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银染方法分析RAPD产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RAPD产物,以及凝胶银染技术。与传统的溴化乙锭染色法相比,银染法染色灵敏而清晰,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一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DNA片段。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DNA具有灵敏度高、背景浅、条带清晰等突出特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采用银染技术分析,方便快捷,易长期保存,且减小了对人体、环境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凝胶电泳蛋白质染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条带染色是蛋白质凝胶电泳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目前的方法主要有考马斯亮兰染色、银染、荧光染色、负染等。将考马斯亮兰与BBR相结合进行染色,可以减少染色/脱色的次数,能够提高考马斯亮兰在蛋白质条带上的染色效果。Gallyas Intensifying方法与银染相结合,能提高用银染已经检测到的蛋白质条带的亮度,使蛋白质点之间及其与背景之间更容易区分。将银染与考马斯亮兰结合起来进行染色可以提高同一块胶上微量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目前,对染色方法改进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蛋白质染色的灵敏度,操作方便与否,费用是否昂贵等方面。如何在保持银染方法高灵敏度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降低染色背景,用无毒的化学物质去替换现在凝胶电泳中常用的有毒物质,克服荧光染色使蛋白质化学性质改变的缺点,在保持负染不修饰蛋白质条带化学性质优势的同时,对蛋白质条带染色结果加以改善等,可能代表了蛋白质条带染色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DNA非变性PAGE银染法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卫星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一种常用的DNA检测手段,具有很好的分离微小差异DNA片段的能力,而银染法使该方法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在染色过程中,常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令结果的判断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高效鉴定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该方法由于操作繁琐,目前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尚不广泛.以香菇为研究对象,建立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检测流程,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检测流程中涉及的加样缓冲液与PCR反应液的体积比、95℃变性时间、置于冰上冷却时间、银染时间、银染后胶板去离子水洗时间等5个操作节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样缓冲液与PCR反应液体积比为1∶2,95℃变性2~5 min,置于冰上冷却15~20 min,银染7 min,银染后胶板用去离子水洗5~10 s是正交试验的较优处理组合.试验建立了香菇微卫星标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操作规程,该操作规程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批量化操作等优点,对其他食用菌微卫星标记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R-PAGE)检测筛选出感染PSTV的块茎,采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主要马铃薯病毒状况,筛选出无毒苗做为原原种生产的基础苗。脱毒试管苗经扩大繁殖后,经常会出现某些病毒浓度增高的情况,因此,每年再进行类病毒和主要马铃薯毒病的检测筛作为下一年应用的基础试管苗。研究出的准确,简易检测类病毒的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比往复电泳示灵敏度高64倍,甚至取一段2cm长,重40微克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和SDS—PAGE是测定蛋白质纯度、等电点和分子量的有力工具,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为类PAGE中,蛋白质的染色均采用考马斯亮兰R或G染色液,国内外文献报告的种类繁多的染色方法,均有如下缺点:(1)染料扩散进入凝胶的速度慢,从而使染料与蛋白质化学计量结合所需的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方法]以25份仁用杏和3份食用杏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多态性高、可重复的SSR位点。并比较不同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探索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结果]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6%,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1,1000V下电泳2~3h,0.1%AgNO3染色15min后显影。[结论]该优化体系为仁用杏资源微卫星标记遗传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方法]以25份仁用杏和3份食用杏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多态性高、可重复的SSR位点。并比较不同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探索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结果]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6%,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1,1000V下电泳2~3h,0.1%AgNO3染色15min后显影。[结论]该优化体系为仁用杏资源微卫星标记遗传分析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20份芸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应用银染法和荧光检测法检测8对SSR引物的扩增产物。聚类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将供试品种鉴别开,荧光检测法的等位变异及PIC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更多更高,荧光检测法检测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略高于银染法。结果表明荧光检测法较银染法灵敏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更适于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双向电泳中4种常用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双向电泳中常用4种染色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常规银染法灵敏度低;改进的双胺硝酸银银染法与质谱分析不兼容;考染方法-银染复合染色法的灵敏度稍低于双胺硝酸银银染法,但它的质谱兼容性最高;改进后的银染方法灵敏度高、背景清晰、与质谱兼容。因此后两种方法较广泛适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蹄甲角蛋白酶高产菌株,本试验对1株产角蛋白酶的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sp.)N5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高产突变株U3-22,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U3-22菌株的角蛋白酶发酵活力达69.9U/mL,比出发菌株的25.4U/mL提高了2.75倍。该角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是70℃,最适pH是7.5;K+、Mg2+、Na2SO3对该角蛋白酶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Mn2+、Zn2+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突变株U3-22产生的角蛋白酶对蹄甲粉具有很强的分解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表明,U3-22产生的角蛋白酶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酸碱角蛋白酶,在动物蹄甲、羽毛等废弃资源的利用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并建立马铃薯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和谱带分析技术。[方法]用25%2-氯乙醇提取马铃薯醇溶蛋白,借助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马铃薯醇溶蛋白进行分析,电泳采用浓度12.4%聚丙烯酰胺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不同品种都显示出各自特有的醇溶蛋白带谱组合,且清晰可辨。[结论]酸性凝胶电泳技术可用于马铃薯醇溶蛋白分析,具有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为马铃薯品种(系)选育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取6种典型黄藤材变色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温度、酸碱度和藤材水分均影响菌株的生长及色素形成;变色菌主要利用藤材细胞内含物中的单糖、二糖和淀粉等,在外界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也可能对细胞壁有一定的分解侵蚀作用;黄藤材主要变色菌的适温范围较广,最佳生长温度为15-30℃;黄藤材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2-11范围内均能生长,强酸环境下各菌株生长较弱,较强碱性环境对各菌株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最适pH值范围为5-7,对极端环境有一定适应能力;光照对菌株生长影响不大;藤材含水率对变色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当藤材含水率在70%左右时,各变色菌菌株生长良好。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及时干燥有效防止藤材被真菌侵染。  相似文献   

15.
