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会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耐药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与动物安全,与其直接相关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也已成为目前世界环境与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畜禽养殖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中轴产业,同时也是耐药基因污染的重要源头,蚯蚓堆肥对合理利用畜禽粪便、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摸清蚯蚓堆肥畜禽粪便及后续产物利用过程中耐药基因的行为规律和环境归趋则是其合理利用的关键。本文在简要论述蚯蚓堆肥畜禽粪便现状的基础上,聚焦蚯蚓堆肥及产物利用过程中耐药基因污染问题,梳理总结了转化及产物利用过程中耐药基因的污染赋存特征、环境行为规律及迁移主控因子,并提出基于“畜禽粪便-蚯蚓堆肥-蚓粪还田”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耐药基因污染防控建议及展望,以期为我国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殖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抗生素在养殖业中被广泛使用。尽管抗生素本身在动物体内积累量很低,但由抗生素诱导产生的耐药基因会残留在肉制品等食品中,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结合最新文献,对食品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产生和转移进行综述,阐明抗生素耐药基因古已有之,大致可分为固有耐药基因和获得性耐药基因,固有耐药基因一般通过代际遗传在同一种属细菌间传递,具有较小的传播风险;而获得性耐药基因的传播与抗生素或环境压力有关,可以在不同种属细菌间传播,推定其是食品中抗生素耐药基因转移和传播的主要原因;还介绍了食品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验方法和原理,提出建立食品中残留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规范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兽用抗生素和微量重金属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但超量使用是导致畜禽粪便中高浓度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重金属(铜、锌、砷)及其复合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针对这种状况,总结了我国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和微量重金属元素(铜、锌、砷)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量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概述了这两类物质在畜禽粪便生物处理过程(堆肥和厌氧消化)中的转化、降解及其影响。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和重金属可导致环境中出现耐药菌与抗性基因,是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又一重大挑战,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0,(11)
正抗生素别名抗菌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微生物某一定阶段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质,在固定范围内起到抑制或杀死病原菌的作用。兽用抗生素作为抗菌剂和促生长制剂,我国每年有大量抗生素被用于添加在畜禽养殖的饲料中,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比例约占全球的一半。因其超高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在畜禽养殖方面且使用量逐年递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和消毒剂耐受性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它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抗生素和消毒剂在治疗或消灭细菌的失败。该文综述了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消毒剂抗性机制及检测方法以及抗生素和消毒剂交叉耐药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专业指导以及研发出一套综合全面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和消毒剂耐受性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它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抗生素和消毒剂在治疗或消灭细菌的失败.该文综述了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消毒剂抗性机制及检测方法以及抗生素和消毒剂交叉耐药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于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专业指导以及研发出一套综合全面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的耐药性如今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环境及水产中泛滥的现状,该文归纳了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抗生素耐药性及其公共健康危害,分析了水产供应链中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研究现状及耐药性传播风险,以期对水产业中抗生素耐药性危害的评估和削减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王慧 《农友》2002,(8):20-20
目前在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滥用抗生素药物的现象,畜禽一旦生病,就马上应用现成的或容易购买到的抗生素药物.一种不行再换一种,殊不知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危害:一是容易产生细菌抗药性,降低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或使抗菌药物完全失效;二是破坏了动物体内正常菌群间的平衡,使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株则大量繁殖,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添加于饲料中用以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报酬已有近60年的历史,但为了避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或使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量增大,对畜禽生长及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人们已开始更多地使用一些畜禽专用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如泰乐菌素、杆菌肽等,常用的已达数十种之多。目前虽然关于是否应该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存在众多的争议,但实践证明,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添加剂能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也有报告显示,不允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他抗菌促生长剂的国家,会造成畜牧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减少,同时也有可能引发诸如生态环境及国家之间的贸易战等问题。事实上,抗生素添加剂仍在大量的应用,只有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并合理的应用,提高其应用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又能避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耐药细菌随着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可移动元件传递给其他环境微生物,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传播和扩散。目前对耐药基因转移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对噬菌体在耐药基因传播中的贡献了解甚少。在河流、海洋、污水等自然环境中通过噬菌体转导机制进行基因转移已经被证实,噬菌体作为可移动元件在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中的作用频率比人们预想的要高。为了能正确认识噬菌体在畜禽粪便抗生素耐药基因水平传播中的作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环境噬菌体的特性及其生态分布、环境噬菌体携带耐药基因情况、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机制以及噬菌体在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中的作用,以期为了解环境噬菌体在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省各地采集不同类别土壤样品146个,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土壤细菌在无和含有抗生素(土霉素或磺胺二甲嘧啶,质量分数为1mg/kg)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用可培养耐药菌发生率作为指标,评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土壤中细菌对土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耐药性,分析浙江省区域内土壤中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生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表层土壤中细菌对土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5.75%~48.23%和4.52%~36.71%;表层土壤中细菌抗生素耐药发生率的平均值为水网平原、河谷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地;潮土>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盐土>石灰土、粗骨土>黄壤;蔬菜地>果园>旱地、水稻田>荒地>林地;养殖场>居民区>农地.土壤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发生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而在同一土壤剖面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发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中细菌对土霉素的耐药发生率与其对磺胺二甲嘧啶的耐药性呈现显著的相关(r=0.816,n=136).研究认为土壤中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生态分布特征差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动物体内产生大量耐药菌。本文综述了奶牛源常见耐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类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灭和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是指用来治疗传染病的一类药物,它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在养殖生产中,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对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治疗畜禽细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但在目前的养殖生产中,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出现一些过去能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因其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细菌耐药的形势日益严峻,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耐药性普遍比革兰氏阳性细菌强,这与镶嵌或锚定在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上的蛋白耐药功能密切相关.目前已知外膜蛋白能够阻碍抗生素通过外膜以及将抗生素排出胞外等方式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但具体的耐药与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在该领域的充分运用,有关外膜蛋白功能的研究和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细菌外膜蛋白的结构与耐药机理、耐药新功能及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揭示革兰氏阴性菌耐药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中不能完全被吸收,导致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高浓度残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中常见的四大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去除方法,比较了不同去除方法对抗生素的降解效果,旨在为畜禽养殖粪便抗生素残留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抗生素的来源之一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畜禽粪便,这些抗生素残留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针对目前状况,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来源;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对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9.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下简称K-B法)和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下简称ATB法),测定了36株畜禽源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TB法和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他13种药物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菌株耐1种以上的抗生素,58%的菌株耐2种以上的抗生素。得出以下结论:在畜禽源沙门氏菌药敏性研究中,ATB法还不能完全替代K-B法;畜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不仅耐药性较强,而且耐药谱也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家庭农场养殖粪污耐药基因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家庭农场养殖粪污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赋存特征及潜在风险,本研究选取天津市蓟州区22家典型的家庭农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考察了不同种类畜禽粪污中ARG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家庭农场畜禽粪污中普遍存在,且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tetQ、tetW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含量最为丰富,同时检出了blaOXA-1、blaTEM-1和blaampC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bla基因)。此外,还发现如下规律:相比于猪场和牛场,鸡场粪污中的ARGs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猪群中,母猪粪污中的多数耐药基因相对丰度要显著高于仔猪和育肥猪(P<0.05);畜禽粪肥施用可显著增加土壤环境中ARGs的丰度(约8~18倍)(P<0.05)。本研究表明,家庭农场畜禽养殖粪污中耐药基因污染严重且普遍,同时随着粪污还田进入土壤环境增大环境风险,最终可能会通过污染农作物危害人类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