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切果蔬的品质控制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十年鲜切果蔬的市场销售量快速增加,鲜切产业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鲜切果蔬加工后的品质变化以及影响鲜切果蔬的品质因素,包括温度、气体环境、相对湿度、微生物等,并且分析和比较了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包括低温保鲜、气调保鲜、保鲜剂保鲜和冷杀菌技术等,最后对鲜切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鲜切果蔬加工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起鲜切果蔬质量变化的原因及对其加工贮存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微生物及营养变化进行了讨论,并针对鲜切果蔬质量变化的原因,提出控制鲜切果蔬产品质量及延长其货架期的方法。以期能为鲜切果蔬的工业化生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压处理对鲜切果蔬品质与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杰  叶志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1):4328-4340
综述了高压处理对鲜切果蔬质量与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涉及鲜切果蔬的感官品质与营养品质、抗氧化能力、与品质变化有关的酶、微生物及细胞结构等内容,并对鲜切果蔬高压处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高压处理是一种采用50-1 000 MPa压力处理食品的非热加工技术。适宜的高压处理能够改善鲜切果蔬的口感,但过高的压力(>200 MPa)会对感官品质产生不良影响;高压下鲜切果蔬营养品质的变化与原料及处理条件有关,低压处理可以提高鲜切果蔬的抗氧化能力,压力过高则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与鲜切果蔬品质有关的大多数酶在相对低的压力下受到的影响不大,甚至还有被激活的现象,但随着压力升高,如达到400 MPa以上,一些酶活性明显下降,而有些酶甚至需要600 MPa以上的压力才能失活;高压下微生物失活的程度取决于微生物类型、压力大小、处理温度与时间等,高压处理后鲜切果蔬上的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失活,但如果采用的高压条件不能完全杀灭鲜切果蔬上的微生物,则会面临很大风险,即使在4℃下贮存,也不能阻止微生物增长。总的来看,相对低的压力处理(<300 MPa)不能完全灭活鲜切果蔬上的微生物,尽管这还取决于果蔬种类及初始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但高压在鲜切果蔬产品安全控制上面临挑战,因为过高的压力会导致鲜切果蔬产品的品质不被接受,因而寻找联合而非单一高压处理技术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超过100 MPa的压力会对果蔬细胞结构产生影响,高压下鲜切果蔬产品的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变化与高压下细胞结构的改变有关。因此,选择适宜的耐高压的原料品种,采用更有效的联合高压技术及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管理,是实现高压技术在鲜切果蔬加工生产应用的前提,也是保障鲜切果蔬高压产品品质与安全的有效措施。未来鲜切果蔬高压研究将面向数字化模拟高压对果蔬细胞结构的影响、高压下鲜切果蔬风味的控制、联合高压技术开发及适宜高压加工的鲜切果蔬原料品种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4.
鲜切果蔬商品化处理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亚勤 《广东农业科学》2009,(5):133-134,152
鲜切果蔬是指果蔬经挑选、修整、清洗、切分、包装及冷藏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持新鲜状态的产品,可直接烹调或食用.目前,鲜切果蔬的生产和消费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其具有特殊的加工特点,品质不易保持.概述了鲜切果蔬商品化处理过程中的不良品质变化及其保鲜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个人的消费水平、个人的需求,生活的便利以及身体的健康等各个方面。鲜切果蔬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潮流,方便快捷是其特点,也是人们喜欢鲜切果蔬的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鲜切果蔬是否能够达到健康标准。鲜切果蔬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一大热点,故此必须要加强控制,以防其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绿色健康已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对于鲜切果蔬而言,新鲜度是其品质的重要指标。文章分析探讨了鲜切果蔬的工艺流程和保鲜技术,期望能有利于国内果蔬加工业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鲜切果蔬以新鲜、营养、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高品质必然伴随着安全性的考量,鲜切果蔬极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如微生物污染、酶促褐变等。根据鲜切果蔬的特性,对其从原辅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确立关键控制点,并制订了相关的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切割果蔬具有新鲜、卫生、安全、100%可食等特点,在发达国家广为消费者喜爱。鲜切果蔬也是今后我国果蔬产品的发展方向。据调查,我国鲜切蔬菜在食品服务部门如食堂、餐厅、酒店等已有巨大市场需求,但加工保鲜中存在多个技术瓶颈。鲜切马铃薯是鲜切蔬菜的重要品种,山东省加工原料丰富。鲜切马铃薯加工及物流过程中,极易褐变,严重影响感官品质。过去的褐变控制技术存在着效果不理想或安全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简述鲜切果蔬生理特性变化及其控制,就鲜切果蔬因机械损伤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呼吸加快、乙烯产生加快、酶促褐变加快、微生物污染和保鲜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莴苣属于耐寒蔬菜,是早春和秋冬季节人们经常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莴苣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和保健功能。莴苣外表皮易纤维化,嫩叶易损伤,因此莴苣不耐贮藏,适合鲜切加工。鲜切果蔬又名半处理果蔬或轻度加工果蔬,是对新鲜果蔬进行分级、整理、清洗、切分、保鲜、包装等处理,并使产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壳聚糖的特点、涂膜方法和保鲜机理,综述了壳聚糖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莲藕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鲜切莲藕褐变一直是生产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莲藕的护色主要表现为对组织中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的控制。PPO是大多数果蔬中普遍存在并引起组织酶促褐变的一类氧化还原酶[1] 。鲜切果蔬由于组织经切分等使PPO与底物的接触机会增加 ,加速了褐变反应 ,影响产品质量及  相似文献   

13.
