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内蒙古冷蒿小禾草放牧草原退化与恢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围栏年限放牧草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蒿重要性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地上部总干物重、植被总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与围栏时间呈负相关变化.在全年性放牧草地中,以上指标均低于围栏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与围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遵循生态学原理恢复退化草地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寒牧区暖季不同方法育肥放牧藏羊增重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0只成年羯羊,分别以:围栏草地;非围栏草地自然放牧 250g尿素颗粒料;非围栏草地自然放牧 埋植增肉剂三种方法进行40d育肥。结果试1、试2和试3组每只羊平均增重分别比对照的非围栏自然放牧组提高4.41kg,5.41kg和3.51kg,日增重平均分别提高110g,135g和88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试1、试2和试3组每只羊分别比对照组多增收33元、25.2元和23.25元,总增收1221.75元。结果表明,在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条件下,无论采取围栏草地放牧,非围栏草地放牧 补饲或非围栏草地 埋植增肉剂育肥都能提高增重,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海南州农发基金项目草地围栏建设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草地围栏建设概况草地围栏建设属于海南州农发基金项目中的“畜牧生产和草地管理”子项目。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地,防止草地过度放牧进一步退化,促进草地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逐步达到草畜之间的平衡。国际农发基金会对项目区的草地围栏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项目设计中,涉及到草地围栏的有5个子项目,即牲畜存活、牧户牛羊育肥、围栏维修、交叉围栏、草场施肥等。在两年的项目实施中,项目区的州、县、乡、村及5103产项目参与户对上述项目的草地围栏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完成围栏草地面积28.00万亩,累计完成投资3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暖温性草原区植物群落特征和草地生产力对不同放牧模式的响应,探讨草地生产力和多样性指数的关系,选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暖温性草原区短花针茅群落作为样地,采用划区轮牧、自由放牧Ⅰ(载畜率3.48只羊/hm~2)、自由放牧Ⅱ(载畜率4.00只羊/hm~2)和围栏禁牧4种放牧方式,2017年连续6个月进行草地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群落特征及α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围栏禁牧表现最好;划区轮牧的草地群落特征及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放牧方式;8月围栏禁牧下的草地生产力虽高于其他放牧方式,但10月份4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生产力差异较8月份小。综上,和林格尔县暖温型草地可以支持放牧行为,划区轮牧可保证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电围栏是从外国引进的用来进行划区轮牧的先进技术,通过围栏对草地进行划区轮牧,将原始粗放的放牧方式改造为集约化的放牧方式,是原始放牧畜牧业向现代放牧畜牧业的重大转型。草地围栏是提高草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和载畜量的重要途径。以前我国对草地的划  相似文献   

6.
地木耳(Nostoc commune)是一种固氮蓝藻,其固氮活性是可逆的,在天然草地氮素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放牧、刈割、烧荒以及围封对地木耳生长动态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样地地木耳的生物量最高,适度放牧和刈割样地次之,重度放牧显著抑制了地木耳生长,其总生物量仅相当于围栏封育的11.2%~35.1%;烧荒处理当年地木耳生长受到抑制,但随着凋落物的积累,其生长量逐渐增加;地木耳生物量与凋落物、立枯物的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和立枯物的量是影响地木耳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适度放牧和围栏封育有利于草地固氮蓝藻--地木耳的生长和增加草地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雪灾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全功 《草业科学》1996,13(6):60-63
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的雪灾给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业带业的巨大损失及深刻地教训,围绕正在实施的草地基本建设,提出了围栏草地综合治理,人工草地建植,牦牛和藏羊肥育场建设,放牧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抗灾保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草地围栏在国外有130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以来,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把草地围栏当做草原畜牧业的一项重点工程来对待。不少国家的草地早已实现了围栏化放牧。美国的草地围栏也相当发达,仅在6亿亩森林草地上就架设围栏8万多公里,围成11600个轮牧小区,放牧绵羊7000万只。许多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草地围栏是草原畜牧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是草地运用综合科学技术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封育管理措施对大兴安岭中段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试验在大兴安岭中段选取3块样地(科右前旗、科右中旗和扎赉特旗),每块试验样地均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自由放牧、围栏封育、围栏封育+有机肥和围栏封育+化肥,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25 m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于试验结束后,测定各样地不同处理的草地群落高度、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草地鲜草产量和草地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围栏封育能够极显著提高科右前旗和科右中旗样地的草地群落高度(P<0.01),其中在科右中旗样地,在围栏封育的条件下施加化肥对提高草地群落高度效果最明显;但围栏封育对扎赉特旗样地草地群落高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围栏封育及在围栏封育条件下施加有机肥、化肥可提高科右前旗样地的草地植被盖度(P>0.05或P<0.05);而施加有机肥会降低科右中旗和扎赉特旗样地围栏封育地的草地植被盖度(P<0.01或P>0.05);围栏封育能极显著提高科右中旗样地的草地植被盖度(P<0.01),对扎赉特旗样地草地植被盖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围栏封育及在围栏封育...  相似文献   

10.
