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以杭州西湖47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和美景度评价(SBE法) 2个方面对西湖植物群落的美学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人员对于西湖秋季植物景观总体持积极的态度;(2)秋色叶色域面积与植物群落总面积的比值分布范围在0 ~ 0.8之间,较为分散;(3)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大于0.5的群落数量较少,仅占总数量的36%;(4)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接近0.4或0.7时,群落景观的SBE值最高。通过对西湖秋季植物群落中秋季色彩进行量化研究,为亚热带地区的秋季植物景观的配置方式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八达岭秋季景观整体色彩组成对美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景观色彩的组成角度评价了八达岭林场秋季景观,以期探究视觉色彩对景观美学质量影响,进一步提出提升美学质量的方法。利用Python等软件从像素角度解译色彩信息,筛选与美景值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因素,并以色彩组成因子为自变量,公众喜好度的SBE值为因变量,构建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依据美景值将八达岭林场整体景观质量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Ⅰ、等级Ⅱ、等级Ⅲ、等级Ⅳ、等级Ⅴ),美景值集中在等级Ⅱ和等级Ⅲ中,可见公众比较偏爱八达岭秋季景观;2)色彩组成因素与美景值方差分析中,明度指数(V)、邻近色(RN)、互补色比例(RC)、色彩多样性(HL)和色彩均匀度(EL)与美景度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较其他3种模型(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高(R2=56.48%,P<0.001),能较好地描述景观整体色彩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且美景值与VRNRCHL呈负相关关系,与EL呈正相关关系。对此,在八达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中,可降低整体色彩明度指数、色彩多样性指数、邻近色和互补色比例,增加色彩均匀度指数来提高美景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植物群落色彩构成量化分析的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彩频率表现法、色彩构成分类法和色彩均一化法,对郑州绿博园4个植物群落的色彩构成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群落调查分析植物群落与色彩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植物群落色相丰富,覆盖了孟塞尔色相环的10类色相;主体色谱以绿色系为主,春季和秋季多为黄绿色,夏季和冬季多为绿色,选择性色谱以黄色为主,个别植物群落部分季节存在点缀性色谱但色相丰富;色彩饱和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色彩亮度冬季较高。彩色树种重要值、比例和群落色彩亮度越高,选择性色谱和点缀性色谱丰富的植物群落美景度值越高,景观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世博园为调查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景区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分离度指数、分维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及廊道密度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世博园整体景观格局基本完善,各大功能区景观要素差异显著,区域内景观群落丰富。主景区水体(30.08%)和建筑(21.80%)面积占据主导地位,植物景观相对较少,其中密林斑块(3.61%)占比最小。在景观构架与区域功能的协调性、绿地空间的营造、群落结构和树种组合的合理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提出西安世博园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构建水域区的特色生态景观,强化创意岛的主题文化,改善游乐场的植物造景功能,注重园区路网绿道系统的植物景观优化。  相似文献   

5.
对吕梁市景观空间格局随地形起伏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ASTER GDEM数据提取吕梁市地形起伏度,利用2008年Landsat-5 TM和2018年Landsat-8 OLI数据解译结果,运用Fragstats 4.2对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指数进行了计算,并对吕梁市景观空间格局随不同地形起伏度的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吕梁市的地形起伏度以丘陵为主,其面积占研究区的66.19%。景观类型则以黄土地貌和林地为主。2)平原地区,未利用地的斑块面积由324.12 km2减小为133.62 km2;水域连通性增大;受水分影响大的景观类型优势度明显,分布集中;居民点的最大斑块指数减小0.60%,斑块数量增加2 186个,景观形状指数减少66.05,散布与并列系数增大13.07%,表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分布越来越密集,斑块形状愈加规整,斑块连通性加强;未利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减少96.01,其斑块结构愈加简化。台地地区,黄土地貌、林地和旱地的斑块面积分别增加278.03、505.97、284.64 km2。丘陵地区,2018年林地的最大斑块指数达14.76%,为优势景观类型;水域和旱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分别由166.54、363.26增加到224.32、454.14;水域、林地、旱地的斑块破碎度增大,斑块类型更丰富。小起伏山地,林地的斑块面积由86.50 km2增加到103.58 km2,林地为该区的主要景观类型。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变化,吕梁市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侧柏风景林美景度的林内色彩斑块非线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原理,以照片的色彩斑块结构为基础,开展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分析美景度等级和14个斑块指数的关系,利用简相关法筛选出对美景度影响大的SPLIT、SHDI、DIV、SIEI、ACOV和LPI 6个指数,研究表明:随着美景度等级的降低,DIV、SIEI、ACOV和LPI呈曲线变化趋势;SPLIT、SHDI呈线性增大的变化趋势。依据6个指标,利用聚类方法将侧柏人工林分为4种类型。以指数为自变量分别构建了线性和非线性美景度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拟合精度高于线性模型,所以选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从总体上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指数与美景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给太行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太行山前南峪旅游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结果显示:前南峪景观以水土保持林和板栗林为主,二者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2.24%,并且处在山坡的中坡和上坡位,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景观面积、周长、斑块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其他景观类型大,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较其他景观小,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强。其他景观类型处在山坡中下坡位,均匀度大小相似,增强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前南峪的景观格局基本合理,利于前南峪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组成及评价是森林公园景观的关键,对森林公园景观优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为对象,基于40个调查样方,从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2个层面选择24个景观影响因子,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得出各个样方景观得分值,进而构建美景度和各个影响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与预测的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并分析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对森林公园景观美学质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景观中,主要影响美景度的景观因子有凋落物、林下层统一度、乔木丰富度、郁闭度、胸径变异系数、竞争指数、枝下高和角尺度,其贡献率分别为20.809%,20.424%,14.547%,14.162%,10.790%,8.189%,6.455%和4.624%;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2个层面的贡献率分别为87.187%和12.813%。植物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在森林公园美景度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对美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PD,SHDI,SIEI,SPLIT及BU最低;LPI,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相似文献   

