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立  黄晶柱 《内陆水产》2004,29(12):28-30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敌百虫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对斑点叉尾鮰苗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3~25度条件下,敌百虫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对斑点叉尾鮰苗种的半致死浓度(96TLm)分别为3.846mg/L、4.446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846mg/L、0.4446mg/L。建议在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产中要谨慎使用敌百虫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0℃~26℃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用食盐、二溴海因、高锰酸钾对斑点叉尾鮰的急性毒性试验。高锰酸钾对斑点叉尾鮰的24h半致死浓度是6.36mg/l,48h半致死浓度是5.00mg/l,安全浓度是0.93mg/l;二溴海因对斑点叉尾鮰的24h半致死浓度是2.7mg/l,48h半致死浓度是1.01mg/l,安全浓度是0.04mg/l;食盐对斑点叉尾鮰的24h半致死浓度是4689mg/l,48h半致死浓度是45237mg/l,安全浓度为12577mg/l。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是一种柱形曲挠杆菌和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对6cm以上大规格鱼种和成鱼形成危害。这种病发病快、流行广、死亡率高,对斑点叉尾的养殖构成很大危害。 1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症状及诊断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鱼鳍外缘和尾柄处肉眼可见黄色或白色粘性物质,继而尾柄、尾鳍处充血,发炎、糜烂。春秋水温较低情况下,常继发水霉病。烂尾处继续发展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各脏器均出现不同层次的病变。 2防治措施 2.1预防为主 斑点叉尾对硫酸铜、敌百虫、漂白粉等比较敏感,在养殖过程中无法使用这…  相似文献   

4.
鳜鱼苗对六种鱼药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体长1.3~1.9厘米的鳜鱼苗对试验用六种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敌百虫>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硫酸铜合剂>漂白粉>食盐,药物(除食盐外)对鳜鱼苗的安全浓度依此序分别为0.023、0.012、0.013、0.138、0.979ppm。  相似文献   

5.
MS-222对斑点叉尾鮰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MS-222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麻醉剂质量分数、麻醉温度和药浴时间等对斑点叉尾鮰[(100±8.5)g]麻醉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在水温26℃条件下,MS-222质量分数在40~160 mg·L-1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斑点叉尾鮰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变化较小,MS-222质量分数在100~160 mg·L-1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当MS-222质量分数为100 mg·L-1,水温在18~3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斑点叉尾鮰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明显增加,水温在26~30℃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水温26℃条件下,当MS-222质量分数小于等于60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较长;MS-222质量分数为80 mg·L-1和100 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10 min;MS-222质量分数在大于等于120 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3 min。用不同质量分数的MS-222对斑点叉尾鮰进行麻醉时,斑点叉尾鮰每分钟呼吸频率到达峰值的时间随着麻醉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病毒性出血病能使斑点叉尾鮰大规模的死亡,主要是由疱疹病毒病引起的。本实验通过对病鱼组织进行捣碎,离心,灭菌,灭活等几个实验步骤之后制备出疫苗。将制备的疫苗再用斑点叉尾鮰进行安全与毒理试验。结果表明给体长10 cm左右的小鱼注射0.1mL的疫苗比较适合,保护率为70%。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提高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甘露寡糖对斑点叉尾鮰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辨非  徐海 《渔业现代化》2010,37(3):34-36,47
在水库中选用8个网箱进行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试验,网箱分为试验箱和对照箱2个组,每组设4个平行.在试验组的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进行投喂,甘露寡糖添加量为鱼体重的0.15‰,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时间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斑点叉尾鮰成活率为94.51%,对照组为87.01%,高出7.5个百分点.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斑点叉尾鮰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的第55~60天,死亡率比对照组的同一时间段下降了10倍;试验组斑点叉尾鮰体重的增加比对照组快16.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管稀释法对鮰爱德华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腹腔注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检测洛美沙星对斑点叉尾鮰的毒性作用;结合体外抑菌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配制一定浓度的洛美沙星,对人工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斑点叉尾鮰进行浸泡治疗,检测该药对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洛美沙星对体外鮰爱德华氏菌的M IC为7.57×10-5mg/mL,对斑点叉尾鮰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其对由鮰爱德华氏菌引起的肠道败血症的最佳浸泡治疗浓度约为1.14×10-3mg/mL。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病毒性出血病是严重困扰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疾病,主要是由疱疹病毒病引起的。通过对病鱼组织进行捣碎、离心、灭菌、灭活等步骤之后制备出疫苗,将制备的疫苗再用斑点叉尾鮰进行安全与毒理试验。结果表明,给体长10cm左右的小鱼注射0.1mL的疫苗比较适合,保护率为70%。  相似文献   

