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种常见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制率达75%以上的植物有10种,对其中抑制作用较好的两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初分并对各萃取物的抗TMV活性进行测定。采用叶盘法对植物提取物抑制TMV增殖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3种植物提取物对TMV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治疗和钝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0.03%、54.24%、70.27%,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2对TMV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于宁南霉素,其他萃取物馏分的保护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4和馏分Fr5对TMV的治疗活性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3的治疗活性相当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4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2~Fr4的钝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5种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对TMV离体增殖均有抑制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较显著,与宁南霉素相当。综上,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追踪...  相似文献   

3.
26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福建省常见的26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体外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活性进行测定,发现抑制率达50%以上的有17种植物.依次用氯仿、正丁醇对这1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分别测定各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最高,但去除其中鞣质后,其抗病毒活性明显降低.蟛蜞菊(Wedeliachinen sis)、大蒜(Alliumsativum)和决明(Cassiatora)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烟草叶片中的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烟草提取物的抗TMV活性,为开发烟草内源性抗烟草花叶病物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半叶枯斑法对心叶烟、云烟203和K326三种烟草的根、茎、叶、杈甲醇提取物进行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活性筛选,并用叶盘法对部分筛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3种烟草根和茎的提取物对TMV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根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率范围分别为65.00%~79.75%、64.0 8%~74.31%、26.9%~42.40%,活性最强;茎的活性次之,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率范围分别为33.33%~44.25%、42.82%~66.06%、10.96%~47.76%。3种烟草叶和杈的提取物对TMV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较全株提取物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活性均降低,抑制活性不明显。【结论】3种烟草的根部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茶山海棠叶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烟草花叶病毒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茶山海棠叶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山海棠叶的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和水相的液-液萃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均具有显著体外钝化效果;当各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其对TMV的抑制率为100.00%~64.13%;茶山海棠叶各提取物对TMV的初侵染抑制率为47.57%~18.62%,增殖抑制率为25.56%。  相似文献   

6.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白术提取物对TMV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 g/L时,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钝化0.5h后,其抑制率达61.86%;对TMV的初侵染和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抑制率分别为40.12%和20.03%.白术中抗病毒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7.
蓖麻花序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蓖麻花序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作用方式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蓖麻花序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粘虫的触杀作用以乙醇提取物最强,校正死亡率为16.9%;拒食作用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强,拒食率为41.5%;胃毒作用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强,其次为石油醚提取物,死亡率分别为42.5%和41.5%;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3、4、5、6,7 d后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为66.88%、66.98%、59.39%、55.63%和38.66%.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触杀作用以石油醚萃取物最强,校正死亡率可达53.1%.石油醚萃取物对Na+-k+-ATP酶的活性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本试验采用半叶枯斑法对臭椿枝叶、种子石油醚提取物、树皮乙醇提取物以及各提取物的不同柱层析馏分进行了抗TMV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臭椿种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钝化作用均最强,抑制率分别为63.64%、50.60%、60.01%,臭椿树皮乙醇提取物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为79.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臭椿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对TMV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抑制率介于32.02%~43.47%。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各馏分中,LE.3和LE.5的保护作用、LE.11的钝化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54.99%、46.22%、51.99%;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各馏分中,SE.4、SE.6、SE.9的保护作用及SE.10、SE.11、SE.12的钝化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71.96%、58.74%、67.84%、63.62%、72.18%、76.25%;臭椿树皮提取物各馏分中,BE.10的保护作用、BE.5和BE.8的治疗作用及BE.10、BE.11、BE.13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54.25%、...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浸虫法测定万寿菊不同部位浸提液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筛选出具有较强杀虫效果的活性部位.以质量浓度梯度为625,1 250,2 500,5 000,10 000 mg/L的万寿菊花、茎、叶、根乙醇提取物及根的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不溶物分别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12,24,48 h后观察死亡虫体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结果显示,万寿菊根、茎、叶、花乙醇提取物和根的4种不同极性溶剂的萃取物均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触杀活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根的乙醇提取物和根的氯仿萃取物触杀活性都很高,根的乙醇提取物在作用12 h后的LC50为413.56 mg/L,作用24 h的LC50为322.43 mg/L;作用虫体12 h后,根的氯仿萃取物质量浓度在5 000 mg/L和10 000 mg/L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LC50为738.00 mg/L,表明万寿菊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根中,且在氯仿溶剂中表现效果强.该研究可为万寿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研制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 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TMV具较强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89.02%、82.84%和84.74%;从木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戊酯(WZ-31,Dipentyl phthalate)、β-香树素(WZ-32,β-Amyrin)、(8E)-十六烯酸(L3,8E-hexadecenoic acid)和(8E)-十九烯酸(L4,8E-nonadecenoic acid)共4个化合物;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在浓度为1.0 mg•mL-1时对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27.51%、33.33%和41.08%,相当于或显著高于1.0 mg•mL-1 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MCA)。【结论】木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具备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是其抗TMV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莎草水提液对作物幼苗的化感作用。[方法]通过测量作物苗高和根长研究莎草水提液对小麦、黄瓜和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莎草水提液浓度为1%时对小麦和黄瓜幼苗和根长生长均有促进作用,3种莎草水提液对萝卜根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莎草化感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紫斑牡丹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理平  夏欢  尹定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45-15246
[目的]探讨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紫斑牡丹种皮、胚乳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油菜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紫斑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结论]紫斑牡丹种子内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全蚀病生防微生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峙培养,从160株土壤微生物分离物中筛选出8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其中,真菌T4菌株抑菌活性最强,为63.41%;其次为S37、B22和YB024,抑菌率分别为60.37%,59.15%,53.17%。对8个生防菌株进一步进行了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YB024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最高,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达到56.90%和53.31%,优于对照杀菌剂立克秀拌种处理;其次为放线菌菌株S89,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3.77%和36.88%;细菌菌株B22居第3位,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2.73%和34.69%。  相似文献   