10.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3.3软件对天华山自然保护区12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等。结果表明: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较丰富,而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和斑块数来看,以硬阔的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为保护区的主导景观。景观整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较高,但蔓延度较低,显现出破碎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混交林研究表明,侧柏刺槐林中,林内景观美景度差异与乔木层树种数量呈非线性相关,无其他伴生树种的林内景观美景度最高,两种以上伴生树种其次,而一种伴生树种为最低;伴生树种以黄栌为好,蒙桑和栾树其次,油松最低;两个主要树种的比例基本以其中一种占优势时,其景观美景度值高,且以刺槐的比例高时,林内景观美景度值更大;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内景观美景度标准化绝对值成正比关系,即林下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越大,其林内景观美景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阔叶红松风景林单木景观质量评价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 象,共调查了913 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 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 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 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进而建立了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的美景度模型,最后对99 株单木的景观质 量进行了预测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影响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差别较大; 2)影响针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干挺拔度、轮廓清晰度、枝条混乱度、树冠完整度和枝条密度;3) 影响阔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冠形态、轮廓清晰度、树冠均匀度、叶片密度、枝条舒展度和树干挺 拔度;4)基于单木景观质量影响要素,风景林经营应以培育树干通直的针叶单木景观和树冠饱满的阔叶单木景观 为目标;5)本文建立的针叶和阔叶单木景观美景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单木景观美景度,可以应用于单木景观质 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区域风景区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经营目标,选择林木被确定为间伐木的5个定量指标:林木类别,空间密度指数,林木大小比数,美景度,自由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5个定量指标的权重。当林区风景区次生林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间伐要求时,在确定间伐强度后,调查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林分中各林木间伐几率,按照间伐几率大小排序来选择与控制间伐木,为林区风景区次生林间伐提供间伐木量化选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通用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及明确体系中不同景观要素对林内景观质量影响的程度,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林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从5个项目,22个指标和68个类目,采用AHP法构建和确定林内景观评价体系及各个层次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各项目层对林内景观的贡献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内美学指标>森林健康指标>林分结构指标>地被层特征指标>林木测树指标。指标层中,对林内景观美景度贡献较大的有枯枝落叶、层次对比度、枯树倒木、水平透视距离和色彩丰富度等。利用系统对北京地区油松和侧柏林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侧柏和油松纯林的中龄林林内景观质量均值为40.81和42.4,处于很好水平,幼龄林林内景观质量均值为37.39和40.55,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白山4个不同林带的叶蝉进行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研究。应用香农-维纳(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对太白山不同林带叶蝉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进行了分析。运用Jaccard指数计算了不同林带叶蝉组成的相似性,并利用SPSS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和林带的变化,叶蝉的分布受到很大影响。在低海拔地带,叶蝉种类、种群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反则偏低。太白山南坡的叶蝉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同海拔北坡相应林带。在高海拔地带,同坡向连续的林带叶蝉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但在低海拔地带,同一林带的不同坡向上叶蝉种类组成相似性最大。太白山叶蝉以广布种比例最大,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17.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昶      王涵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3):224-230
采用固定样点全年拍摄的方式,对通州运河森林公园典型景观样点进行全年图像采集作为分析样本。从景观结构特征与季相特征2个层面梳理出14个景观特征要素,利用SBE(scenerybeauty estimation)方法及基于美景度与眼动指标逐步回归构建的SVE(scenery visual estimation)方法进行景观质量评价,并分析景观特征要素对景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71.3%的SBE与67.8%的SVE样本为中高等级,全园总体景观质量良好,二者的评价均值都为0.137,但SBE(±0.501)比SVE(±0.224)具有更大的标准差,数据波动性更大,且SBE(R2=0.587)比SVE(R2=0.483)具有更高与景观特征要素逐步回归的线性模型拟合度,能够反映出更多的彩色、常绿、枯落等季相特征细节;2)乔灌草种植植物、常水面面积比例等结构特征要素,对景观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林水结合比单纯的林景景观质量高;3)常绿灌木、彩色乔木、落叶灌木、枯落草本、可见季相总面积比例等季相特征要素对景观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增加常绿灌木、彩色乔木在种植植物群落中的面积比例,减少落叶灌木、枯落草本在种植植物群落中的面积比例有利于提升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z(景观美景度) = 1.691 + 3.807x1(乔木树种比例) + 0.781x2(草本盖度) + 0.563 x3(针叶树种比例) + 0.080 x4(平均胸径),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表2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