10.
我市1988年从湖北省引进美国云斑鮰和斑点叉尾鮰,分别放入试验池进行精心饲养。今年5月19日~20日,试验池塘饲养的13厘米左右规格斑点叉尾鮰突然出现大批死亡,两天死鱼60余尾。病鱼体色粘液较多,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广泛分布于美洲中部、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是北美的经济鱼类,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批将斑点叉尾鮰引进我国。湘西州于1990年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并在2002年开始进行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试验示范。斑点叉尾鮰无肌间骨,易于加工,出口国际市场形势好,因此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近20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斑点又尾鮰具有明显的经济及产业化发展优势,农业部已将罗非鱼、鳗鲡、斑点叉尾细3个淡水品种列为产业化开发对象。斑点叉尾触产业在湘西州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1997年从美国引进的德克萨斯州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鮰卵黄苗,经过几年的培育后,于2000年在江苏省泰兴水产良种场首次繁殖。3龄首次产卵的斑点叉尾鮰产卵率较低,卵块较小。泰兴水产良种场对斑点叉尾鮰的繁殖评估结果表明,产卵筒数量少和设置太深造成了上述较差的产卵结果。产卵筒的数量应从原来的1∶10增加到1∶2或1∶3(产卵筒与雌亲鱼之比)。产卵筒设置的深度应不得超过60cm,除非在水温激剧升高的情况下,则将产卵筒设置在水下≥1m。3龄斑点叉尾鮰繁殖的子代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换率高和成活率高的特点。在81天的投饲期间,五口重复试验地中斑点叉尾鮰从0.08g长到45.9g,平均饲料系数1.31,成活率为85.1%。这些均高于1997年斑点叉尾鮰亲本饲养的结果,在149天的试验期间,斑点叉尾鮰亲本只长到72g,饲料系数为1.47。  相似文献   

14.
夏开来 《水产养殖》2006,27(6):16-16
滁州市水库众多,其中大中型水库达48座,占安徽省的50%,并且水质清新无污染,适宜开展大规模水库网箱斑点叉尾鮰养殖,滁州市渔业主管部门2004年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养殖。为解决斑点叉尾鮰苗种本地化的问题,我站进行了斑点叉尾鮰池塘苗种培育示范养殖试验。1养殖方法1.1池塘条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是近年兴起养殖的优良新品种,各地都在探索斑点叉尾鮰高产养殖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利用三口面积各1亩的池塘进行斑点叉尾鮰养殖高产试验,于1990年10月23日放养鱼种,养到1991年8月20日全部起水,10个月时间,斑点叉尾鮰5054尾,3344.8公斤,扣除鱼种重量,净产3253.3公斤;总产值10.55万元,除去鱼种、饲料、电费、人工等生产成本,获利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易感性: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最早是在河鮰上发现,后发现斑点叉尾鮰、白叉尾鮰、云斑鮰、短棘鮰也对其有较高的易感性。各个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的斑点叉尾鮰均能感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5±1)℃下,给平均体质量(80±5)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Formalin-killed Edwardsiella ictaluri,FKE)后,第2、4、6、8、14、21,和28d测定外周血液免疫指标,并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鮰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后,斑点叉尾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白细胞分类组成变化显著,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凝集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第4d免疫组红细胞和白细胞达峰值2.52×106/μL和4.67×105/μ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分类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d达到峰值,分别为22.3%、5.67%、39.3%和4.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凝集抗体效价在第21d达到峰值,分别为54.33%和1:341.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4.3%。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免疫后,斑点叉尾鮰获得较强的抗鮰爱德华氏菌感染保护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免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精养斑点叉尾鮰的经济效益,美国俄克拉何马洲立大学水产研究站在精养斑点叉尾鮰(400尾/m^3)的水泥池中混养罗非鱼25、50、70尾/m^3与单养斑点又尾鮰的进行比较试验了放养的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为1.93g,混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平均体重为35.9g。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鮰具有肉嫩味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近年来市场颇受欢迎的优良鱼类品种。本次试验根据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习性,采取温室模拟砂质底质、严格控制水质和水温、施光合细菌等措施,进行高产养殖。结果表明,6~7cm的斑点叉尾鮰苗种当年养成0.6~0.75kg的成鱼,平均单产5.7kg/m2,此次高产养殖试验为西北地区推广斑点叉尾鮰温室养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俗名沟鲶,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斑点叉尾鮰生长快、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斑点叉尾鮰养殖也存在病害多,死亡率高的问题。2009年3月中旬至5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平安村庞家坝养殖场的斑点又尾鮰爆发传染性套肠症,因病死亡的规格10-440g的斑点叉尾鮰达646.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