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FN-γ在大鼠胸段脊髓内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探讨免疫 -神经 -内分泌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大鼠胸段脊髓内 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胸段脊髓各板层。其中背角 、 、 层 ,胸髓中间带外侧核 ,腹角 层内可见到较高密度的阳性胞体和树突。中间带和腹角内的阳性胞体的树突还伸向外侧索和腹索 ,有时可达脊髓边缘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呈色法研究IFN-γ免疫反应性产物在大鼠海马内的分布.结果表明,IFN-γ免疫反应主要分布于海马CA1、CA2、CA3区,有少量分布于灰被,齿状回.这为海马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结合文献,推断IFN-γ在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免疫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干扰素-γ受体(IFN-γ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相互关系,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双标法,对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中IFN-γR和ER共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N-γR和ER双标记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多个核团中,并且也分布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IFN-γ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数为全细胞着色;E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整个细胞中,部分为核表达。推测γ-干扰素(IFN-γ)和雌激素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以其各自的受体为介导进行两种物质间的信息传递,以此共同参与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γ-干扰素(IFN-γ)与鸵鸟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的关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日龄、3周龄和11月龄鸵鸟小肠中IFN-γ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N-γ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在绒毛和肠腺的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内也有阳性产物表达,黏膜固有层的IFN-γ阳性细胞集群分布或沿血管周围密集排布,肌层和肌间存在大量梭形的阳性细胞和串珠状的阳性纤维;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日龄和3周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11月龄与3周龄鸵鸟表达差异显著(P0.05);不同肠段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自十二指肠至空肠的递减趋势,其中3日龄、3周龄鸵鸟各段小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11月龄鸵鸟空肠中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较十二指肠显著降低(P0.05),回肠与空肠相比亦显著降低(P0.05)。表明IFN-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鸵鸟小肠的发育和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5.
IFN-γ在流产大鼠下丘脑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下丘脑对妊娠的调节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妊娠中期,正常妊娠大鼠及流产大鼠下丘脑内IFN-γ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同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了其灰度值。结果显示,正常妊娠大鼠和流产大鼠IFN-γ主要在下丘脑的视前大细胞核、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前核等部位分布,而流产大鼠的IFN-γ阳性细胞数多于正常妊娠组且表达强于正常妊娠组。表明IFN-γ在下丘脑的表达对妊娠大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Escherichia coli heat-labile enterotoxin,LT)蛋白佐剂(野生型、突变型)对免疫小鼠体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建立了检测干扰素(IFN-γ)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了经LT滴鼻免疫小鼠脾脏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野生型和突变型LT蛋白免疫小鼠脾脏中IFN-γ的mRNA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而PBS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野生型LT蛋白免疫后48 h,小鼠脾脏IFN-γm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在60 h后开始下降;突变型LTRG蛋白免疫后60 h左右,IFN-γmRNA水平达到最高峰值,72 h后开始下降。本研究表明:野生型及突变型LT蛋白免疫小鼠均能增强小鼠脾脏中IFN-γ的转录表达,产生针对抗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垂体前叶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G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去卵巢并用17-β雌二醇治疗组(OVX+E2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时程各组大鼠垂体前叶IFN-γ免疫阳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去卵巢后不同时程,OVX组大鼠垂体前叶IFN-γ表达较CG组显著减少(P<0.05);OVX+E2组大鼠IFN-γ表达显著回升(P<0.05),且在第4周时回升至CG组水平。【结论】雌激素对大鼠垂体前叶IFN-γ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明显影响,提示IFN-γ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雌激素对垂体前叶调节功能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8.
