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风味榨菜,是以不加辣椒末及香料末的成品白块榨菜为原料,经改形、调味、称重、装袋、抽气、密封、杀菌、冷却而制成的风味多样的小包方便榨菜.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家庭风味榨菜,是以传统方法腌制生产的不加辣椒末及香料末的成品白块榨菜,经改形、调味、称重、装袋、抽气、密封、杀菌、冷却制成的多风味、清洁卫生、开袋即食、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的小包方便榨菜,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家庭风味榨菜,是以传统方法腌制生产的不加辣椒末及香料末的成品白块榨菜,经改形,调味、称重、装袋、抽气、密封、杀菌,冷却制成的多风味、清洁卫生,开袋即食、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的小包方便榨菜,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乙 《吉林农业》2005,(11):33-33
家庭风味榨菜,是以传统方法腌制生产的不加辣椒末及香料末的成品白块榨菜为原料,经改形、调味、称重、装袋、抽气、密封、杀菌、冷却而制成的多风味、清洁卫生、开袋即食、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的小包装方便榨菜,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家庭风味榨菜,是以传统方法腌制生产的不加辣椒末及香料末的成品白块榨菜为原料,经改形、调味、称重、装袋、抽气、密封、杀菌、冷却而制成的风味多样、清洁卫生、保存期长的小包方便榨菜,其制作方法如下。⒈原料准备。方便榨菜的原料为成熟的未加调味料的榨菜(即白块榨菜)。白块榨菜用陶坛保存或大池保存。陶坛保存,是按传统的方法进行,但不加调味料;大池保存,是经第2次腌制后,修剪去筋,淘洗,上囤的净熟菜块按每50公斤加盐3公斤拌匀,再次分层入池踩紧,上撒1层盖面盐,用塑料薄膜盖严即可。开坛或开池后,白块榨菜要尽快用完,同时剔除变质或霉…  相似文献   

6.
榨菜是用茎用芥菜的膨大茎腌制的半干态腌菜,在加工中需要榨出汁液,故名榨菜.榨菜经腌制具有脆、鲜、香等独特风味,即可生吃,又可放汤,杂炒更是夏季佐餐佳品.本试验制作的榨菜,原料选用产自温州瑞安飞云江的榨菜.该地榨菜成品色泽好,味香,是较好的加工材料.现市场上榨菜一般含盐量较高,但本试验制作的榨菜含盐量低,既保持了传统榨菜的风味,又开发出新的风味,具有色、香、味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即食风味榨菜的加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风味榨菜最佳工艺为糖渍、糖煮、拌料、上糖衣、包装。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食风味榨菜配方比为食盐6%、柠檬酸0.2‰、木糖2‰、蔗糖1%、植物油采取比例6%、五香粉0.2%、味精0.8%时,甜味适中,并且有一定的脆度。  相似文献   

8.
佛手瓜是富含营养的珍稀蔬菜,腌制加工成榨菜为其贮存加工开辟了一条新路.介绍了佛手瓜榨菜的制作工艺,并对其风味形成的机理进行探讨,其色、香、味和组织脆性等风味的形成均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作用和蛋白质的分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霞浦是全国4个榨菜主栽区之一,农民种植榨菜已有40多年的历史。霞浦县沙江镇利用冬闲田种植榨菜267hm^2,因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鲜食与腌制皆宜而备受青睐,但传统栽培习惯是“播种、移栽、采收”,  相似文献   

