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发酵工艺中各参数对沙棘冰酒品质的影响。通过L。(3)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冰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3(/V,10个/mL),pH3.6,发酵时间20d。在此条件下,沙棘冰酒的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口感均较理想,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CBS 5776以木糖为单一碳源发酵生成乙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树干毕赤酵母发酵体系的初始酵母质量浓度、pH值和通风条件对其发酵性能有很大影响,发酵的最佳初始酵母质量浓度为5~7 g/L,最佳pH值范围是4.7~5.5,250 mL摇瓶发酵的最佳持液量为75 mL,最佳摇床转速为150 r/min.在2L发酵罐中,通风量为0.075 L/min,即0.05L/(L·min)时,发酵时间为32 h,最高乙醇质量浓度18.29 g/L,乙醇得率83.2%;厌氧发酵的最高乙醇质量浓度19.09 g/L,乙醇得率86.5%.因此,最优通风量为0~0.075 L/min.pH值的提高和通风条件的改善可以使酵母对乙酸的耐受能力得到提高,在150 r/min的转速、pH值为5时,提高通风量后,酵母乙醇得率比厌氧时提高了166.6%.纯糖实验得到的结果用以玉米秸秆酸性爆破模拟水解液定向驯化的酵母在含有乙酸的模拟糖液中发酵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以木聚糖为诱导底物,对66株大型食用真菌进行液体发酵诱导培养,采用超薄层琼脂板扩散法和DNS测定法进行初筛、复筛,最终筛选出3株产木聚糖酶较高的菌株。检测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黑木耳LK8、玉田平菇、香菇236经木聚糖诱导,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培养时间、pH值和底物木聚糖浓度分别为20d、7.5和1.0g/100mL;25d、7.0和1.0g/100mL;25d、5.0和0.75g/100mL,最佳条件组合时的酶活分别为:600.6IU/mL,672.5IU/mL,345IU/mL。并且,培养液pH值是影响诱导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深层发酵培养是扩大菌种的主要方式之一,采用摇瓶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适宜的碳源、氮源、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暗褐网柄牛肝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甘露醇,其菌丝生物量平均为40.3 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其菌丝生物量平均为95.8 g/L;发酵条件为:震荡速度130 r/min,培养温度28℃,接种量在250 mL三角瓶装液量100 mL的情况下为1.62cm2,培养周期10 d。  相似文献   

5.
沙棘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沙棘汁为原料生产发酵型沙棘果酒 ,筛选出一株最佳生产用酵母菌株 ,编号为2 3号 ;发酵工艺确定为 :接菌量 5%~ 8%,发酵温度 2 7℃± 2℃ ,发酵时间 1 0 d~ 1 5d;澄清工艺为 :絮凝剂 1号和絮凝剂 2号 ,用量分别为 0 .1 2‰和 0 .2 4‰ ;成品酒的最佳灭菌条件是 :灭菌温度 65℃ ,灭菌时间 2 0 min。  相似文献   

6.
对小分子肽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小分子肽的生物合成主要受碳源、氮源、磷源和金属离子的调控。本文主要对各种不同的有机氮源、无机氮源进行了试验,发现以2%蛋白胨作为氮源效果最好,另外还对发酵培养基中氯化钠的添加量进行了试验,氯化纳的添加量为20g/L抑菌效果最好。此外,添加复合维生素对小分子肽的产生无显著促进作用。在对种子培养基的优化中,以菌体的生长速率为标准得到最佳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1%、牛肉膏1%、Ca^2+0.0005mol/L、Mn^2+0.00025mol/L、吐温0.5ml/L。  相似文献   

7.
以咖啡果皮为原料,采用AS2.399、AS2.346、安琪果酒酵母对其进行发酵制备咖啡果酒,综合比较咖啡果酒的酒度、总酯含量、总酸、感官等指标,筛选出安琪果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通过优化条件得到安琪果酒酵母发酵咖啡果酒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25°Be,发酵温度28℃,酵母菌接种量200 mg/L,发酵时间7 d。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咖啡果酒发酵试验,测得咖啡果酒酒度为12°,总酸含量1.42 g/L,总酯为2.37 g/L;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共检测到2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以及少量的醛类、烃类和酮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YB15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研究,得出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5 g,酵母浸膏7.5g,蛋白胨7.5g,硫酸铵5.0g.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YB15发酵的最适条件进行研究,得到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pH 6.5,瓶装量100 mL,接种量4 mL;地衣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12 h~18 h时为菌体收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9.
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假丝酵母(Candida sp.)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后,在30℃下采用台化后的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10%(体积比),种子龄17h,氮源组成:1.5g/L的酵母浸膏,2.5g/L的胰蛋白胨,250mL三角瓶装液120mL,初始pH值5.5。在此条件下,木糖的利用率达79.8%,木糖醇得率达62.4%^,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中功能菌的活菌含量,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为测定指标,对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论:①固氮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2g、MgSO4·7H20.5g,最佳pH值6.8,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②溶磷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6.4,最佳接种量为3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③解钾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甘露醇7.5g、牛肉膏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7.6,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11.
正红菇(Russula vinosa)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和装液量)对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质量浓度为9g/L;添加无机盐组分为KH2PO42g/L和MgSO41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5.5-6.5,发酵温度为28-3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 g/L和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 g/L。  相似文献   

