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饲料与畜牧》2007,(6):52-53
一种新型营养型真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产γ-氨基丁酸的短乳杆菌及其用途;改善奶牛生产性能的复合益生菌培养物及其制作方法;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及其固态发酵制备工艺;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一种芽孢乳杆菌及其生产的活菌制剂;[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1微生态制剂概述及分类微生态制剂又名活菌制剂或生菌剂,是指从动物或自然界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并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目前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有益菌种有干酪乳杆菌、嗜乳酸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等12种。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约氏乳杆菌SQ0048菌株所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对临床型奶牛阴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将其应用于患有阴道炎的病牛体内,利用临床兽医学方法观察给药前后患牛的临床症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给药前后患牛阴道内的微生物菌群种属,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给药前后患牛血清内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显示,此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以缓解临床奶牛阴道炎性症状,提高发情率及受胎率,还可以减少或杀灭阴道内的利氏卟啉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隐秘杆菌及链球菌等,增加约氏乳杆菌SQ0048菌株及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维持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同时给药后患牛血清中IL-1β、IL-6、IFN-α、TNF-α分泌量显著低于给药前,而IL-10分泌量则显著高于给药前,具有一定抑制炎症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复原乳为原料,利用甘草提取液、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味发酵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草液添加量、白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试验产品感官品质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甘草提取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6%,42℃发酵6 h。发酵乳风味良好,凝乳状态均匀,有较好的15天贮藏期稳定性,有较好感官品质,保持活菌数在6.5×108 CFU/mL以上。[结论]本文经过试验研制新口味发酵乳,拓宽发酵乳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三联酸奶直投发酵剂制备工艺。利用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以及长双歧杆菌,对混菌发酵制备工艺和纯菌复配工艺2 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通过对比2 种工艺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酸度及双歧杆菌活菌数等,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为用纯菌种发酵的复配直投式发酵剂工艺,3 种菌复配比例为1:1:3,其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约3 h,酸度达到60°T。  相似文献   

7.
不同益生菌中兽药黄荆子微生态制剂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益生菌发酵中兽药黄荆子对黄荆子微生态制剂功效的影响。实验以不加益生菌为对照,选择枯草芽孢杆菌S21单菌发酵、枯草芽孢杆菌S21和产朊假单丝酵母M22双菌发酵、枯草芽孢杆菌S21、产朊假单丝酵母M22和植物乳杆菌T3三菌发酵,测试不同益生菌黄荆子微生态制剂的抑菌活性、活菌数、黄酮含量及消化酶等变化,结果表明,单独选择枯草芽孢杆菌S21发酵,其黄荆子微生态制剂的抑菌活性、活菌数、黄酮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等综合起来比复合发酵好,揭示复合发酵时不同的益生菌的颉颃作用,会对微生态制剂功效产生巨大影响,选择复合菌种发酵中兽药时,要注意不同菌种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牦牛乳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本试验研究了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菌种和工艺。以发酵牦牛乳的感官、酸度以及活菌数为指标,从10株乳酸菌中筛选适合牦牛乳发酵的3株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发酵牦牛乳配方及工艺;测定发酵牦牛乳的理化卫生指标,评估产品质量。结果表明:适用于发酵牦牛乳的3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按1:1:1:1:1比例复配制成发酵剂;发酵牦牛乳最佳工艺条件为:牦牛奶与荷斯坦牛奶按2:1配比,糖添加量为9%,菌种添加量为4%,30℃发酵30h。回归系数显著性表明,各因素对发酵乳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糖添加量发酵时间。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发酵牦牛乳的酸度、脂肪、蛋白质、酵母菌和霉菌数、大肠菌群数均符合标准,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为1.02μg/mL。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制备菌,试验从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应用乳酸菌特异培养基(MRS)分离乳酸菌,经革兰染色观察菌落形态,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乳酸菌种属。结果表明:分离出17株革兰阳性菌,经糖发酵生化管鉴定有10个为乳酸菌属,分别为肠道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玉米乳杆菌、能动乳杆菌、桥乳杆菌、鸡肠球菌、鸡乳杆菌、黄色肠球菌、草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定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家庭牧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并为该牧场犊牛腹泻的治疗提供药物选择方案。[方法] 无菌采集发病犊牛肛拭子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从腹泻犊牛肛拭子样本分离到1株细菌,经培养后菌落形态一致,通过革兰染色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该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四环素、氯霉素、呋喃妥因8种药物表现为耐药;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2种药物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头孢西丁、链霉素、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药物表现为敏感。[结论] 该养殖场的犊牛腹泻是由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所致,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使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12.