邹婧汝  赵新全 《草业科学》2015,(11):1748-1756
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全球碳贮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放牧作为草地最广泛的利用方式之一影响着草地的碳贮量,过度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造成草地退化,引起草地碳的损失。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碳贮量的影响,本文对有关的报道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由于受植被凋落物、群落结构和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围栏禁牧对草地植被生产力有正面或负面的效应;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的结果,此外,放牧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还与放牧的强度有关。围栏禁牧与放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草地土壤碳贮量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总之,围栏禁牧与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需要对草地碳贮量进行估算,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草地管理方面做出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喀斯特灌丛草地是贵州省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 ,采取何种放牧管理措施 ,来有效地控制山羊放牧密度 ,达到充分利用灌丛资源发展山羊生产 ,使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同时 ,并保持灌丛草地的良性生态循环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根据岩溶地区灌丛草地地形非常复杂的特点 ,采用电围栏来进行山羊放牧试验 ,并与生物围栏和简易篱笆比较 ,结果电围栏较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比较了围栏封育(FE)、传统放牧(TG)和草灌结合(CGB)3种管理措施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和硝态氮含量在不同管理措施下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FE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GB和TG (P<0.05);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主要对0~10 cm土层全氮含量产生影响,该层中FE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GB和TG;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表现为FE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P < 0.05)。综上,围栏封育更有利于青海湖流域土壤养分的固持和青海湖流域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和分析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奉节县自然地理情况,提出了在奉节县退耕还草使用生物围栏发展围栏轮牧的思路。这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经济,促进林牧互相结合共同发展,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退牧还草的意义和技术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杨汝荣 《草业科学》2004,21(2):41-44
退牧还草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但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对究竟怎么退、如何退,缺乏规范和技术标准,这集中表现在没有明确什么样的草地需要禁牧、什么样的草地需要休牧、什么样的草地需要轮牧等问题上.禁牧、休牧和轮牧的工程标准和技术措施缺乏,给当前正在进行的退牧还草工作带来很多混乱和困难.因此,规范退牧还草的技术标准是当前退牧还草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Rotational grazing is sometimes promoted for grassland bird conservation, but the benefits to wildlife have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documented. We examined effects of twice-over rotational grazing on nesting success of grassland songbirds in southwestern Manitoba, Canada in comparison to season-long grazing. We monitored nesting attempts and collected structural vegetation data in 2011 (during a 1/300 flood event), and 2012 (average water levels), for five species of obligate grassland bird species (n = 110) and one shrub-nesting species (n = 41). Nesting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using logistic exposure models. Nesting success was 2.4 to 4 times lower in twice-over grazed pastures compared with season-long grazed pastures, perhaps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cattle density during the short grazing periods of the twice-over system. Nests protected by shrubs from grazing activities of cattle did not show this pattern. The grazing system did not have an effect on vegetation structure. This suggests that twice-over rotational grazing does not benefit grassland songbirds in northern mixed-grass prairies, and that caution must be taken before implementing this grazing system in areas intended to promot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6.
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管理的迫切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生态模型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20年代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生态系统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草地放牧系统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自然也离不开模型的应用。本研究对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具体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1)草地放牧系统的概念以及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基于环境资源的不断恶化以及生产实践的迫切要求讨论了草地放牧系统优化的意义;3)从植物生产亚系统、动物生产亚系统、管理亚系统3个方面阐述草地放牧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4)主要集中在模型目标、技术手段和实证问题几个方面对于草地放牧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放牧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我国亟待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继周  侯扶江  胥刚 《草业科学》2011,28(10):1745-1754
放牧是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至今全球陆地大约半数以上处于放牧管理之下。放牧是由人居、草地和家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地生态子系统,其内核为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的健全与稳定。放牧历经原始游牧期、放牧转型期与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现代化时期三阶段。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不断融入放牧管理系统,最终完成了放牧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从而确立了以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为内核的划区轮牧的基本模式。划区轮牧是一种开放的农业技术体系,具有多种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可兼顾生态与生产的需求,是草地放牧管理的重大进步。本研究以美国为代表,剖析了历时300年的放牧现代化转型过程。我国囿于传统农耕文化,对放牧管理系统误解甚多,损失严重,而对放牧现代化转型几乎浑然不觉。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亟待补上的一课。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19.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着晓乡茶哈村两牧户草地上进行了为期40d的春季禁牧试验,经草地植物量和藏羊体重变化的测定表明,草地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禁牧草地上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1.69倍,地下植物量较放牧草地增加6.15个百分点.实行春季禁牧制度是高寒牧区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盐池草地禁牧期间农牧民违规放牧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禁牧政策的全面实施,放牧草地得以休养生息.但禁牧区农牧民从其短期经济效益出发,违规进行放牧以增加经济收入,以致政府全面禁牧的宏观政策不能很好地执行,部分草场生态再次恶化.为此根据草场面积、草场管理方式、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在禁牧区选择了234户农牧户用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牧户的违规放牧行为进行调查,并从养殖成本、地理位置、草场使用权界定、禁牧政策等方面探讨分析农牧民违规放牧行为发生的原因,寻求改变禁牧区农牧民的生产行为方式,解决禁牧与放牧矛盾,以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恢复生态、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