HACCP在鲜切红地球葡萄加工和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切果蔬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新型食品,HACCP是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以陕西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运用HACCP体系对鲜切葡萄加工和保鲜过程中可能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包装材料对鲜切哈密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对鲜切哈密瓜保鲜效果的影响,为鲜切果蔬产品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哈密瓜去皮切成2.0 cm×2.0 cm×2.0 cm大小的切片后,分别用PE保鲜膜(4μm)、LDPE保鲜膜(8μm)、LLDPE保鲜膜(5μm)、PVDC保鲜袋(9μm)包裹,然后放入5℃冰柜里冷藏10 d;从冷藏当天开始,每隔两天检测1次样品,共检测6次.[结果]透气性差的PVDC保鲜袋较其他包装材料更有利于缓解鲜切哈密瓜褐变,有效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降低维生素C损失,但不同包装材料对失重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保鲜膜包装材料对鲜切哈密瓜的保鲜效果有一定影响,生产中应选择透气性差包装材料作为鲜切果蔬的保鲜材料.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进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31-4933
从低温控制、使用保鲜剂、涂膜、MAP贮藏、冷杀菌等5个方面论述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对鲜切哈密瓜保鲜效果的影响,为鲜切果蔬产品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哈密瓜去皮切成2.0 cm×2.0 cm×2.0 cm大小的切片后,分别用PE保鲜膜(4 μm)、LDPE保鲜膜(8 μm)、LLDPE保鲜膜(5 μm)、PVDC保鲜袋(9 μm)包裹,然后放入5℃冰柜里冷藏10 d;从冷藏当天开始,每隔两天检测1次样品,共检测6次。【结果】透气性差的PVDC保鲜袋较其他包装材料更有利于缓解鲜切哈密瓜褐变,有效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降低维生素C损失,但不同包装材料对失重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保鲜膜包装材料对鲜切哈密瓜的保鲜效果有一定影响,生产中应选择透气性差包装材料作为鲜切果蔬的保鲜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1%、2%、3%不同浓度莲子淀粉膜液(含天然防腐剂nisin)对鲜切菠萝片进行涂膜处理,再装入塑料盒中,用PE薄膜密封,于(5±1)℃贮藏。在贮藏过程中,对鲜切菠萝的成熟度、流汁率、色泽、硬度和细菌菌落总数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研究可食性莲子淀粉涂膜对鲜切菠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延缓鲜切菠萝的衰老、褐变、软化,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2%、3%涂膜处理组贮藏10d内,莲子淀粉膜与nisin的协同作用可使菌落总数控制在10’以下,符合鲜切果蔬的食品卫生要求.因此,采用莲子淀粉涂膜处理能有效保持鲜切菠萝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鲜切果蔬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引起品质劣变的各种因素,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措施,并对机械加工、护色技术、杀菌处理、包装和温度控制等关键工序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鲜切莲藕因失去外层组织保护而易发生褐变,而酶促褐变是主要原因。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的褐变有较好的延缓作用,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的编码基因是参与果蔬褐变的主要基因。但目前关于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片相关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甚少。分析在4℃下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PPO、POD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对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有较好效果,且在贮藏期内真空包装鲜切莲藕PPO、POD活性变化与其褐变度大体一致。与此同时,基因NnPPOC和NnPOD4的表达量变化对PPO、POD活性的影响与最终蓬藕的褐变度变化一致,且真空包装对基因NnPPOA、NnPOD1/2/3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说明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的NnPPOA/C和NnPOD1/2/3/4基因表达量有降低作用,进而起到延缓褐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UV-C处理对鲜切‘皇冠’梨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UV-C预处理后鲜切和鲜切后UV-C辐照两种方式对鲜切梨褐变的控制效果及其生理机制,为鲜切梨的贮藏保鲜以及扩大UV-C在果蔬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切‘皇冠’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鲜切前、后采用UV-C(有效波长254 nm)辐照处理5 min,分析在5℃贮藏过程中,两种方式UV-C处理后鲜切梨的褐变程度(BI)、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抗氧化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两种UV-C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鲜切梨的褐变,其中鲜切后UV-C处理控制效果更好。两种UV-C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鲜切梨的PPO活性、降低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同时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抑制了H2O2和MDA的积累。相关性分析显示,鲜切梨的BI值与CAT、APX和GR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H2O2和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UV-C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防御能力从而延缓贮藏过程中的表面褐变,两种处理方式相比,鲜切后UV-C处理更能有效提高鲜切梨的抗氧化能力,对褐变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