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添喂海南霉素对山羊肝脏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体内十分主要的代谢器官 ,本试验在有关海南霉素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添喂海南霉素后对肝脏中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试验在8头同时装有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羯山羊上进行 ,按自身对照设计。试验期按0.05mg/kg 体重添喂海南霉素 ,分别测门静脉引流区和肝脏中氨氮(NH3-N)、α -氨基氮(α -AAN)和尿素氮(Ure -N)净流量。结果显示 ,添喂海南霉素使肝静脉血流量分别增加15.16 %和10.80 %,门静脉、肝静脉中NH3-N浓度明显降低(P<0.01) ,而α -氨基氮(α -AAN)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 ,海南霉素能够提高山羊门静脉引流区氨基酸的吸收量 ,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海南霉素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个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 ,添喂海南霉素时 ,瘤胃发酵类型发生改变 ,C2/C3 降低。本试验主要进一步研究海南霉素对能量物质吸收、代谢及调节的影响。试验在8头同时装有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羯山羊(平均体重16.0±2.2kg)上进行 ,按自身对照设计。试验期按0.05mg/kg体重添喂海南霉素。分别测门静脉引流区和肝脏静脉挥发性脂肪酸(VFA)、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S)以及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净流量。结果显示 ,喂海南霉素使门静脉TVFA和丙酸净流量分别升高24.44 %(3.36vs2.70mmol/min,P<0.05)和84.48 %(1.07vs0.58mmol/min,P<0.05) ,GS和FFA净流量都明显提高(P<0.05)。肝脏乙酸(P<0.05)和丙酸(P<0.01)净流量明显减少 ,GS净流量无明显变化(P>0.05) ,FFA净流量明显降低(P<0.05)。门静脉、肝静脉中胰岛素净流量分别减少66.95 %(11.81vs35.73mU/min)和52.09 %(10.76vs22.64ng/min,P<0.05) ,而胰高血糖素净流量分别比对照期升高50.19 %(19.78vs13.17ng/ml;P>0.05)和307.63 %(4.81vs1.18ng/ml;P<0.05)。结果表明 ,添喂海南霉素能使VFA的吸收量增加 ,促进肝脏中丙酸异生成葡萄糖 ,及乙酸转化成脂肪酸。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I/  相似文献   

3.
添喂海南霉素对山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是哺乳动物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生长轴的终端 ,在动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浓度变化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此外 ,它参与泌乳、生殖以及免疫等功能的调节。肝脏具有丰富的生长激素受体 ,是产生IGF -I代谢的主要器官。研究IGF -I在肝脏的产生量及其调节是十分有兴趣的领域。本文根据我室有关“海南霉素能够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丙酸产生量 ,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利用”的研究结果 ,深入观察其对肝脏IGF -I代谢的影响。试验在8头同时装有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慢性血管瘘的生长羯山羊上进行 ,按自身对照设计。试验期按0.05mg/kg 体重添喂海南霉素 ,分别测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股静脉的血流量和IGF -I的净流量。结果显示 ,试验期山羊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量分别比对照期增加15.16 %(1.876vs1.629L/min)和10.80%(2.216vs2.000L/min)。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液中IGF -I含量比对照期分别增加31.5 %(339.8vs258.4ng/ml;P<0.01)、35.83 %(355.6vs261.8ng/ml;P<0.01)和41.08%(352.0vs249.5ng/ml;P<0.01)。对照期和试验期门静脉IGF -I的净流量分别为304.9和485.9ng/min;肝动脉分别为294.4ng/min(P<0.05)和502.7ng/min ;肝静脉分别为4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8头泌乳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来研究3种生理调节剂对山羊乳脂中CLA含量的影响。试验分对照、葵花油、海南霉素和丙酮酸钙4个处理,每头山羊每天分别添喂生理调节剂的剂量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3g、0.05mg和0.05g,每一处理期为2周。