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棕榈酸为酯化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法制备棕榈酸淀粉酯;以产品的取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表征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用量30.0 g、棕榈酸用量12%、催化剂2.0 mol/L、盐酸用量1.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时,制备的酯化产品取代度为0.0108.XRD分析表明,淀粉结晶结构破坏,结晶度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已成功酯化;性能分析表明,酯化淀粉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热稳定性、较低的糊化温度及粘度.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盐酸制备酸解玉米淀粉,考察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对酸解玉米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旋转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对酸解淀粉的结晶度、糊化黏度、糊化温度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度和糊化温度随酸解温度的升高和酸解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糊化黏度随酸解温度的升高和酸解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酸解改性对玉米淀粉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通过正交试验,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2%.  相似文献   

4.
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在水相介质中对低取代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与滴加速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淀粉乳浓度对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反应,增加酯化剂用量可使产品取代度增加,但反应效率下降,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的滴加速度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罗菊香  崔国星  张琳君  陈朝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48-21349,21471
[目的]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方法]将木薯淀粉经乙醇活化之后,以马来酸酐为酯化剂,丙酮为反应溶剂,吡啶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马来酸单淀粉酯的制备条件。[结果]制备马来酸单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淀粉用量为1 g,反应温度为50℃,活化淀粉和酸酐的摩尔比为1∶3,吡啶用量为1 ml,反应时间为7 h。[结论]采用最佳的制备条件,制得取代度为0.332的马来酸单淀粉酯。  相似文献   

6.
气-固反应法酯化改性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固反应,利用顺丁烯二酸酐(MA)对纤维素进行了酯化改性。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MA与纤维素发生了酯化反应。依据质量增加百分率(Wpg)和取代度(Ds)的测定结果确定了酯化反应条件:m(MA)∶m(纤维素)=1.2∶1.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5h,催化剂用量10%,在此条件下酯化纤维素相对纤维素质量增加45%,Ds为0.8。热重分析(TGA)表明,酯化纤维素的热稳定性相对纤维素有所降低,但残留量明显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更为稳定。X射线衍射(XRD)表明,酯化反应使得纤维素的结晶度下降,但没有改变纤维素的构型。  相似文献   

7.
以月桂酸为酯化试剂,碳酸钾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法对淀粉进行酯化改性.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月桂酸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60 ℃,催化剂占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5%,月桂酸与淀粉摩尔比为0.3,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0398.红外光谱显示产物中出现了酯羰基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淀粉成功接枝月桂酸形成淀粉酯.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添加剂(碳酸钠)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酯化淀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6%(淀粉干基),球磨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50℃,碳酸钠用量1%(淀粉干基),所制备产品取代度为0.026 3;产物红外光谱出现酯化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成功实现酯化。  相似文献   

9.
以棉纤维为原料,乙酸酐为共反应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在冰醋酸体系中对纤维素进行乙酰化改性制得纤维素乙酸酯;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与产物取代度(DS)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产物的官能团、微细构造和热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等3种分析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0.5%时,产物的DS最大;产物中存在大量酯基;与纤维素相比,由于乙酰基的存在,纤维素乙酸酯的结晶度有所下降且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低取代度小麦磷酸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选择焦磷酸钠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合成低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研究所得产品的取代度、透明度、粘度和冻融稳定性等性质,并与小麦原淀粉的性质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在pH为5.9,反应温度为150℃,磷酸盐的用量为淀粉干重的0.0287,反应时间控制在75 min左右,可以获得低取代度小麦淀粉磷酸酯,其产品的取代度为0.0221,粘度由原淀粉的34 Pa·s增大为3 700Pa·s,透明度由3.70%增大为20.80%,析水率则由46.88%下降为6.5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膜成型最佳工艺条件,测定膜的性能,为研发淀粉胶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木薯淀粉改性的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醋酸酐为原料,通过改变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的比例(10∶1.5、10∶2.0和10∶4.0),制备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以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为原料,甘油和山梨醇混合物为增塑剂,结冷胶为增强剂,用流延法制备成薄膜。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X-射线、扫描电镜法、黏度测定仪和热重等对酯化淀粉进行物相鉴定,同时测定膜的抗拉强度、吸水性、疏水性和外观形态等性能。【结果】制备3种新型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取代度分别为0.100、0.142和0.152,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度低,淀粉的空间结构更疏松。黏度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黏度最高,3种酯化后的淀粉黏度均较氧化羟丙基淀粉黏度低,取代度越高的淀黏度反而越小。电镜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酯化反应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并未对淀粉颗粒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且随着酯化量的减少,淀粉的空间结构越疏松。热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羟丙基淀粉和酯化淀粉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综上所述,氧化羟丙基淀粉的羟基被羰基取代,形成新型羟丙基淀粉醋酸酯淀粉并对其进行铺膜,测定并比较膜的性能从而筛选出性能最好的酯化淀粉膜,即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淀粉膜的性能最佳,此时断裂伸长率为20.3%,吸水率为17.5%,最大接触角为88.6°。【结论】氧化羟丙基淀粉与醋酸酐比例为10∶4.0时,所得氧化羟丙基醋酸酯淀粉膜性能最佳(机械强度、吸水性和疏水性等均有所改善),有望用于淀粉胶囊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乙酰化糯玉米二淀粉甘油酯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成杰  齐沙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03-15006
采用醋酸酐和环氧氯丙烷对糯玉米淀粉进行双重变性制备乙酰化二淀粉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环氧氯丙烷用量、醋酸酐用量、交联反应时间、乙酰化反应时间对冷粘度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确定制备乙酰化二淀粉甘油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为9.91,反应温度为4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6%,醋酸酐用量7.94%,交联反应时间为4.9 h,乙酰化反应时间为1.4 h。  相似文献   

13.
玉米交联淀粉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08+2426-2308,2426
[目的]探讨甲醛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玉米交联淀粉交联度(即沉降积)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制备玉米交联淀粉。[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醛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020、反应时间为1 h、反应pH值为9.0、反应温度为42.5℃,所制备的交联淀粉沉降积为2.7 ml。[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制备玉米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法具有工艺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取代度马铃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马铃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处理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红外光谱图在1 724 am-1和1 565 cm-1处产生了吸收峰,并与608 cm-1的吸收峰逐渐加强;X射线衍射图中淀粉微晶结构略有增加,亚微晶结构相对减少,总结晶度下降,但淀粉的结晶类型未改变;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开始消失或者变的模糊,脐点处随之发生爆裂,裂缝甚至沿脐点向外扩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淀粉颗粒表面被腐蚀程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高取代度丁二酸酯玉米淀粉的半干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丁二酸酯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淀粉为原料、NaHCO3为催化剂、丁二酸酐为酯化剂,利用半干法工艺合成高取代度丁二酸酯淀粉,探讨了不同反应参数对丁二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丁二酸酐用量为淀粉质量的9%、反应体系含水量为25%、NaHCO3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135℃反应2h的条件下可获得取代度为0.163 3的高取代度丁二酸酯淀粉;与原淀粉相比,丁二酸酯淀粉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丁二酸酯淀粉中丁二酸酯基的存在,并且其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剂及其界面改性机理进行研究,以聚乙二醇和马来酸酐为原料,用热催化法合成具有线型结构的羧化聚醚。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聚醚链上成功地接枝马来酸酐;经羧化聚醚界面改性剂改性后,羧化聚醚中的马来酸酐可与竹纤维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聚酰胺树脂端氨基和酰胺键中的亚氨基与羧化聚醚中马来酸酐发生酰胺化反应。经2%羧化聚醚改性后,竹纤维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指标和热变形温度均有大幅度地提高,竹纤维增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