IFN-γ在怀孕早期山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γ-干扰素(in terferon-,γIFN-γ)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 lam ic-p itu itary-gonada lax is,HPG轴)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IFN-γ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怀孕早期山羊HPG轴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IFN-γ分布于乳头体内侧核、视前内侧核、下丘脑前区、腹内侧核、连接核、室旁核、视上核等20个核团中,各部分核团细胞着色程度深浅不一;在视上核、室旁核分泌部、乳头体内侧核等有大量的阳性神经纤维;同时在室周核、视前外侧核、视前内侧核等13个核团中散布有一些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阳性神经细胞交错共存;腺垂体中腺细胞和神经垂体中神经纤维均有IFN-γ表达;卵泡和黄体中也有IFN-γ存在。表明IFN-γ与动物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关系密切,参与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生殖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 - DAB-硫酸镍铵呈色法 ,对正常成年大鼠室管膜上 IFN- γ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FN- γ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大鼠侧脑室壁、第三脑室壁、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壁的室管膜中。其中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壁上存在有伸长细胞 ,发出基突伸向周围灰质。提示 IFN-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脑神经肽存在于室管膜中 ,参与脑 -脑脊液回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大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将4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1),大鼠每周称量体质量,连续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并记录脾脏质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法研究大鼠脾脏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组脾小体体积显著减小,红髓区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IL-2在低剂量组表达显著降低,但在中、高剂量组表达增加且在高剂量组达到显著水平;IL-4、TNF-α和INF-γ在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综上,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I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各剂量组总体抑制了IL-4、TNF-α和INF-γ蛋白的表达水平,这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健康大鼠存在潜在的免疫抑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索山羊颈前神经节是否具备接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作用的条件,是否有IFN-γ受体(interferon-γreceptor,IFNGR)的存在,进而明确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分别取雌雄成年山羊颈前神经节各5对,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方法检测IFNGR在颈前神经节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山羊颈前神经节的神经元、卫星细胞和神经纤维均有IFNGR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IFNGR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5)。在山羊颈前神经节扩增到IFNGR1基因的cDNA片段全长376bp,与绵羊、牛、野猪、家兔、褐家鼠IFNGR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97%、84%、73%、66%。在山羊颈前神经节中IFNGR主要在交感节后神经元表达与分布,具备对IFN-γ刺激做出反应的条件,提示山羊颈前神经节可能作为IFN-γ对靶器官免疫内分泌调节途径和自主神经对靶器官调节的神经途径之间相互协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在猕猴脾脏中的表达分布及性别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雌、雄猕猴脾脏内IL–2的分布与表达进行观察。雄性猕猴脾脏红髓区阳性细胞强染且多为胞浆着色,中等密度分布;白髓区有低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且多数为胞浆着色;在边缘区有中等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雌性猕猴脾脏中,红髓区脾索有高密度强阳性细胞,有部分胞核和部分胞浆着色;白髓区有低密度分布的胞核着色的中等阳性细胞;边缘区有中等密度分布的中等阳性细胞。雌性猕猴脾脏中IL–2阳性细胞数量及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雄性猕猴(P<0.01或0.05)。IL–2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红髓中,表明IL–2对猕猴脾脏体液免疫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较强的作用,且性别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外源性IFN-γ对植入前期大鼠下丘脑内IL-4表达的影响,通过阴道口肌肉注射不同剂量IFN-γ后观察植入前期大鼠下丘脑内IL-4表达的变化,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检测。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的视前大细胞核(POMA)、视前内侧核(POM)、交叉上核(SO)、视上核(SC)、室旁核内侧部(PVM)和室周核(HPV)等处均有IL-4阳性细胞的表达分布;试验1组(注射IFN-γ25 000 IU)和试验2组(注射IFN-γ75 000 IU)各个核团中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少而且差异显著(P<0.05),2个试验组相比,在部分核团中阳性细胞数试验1组高于试验2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下丘脑内IL-4阳性细胞随着外源性IFN-γ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从而说明外源性IFN-γ有可能会影响下丘脑中IL-4蛋白的表达分布。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对机体生物防御机制有负面影响,在鸡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免疫器官(如肉仔鸡脾脏)受到热应激会萎缩。