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了解兴安落叶松及杂种落叶松在承德围场地区的生长表现,以2001年从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引种的14个兴安落叶松家系和7个杂种落叶松家系为调查对象,通过测定16a生落叶松的保存率、树高、胸径等数据分析各家系的适应能力,研究在承德围场地区引种兴安落叶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和杂种落叶松共21个家系的造林保存率为62%~90%,仅有3个家系低于70%;14个兴安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均表现优良,虽然低于本地华北落叶松优树(华北落叶松优良家系100号-CK3),但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对照(华北落叶松母树林混合家系-CK1,华北落叶松1代种子园混合家系-CK2),表明兴安落叶松能适应承德围场当地的环境;家系兴7×日77-2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都显著高于其他家系,说明杂种落叶松生长更具优势。以材积为指标,30%入选率下可选出6个优良家系(兴7×日77-2、日5×长78-3、日3×兴2、1248、1169和1656),树高、胸径和材积较CK2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77%、15.92%和43.32%。  相似文献   

2.
张含国 《林业科学》2006,42(1):49-54
对青山林场14年生落叶松杂种F2代2组子代测定林进行分析,探讨杂种落叶松F2代是否存在较大的分离,杂种后期生长优势能否保持.试材包括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2代的树高同F1代相比未存在较大分离,变异系数平均只增加了2.3%和5.8%,杂种优势稳定且具有较大生产潜力,营建杂种F1代种子园是我国高寒地区大量生产具有较高遗传增益杂种种子的途径之一.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内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变异系数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减小,14年、8年、7年和6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2.1%、23.9%和24.3%.15个杂种F2代家系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以小北湖种源作参照,14年生高生长比8年生下降了18.5%,相比于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则下降了10.3%,杂种优势下降了2.4%,但14年生杂种F2代生长优势仍然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优良种源小北湖28.1%、43.8%和123.8%,超过长白落叶松种子园7.8%、15.7%和33.8%,杂种优势为7.1%、4.1%和12.1%.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较高,属于强度遗传,遗传增益都在10%以上,材积的遗传增益高达33%,所以杂种落叶松F2代仍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8年生杂种落叶松21个处理为对象,对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家系内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其中,树高变异较大的前4个家系为日3×石51、兴5×兴9、兴9×日76-2、日5×长77-3,胸径变异较大的前4个家系为日3×石51、兴5×兴9、兴7×日77-2、兴9×日76-2。对比5年与8年生杂种落叶松生长性状变化的结果显示:兴6×和6、日11×兴2、日12×兴9这3个家系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年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较大。对杂种落叶松3次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8年生树高、胸径与5年、6年生长性状均为正相关,且均达到显著水平。对8年生杂种落叶松树高、胸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生长性状杂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最终选择兴6×和6、兴7×日77-2、日11×兴2这3个家系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与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0.619,遗传增益分别为45.08%、39.97%。  相似文献   

4.
康迎昆 《林业科技》2012,37(2):11-13
对13个家系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家系间差异极显著,杂种落叶松相对于单亲本落叶松优势非常明显。杂种落叶松不同品种在不同地点的高生长量都远超单亲本落叶松,且不同品种在不同地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日×兴、兴×日的正反交品种在黑龙江省各地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常山胡柚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初期,果皮组织中SOD、POD、CAT活性缓慢上升,其中SOD活性在贮藏45 d时开始下降,至75 d时达最低值,然后急剧上升, POD和CAT活性在贮藏75 d时达最高,之后持续下降.果肉组织中SOD活性变化不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很低,且变化无规律,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果皮的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高于果肉,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营养元素硝酸铵、硝酸钾、葡萄糖酸钙对蓝莓离体繁育的影响,以蓝莓‘夏普蓝’继代增殖苗为试材,就添加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铵、硝酸钾、葡萄糖酸钙的改良培养基对蓝莓离体增殖的新梢形态及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硝酸铵的浓度为600 mg·L~(-1)、硝酸钾的浓度为400 mg·L~(-1)、葡萄糖酸钙的浓度为600 mg·L~(-1)时,新梢植株发育良好,植株长势健壮,颜色正常;发育正常的新梢其SOD活性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POD活性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CAT活性间也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其SOD、POD、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发育不正常的新梢。分析结果表明:矿质营养元素能调节蓝莓不定芽抗氧化酶活性;而稳定、平衡的抗氧化酶活性又能促进不定芽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桃叶卫矛幼苗进行75、150、300、350、400 mmol/L 5种不同浓度的Na2SO4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桃叶卫矛幼苗体内活性氧的保护酶体系主要途径是SOD-CAT+POD;(2)SOD和POD在Na2SO4浓度为300 mmol/L时活性最大;(3)CAT活性在Na2SO4浓度为150 mmol/L时最大,在Na2SO4浓度为300 mmol/L时略次之.据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用300 mmol/L左右的Na2SO4对桃叶卫矛幼苗进行抗盐锻炼.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兴安落叶松的可能性,引种了4个家系的兴安落叶松和4个家系的兴安杂种落叶松,通过调查12a生苗木的存活率以及苗高、胸径等指标来分析各家系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兴安落叶松及其杂种的存活率都低于3组对照,但大部分家系的存活率都达到或接近70%。(2)4个兴安落叶松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优良,虽然低于本地优树,但都显著优于其他2组对照,证明兴安落叶松能够适应当地环境。(3)日12×兴9无论在存活率上还是在生长指标上都有极好表现,证明兴安杂种落叶松杂种有可能更加适应当地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胁迫对2种地被竹抗氧化酶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法对4种重金属(Cd2+、Pb2+、Cu2+、Zn2+)胁迫下的菲黄竹与菲白竹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菲黄竹的SOD、POD、及CAT活性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总体趋势是先增大,之后降低,最后又增大;而菲白竹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产物(MDA)则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重金属胁迫下,2种地被竹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被诱导,且菲白竹比菲黄竹有更强的耐重金属胁迫性。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粤北地区对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良品系的需求,选育适应干旱条 件的杉木家系,试验选择了当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广的28 个杉木家系,进行PEG6000 模拟水分胁迫处 理。结果显示,不同家系、不同处理间的含水率和SOD 酶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家系604、742、 763、779 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有较高的SOD、POD 和CAT 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水率和SOD、 POD、CAT 3 个酶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征。采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家系779、604、 742、770 和763 位列前五,为抗旱性较好的一批家系。  相似文献   

