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6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及其24个杂种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小麦种子黑胚率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①71%的F1代具有正向优势,为正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29%的F1代具有负向优势,为负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亲子代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3336),但未达显著水平;②F1代种子黑胚率的遗传变异是以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比例较小。作者结合本试验结果对供试亲本进行了具体评  相似文献   

2.
利用5个品质亲本与7个农艺亲本杂交组成5×7 NC Ⅱ设计,分析了普通小麦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杂种优势: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较大的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低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其中籽粒蛋白含量和面筋含量主要表现负向优势,而沉淀值主要是正向优势。2.配合力: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千粒重、株高及有效小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影响。沉淀值、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既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又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内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因性状不同表现有很大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同亲本本身的发现没有必然的联系。讨论了配合力在亲本选配中的作用,并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Ⅱ.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F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Eberhart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  相似文献   

4.
小麦面粉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配了8个小麦亲本的双列杂交,以面粉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8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均表现为显著或不显著的负向优势,优势的变异范围较大,杂种F1与亲本的关系密切,且倾低亲,8个性状中只有3个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和弱化度存在上位性,吸水率为无显性,面粉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为部分显性,沉淀值为完全显性,评价值为超显性,品质性状的高值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亚种间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不含有加性效应(d)外,其余性状均表现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且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值均大于加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对所考察折9个性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千粒重、结实率、抽穗期、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梁地方品种的株高进行了研究,并对杂种F1代株高的表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株高平均倾向高秆亲本,但优势不明显;中国高梁株高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平均达到总遗传平方和82%以上,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组合加性,显性效应值不同,甚至有正负区别。因此,在选配中矮秆杂交种时,要选配好组合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7.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r & Eberhart 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效应。若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中杂种优势效应都较低,即使该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也难以表现明显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选配应在亲本高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选择高特殊配合力组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两组亲本杂交的 F_1杂种及其相应亲本材料,分析了品质性状的相关、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赖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呈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与湿、干面筋含量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亩产量、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干面筋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单位面筋沉淀值呈高度显著正相关;容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亩产量与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的平均杂种优势最大(11.02%),蛋白质亩产量的平均杂种优势次之(6.97%)其它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较小。不同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变异幅度也有很大差异。除蛋白质亩产量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盖 V_(gca)均高度显著,但只有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V_(sca)达显著水准。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远比基因非加性效应的作用重要。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方盖σ~2_(sca)与该亲本所参与杂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以13个烟草材料(K326、VA116、G70、NC82、GDH94、GDH88、韭菜坪2号、TN90、南江三号、青梗、巴斯玛、毕纳1号、湄潭大蛮烟)为亲本,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0个杂交组合,测定亲本和杂种F1代的烟叶含梗率,分析烟叶含梗率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的烟叶含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烟叶含梗率广义遗传力为96.11%,狭义遗传力为72.32%,表明其性状传递力强,由表型选择基因型的可靠性大;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烟叶含梗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DGH88、青梗和湄潭大蛮烟3个亲本一般配合力负向效应值小,是改良烟叶含梗率的优良亲本;烟叶含梗率杂种优势表现以负向中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为主,占所有杂交组合的77.5%,VA116×GDH88、K326×GDH88、VA116×韭菜坪2号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较好,是选育低烟叶含梗率的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以7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对28个组合的F1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具明显优势,28个组合所研究的15个性状全部具有中亲优势,6个性状具有高亲优势,4个性关具有竞争优势;杂种F1各种性状的竞争优势分别与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父母本一和效应平均值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而以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平均值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6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及其24个杂种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小麦种子黑胚率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①71%的 F_1代具有正向优势,为正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29%的 F_1代具有负向优势,为负向超显性或部分显性,亲子代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3336),但未达显著水平;②F_1代种子黑胚率的遗传变异是以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比例较小。作者结合本试验结果对供试亲本进行了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光合速率、光合色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普通小麦不同品种间旗叶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F_1代杂种优势出现低于低亲、超过双亲均值、超高亲等多种类型。参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有明显差别。筛选高光效种质资源是可能的。根据亲本的表现及其配合力选配组合,有可能育出综合性状好的高光效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6个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亲本材料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亲子关系和F1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性状不同亲本之间以及相同亲本不同性状之间的一般配合力不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特殊配合力各异;F1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555的一般配合力高且本身表现优良,是一个很好的高产亲本,可在棉花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 7×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对冬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株高性状的平均优势为 7.47% ,具有负向优势的组合很少 ,仅占 1 0 .7% ;株高杂种优势与组合特殊配合力极显著相关 ,而与组合双亲平均值无显著相关性 ;群体特殊配合力方差大于一般配合力方差 ,株高的非加性效应占优势 ;估算了株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6.
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分析了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趋势和杂种一代与其亲本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单瓜重、横径、瓜肉致密性分别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负向超亲遗传、负向不完全显性;瓜长度、瓜形指数、抗病性与其父本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表现不完全显性遗传;果实固形物含量与其父本的相关系数,以及肉厚与其双亲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且表现出正向超亲遗传。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块茎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米拉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块茎重遗传的父本遗传力达56.7%,淀粉含量遗传的母本遗传力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分别达40.5%、44.9%,皮色、块茎产量和结薯数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分别达69.1%、82.8%、88.8%;肉色、块茎外观和薯形遗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42.2%~57.8%之间,相差不大。2个亲本(至少有1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杂交实生籽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以籼粳程度不同的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灿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发现,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选取8个转基因抗虫棉并分成2组,做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转基因抗虫棉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探索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配合力差异显著,中棉所41、德克98 2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产量性状上,山西Bt×苏抗22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突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衣分、比强度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的组合间表现差异仅集中于第①组亲本,即山西Bts、GK321、德克98、GK19,伸长率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在遗传上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的30个杂种F1植株上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7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各品质性状的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除粒宽这一性状表现一定的超中亲的优势外,其余6个性状平均表现为双亲中值。但在不同类型的亲本组合间稍有不同。因此,一般来说,双亲均优质时可育出优质的杂交稻。(2)杂种的完整精米率、粒宽、糊化温度3个性状与不育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与恢复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与中亲值达极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