为评估热应激诱导的肉鸡脾脏免疫机制的功能改变,试验对脾脏细胞因子编码基因(Th1型、Th2型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在34℃高温下曝晒15 d,显著诱发了脾脏退化,增加了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降低了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而IL-6、IL-10、IL-13和IL-18的表达不受影响。热应激减少了采食量,可能影响脾脏重量和细胞因子的表达。24℃条件下(24PF)的对饲组与处于34℃环境中的肉鸡采食相同量的日粮。脾脏重量并没有受到饲料摄取量减少的影响。在24PF组IL-4的表达比对照组高。此外,IFN-γ表达增加,IL-12的表达未受到采食量减少的影响,这表明热应激诱导的采食量减少对肉鸡的脾脏细胞因子表达无调节作用。热应激诱导的采食量减少不调节肉鸡脾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些数据表明,热应激诱导了脾萎缩,影响了脾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等的表达,但并不是通过减少采食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贯筋藤为原料,探究其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的影响.【方法】通过乙醇辅助超声萃取的方法制备贯筋藤粗提物,采用泼尼松连续灌胃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2,4-二硝基氟苯诱导DTH,检测贯筋藤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计算胸腺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明显减轻正常免疫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对免疫抑制小鼠有减轻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性降低正常免疫小鼠血清IFN-γ含量(P<0.05),对免疫抑制小鼠有降低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贯筋藤提取物对DTH小鼠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免疫-神经-内分泌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大鼠胸段脊髓内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胸段脊髓各板层,其中背角Ⅰ,Ⅱ,Ⅲ层,胸髓中间带外侧核,腹角Ⅺ层内可见珐较高密度的阳性胞体和树突,中间带和腹角内的阳性胞体的树突还伸负外侧索和腹索,有时可达脊髓边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和γ-干扰素(IFN-γ)在怀孕前期(怀孕1~30d)、中期(怀孕31~120d)、后期(怀孕121~150d)山羊腺垂体中的分布及表达量的变化特点。【方法】以怀孕前、中、后期的山羊为试验动物,放血致死后采取其腺垂体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怀孕前、中、后期山羊腺垂体内IFN-α、IFN-γ阳性细胞的分布及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2种干扰素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中。不同怀孕期,IFN-α和IFN-γ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前期和后期表达量较高,中期明显降低;在前、中、后各个怀孕时期,IFN-α的相对表达量均比IFN-γ多,在后期更为明显。【结论】IFN-α和IFN-γ在山羊腺垂体中的表达量因怀孕时期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其可能在不同怀孕时期发挥作用或相互协同调节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参与动物生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H2O2-DAB黄色呈色法进行显色。IFN-γ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位于细胞的胞浆内,其阳性细胞只分布于垂体前叶,而后叶和中间部未见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对照组均未发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甲状腺素低下可以诱导大鼠垂体前叶内IFN-γ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提示甲状腺素低下会影响垂体前叶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富喜  郭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79-2980
[目的]观察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重量的影响以及脾脏组织细胞IL-2、IL-6、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香菇多糖为阳性对照,魟鱼软骨多糖(低、中、高剂量),灌胃给药14 d,试验结束后称量胸腺和脾脏重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检测脾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运用抗原对应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中IL-2、IL-6、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魟鱼软骨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能拮抗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抑制,升高脾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结论]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脾脏淋巴细胞中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进而探讨亚硒酸钠调节机体免疫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从BALB/c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胞,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0、10~(-8)、10~(-7)、10~(-6)和10~(-5) mol/L)的亚硒酸钠培养基培养48 h后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筛选出最适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脾脏淋巴细胞培养,最后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48 h后培养液中IFN-γ、IL-1β、IL-4和IL-6的分泌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7) mol/L亚硒酸钠处理使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提高,且培养液中IFN-γ、IL-1β、IL-4和IL-6的分泌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34、2.15、1.06和6.68倍(P<0.05)。[结论]亚硒酸钠可能通过调节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