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热激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刘吉平 《广东蚕业》2006,40(2):39-42
热激蛋白是在高温诱导下迅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在生物体细胞内含量特别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结构、性质、功能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在生物体内发挥了巨大的生物学功能。热激蛋白的主要作用有:(1)提高生物体的耐寒、耐热性;(2)对生物体的一些疾病(如微粒子病、肿瘤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3)在生物体内充当分子伴侣的角色,帮助肽链的折叠;(4)由于其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性为生物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热激蛋白目前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可以通过胚种垂直传播,如能在蚕种人工孵化处理过程中杀灭家蚕微孢子虫,阻断其胚种传播,将有效控制病害对养蚕业尤其是蚕种制造业造成的危害。对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卵进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考察浸酸温度和浸酸时间对蚕卵中Nb的灭活作用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卵后20 h的带毒蚕卵用47.5℃或48℃质量浓度为1.075 g/m L的盐酸溶液分别浸渍6.0、6.5和7.0 min,对蚕卵实用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依据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蚕用显微镜镜检Nb的数据,测算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90%~97%。此外,采用Real-time PCR扩增方法,检测高温即时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中的Nb孢子目标基因的相对拷贝数,较常规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下降了97%~99%。上述结果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Nb孢子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能有效阻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垂直传播,可作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保护温度高桥清七试验,一度休眠的胚子遭遇10℃以上温度,发育很不齐,孵化的蚕儿虚弱。三谷贤三郎指出:三月中旬接触10、21、27℃等温度3~6日,多发蚕病。各地蚕业试验场共同试验蚕卵的冬期保护温度,得出一致结论:冬期中自然气温下放置的蚕卵孵化不良,体质虚弱。贮藏在冷库的蚕种,蚕收成好。仲野良男调查蚕卵的低温抵抗力,认为休眠胚子在—15℃以上经3日以内的接触,蚕收  相似文献   

4.
栗蚕卵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恒温处理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进行加温暖种试验,以期测得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为栗蚕的人工驯养及暖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初步测得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2.6℃),孵化有效积温为194.5℃(±27.5℃),并发现在18℃、21℃、24℃恒温条件下,随区段温度升高,栗蚕卵孵化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栗蚕(Dictypoe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泌丝昆虫资源。对解除滞育的栗蚕卵分别通过15、18、21、24℃恒温处理暖种,测定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0.6)℃、孵化有效积温为(181.7±11.6)℃.d,表明一旦给予越冬后解除滞育的栗蚕卵9.6℃以上的温度条件,就可能使其开始发育,当有效积温达到170℃.d时便可孵化。该结果可作为栗蚕卵的人工越冬保护及暖种技术处理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是对蚕种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家蚕病害,蚕种浸酸处理是蚕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防病处理手段。为探明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将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蚕卵分别进行常规即时浸酸处理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卵龄24~240 h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常规和高温浸酸处理后每日取样蚕卵中家蚕微孢子虫的检测值较阳性对照组均显著降低,高温浸酸组又明显低于常规浸酸组,表明2种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均有灭活作用,且高温处理的灭活效果更为显著。对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和5龄起的幼虫逐条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92.30%±2.95%和81.80%±0.06%。综上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带毒蚕卵对家蚕微粒子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蚕病,被列为蚕桑生产唯一的检疫对象.分子伴侣协助底物蛋白折叠、装配和转运,但目前对家蚕微孢子虫分子伴侣CCT(chaperonin containing tailless complex polypeptide)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克隆了家蚕微孢子虫NbCCTθ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bCCTθ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NbCCTθ在家蚕微孢子虫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表达,但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布不同;在成熟孢子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质膜上,在裂殖增殖期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孢子形成期后期定位在细胞核中.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NbCCTθ的具体功能奠定了基础,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用200G × 24h、20G × 24h恒定直流磁场处理一代杂交蚕催青期蚕卵时,可减少家蚕食下感染微粒子病的发生率,并可同时提高蚕茧产量与经济效益,但对胚种感染引发的微粒子病无减少作用。恒定直流磁场处理催青期蚕卵的最适强度为200G × 24h;N极单向处理效应好于N、S极双向处理;磁处理的滞后效应可一直保留至5龄。  相似文献   

