g;雄性个体平均体长(30.97±0.74)cm,平均体重(2 476.33±117.54)g]各10尾,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其肌肉、肝脏、卵巢、缠卵腺、副缠卵腺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每个组织测定3个平行。结果表明:野生虎斑乌贼5种组织中,水分含量为60.12%~78.33%,各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为31.47%~77.93%,表现为肌肉(77.93%)>卵巢(62.39%)>副缠卵腺(58.62%)>缠卵腺(57.64%)>肝脏(31.47%),各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为1.26%~3.18%,除肌肉与缠卵腺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以副缠卵腺最高,肝脏最低;粗脂肪含量为2.46%~12.82%,表现为肝脏(12.82%)>缠卵腺(4.80%)>副缠卵腺(3.42%)>肌肉(3.14%)>卵巢(2.46%),除肌肉与副缠卵腺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野生虎斑乌贼5种组织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总氨基酸(TAA)含量为27.68%~77.87%,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13.60%~31.80%;共检出26种脂肪酸,包括12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PUFA含量为27.48%~54.15%,以肝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具体为缠卵腺(54.15%)>肌肉(47.74%)>卵巢(45.50%)>副缠卵腺(41.49%)>肝脏(27.48%);C20∶5n-3(EPA)含量为6.72%~16.03%,C22∶6n-3(DHA)含量为12.79%~32.20%。由此得出,野生虎斑乌贼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齐全、PUFA含量丰富(尤其是富含EPA和DHA)、营养价值较高的头足类。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性别竹乡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肉用品质及风味营养物质。选取200只(公母各半)1~6月龄竹乡鸡进行体重、体尺指标测量,选取30只(公母各半)6月龄竹乡鸡进行屠宰性能、肉质及营养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竹乡鸡月龄增加,体重、体尺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各个月龄阶段公鸡的体重、体尺优于母鸡;公鸡的屠体率和胸肌率低于母鸡(P>0.05),其他指标均高于母鸡(P<0.05),且各屠宰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公鸡胸肌中的肉色、剪切力、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母鸡(P<0.05),肉色反射率、失水率、肌内脂肪含量低于母鸡(P<0.05),a*值、pH、熟肉率、灰分差异不显著;公鸡胸肌中钙、磷元素含量高于母鸡(P<0.05),而锌、铁、钠元素含量低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中16种氨基酸总量高于母鸡(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均低于母鸡(P<0.05)。由此可见,竹乡鸡公鸡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优于母鸡,但肌肉品质和营养物质低于母鸡。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绿茶渣对赤水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360只300日龄的赤水乌骨鸡母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8%、1.6%、2.4%绿茶渣的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屠宰后采集胸肌测定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绿茶渣可降低胸肌中铁含量(P<0.05),0.8%绿茶渣组粗脂肪含量降低(P<0.05),1.6%绿茶渣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P<0.05),2.4%绿茶渣组鸡肉亮度增加(P<0.05);绿茶渣对胸肌中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绿茶渣对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添加1.6%绿茶渣使得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6%绿茶渣对赤水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脂肪酸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西藏山羊背最长肌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将同一时间出生的50只、平均初生重23 kg的雄性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组和舍饲组饲养1年,每组25只。每组随机挑选5只西藏山羊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分析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重(21.84 kg)极显著高于放牧组(14.71 kg);舍饲组山羊的肌间脂肪含量高于放牧组(P<0.01),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放牧组西藏山羊肌肉的pH和剪切力低于舍饲组(P<0.05),熟肉率和失水率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肌肉中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十六碳烯酸甘油三酯(C16:1 n9)、油酸(C18:110c)和油酸(C18:112c)低于舍饲组(P<0.05),支链豆蔻酸(C14:0 iso)、十四碳烯酸(C14:1)和共轭亚油酸(9c,13t CLA)含量高于舍饲组(P<0.05)。综上所述,2种不同的饲养系统不会引起动物屠宰后肌肉内的氧化反应差异,放牧条件下西藏山羊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增加,从而提高羊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IPA组黄颡鱼的成活率显著高于UPA组(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于UPA组(P>0.05)。2) IPA组和WE组黄颡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UPA组(P <0.05); IPA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WE组(P<0.05),而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IPA组和UPA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 IPA组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4) IPA组和WE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而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 <0.05); 3组黄颡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且IPA组和WE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和WE组黄颡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且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由此得出,IPA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体形,其肌肉营养品质优于UPA组黄颡鱼,且健康状况也优于UPA组黄颡鱼,但仍差于WE组黄颡鱼。因此,应进一步优化IPA的环境条件(如流速因子、养殖密度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以迎合消费者对于黄颡鱼营养和味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及维生素E单独或者联合添加对苏禽3号肉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苏禽3号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0只。分别为对照组、350μg/kg酵母硒添加组(试验1组)、50 mg/kg维生素E添加组(试验2组)、350μg/kg酵母硒+50 mg/kg维生素E组(试验3组),试验期84 d。