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荸荠枯萎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35℃,pH值3~13.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5℃、pH值7~8;产孢最适温度25~30℃、pH值6;菌丝体在荸荠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产孢量以PSA培养基上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pH值7~9,致死温度5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温度为20℃;在pH 3~12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为5;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0%的蔗糖液中萌发最好,其次为番茄汁液;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8℃,5 min.番茄灰霉病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PDA+番茄汁(1∶1)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病菌在5~30℃均能生长,适温为20~25℃,30℃以上生长受抑制;在10~30℃条件下均能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0℃;在pH 3~12均能生长及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pH为5.黑暗或交替光照条件,有刺激产生分生孢子的作用,交替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好.  相似文献   

4.
1.草菇的特性草菇为草腐菌,属高温高湿型的伞菌.孢子萌发温度以40℃为宜,菌丝生长以33~38℃为宜.空间湿度85%~95%,培养原料一般为稻草、玉米秸秆,原料含水量75%~85%,酸碱度:孢子萌发期pH7.4~7.5,菌丝体生长期pH7.8~8;子实体pH5~7.  相似文献   

5.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6.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49℃、10min.菌核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20℃;pH值3~8间菌核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5;菌核致死温度为54℃、10min.  相似文献   

7.
对紫草白霉病病原菌--紫草柱隔孢(Ramularia lithospermi Pet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紫草叶煎汁 PDA培养基为最适;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5℃: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min;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蛋白胨为最适;病菌菌丝在pH值3~11范围均可生长,以pH 5~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最适20℃;碳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氮源除蛋白胨外均使萌发率下降;病菌分生孢子在pH值2~11范围内均可萌发,pH值4~5为最适;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6℃,10min.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鸢尾轮纹病(Alternaria iridicola(Ell.et Ev.)Elliott)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引起。其病原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适温为15~30℃,25℃最适,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速度下降,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H值为5.0~7.0,最适pH值为6.0。病原菌孢子在5~3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24h萌发率可达100%,10℃萌发率增长较慢,5℃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pH值3.0~11.0范围内孢子均可正常萌发,最适pH值为6.0,而在过酸条件下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9.
(一)特性特点 该品种经逐年提纯复壮及规模栽培表现为菇体柄长色白,耐粗放,抗病虫,菌丝能在3~34℃正常生长,最适23℃左右,在-21℃经过150天仍然存活,超过42℃以上高温7天菌丝自溶死亡.菇体形成温度5~25℃,最适12~15℃培养料含水量60%~65%,出菇期相对湿度75%~95%,需微弱光,pH值3~8均可生长,pH值以5~6最适.  相似文献   

10.
山药炭疽病菌在PY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适宜pH为6~8,荧光-自然光和黑光-自然光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对碳源的利用,酵母膏最好,KNO3最差.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30℃,最适25℃,高于40℃和低于5℃不能萌发;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60%不萌发;萌发最适pH 4~6,高于pH 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炭疽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0~38℃,pH为3.5~10.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pH为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pH为8.2~9.连续光照处理可促进菌丝生长.该菌对多种碳源和氮源均能利用,其中以麦芽糖、果糖作碳源,缬氨酸、亮氨酸作氮源的菌丝生长最佳;以麦芽糖、蔗糖作碳源,硝酸钙作氮源的产孢最多.1000 ppm的浓度的代森锰锌或硫悬浮剂可完全抑制该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 ℃~25 ℃,pH值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对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草乌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pH值5.0~6.0及黑暗等条件适宜菌丝生长;25~35 ℃、pH值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14.
根腐病是目前对柴胡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文对该病病原茵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 6~8,在麦汁培养基上较在PDA培养基上容易产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20~25℃,pH 4~6和100%相对湿度.孢子在25℃水滴中3h后开始萌发,10 h时全部萌发,孢子临界致死条件为51℃,10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和本地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纤维素酶活性反应体系对不同pH和温度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法(羧甲基纤维素法)测定不同反应温度和pH对福寿螺和田螺肝脏与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均显著高于田螺,其中,不同pH(3.6~7.2)条件下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是田螺的1.51~3.14和1.30~1.90倍;不同温度(30~60 ℃)条件下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是田螺的1.16~1.56和1.32~1.77倍.在pH3.6~7.2、温度30~ 60 ℃的范围内,福寿螺和田螺肝脏、胃纤维素酶活性都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温度条件下福寿螺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大于田螺,但2种螺纤维素酶活性随pH的变化差异不显著.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适宜的pH范围分别为5.4~6.6和4.8~ 6.6,适宜的温度范围均为40~55 ℃;田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适宜的pH范围分别为5.4~6.0和4.8~6.6,适宜的温度范围均为40~50 ℃.福寿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番木瓜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起番木瓜(Carica papaya)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30℃;该菌在pH 3~11的范围内均可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5;分生孢子萌发对相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该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形成;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17.
 对白芷根腐病菌菜豆壳球孢微菌核的个体发育方式和过程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对微菌核萌发的营养,温度和pH等条件作了研究.微菌核由菌丝中间的细胞发育形成.只要有水存在,微菌核就能迅速萌发,萌发的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分别为10~50℃和20~35℃,pH范围和最适pH分别为3~10和5~7.  相似文献   

18.
枇杷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对枇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在pH 3~10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为pH 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为pH 5;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较好,相对湿度小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乳糖为最快;在供试的5种氮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胱氨酸、尿素、甘氨酸为最快.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或55℃、5 min.  相似文献   

19.
以双色鳗鲡玻璃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温度耐受性,并在10、20、30℃条件下,研究对盐度和pH值的耐受能力。双色鳗鲡玻璃鳗耐受极限温度为3℃和39℃,适宜温度为13~35℃。水温20℃条件下,适宜盐度和耐受极限盐度分别为0~1.9%和2.1%,适宜pH和耐受极限pH分别为4.0~9.0和3.0、10.0。水温30℃条件下,适宜盐度和耐受极限盐度分别为0~1.7%和2.0%,适宜pH和耐受极限pH分别为4.5~8.5和3.5、10.5。在非适宜10℃条件下,适宜盐度和耐受极限盐度分别为0~1.6%和1.9%,适宜pH和耐受极限pH分别为5.0~7.5和4.0、10.0,对盐度和pH耐受能力低于适宜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厌氧水解效率,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一株耐低温兼性厌氧蛋白酶产生菌192.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茵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长8~12h达对数期,初始pH 7.5时酶活力最高.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pH 7.0,酶活力最高达39.3 U/mL.该酶在50℃以下,pH 6.0~9.0性能稳定.在60℃以上热稳定性很差,70℃保存lh酶活力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