14.
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对链胞霉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结果表明,SK-12、SK-10对链孢霉的拮抗能力最强;浓缩后拮抗细菌拮抗能力显著提高;浓度为20%时,SK-1、SK-10、SK-11对W-N、R-N的抑菌率均达到100%,且培养6d后,W-N仍然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5.
用核桃青皮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处理6种植物幼苗的结果表明:①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对6种植物幼苗生长都有较高抑制作用.②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对6种植物的幼根、幼芽生长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③核桃青皮中化感物质对植物幼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幼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巴西木叶部致病菌白粉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巴西木叶部某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及纯化,初步鉴定归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同时,研究了壳聚糖对该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壳聚糖浓度、pH值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此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pH值为6.0时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灵芝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芝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衰老、免疫调节、保肝护肝、降血糖等。主要介绍了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灵芝微量元素等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消化酶和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7.64±0.04)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碳水化合物,配制5种等氮(360.0g/kg)、等脂肪(60.0g/kg)、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16.0%,22.0%,28.0%(均为质量分数)的试验饲料,在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及糖代谢酶活性和肝糖原含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16.0%和22.0%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16.0%,22.0%和28.0%组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16.0%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0%和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以22.0%组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淀粉酶活性以16.0%组最高,且16.0%和2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8.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0%组洛氏鱥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最高,且10.0%,16.0%,22.0%和28.0%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均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洛氏鱥肝胰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丙酮酸激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时达到最高值,16.0%,22.0%和28.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16.0%和22.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28.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糖原含量则在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2.0%和28.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和1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从消化及糖代谢角度看,洛氏鱥利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水平在16.0%~2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从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放线菌AF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代谢产物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AF1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AF1菌株发酵产物的稳定性及AF1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粗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AF1菌株分生孢子直或呈波浪弯曲状,孢子链呈松散螺旋状,AF1菌株能利用葡萄糖、D-半乳糖、麦芽糖、鼠李糖和蔗糖,不能利用D-果糖、D-甘露醇和肌醇,可以水解淀粉但不能水解纤维素。AF1菌株16SrDNA序列全长1 242bp(GenBank ID:KF059834.1),与加利利链霉菌XSD-102(Streptomyces galilee XSD-102)的相似度为100%,初步确定菌株AF1为加利利链霉菌(S.galilee);AF1发酵产物对外界环境不敏感,在30~80℃下活性稳定,90℃处理60min时活性丧失,在pH 2~10下活性稳定,耐受紫外线照射;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68μg/mL。【结论】AF1菌株为加利利链霉菌(S.galilee),其代谢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在雅安飞仙关多功乡13个未发病或发病较轻的生姜田块中分离到217个细菌菌株,其中三个(L1、D4、T10)菌株对姜瘟病有强抑菌作用,用利福平标记后在室内的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分别进行定殖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L1在平板上的抑菌圈不是最大,而最终定殖密度却是最大,而T10抑菌圈最大,定殖能力却不是最大。在灭菌土中比非灭菌土中的定殖能力强。在田间防病试验中,防病效果分别达60.16%(L1)、39.10%(D4)、52.39%(T10)、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三个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