13.
万寿菊(Tagetes erecta)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作为一般观赏花卉外,由于其根内含有特殊的活性物质而备受重视,成为从2 400种已记载的控害植物中挑选出来的43种广谱控害植物之一,被誉为"控害植物精华"(王新国等,2002).  相似文献   

14.
研究芒果壮铗普瘿蚊不同程度为害下寄主植物叶片中硝态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以及植物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将叶片受害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1~50,51~100,101~200,>200(每叶片虫瘿数),并以无虫瘿为害的叶片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硝态氮含量在各个等级之间均没有显著的差异;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各为害等级叶片均显著低于CK;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密度为害等级(101~200,>2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及CK.植物保护酶系测定结果显示:CK组活力最低,>200等级SOD,POD,CAT活力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51~100与>200等级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为害等级量重的(>200)P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而1~50等级显著低于其他等级.因此,人侵害虫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不同为害程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有关营养物质;随着为害等级的加重可导致植物保护酶系的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PEG处理研究水杨酸对杜松幼苗生长过程中水分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杜松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水杨酸处理使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均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三年桐、千年桐感染枯萎病病原菌后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枯萎病是油桐毁灭性病害。中国广泛种植的油桐有三年桐和千年桐,三年桐易感枯萎病,千年桐抗枯萎病。为探讨三年桐与千年桐在枯萎病应答过程中的差异,在对油桐枯萎病灾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三年桐、千年桐接种枯萎病病原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接种试验显示千年桐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SOD、POD、CAT较三年桐均呈现较高活性,在接种后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升高并维持高活性,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三年桐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先降低再升高,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千年桐作为抗病种,其抗病性可能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SOD、POD、CAT活性有关,并且和病原菌感染后酶活上升有关;三年桐为易感病种,接种后SOD、POD、CAT活性有变化,但仍不能抵御病原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南林895’杨经组培获得的2 cm长再生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再生芽不定根发生能力及其耐盐能力。结果表明:‘南林895’杨再生芽在75 mmol/L以下能够正常产生不定根,100 mmol/L完全抑制不定根的形成。25~50 mmol/L盐处理能够促进‘南林895’杨再生芽不定根的伸长,增加根数,提高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的含量。25 mmol/L处理的SOD、CAT、POD、GR 4种保护酶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和电导率也低于对照;而在高浓度盐处理下(75~100 mmol/L),SOD、CAT、GR保护酶活性下降,导致膜透性加大,MDA含量增加,POD和AsA-POD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缓解盐胁迫对‘南林895’杨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构树组培苗在50,75,100,125和150 mmol-L-1 NaCl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和这3种抗氧化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浓度NaCI对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I浓度小于100mmol.L-1时可溶蛋白含量升高,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可溶蛋白含量降低.低浓度NaCl使SOD活性略有降低,随着浓度升高活性逐渐增强;SOD同工酶谱在NaCI胁迫后变化明显.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相似,而POD同工酶谱略有变化.CAT活性明显提高,而其同工酶谱变化甚微.此外,NaCl胁迫还导致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自然降温对红花玉兰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以红花玉兰、紫玉兰、黄玉兰、望春玉兰为试验材料,对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和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4种玉兰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红花玉兰丙二醛含量相对较高,受害程度比较大;随着温度的降低,SOD、POD、CAT3种酶的活性逐渐增强,红花玉兰3种酶的活性总体高于望春玉兰,保护机制要好于望春玉兰。通过低温锻炼,红花玉兰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