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中的3′非编码区(3′UTR)可以形成二级或者高级结构,这些结构对维持病毒RNA的稳定性以及病毒的复制调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与RNA或者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和包装等各个过程.本文对RNA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一些单股正链RNA病毒代表种属的3′UT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综述,并且就研究前景和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中的3'非编码区(3'UTR)可以形成二级或者高级结构,这些结构对维持病毒RNA的稳定性以及病毒的复制调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与RNA或者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病毒的复制、转录、翻译和包装等各个过程。本文对RNA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一些单股正链RNA病毒代表种属的3'UT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综述,并且就研究前景和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多种动、植物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的5'末端往往共价结合一个小分子Vpg蛋白,它可以与多种病毒蛋白或宿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参与了病毒的翻译、复制或致病等基本生命活动,研究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阐述单股正链RNA病毒的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组结构与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代表种,这个属的成员中还包括羊边界病毒(BDV)和猪瘟病毒(CSFV)。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论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已定位的4种结构蛋白、8种非结构蛋白以及3′和5′非翻译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合成与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RNA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属、鼻病毒属、心脏病毒属、口疮病毒属和肝病毒属等几个主要的属.口蹄疫病毒(FMDV)、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丙型肝炎病毒(HCV)、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小RNA基因组的末端具有非编码区(UTR),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主要调控位点,3'非编码(3'UTR)区是复制酶的第一结合位点,其二级结构在病毒的翻译与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区是病毒复制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主要起始负链RNA的合成,3'UTR在病毒的翻译过程及感染性病毒粒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RNA基因组的3'端结构和功能可为确定复制与表达位点在非编码区的具体位置和主要特征,以及其他正链小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单股正链RNA病毒数量众多,对人、动物和植物造成很大的危害。病毒基因组3'末端都具有一段非编码区,基因组3'非编码区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3'非编码区结构的预测、测定和功能的研究方法,并重点概括了不同单股正链RNA病毒3'非编码区一级序列、茎-环结构、假结体、TLS等结构在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o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基因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对病毒复制转录等过程至关重要,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将欧洲型PRRSV 5′UTR替换入北美型PRRSV弱毒株感染性克隆pAPRRS的骨架中,构建pAPLV5。经过DNA转染入MARC-145细胞系中,两次传代后,拯救出嵌合病毒vAPLV5。通过对嵌合病毒的全长测序发现,嵌合病毒基因组较亲本病毒发生了碱基突变,突变主要集中于Nsp2和Nsp9位置。将Nsp9位置(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KNA povymerase,RdRp)的4处突变位点引入嵌合病毒的感染性克隆pAPLV5,所构建的4个突变嵌合克隆转染MARC-145细胞后无需传代即产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且P0代病毒滴度较原嵌合病毒vAPLV5高。通过半定量负链和亚基因组检测发现,突变嵌合病毒的RNA合成水平也较亲本嵌合病毒高。由此推测PRRSV 5′UTR功能可能与RdRp相关,异源的5′UTR通过突变RdRp来发挥其调控作用,完成病毒拯救过程。  相似文献   

8.
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末端的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不仅参与RNA-RNA间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结合,发挥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和组装等过程的调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关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西南民族大学"拉稀病"研究组从四川地区牦牛体内分离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导致牦牛发生以腹泻、消化道黏膜脱落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与猪瘟病毒(CSFV)、羊边界病毒(BD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基因和蛋白质结构与其他瘟病毒一致,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约为12.5 kb,包括1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和两侧的非翻译区(UTR).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多聚蛋白, 在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下, 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 包括结构蛋白C、E0、E1、E2.研究根据5′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确定了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型,对E0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苗、有针对性地防治牦牛病毒性腹泻和制作诊断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aentrysite, IRES)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Poly(C)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IRES 对翻译的起始有重要作用。一般认为Poly(A)越长,病毒的感染性越强。病毒的ORF包括P1、P2、P3基因。L、P2、P3研究的相对较少,其中3A与病毒的宿主嗜性有关,3D为RNA聚合酶,可作为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抗原。P1 为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结构,是研究口蹄疫免疫机制和新型疫苗的基础。VP1 可以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很多国家所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