双向电泳中4种常用染色方法的灵敏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双向电泳常用4种染色方法的灵敏度,以筛选适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所使用的染色方法。结果表明:银染GE法的灵敏度在5 ng的水平,对于BSA为0.5 ng;银染Blum法的灵敏度在10 ng的水平,对于BSA为0.1 ng;银染Schevchenko法的灵敏度在50 ng级的水平,对于BSA为5 ng;普通考染法的灵敏度在0.25μg的水平,对于BSA为0.025μg。根据结果比较,提出适合一般蛋白质组研究分析的快速灵敏的蛋白质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套适合海滨木槿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以海滨木槿无性系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裂解液法、三氯乙酸一丙酮沉淀法、改良酚抽法分离纯化蛋白质,选用24empH3—10的IPG胶条,并对不同上样量、等电聚焦程序、平衡时间等电泳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蛋白质,上样量为每IPG胶条1000μg,总聚焦功率90kV·h,平衡时间15min,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可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可满足海滨木槿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研究基于天然表面活性剂开发出了石蜡防水剂与铜唑(CA-B型)防腐剂的复配体系,考察了复配体系处理材的防霉防蓝变性能。[方法]采用0.3%和0.5%2种浓度的CA-B和0.5%、1.0%、2.0%3种浓度的石蜡乳液制备复配体系,利用满细胞法浸注处理50 mm(L)×20 mm×5 mm的南方松(Pinus spp.)试材,根据国标GB/T18261-2000针对蓝变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和霉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对复配处理材进行抗蓝变和抗霉变试验。[结果]石蜡乳液和CA-B均能改善木材的抗霉变和抗蓝变效果,但在一定范围内,石蜡乳液浓度增加对抗霉变和抗蓝变效果略有负面影响。[结论]以期促进木质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和分析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蛋白,凝胶用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3个差异蛋白斑点,鉴定为2种蛋白质(结合珠蛋白前体和乳腺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前体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浆中表达量增加,可作为乳房炎诊断标记分子;而乳腺球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的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生物多糖合成银纳米颗粒,并解析其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活性及机理,探索生物多糖合成银纳米颗粒的农业应用前景,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还原剂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浴锅中(65℃)一步合成银纳米颗粒(S-AgNPs)。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Zeta电位-粒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别对S-AgNPs粒径、分散性、稳定性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应用Nano Measure软件统计TEM与AFM图像中S-AgNPs的平均粒径。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探究S-AgNPs在PDA培养基中浓度为0.0625、0.125、0.25、0.5、1.0 μg·mL-1时对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赤星病菌在S-AgNPs浓度为1.0 μg·mL-1的液态PDA培养基(PDB)中培养后,分别通过测定菌丝的鲜重与干重、SEM观察、电导率测定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分析S-AgNPs对菌丝生长量、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和菌丝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用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法测试S-AgNPs在离体烟草叶片上对赤星病的防治效果。最后通过测定S-AgNPs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分析海藻酸钠合成的银纳米颗粒的安全性。【结果】S-AgNPs的TEM、SEM、AFM图像分析表明该方法所合成的S-AgNPs具有分散性好,粒径统一,稳定性强等特点,平均粒径为9.83 nm。生测结果显示S-AgNPs在1.0 μg·mL-1时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3.9%。S-AgNPs处理组的菌丝鲜重与菌丝干重明显低于清水对照组,S-AgNPs可以明显破坏菌丝表面结构。进一步抑菌机制研究表明S-AgNPs主要通过抑制赤星病菌可溶性总蛋白合成而破坏其生物膜结构,降低生物膜保水能力,快速破坏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造成大量细胞质渗漏而抑制菌丝生长发育。最终,离体试验证实S-AgNPs能够有效地抑制烟草赤星病菌侵染烟草叶片,且S-AgNPs在有效浓度(1.0 μg·mL-1)内对鲫鱼无明显毒害作用,不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稳定合成分散性好,粒径统一,稳定性强的银纳米颗粒。该银纳米颗粒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具有潜在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