收集奶样,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乳脂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期相比,添喂海南霉素、丙酮酸钙山羊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添喂葵花油乳脂率则无显著变化;各处理乳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添喂葵花油、海南霉素、丙酮酸钙后山羊乳脂中CL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反刍动物的唾液进入瘤胃而调节水盐平衡 ,影响瘤胃消化代谢 ,但近来研究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唾液直接进入真胃发挥作用。进入真胃的唾液对反刍劝物胃肠运行的影响已有报道 ,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否有作用 ,还未见报道。本试验经真胃灌流唾液观察其对山羊门静脉引流区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在体重(15.4±2.5kg)6头羯山羊上安装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静脉和股动脉慢性血管瘘和真胃瘘管。动物自由采食青干草 ,每天每头补喂精料200g(早晚各100g)。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 ,分试验期和对照期。试验期从9 :00到12 :00经真胃瘘管均匀灌注唾液 ,而对照期是灌注与唾液 pH相同的人工唾液。灌流量500ml/3h。从8 :00到13 :00每隔1h采血样一次。同时用PAH法测门静脉引流区血流量。结果显示 ,试验期门静脉引流区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C2)、丙酸(C3)的净流量分别比对照期提高11.96 %(2.34vs2.06mmol/min,P<0.05)、5.61%(1.86vs1.76mol/min,P<0.05)、13.76 %(0.372vs0.32mmol/min,P<0.01) ;游离脂肪酸(FFA)和葡萄糖净流量分别提高16.42%(0.716vs0.615mmol/min,P>0.05)和4.49%(4.124vsA4.039mmol/min,P>0.05) ;而氨氮净流量下降7.37 %(2.172vs2.233mmol/min,P<0.05)。肝脏TVFA、C2、C3 和FFA净流量均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6只体重(18.97±1.80)kg、健康雄性去势山羊,同时安装颈静脉、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采用自身对照试验,研究半胱胺对山羊血流量、激素流量和碳氮化合物吸收及在肝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从颈静脉一次注入半胱胺(50 mg/kg BW)后,3 d门静脉、肝静脉全血流量分别比对照(-2d)提高21.81%(P<0.01)、10.21%(P<0.05);血浆流量相应提高23.08%(P<0.05)、15.05%(P<0.05);6 d与-2 d血液流量接近。在-2 d、3 d、6 d 3个采样日,肝脏IGF-1净生成量相应为47.57,67.58(P<0.05)和44.76μg/min;肝脏胰岛素净利用量相应为2.32,3.17和2.23 mU/min,无显著差异;胰高血糖素肝脏净利用量分别为1.71,3.25(P<0.05)和1.02 ng/min。结果表明,从颈静脉注入半胱胺后,肝脏有净乙酸和葡萄糖生成,分别较对照提高12.71%和50.59%(P<0.05);3 d6、d比-2 d在门静脉的NEFA净流量分别提高32.25%和9.67%;肝脏NEFA净流量在试验期3 d和6 d分别比对照提高4.57倍(P<0.01)和4.14倍(P<0.01),表明经CS处理后,山羊肝脏有NEFA合成。门静脉α-氨基氮、NH3-N净流量在第3天分别高于对照36.36%和27.23%,尿素氮净流量也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亚油酸底物葵花籽油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和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5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雌性成年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对照期和试验期(添喂葵花籽油7 mL/d)各15 d,低精料日粮常规饲养。每期结束后采集瘤胃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喂葵花籽油后,瘤胃液pH无显著变化;而氨氮(NH3-N)水平和TVFA显著升高(P〈0.05);乙、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乙、丙、丁酸比例(C2+C4)/C3比值和微生物粗蛋白(MCP)均无明显变化;(C18∶1)和c9,t11-CLA(P〈0.05)浓度均明显升高。表明在山羊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葵花籽油,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和不影响瘤胃微生物本身的情况下促进瘤胃消化代谢,调节瘤胃液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9.