结果显示:添加维生素E和酵母硒可显著降低试验期死亡率,显著提高生长性能(P<0.05)和屠宰率(P<0.05);显著降低胸肌肉系水力(P<0.05)和肌肉剪切力(P<0.05);显著提高血液SOD、T-AOC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上调胸肌和腿肌中MyoD、MSTN、Pax7基因表达。研究表明:日粮中联合添加酵母硒和维生素E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增强肌肉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筛选3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60日龄甘肃高山细毛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添加2和4g·d-1牛至精油组(Ⅰ组和Ⅱ组)。饲喂3个月后每组随机屠宰6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测定脂肪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结果表明:1)Ⅰ组母羊和Ⅱ组公羊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母羊(P<0.05),其他血液生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2)各部位肌肉脂肪酸以油酸(C18:1n9c)和棕榈酸(C16:0)为主;背最长肌中,对照组母羊MUFA、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该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SFA含量显著高于Ⅱ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及对照组、Ⅰ组公羊(P<0.05),Ⅱ组母羊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及对照组、Ⅰ组母羊(P<0.05),Ⅰ组公羊UFA含量显著低于Ⅱ组公羊(P<0.05);半腱肌中,对照组公羊PUFA、n-6PUFA及n-3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Ⅰ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n-6/n-3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3)各部位肌肉c9t11-CLA含量均为母羊高于公羊,且Ⅰ组母羊c9t11-CL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和母羊背最长肌c9t11-CL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公羊和母羊(P<0.05),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因动物性别、组织部位、添加剂添加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其肌肉CLA含量,且4g·d^-1添加量效果优于2g·d^-1。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产蛋前蛋鸡胸肌和腿肌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和感官评价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在1~10周龄和11~20周龄时分别饲喂相同的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日粮,3个组蛋鸡分别通过笼养、平养(稻谷粉作为垫料)和散养。试验结束后,对蛋鸡屠宰,收集胸肌和腿肌进行分析。结果:平养和笼养组蛋鸡胸肌粗脂肪含量较散养组分别显著提高114.81%和74.07%(P<0.05),但散养组蛋鸡胸肌铁含量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7.99%(P<0.05),同时胶原含量较笼养组显著提高25.28%(P<0.05)。散养组蛋鸡腿肌粗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P<0.05),但散养组粗蛋白质、铁、锌含量分别较笼养组显著提高8.85%、40.26%和17.16%(P<0.05)。散养组蛋鸡胸肌硬度和韧性较笼养组分别显著提高42.69%和27.76%(P<0.05)。笼养组腿肌蒸煮损失较平养组显著提高8.01%(P<0.05),散养组腿肌硬度和韧性分别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5.24%和133.25%(P<0.05)。与笼养组相比,散养组胸肌风味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同时散养组胸肌总可接受度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散养组腿肌风味、多汁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笼养和平养组(P<0.05),同时该组总可接受度较平养组显著提高6.72%(P<0.05)。结论:散养产蛋前蛋鸡的感官指标表现最佳,同时腿肌和胸肌粗脂肪含量最低,粗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高,可以改善肌肉口感。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大蒜粉对肉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常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艾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000 mg/kg(低剂量)和2 000 mg/kg(高剂量)大蒜粉。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1 000 mg/kg大蒜粉提高了肉鸡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和pH_(24h)(P0.05),提高了肉鸡腿肌的粗蛋白质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活力(P0.05),降低了肉鸡胸、腿肌肉24 h亮度和粗脂肪含量及腿肌蒸煮损失率(P0.05);日粮添加1 000 mg/kg和2 000 mg/kg大蒜粉均提高了肉鸡胸肌的粗蛋白质质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T-SOD和GPx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SOD1和GPx基因的表达量(P0.05),降低了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率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提高了肉鸡腿肌T-AOC活力(P0.05),降低了腿肌的滴水损失率和MDA含量(P0.05),提高了Nrf2、SOD1、SOD2、CAT和GPx的表达量(P0.05);日粮添加2 000 mg/kg大蒜粉增加了肉鸡胸肌CAT的表达量(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仅提高了肉鸡胸肌的粗蛋白质含量、T-AOC活力及SOD1和GPx的表达量,降低了MDA含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大蒜粉组肉鸡腿肌滴水损失降低(P0.05),且1 000 mg/kg大蒜粉提高了肉鸡腿肌肉CAT活性(P0.05)。综上所述,大蒜粉能够改善肉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加快蛋白质的沉积,日粮添加1 000 mg/kg大蒜粉为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核黄素对羔羊生长性能、氮代谢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只体重(18.80±0.83) kg的3月龄纯种湖羊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5(LRF组)、30(MRF组)和45 mg/kg(HRF组)的核黄素。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MRF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HRF组和对照组(P<0.05),MRF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MRF组可消化氮和沉积氮显著高于HRF组和对照组(P<0.05),MRF组氮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LRF组、MRF组和HRF组血清葡萄糖(GLU)和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RF组和HRF组血清核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RF组和HRF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MRF组和HRF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RF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