10.
<正>榨菜是四川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一种鲜食加工均宜的芥类蔬菜。近几年来,井研县镇阳乡利用当地远离工厂、矿山等无公害污染源区的有利条件,在深丘窄谷的壤地沙壤地发展无公害榨菜生产,实现了连年增产增收。在实践中探索的榨菜控害栽培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榨菜的控害栽培技术,是指在搞好榨菜健身栽培的同时,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的组合技术。一、无公害榨菜的健身栽培技术1.地块选择榨菜根系浅而弱、耐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2006,(11)
余姚榨菜获殊荣浙江省余姚生产的酱腌菜(榨菜)今年首次进入中国名牌评选目录,共有5个品牌入选。“国泰”和“铜钱桥”两个榨菜品牌,双双获得中国名牌的殊荣。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余姚榨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榨菜市场的50%以上,余姚成为国内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目前,余姚榨菜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风味榨菜是以成品白块榨菜为原料,按传统方法腌制,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清洁卫生、开袋即食、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的方便榨菜,其制作方法如下。1.原料准备原料为成熟的未加调味料的榨菜(即白块榨菜),用陶坛或大池保存。陶坛保存,是按传统的方法进行,不加调味料;大池保存,是经二次腌制后,修剪去筋、淘洗后,按每50公斤净熟榨菜块加盐3公斤拌匀,再次分层入池压紧,上撒一层盖面盐,用塑料薄膜盖严即可。开坛或开池后,榨菜要尽快用完,剔除变质或霉烂菜块,确保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3.
榨菜起源于中国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沿岸,19世纪末开始人工驯化栽培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因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鲜食与腌制加工皆宜而备受人民群众和广大种植户青睐。目前全国形成了4个榨菜主栽区,这些地区传统栽培习惯是“播种、移栽、采收”,10月上中旬移栽时若遇持续干旱,强行移栽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4.
5种蔬菜中风味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蔬菜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风味物质,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风味物质成分,通过对萃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来优化其试验条件。从萝卜(Raphanus sativ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白菜(Brassica chinensis)、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芜菁(Brassica juncea var. megarrhiza)中分别检测到19、21、15、7、9种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风味物质成分,包括酯类、萜烯类、醚类、酮类和酸类等。萝卜、豇豆、芜菁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分别为4-(甲硫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乙酸叶醇酯、异硫氰酸苯乙酯,分别占61. 14%、55. 00%、56. 45%;白菜、榨菜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分别占75. 97%、62. 00%。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蔬菜的风味提供参考,为蔬菜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磊 《农村百事通》2009,(5):122-122
原材料粉条、葱末、姜末、蒜泥、豌豆尖、香菜、香芹末、榨菜丝、花生豆、黄豆、芝麻、红苕粉丝或米粉丝、酥肉、泡豆、豆腐果子、酸菜、青菜等。  相似文献   

16.
郑俏然  邓小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90-6492
主要以榨菜和猪肉为原料,按照一定的加工工艺炒制榨菜肉沫,并以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大蒜提取液为保鲜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以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分为指标,以配制出产品的最适复合保鲜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保鲜剂配方为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0.7 g/kg,纳他霉素添加量0.7 g/kg,大蒜提取液添加量0.5 g/kg,在此条件下,能最大程度地延长榨菜肉沫的货架期,并保持产品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正> 榨菜,学名叫茎用芥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在叶柄基部着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构成肥大的肉质茎,这是榨菜的主要食用部分,除加工腌制外,还可凉拌、荤素炒和做汤。鲜绿的嫩叶,可腌渍成同雪里蕻相似的美味小菜。榨菜,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蔬菜品种.质地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供应期长,耐贮运,所以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是我国传统的名特产蔬菜之一。榨菜的主要产地在四川、浙江等地。以四川栽培历史最久,面积最大,质量最好,所以人们习惯的称为“四川榨菜”。邯郸市科技人员为增加蔬菜新品种,解决“南榨北调”问题,早在50年代就开始引进试种未获成功。近年来邯郸市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又以选育适宜北方种植的榨菜品种为目标立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榨菜生产在我县发展很快,只有几年的时间,便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50公顷左右发展到2003年的2000公顷,并走上了企业 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使榨菜生产正成为我县种植业中继粮、棉、油之后的又一新型产业。2004年全县冬种榨菜面积有望突破5333.3公顷。榨菜每667平方米一般产量2000千克.产值600元,纯收入500元,比种植油菜的纯收入高一倍以上。高产田块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3500千克以上,产值1100元以上,纯收入近千元.几乎达到种植棉花的纯收入。如安宏乡八百弓村14组农户黄阳年从1993年开始种植榨菜,到2004年已有12个年头,2003年他家种植了0.49公顷榨菜,2004年共收鲜榨菜26500千克,按市场0.32元/千克的价格出售获收入8480元。平均每667平方米产值1154元。榨菜生育期冬种比油菜生育期短近2个月,无论是棉地种榨菜还是水田种榨菜,都不会与下季作物争季节、争劳力,旱地榨菜和棉花两种作物生育期之间还可套种一季黄豆、夏阳白等短生育期作物,形成一年三熟栽培,增加农民收入。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钟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048-4049,4056
榨菜盐分检测对榨菜加工过程、成品检验有重要意义。针对榨菜盐分检测特点,对滴定法、比重法、电导率仪测试法、电子舌技术测试法的测试原理、测试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对4种方法的测试范围、优缺点进行对比,总结了榨菜盐分检测现状,展望了榨菜盐分检测的发展趋势,为榨菜盐分检测的研究提供帮助,为榨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榨菜品种的经济性状差异。[方法]对4个品种各20株榨菜分整株榨菜、榨菜头、叶片、榨菜脑4部分进行称重、统计和分析。[结果]整株榨菜、榨菜脑平均重量最大的均为余缩1号。榨菜头产量最高的为海螺榨菜;榨菜脑产量最高的榨菜品种为余缩1号。[结论]产量不仅受组织平均重量的影响,而且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且组织平均重量和种植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