在北部中区的九个试验站研究了生长肥育猪圈舍面积与饲喂泰乐霉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试验用了1,352头猪作了23次重复的试验。给25—57公斤体重的猪占地每头0.46m~2;57—90公斤体重的猪占地每头0.74m~2;这样的处理较相应体重阶段占地每头0.36m~2与0.56m~2者生长快。生长猪(p<0.001),肥育猪(p<0.05),以及全生长肥育期(p<0.001)。给生长猪较宽的空间能提高饲料报酬,而肥育猪无此效应。泰乐霉素的喂量在猪体重57公斤时由每公斤喂44毫克改为每公斤22毫克,可以提高所有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p=0.07),其中在生长期提高(p=0.07),在生长肥育期提高(p<0.05)。在占用空间与饲喂泰乐霉素两者之间无相互影响。各试验站对生产性能的估价效应显著。但是各试验站的试验结果与空间—泰乐霉素处理之间无相互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拥挤降低了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而饲喂泰乐霉素对生产性能略有提高。说明占地面积与泰乐霉素对生长的反应是各自独立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添喂2、4 g/d赖氨酸席夫碱和24、g/d赖氨酸对照(以赖氨酸含量计),以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喂赖氨酸席夫碱4 g/d组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低于赖氨酸4 g/d组9.44%和7.24%(P<0.05)。赖氨酸席夫碱添喂量从2 g/d增加到4g/d时,丙酸和丁酸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8.20%和10.64%(P<0.05)。添喂赖氨酸席夫碱,绵羊干物质采食量、瘤胃pH值和NH3-N浓度分别在1 374.21~1 419.01 g、6.14~6.54和11.31~28.21 mg/100 mL范围之间,各组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添喂赖氨酸席夫碱比添喂赖氨酸降低了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内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以及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其的调控作用。选用体重相近[(20.75±1.88)kg]的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对照,分3期试验,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对照组山羊在空调房中饲喂,温湿指数(THI)在70以下,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山羊在室温动物房中饲喂,2组THI无显著差异(P>0.05),达79以上,处在相似的热应激状态。加铬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含量为0.2 mg/kg饲粮)。每期试验14 d,在试验的第13天采集瘤胃液,测定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奶山羊瘤胃内pH(P<0.05),显著提高瘤胃内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后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奶山羊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瘤胃丙酸浓度(P<0.05),对瘤胃pH、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使瘤胃pH显著降低,显著增加了VFA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可调节瘤胃VFA浓度,对热应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复合营养舔砖对瘤胃酶活性及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公牛(丹麦红牛公与闽南黄牛母的杂种一代),采用反转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和瘤胃液中纤维素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表明:(1)饲喂舔砖后,瘤胃液pH值在短时间内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pH值波动幅度较大,这与复合营养舔砖的蛋白降解率较高有关。(2)舔砖对瘤胃内NH3-N浓度有较大影响,舔砖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8.7%,产生的NH3-N浓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3)舔砖对瘤胃液蛋白水解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每头饲喂500g/d舔砖对牛的消化代谢功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用4只体重约4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新疆美利奴羯羊按分期试验设计,分别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0(第Ⅰ期)、4(第Ⅱ期)、8(第Ⅲ期)g/d·只,以研究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喂水平的提高,绵羊对玉米秸秆干物质的采食量增加,其中添喂量为8 g/d·只组与0 g/d·只组相比,采食量提高了12.5%(P<0.05)。瘤胃液pH在4 g/d·只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喂8 g/d·只时在前3 h内具有明显减缓瘤胃液pH下降的作用。各组瘤胃液NH3-N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8 g/d·只组的整体瘤胃液NH3-N含量有降低趋势。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可降低乙酸和TVFA含量,提高丙酸和丁酸含量,使瘤胃发酵由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3种饲喂频率 ,按4×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NH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率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0.01)。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率。  相似文献   

15.
