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小蚕的饲育形式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情况。为了探索这些不同饲育形式的养蚕成绩及经济效益,我们对宿迁县大新乡的芦集等四个村的小蚕饲育形式进行了养蚕成绩的调查。我们调查了四个蚕桑重点村的82、83年小蚕饲育形式及其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表1。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小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现实,把小蚕集中在较好的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的小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小蚕共育一是有利于补催青,能有效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了蚕农饲育头数;二是  相似文献   

3.
“养好小蚕,收成一半”。这是劳动人民从长期养蚕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在蚕桑生产向省力化现代化发展,讲究经济实效的今天,养好小蚕,尤其重要。小蚕养得好不好,又直接关系到大蚕饲养成绩,关系到整个一期蚕能不能稳产高产。如何来养好小蚕,我县在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做到小蚕与大蚕专业分工饲养,这样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开展科学养蚕,保证蚕体健壮发育,为大蚕省力化创造了条件。下面就谈谈我县小蚕饲育的历史过程和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养好小蚕一半收,尤其在北方早春要养好小蚕,温湿度是先决条件。但普通蚕室(人蚕同室形式)对小蚕期温湿度既不能保障,又不好控制。同时,环境干扰也大,很不利小蚕饲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推广塑料棚饲育箱等技术的基础上,学习苏州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利用旧灶台改建成小蚕饲育  相似文献   

5.
按饲育标准加温保湿是养好小蚕的关键。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蚕桑生产出现了“喜中有忧”的新形势:一方面蚕农培桑养蚕积极性提高,蚕茧连年增产;另一方面承包到户后出现千家万户养蚕加温难的新问题,明火加温的现象又普遍抬头,使人、蚕中毒,蚕室蚕具烧毁等事故不断发生。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改善小蚕加温设施,尽快扭转明火加温的局面,已成为我省蚕桑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989年冬,我  相似文献   

6.
张凤林 《江苏蚕业》2004,26(3):13-14
<正>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饲育模式,同时也是适应蚕桑产业化发展的一种科  相似文献   

7.
"养好小蚕一半收"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可见小蚕饲育是整个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规范小蚕饲育技术,一直是蚕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 ,大量劳动力转移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下降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小蚕饲养管理更为粗放 ,普遍存在“不加温补湿”、“不精选良桑”、“不严格消毒防病”等现象。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要想蚕茧高产增效 ,养好小蚕是关键。因此如何组织好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茧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自1997年以来宣传指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共育率。同时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地…  相似文献   

9.
细蚕共育已成为我区蚕区普遍应用的一项饲育制度。十年的实践证明,细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巩固地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在有关措施的配合下,随着细蚕共育的推广与普及,我区蚕桑生产获得了巩  相似文献   

10.
实行小蚕规模化饲育可有效解决小蚕饲养成绩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推广养蚕省力化和专业化,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在结合近几年江西蚕桑基地县实施的小蚕共育经营模式基础上,辅以应用新设施、新技术,从小蚕规模化饲育的含义、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育技术、消毒防病技术及管理要求等方面,总结提出小蚕规模化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石板公社是高州县的蚕桑主产区,到今年九月底止已发放蚕种4694张,其中已收茧4055张,产茧1826担,平均张种产茧45斤,张种产值82.17元,比去年同期的1054担增产772担,即增产73%,张种增收7.8斤,即增收13.24元。这是石板公社领导重视蚕桑生产,变革饲育形式,推广小蚕代育户,养好小蚕,稳定蚕造的结果,增加了蚕户收入。  相似文献   

12.
蚕桑产业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和3~4龄蚕自动化饲育工厂,推广了自3龄起地面饲育的省力化养蚕模式.进一步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继续推行产业规模化、小蚕共育全面工厂化、大蚕全面省力化、蚕农与合作社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以及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质量和开拓产业多元化发展途径,力争成为全市的现代蚕桑产业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3.
小蚕饲育专业化,可以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养好小蚕,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确保蚕茧稳产高产。饲养小蚕所需房屋用具和劳力比饲养大蚕少得多,因此,小蚕专业饲育,一般都能办到。我县现有小蚕专业共育室590个,基本上是一个大队一个,有固定的小蚕饲养队伍2千多人,承担着全县每批1万余张种的小蚕饲养任务,初步实现了全县小蚕饲育专业化,改变了过去蚕茧张产低而不稳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县春蚕张产接近80斤,夏秋蚕张产在50斤以上,比小蚕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采用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温湿度较为合理、桑叶质量较有保证、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健的一种小蚕饲养方式。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小蚕生理需要的养蚕技术措施,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用工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在江苏已推广多年。但近年来,随着我县乡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蚕业受到环境污染、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蚕技人员带来了新课题。笔者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小蚕共育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改进,供同行们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小蚕(1~3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提高浙江省小蚕工厂化饲育水平和养蚕工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牵头,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科院等单位成立联合专家组,研究制定出《1~3龄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以指导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6.
石泉县蚕桑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过去二十余年推行的"三三制"的养蚕布局模式,主张推行全年5~6批次简易省力化多批次养蚕生产布局.伴随着年养蚕次数的增多,小蚕期采用集中共育或小蚕饲育箱育,成为养好小蚕、实现蚕期无病高产、节本增效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此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话说明了搞好小蚕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小蚕饲育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在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向企业化养蚕发展,饲养商品小蚕,向蚕农出售小蚕的小蚕店;另一种是有育蚕技术的户与一般养蚕户自愿结合,联户共育小蚕。这两种育蚕形式,在我们黄淮海中低产地区蚕桑攻关点——宿迁县丁咀  相似文献   

19.
张改萍 《北方蚕业》2007,28(3):55-55,57
去年,阳城县蚕桑中心引进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新技术,它是针对小蚕饲育中温湿度难控制,煤火加温又会造成蚕儿煤气中毒的核心问题研制而成,它不仅适用于多蚕户集中小蚕共育,而且适用于年养蚕5-10张以上大户小蚕饲育,是当前养蚕生产中小蚕饲育的首选.整套设备由温湿自控器、双层塑膜活动木框棚、叠放式木制蚕匾组成.笔者结合蚕桑生产实践,总结有以下十个优点:  相似文献   

20.
在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自动加温补湿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海安蚕桑站与昆山市天力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配套防护节能围帐和小蚕平面每日二回育技术,使小蚕饲育设施科技含量达到国內先进水平,2001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