籽粒苋与青贮玉米混贮品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雅  李峰  高凤芹  徐春城  孙启忠 《草业学报》2016,25(12):119-129
以籽粒苋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7∶3(T2)、5∶5(T3)、3∶7(T4)、0∶10(T5)混合青贮, 60 d后,检测青贮材料的发酵品质以及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并分析乳酸菌多样性,以明确添加玉米对改善籽粒苋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特性的作用,为籽粒苋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籽粒苋单独青贮品质不佳,通过添加玉米可显著降低青贮材料pH和氨态氮/总氮的值,提高干物质和总有机酸含量,当玉米添加比例超过50%时,青贮品质良好。在青贮发酵乳酸菌群演替过程中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决定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是影响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乳酸球菌中的肠球菌、乳球菌和类肠膜明串珠菌产酸能力强,是青贮发酵的启动菌株,乳杆菌则是青贮稳定期的主要菌群。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玉米秸秆和废弃白菜混合青贮可行性,考查二者在不同质量比时的混贮品质,设计了6个不同的混贮比例,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30 d后对其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筛选品质最佳的混贮比例,并进一步研究了品质最佳混贮组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质量比为21∶27的混贮5(ME5)组的pH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余混贮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混贮组(P<0.05)。ME5组的干物质和能源组分综纤维素含量较高,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综合判定该组的混贮品质优于其他5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从ME5组中共分离出10株乳酸菌,分属于3个属,4个种。3个属分别是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4个种分别是2株短乳杆菌、1株屎肠球菌、5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和2株植物乳杆菌,其中同型发酵乳酸菌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该青贮体系的关键乳酸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用不同水平葡萄籽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和棉粕对西门塔尔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发酵参数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 试验采用模拟瘤胃体外培养技术,以4%、8%、12%和16%葡萄籽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和棉粕,测定各组日粮体外产气量、发酵参数、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及肉牛生长性能。[结果] 随着体外发酵时间的增加,累计产气量呈递增趋势,12%葡萄籽渣组产气量最大,各组之间72 h总产气量差异不显著(P>0.05);产气后人工瘤胃培养液pH值、NH3-N浓度和菌体蛋白含量各组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P<0.05)升高;16%葡萄籽渣组干物质消化率最低,对照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试验组,对照组和4%葡萄籽渣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组,对照组和12%葡萄籽渣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组;4%和8%葡萄籽渣组肉牛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高170 g/d和140 g/d。[结论] 葡萄籽渣替代肉牛精料补充料中部分玉米和棉粕可以提高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添加4%和8%葡萄籽渣可以提高肉牛日增重,促进瘤胃发酵,有利于提高肉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表达绵羊肺炎支原体DnaJ基因,研究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 以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NM03-MO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其DnaJ基因序列,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及三维结构预测;将该基因片段连接至pColdⅠ表达载体,构建pColdⅠ-DnaJ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DnaJ蛋白并纯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与支原体抗体阳性血清的结合活性。[结果] NM03-MO株DnaJ蛋白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序列同源性最高,但三维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重组DnaJ蛋白与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血清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初步证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 绵羊肺炎支原体DnaJ蛋白被首次成功克隆表达,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分子致病机制研究及新型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对里岔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28日龄体重为(6.72±0.12)kg的健康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益生菌组(1‰的益生菌)、酶制剂组(1‰的酶制剂)、菌酶协同组(1‰的益生菌+1‰的酶制剂)。试验期为35 d,预饲期为7 d,正饲期为28 d。计算各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指数,测定血清IgM及IgG含量,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提高;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益生菌组和菌酶协同组腹泻指数极显著(P<0.01)降低。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血清IgG、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门水平上,益生菌组、菌酶协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可以提高里岔黑猪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指数,具有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小肽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以及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5交叉设计,以底物的精粗比(40∶60、50∶50、60∶40)和小肽的添加水平(0、0.75%、1.50%、2.25%、3.00%)作为两试验因素,试验共1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发酵48 h后采集发酵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NDF和ADF的降解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1),以1.50%和2.25%水平效果较佳。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产气量(GP)和干物质(DM)、粗蛋白(CP)的降解率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2)随日粮精粗比的升高,pH逐渐降低(P<0.01),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逐渐升高(P>0.05),且50∶50和60∶40无显著差异。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pH和MCP均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以2.25%水平最高。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氨态氮(NH3-N)浓度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在3种精粗比条件下,随小肽添加水平的升高,乙酸与丙酸比(乙/丙)和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以1.50%水平时乙/丙最小,乙酸比例最低,2.25%水平时异位酸比例最高。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和小肽添加水平对体外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着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精粗比为50∶50和60∶40时效果较好,小肽的添加水平以1.50%和2.25%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方法。[方法] 将吖啶酯(acridinium ester,AE)与AFB1单克隆抗体进行体外化学合成,分别合成了吖啶酯∶AFB1单克隆抗体摩尔比为5∶1、10∶1、15∶1、20∶1、25∶1的吖啶酯标记AFB1单克隆抗体(AFB1-AE),分析了不同摩尔比的检测效果,选择吖啶酯∶AFB1单克隆抗体为25∶1的AFB1-AE偶联物建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结果] 获得对应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245Ln(x)+ 1.578 1,R2=0.985 7,IC50=81.48 pg/mL;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88.4%~106.0%,变异系数0.92%~2.10%。[结论] 将吖啶酯与AFB1单克隆抗体体外交联,可建立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碳源、氮源、血清及辅酶对副猪嗜血杆菌培养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蔗糖、酵母粉、硫酸铵及马血清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最终确定蔗糖2 g/L、酵母粉2 g/L、硫酸铵2 g/L、马血清5%为最优培养基配方。在10 L发酵罐上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批补料发酵,对比不同补料方式对副猪嗜血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恒葡萄糖浓度补料将残糖浓度维持在1 g/L时可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菌体密度及活菌数目分别为16.8、3.6×109 CFU/mL。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种类,同时比较青霉素、链霉素合并使用与沃瑞特单独使用在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以100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为研究对象,对从乳样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将上述患牛分为对照组(4头)、沃瑞特组(50头)、青链霉素组(46头)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37.0%、大肠杆菌为30.1%、克雷伯菌为 18.3%、链球菌为2.4%,其他菌为12.2%,占比例最高的是葡萄球菌;2种用药方案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青链霉素组治愈率为78.26%,沃瑞特治愈率为66.00%,青链霉素组治愈率显著高于沃瑞特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