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黑龙江大庆某猪场采集流产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病料组织接种BHK-21细胞,分离到1株病毒,经PCR检测、直接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和试验,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伪狂犬病毒,命名为PRV DQ株,该病毒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8.36TCID50/ml,对热、胰蛋白酶、氯仿、乙醚敏感,15日龄哺乳仔猪接种该分离株后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病毒弱毒株LY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辽阳某猪场的10日龄仔猪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29TCID50/mL.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及外周纤突.所分离的病毒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下稳定,56℃ 30 min可以灭活.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1 240 bp的gD基因.分离病毒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5日龄仔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病毒培养液肌肉注射于3~5日龄仔猪,14 d后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可得到有效保护.用分离毒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抗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试验的结果初步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 LY株),并可能是一株弱毒株,而且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五家渠、石河子某猪场病死仔猪的大脑和内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 ( PRV)毒株 ,通过兔体接种、BHK-2 1细胞培养、理化特性测定、中和试验、实验兔和仔猪回归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及感染力测定 ,分离的病毒接种实验兔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 ;BHK-2 1细胞培养盲传 4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 ;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呈圆形并带有囊膜和纤突 ;回归兔出现典型奇痒症状 ,仔猪出现典型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分离的病毒能被 PR鄂 A株标准阳性血清中和 ;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热敏感 ;PCR体外扩增可见其与鄂 A株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有相同的电泳带 ;用 BHK-2 1细胞测定其毒价 TCID50 为 10 -1 0 .87/0 .1m L 根据此分离病毒株的上述特性 ,鉴定其为伪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4.
从辽阳某猪场的10日龄仔猪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29TCID50/mL。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能被猪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及外周纤突。所分离的病毒对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下稳定,56℃ 30min可以灭活。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能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1240bp的gD基因。分离病毒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5日龄仔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剂量的病毒培养液肌肉注射于3—5日龄仔猪,14d后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可得到有效保护。用分离毒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抗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试验的结果初步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LY株),并可能是一株弱毒株,而且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弱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伪狂犬病弱毒株,定名为F971株。分离病毒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59TCID50/ml,通过细胞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也有效地被猪伪狂犬病毒闽A株阳性血清中和。病毒在电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囊膜及外周纤突。分离株对3日龄乳鼠有一定的致病力,但对家兔、3日龄乳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用不同的剂量10^0、10^-1、10^-2肌肉注射3日龄乳猪后14天用10^5.7TCID50伪狂犬病强毒攻击,所有试验仔猪均得到保护。用分离株免疫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15日龄的仔猪能抵御10^5.7TCID50强毒的攻击。用ELISA普查试剂盒测定免疫猪抗体,结果均为阳性,而用g^1-ELISA试剂盒测定抗体时,结果均为阴性。证明分离株具有缺损g^1糖蛋白的特性。综合上述特性,确定F971为1株g^1糖蛋白缺损的猪伪狂犬病弱毒株。  相似文献   

6.
从福州郊区某猪场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的仔猪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株感染Vero细胞、MDCK细胞均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并可见合胞体。感染仔猪症状较轻,但在攻毒后25d,可检测到伪狂犬病抗体,并在仔猪的肺气管冲洗液中回收到同样理化特性的病毒。接种成兔和小白鼠均可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电镜观察可见110~180nm大小不等、不规则圆形、有囊膜的伪狂犬病毒粒子。用MDCK细胞测定其TCID50为10-6.604/0.1mL,能被PRV标准阳性血清所中和,效价为1∶77。对乙醚、热、胰蛋白酶敏感,在pH5.0~9.0之间保持稳定。尿囊膜接种9~12日龄鸡胚,86h可见尿囊膜水肿、出血,有大小不一白色痘斑样病灶,胚体萎缩,头盖部突起、全身弥漫性出血。制作细胞飞片,8h用PRV荧光抗体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浆内呈现散在的翠绿色荧光。PCR反应可扩增出特异性1579bpDNA片段。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并命名为PRVFZ株。  相似文献   

7.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弱毒株命名为LY株。应用蚀斑筛选方法对其进行了蚀斑克隆纯化 ,将克隆后的该毒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LY -C6株。克隆株除对家兔有一定致病力外、对 5日龄乳猪及妊娠母猪都有很高的安全性。该克隆株对新生乳猪、断乳仔猪及妊娠母猪的最小免疫量分别为 1 0 2 80 、 2× 1 0 2 80 、 4× 1 0 2 80 TCID50 ,抗体中和指数达到 3 1 6可获得攻毒保护 ,对新生乳猪、断乳仔猪的免疫持续期为 2 40天 ,免疫妊娠母猪其后代可获高滴度的母源抗体 ,至少可使 2 8日龄的仔猪能抵御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变异株PRV JS-2012基础上,构建了一株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标记重组伪狂犬病毒,命名为r PRV JS-2012-EGFP。经PCR方法鉴定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构建成功,并能在感染细胞中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生长曲线和空斑试验结果显示,r PRV JS-2012-EGFP与亲本株PRV JS-2012在体外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将r PRV JS-2012-EGFP毒接种14日龄PRV阴性仔猪,能使实验猪100%发病,病死率高达40%,表明r PRV JS-2012-EGFP是一株具有强致病力的标记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在伪狂犬病毒变异株致病机制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阿卡斑(赤羽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7月~8月从上海地区采集的蚊、蠓等标本中分离到12株病毒,其中有3株电镜观察病毒近似球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敏感,对酸、热不敏感,抵抗5-氟脱氧尿苷。经血清-细胞和动物中和试验鉴定,该三株病毒均能被AKV病毒高效价免疫血清中和,其余9株病毒未被AKV高价免疫血清中和,经初步鉴定证实上述三株病毒为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V)。阿卡斑病毒在我国的分离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临床病例的致病原,并掌握该致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PCR检测、病毒分离培养与细胞病变观察、PCR分型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生物学特性检测等方法对临床病料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料样品经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病料样品可引起MDBK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拉网等细胞病变现象,PCR分型鉴定中分离毒株经BVDV-1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分离毒株可引起MDBK细胞出现特异性荧光,中和试验中分离毒株可被BVDV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分离毒株的TCID_(50)为1×10~(-5.61)/0.1 mL,对5-氟脱氧尿核苷不敏感,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等敏感,对酸性敏感,对碱性不敏感,54℃1 h可灭活。说明临床病例的致病原为藏羊源BVDV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