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缅甸小勐拉一黑熊养殖场饲养25只野生亚热带黑熊,至今已有两年。由于野生熊抗病能力强,饲养期间很少发病,也从未注射过任何疫苗。2001年11月7~15日先后有6只熊发病,3只急性死亡,另3只治愈。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熊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
云南德宏州某珍贵禽兽养殖场饲养130头黑熊,从1990年9月初开始陆续发病,经用抗生素、磺胺和中草药对症治疗无效,死亡熊27头。经检验,此群黑熊患的是黄曲霉毒素中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胆结石是在胆囊中形成的结石。胆石可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造成胆汁淤滞,并刺激胆囊和胆管发生炎症。黑熊患胆结石严重影响了熊的健康和熊胆汁的产量,给养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延边熊场患胆结石的黑熊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熊俗称黑瞎子,属哺乳纲,熊科,全世界共6属7种,分别是:亚洲黑熊、棕熊、美洲熊、马来熊、北极熊、眼镜熊和懒熊。中国熊类的种属划分基本得到确认的是3属3种,即马来熊、棕熊和亚洲黑熊(又称黑熊)。  相似文献   

5.
1988年底云南省德宏州—经济动物养殖场的14头黑熊、马熊先后发病,其中2头黑熊、3头马熊均在发病后42小时内死亡。我所应邀对病熊进行检疫,确诊为熊炭疽病,并指导该场采取消毒和注射大剂量抗菌素、接种炭疽芽胞苗等紧急防治措施。14天后除死亡的5头熊外,其余9头熊全部康复。现将该次炭疽病的检疫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家对养熊业要求的提高,每个熊场必须有半数以上的黑熊参加繁殖,从而保证不从野外捕捉黑熊,并使养熊业持续发展,目前各大养熊场黑熊繁殖基本都已开始,并形成一定的规模[1]。延边地区各熊场每年产黑熊幼仔600~700只,而成活率却在50%~60%之间徘徊。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研究总结了提高黑熊幼仔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使其幼仔成活率逐年提高,至2005年黑熊幼仔成活率提高到80%。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1989年5月,我场黑熊分场饲养的73只黑熊中,有5只2~3岁龄熊表现起立困难,运动强拘,强迫运动时,偶有叫声。起初认为是风湿症,后经进一步临床观察确诊为骨软症。现将发生情况介绍如下。1.熊患病前自然概况五只熊在发病前同其它67只熊一起饲养在铁笼中,舍内所用铁笼大小不一,最大笼内饲养7只,最小笼内饲养1只,饲养方法及饲料配方各熊相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一些过去并不常见的病症不断的出现,其中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就是目前黑熊繁殖或胆汁引流过程中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黑熊迅速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文章总结了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先后遇到24例同类病例的救治措施和经验,为黑熊肠脱出症的救治和预防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胆熊常会影响熊的内分泌和繁殖机能,造成繁殖率降低,因此严重制约着养熊业的发展。提高黑熊繁殖率,对于养熊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黑熊繁殖率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7日,哈尔滨市某实验林场养熊场1只8月龄雄性黑熊因左前肢被大熊咬伤而就诊。经体格检查发现小黑熊左前肢尺骨和桡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内固定法治疗,2个月后小黑熊痊愈。  相似文献   

11.
<正>在黑熊的人工繁殖、活熊取胆以及观赏饲养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黑熊的疾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黑熊属于猛兽,一般情况下,很难接近给药,给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带来很大困难。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根据黑熊的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性~([1]),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给药方法:既可使药物确实进入熊体内,又能保障兽医的人身安全,并使熊在用药过程中不受到伤害。笔者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口服给药法1.1饮水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熊业日益成熟,对养熊企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人工繁殖黑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几年黑熊繁殖虽然成功,但是母熊受胎率仅60%左右,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提高黑熊繁殖率,对繁殖期熊的行为进行全面系统观察,从而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黑熊繁殖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养熊业的迅猛发展,黑熊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因此不少的雌黑熊在发情季节不出现发情或发情行为微弱。据延边某熊场1987年的统计看,在22只可繁殖雌黑熊中不出现发情的占82%(18╱22只)。这对于黑熊资源的保护和种群的繁殖影响很大。为此我们1988年6月在延边某熊场对4只雌黑熊进行了催情比较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熊业的日益成熟,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人工繁殖黑熊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近几年黑熊繁殖虽然成功,但是母熊受胎率只有60%左右,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提高黑熊繁殖率,对繁殖期熊的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从而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黑熊繁殖率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初生黑熊几个器官的形态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作为大型食肉兽类,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日趋减少,较多地圈养于动物园和熊场。因而,对熊类的解剖学取材是相当困难的。除对黑熊、棕熊消化系统及脏器有报道外,国内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解剖学资料。而关于初生幼熊器官形态解剖的文章亦未见报道。 我们从阿城山河实验熊场得到1只产后约2个小时,因母熊卧压窒息而死的初生黑熊,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有关其表观特征和消化系统已另作报道,本文着重讨论初生黑熊肺、肾、脾脏等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搞清持续胆汁引流对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提高引流熊的饲养管理。据兽医大学陈红,武世珍、刘光泽和长春市动物园的张建滨等四位同志报道:他们对胆汁引流3年以上的5头熊(棕熊1头,黑熊4头)与健康未手术熊5头(棕熊1头,黑熊  相似文献   

17.
黑熊癫痫病的发生比较罕见,但在个别养熊场的人工繁殖过程中,不能及时调换种熊造成近亲繁殖,导致此病时有发生;也有熊之间争斗而造成此病继发的病例。据统计近3年来,某熊场的熊已发癫痫病6头,目前死亡2头。1发病情况熊场自2001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以来,每年出生的仔熊状态良好,成活率一年比一年高。但自2003年起,总有个别熊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的现象,初时持续时间短,发作间隔长;一般经6个月后发作次数开始逐渐增多,而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但通常表现不定期发作;同时,发病的熊大部分为同一种熊的后代。2临床症状发作时病熊通常突然倒地,四肢…  相似文献   

18.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的中大型兽类,也是国家规定的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动物。黑熊体毛黑色,前胸具有白色“V”形带,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熊的全身几乎都可入药。因此,黑熊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工引流熊胆技术的开发,人们愈来愈重视熊的饲养、繁殖。然而,对于黑熊的血液学数值所知甚少,国内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测定了健康黑熊的十二项血液生化指标,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熊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取胆熊的粪及胆汁中潜血现象较普遍,为了查清原因,我们检测了粪及胆汁中潜血指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龙井熊场取胆黑熊24只,平均年龄4岁,体重200千克左右;延吉熊场取胆黑熊36只,平均年龄3岁,体重100千克左右。均在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益完善.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首要一点是必须进行黑熊的人工繁殖。目前.黑熊人工繁殖虽已取得成功。但幼熊的成活率平均在50%左右。为提高幼熊成活率,近几年.对从初生至1周岁以内的幼熊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幼熊的行为有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地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