选用4只体重约4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新疆美利奴羯羊按分期试验设计,分别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0(第Ⅰ期)、4(第Ⅱ期)、8(第Ⅲ期)g/d·只,以研究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喂水平的提高,绵羊对玉米秸秆干物质的采食量增加,其中添喂量为8 g/d·只组与0 g/d·只组相比,采食量提高了12.5%(P<0.05)。瘤胃液pH在4 g/d·只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喂8 g/d·只时在前3 h内具有明显减缓瘤胃液pH下降的作用。各组瘤胃液NH3-N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8 g/d·只组的整体瘤胃液NH3-N含量有降低趋势。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可降低乙酸和TVFA含量,提高丙酸和丁酸含量,使瘤胃发酵由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喂赖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5):55-60
研究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肝脏氨基酸代谢分配的规律。选择6头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550±20)kg作为试验动物,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并提供不同精料水平的饲粮,分别手术安装瘤胃瘘管和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用于收集试验样本。在采样期,分别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2、4、6、8 h采集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的血液用于血浆中氨基酸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显著增加门静脉血浆中蛋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EAA)以及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浓度(P0.05),提高门静脉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非必需氨基酸(TNEAA)以及总氨基酸(TAA)的浓度(P0.05)。除了亮氨酸和苏氨酸,高精料日粮组肝静脉血浆中其他EAA的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日粮组(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肝静脉血浆中酪氨酸和天冬氨酸和BCAA、TEAA以及TAA浓度(P0.05),以及趋向增加苏氨酸、精氨酸浓度(P=0.08)。相比于低精料日粮,高精料日粮均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浆中除亮氨酸外其他EAA浓度(P0.05);对于非必需氨基酸(NEAA)而言,高精料日粮组股动脉血浆中酪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浓度显著高于LC组(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股动脉血浆中BCAA、TEAA和TAA浓度(P0.05),但对TNEA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苹果酸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学东  唐海翠  庄苏  王恬  刘强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1):1236-1240
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苹果酸(0、5、10和15g/d)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苹果酸显著提高了瘤胃pH和丙酸比例(P<0.05),并显著降低了NH3-N、乳酸浓度和乙丙比(A/P)(P<0.05)。添加苹果酸后8 h时,5 g/d和10 g/d处理组的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1%(P<0.05)和29%(P<0.05);添加苹果酸后2 h时,10 g/d和15 g/d处理组的NH3-N浓度均比对照组降低了30%(P<0.05)。10 g/d和15 g/d处理组乙丙比日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2%(P<0.05)和22%(P<0.01);但各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TVFA)未见明显变化。结果提示,日粮添加苹果酸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明显提高丙酸比例,促进乳酸和NH3-N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食糜流通量。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I;I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提高了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前胃消失量和消失率33.55%和12.25%(P<0.01);与对照组相比I,II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乙酸、TVFA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1),显著提高了NDF前胃消失率8.19%(P<0.05)。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讨桑叶粉不同添加水平对湘东黑山羊瘤胃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及其组成等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选取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重(20.0±2.5)kg的湘东黑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为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桑叶粉,试验Ⅱ、Ⅲ、Ⅳ组分别添加5%、10%和15%的桑叶粉。结果表明,山羊采食不同水平饲料桑叶粉配制的饲粮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瘤胃内NH_3-N浓度随着饲粮桑叶水平升高而呈降低趋势,试验Ⅳ组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它三个试验组(P0.05);试验Ⅲ组的TVFA和乙酸产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试验组(P0.05),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于山羊瘤胃发酵具有积极作用,以10%添加量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日粮中添加丙烯酸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25只身体健康,体重32kg左右的8月龄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公羊,日粮精粗比为25∶75,采用分组试验设计,分别是对照组、添喂丙酸8,12mmol/(d·只)组和添喂丙烯酸8,12mmol/(d·只)组,研究丙烯酸对绵羊消化代谢和体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添喂丙酸组相比,添喂丙烯酸组绵羊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喂丙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半纤维素消化率提高5.15%~9.70%,纤维素消化率提高3.64%~5.73%,但差异不显著(P>0.05);8mmol丙烯酸组钙、磷的消化率分别高于8mmol丙酸组2.86%和8.39%,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喂8,12mmol/(d·只)丙烯酸组绵羊的尿氮排出量(g/d)分别低于对照组12%和18%,而N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5.35%和3.91%,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喂丙烯酸组绵羊的体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与对照组和丙酸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添喂丙烯酸对绵羊的采食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消化量(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绵羊氮、钙、磷的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