12.
水果酒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生产历史,酿制的果酒不仅保持了原料果的香味,酒液色泽惹人喜爱,酒中还带有果香,民间采用水果酿酒,各有其不同的酿制方法,但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提供一种真正不用粮食,全部采用水果为主要原料的果酒酿制方法。该果酒无须用白酒进行勾兑,即能达到成品酒的酒精度数的要求。 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1.原料:选用柑桔、杨梅、西瓜等的一种为基本原料,进行清洗、分选并粉碎打成果浆; 2.发酵:将上述原料加入酵母制成果浆酵母料,待其自然发酵若干小时后,加入麦芽糖,进行搅拌、发酵,发酵期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
以煎炸废油作为发酵过程中的碳源,对杀虫贪铜菌发酵生产PHA过程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发酵过程中初使pH值、摇瓶装液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和废油添加量六个因素与细胞干重及PHA产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以餐厨废油作为碳源物质发酵制备PHA是可行的,并得到发酵优化条件为:初使pH值为7.5、装液量100mL/250mL、培养温度28℃、接种量3%、转速160r/min、废油添加量25mL/L,在此条件下菌株合成PHA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化学降酸法、壳聚糖吸附降酸法及苹果酸-乳酸发酵降酸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果酒进行降酸试验,并对降酸后的黑果腺肋花楸果酒进行感官评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化学法降酸中,酒石酸钠的降酸效果较好,添加量为6.78 g/L;壳聚糖吸附降酸法的降酸能力很弱,降酸后总酸最低值为10 g/L,且成本高,降酸后酒液略带杂味;苹果酸-乳酸发酵降酸法在温度20~22℃、接种量8×105 cfu/mL、发酵时间8天的条件下,得到总酸最低值,约为8 g/L,且酒体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5.
笔者针对沙棘果浆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发酵剂,并探究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沙棘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沙棘原浆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17.2 mg/mL,总酸含量为26.90 g/L,总黄酮含量为7.294 mg/mL.沙棘果泥酵素发酵工艺采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菌发酵方式,酵母菌粉的接种量为0.01%,乳酸菌粉的接种量为0.1%,发酵条件为37℃,发酵40 h效果最佳。经40 h发酵后,沙棘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2.481 mg/mL,总酸含量为20.493 g/L,总黄酮含量为11.187 mg/mL.  相似文献   

16.
37%甲醛溶液40mL,33%二甲胺水溶液80mL,室温下反应1.5h得预反应液。落叶松栲胶54.7g,60℃下与预反应液100mL反应2.5h,骤冷至室温,用氯化铵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调反应液pn值至4.5~5.0,继续反应1h。所得产物(CAT)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合反应得到复合絮凝剂,最佳反应条件为:CAT:PAC为1:4(质量比),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h。所得复合絮凝剂适用于室温下处理酸性高有机物含量废水,絮凝剂投加量100mg/L。可过滤态CODcr去除率可达60%以上,色度去除率70%以上,浊度去除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沙棘干缩病拮抗放线菌W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梅  刘晓辉 《沙棘》2006,19(2):18-20
拮抗放线菌W对沙棘镰刀菌干缩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管碟法对放线菌W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为KNO3 1g,K2HPO4 0.5g,MgSO4 0.5g,NaCl 0.5g,蔗糖1g,酵母膏0.2g,玉米粉1g。  相似文献   

18.
人心果细胞悬浮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人心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结果表明,人心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2mg/L NAA0.1mg/L 2.4-D1.0mg/L PVP3.0g/L;继代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1mg/Lt 2.4-D1.0mg/L PVP3.0g/L。最佳的细胞悬浮培养基为MS 6-BA0.2~0.5mg/L NAA0.1mg/L 2.4-D0.5~1.00mg/L 蔗糖30g/L。培养液体积为40mL时,以4~6mL的接种量为宜。悬浮细胞在生长前期,pH下降较明显,而在细胞对数生长期,pH变化不明显。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选育高产人心果胶细胞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筛选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um)果实的最佳消毒方法、种子发芽和壮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从而达到提高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增殖系数和试管苗质量的目的。结果表明:用0.1%的氯化汞溶液对铁皮石斛成熟果实消毒15 min,种子污染率最低,为10%;用1/2MS +水解酪蛋白1 g/L +马铃薯粉碎液100 g/L +蔗糖20 g/L +NAA 0.5 mg/L 的培养基进行种子培养,有利于铁皮石斛芽苗的生长,诱导芽苗数达5~6千芽/果;培养基1/2MS +水解酪蛋白1 g/L +马铃薯粉碎液100 g/L +蔗糖20 g/L +6-BA 0.5 mg/L,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且诱导原球茎数达6~7千个/果;铁皮石斛的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花宝1号1 g/L +花宝2号1 g/L +MS 铁盐+MS 维生素+NAA 0.2 mg/L +水解酪蛋白1 g/L +蔗糖20 g/L+香蕉粉碎液50 g/L +苹果粉碎液30 g/L +活性炭2 g/L,植株苗高达3~6 cm,根系数量有7~18条/丛。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细胞发酵半纤维素水解液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细胞,可有效地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在摇瓶条件下,采用分批发酵方式,确立了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为:32℃,每升氮源含酵母粉2.2g、胰蛋白胨3.7g,发酵液初始pH值6.0,分段改变摇床转速,其中0~24h为210r/min;24~72h为140r/min,固定化细胞凝胶珠与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体积比为1:4。利用固定化细胞重复进行10批次共30d发酵,木糖醇得率平均为73.7%,达到了理论值的80%。固定化细胞密度高、抗逆性强、发酵性能稳定,水解液未经脱色与离子交换便可转化成木糖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