9.
-10℃、-20℃低温处理蚕种对蚕卵的孵化率有影响,甲胚子短期接触10℃、-20℃低温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丙胚子接触这种低温会严重影响孵化。不同类型蚕品种相同胚子耐低温的能力表现为多丝量品种高于强健性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家蚕卵见点时间对孵化节律的影响,探讨蚕卵见点后的保护方法,用恒温25℃、R.H.75%~85%环境催青,调查了见点时间与蚕卵孵化节律的关系。调查的3对蚕品种中存在以下规律:①家蚕卵的盛孵化时间集中在上午5:00~12:00。12:00以前见点的蚕卵,见点后第3日盛孵化,12:00以后见点的蚕卵,第4日盛孵化;②见点后的黑暗保护能够抑制蚕卵的孵化,但对蚕卵的发育速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叶 《蚕学通讯》2007,27(1):17-18,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经过微粒子孢子在蚕、蛹、蛾体内寄生,并能经蚕卵遗传给下一代.该病在全国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蛋白(Hsps)又称热激蛋白,其种类多、分布广,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40作为Hsp70的辅助分子伴侣,拥有自主的分子伴侣活性,参与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文章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为基础,对Hsp40在几种典型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有关Hsp40在病毒免疫中作为检测标志物、治疗靶点、免疫佐剂或发挥其他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蚕种解除滞育后,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蚕卵涂抹吖啶橙或二甲基亚枫溶液后保护至孵化,调查对蚕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蚕胚胎在其发育进程中对吖啶橙涂抹卵表面有2个特别敏感的时期,一是在转青期(催青经过第8天)最敏感,处理区的孵化率只有51.22%,二是在催青的第3天,孵化率为56.40%。提取药物处理过的蚕卵蛋白,经SDS-PAGE电泳,转青期的蚕卵蛋白出现某些蛋白泳带的减少或条带染色有颜色深浅的差异。经双向电泳分析,处理区与对照区有4个蛋白质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有效氯0.1~0.4%的漂白粉液用于春制越年卵散卵型保护夏季卵表消毒的效果。结果认为,经有效氯0.2~0.4%的漂白粉液(24~26℃,10min)消毒处理后,卵表夹带的真菌、微粒子孢子及其它杂物能被杀死或清除干净,从而有效地防止蚕卵发霉、生虫,防止原蚕区可能有的微粒子病原随蚕种等污染蚕种场本部。有效氯0.1%的漂白粉液(24~26℃,10min)消毒处理后,也能明显减轻蚕卵发霉和生虫,基本消除卵表的微粒子孢子。表明夏季以有效氯0.2%的漂白粉液卵表消毒(24~26℃,10min)已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发明是蚕卵静电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处理方法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将蚕卵放置在高压静电场中处理,即利用100—50000伏/厘米的直流高压电源在正负两极间形成的高压静电场对蚕卵做高压静电场的短时间(或瞬间)处理.对蚕卵的处理一般都用负极放电;选用的设备是由高压直流电源、两个电极板、蚕卵传送装置组成,其正电极板位于蚕卵的下方,负电极置于处理蚕卵的上方并与高压直流电源连接,蚕卵传送装置位于两个电极间;经处理的蚕卵,在与对照组没有处理过的蚕卵置于同样条件下催青、孵化、饲喂。其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该处理方法能显著提高蚕的产丝量。  相似文献   

16.
一化性蚕品种的卵或预定要产越年性的卵,当胚子发育至甲胚子时,尽管外界环境具备有良好的条件,但胚子不再发育,一定要施行某些理化学处理(低温、酸类、电气式摩擦等)解除滞育,胚子才能继续发育直至形成蚕体而孵化。了解桑蚕卵滞育和解除滞育的机理,不但具有实践意义,并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求抑制蚕卵胚子发育或促进蚕卵胚子发育的新的途径。新近的研究大致查明,蚕卵的滞  相似文献   

17.
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开始冷藏时的卵龄对浸酸成绩影响很大。提早冷藏开始时期对提高现行蚕品种短期冷浸孵化整齐度并无益处。苏5×苏6和浒花×秋星及其反交品种蚕卵的入库适期为产卵后45~50小时(25℃保护下)。生产上的问题是精确判断入库适期有困难。  相似文献   

18.
热激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是生物体在多种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其特点是分布广泛、表达具有多样性。其生理功能主要起分子伴侣作用,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进行,但也有部分表现为翻译水平调控。其基因一般含有保守序列,根据序列的保守性和多样性可推断相应生物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位置。同时本介绍了热激蛋白在体外表达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樗蚕卵催青期高温刺激对孵化酶的表达水平和孵化率的影响,用46℃干热空气处理1 h催青第2天、第5天和第8天的樗蚕卵,通过qRT-PCR分别检测樗蚕孵化酶基因PccHE在处理后0 h、3 h及6 h的相对表达量,并调查孵化率。结果表明,在催青室催青和培养箱中催青樗蚕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7%和88%,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在催青第2天,PccHE的表达量并未受到热刺激诱导,在催青第5天,PccHE在热处理后6 h表达量受到抑制,在催青第8天,PccHE在热处理后表达量先下降,随后迅速上升,PccHE在樗蚕卵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与温度密切相关,而且可能参与了胚胎发育等生物学过程;在催青第2天、第5天和第8天对樗蚕卵进行热处理1 h,对樗蚕卵孵化率没有影响,试验区和对照区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家蚕胚子的发育期叫催青期,在25℃温度下约需13日左右。孵化后幼虫,4眠蚕需脱皮4次,经过25日左右上山营茧,但是也有脱皮3次后营茧的三眠蚕和脱皮5次后营茧的五眠蚕。从发生来看,一般可分为一年只孵化一次的一化性、一年孵化2次的二化性和一年孵化3次的多化性。由于盐酸孵化的发明,即使是滞育蚕卵,若要事前改变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