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索合适室内培养发菜的营养条件和菜腐烂的原因,有助于发菜培养技术的完善.[方法]配制14种不同的营养液,在室内开放环境内培养发菜;通过对发菜表面粘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观察并统计菌落数.[结果]培养21 d出现发菜不同程度腐烂现象,其中发菜原产地土壤浸提液组、原产地羊粪浸提液组中发菜生物量的损失最少;发菜表面分离物培养后,有6~7个菌落,从外形看,初步分为两种;彻底除菌后的发菜藻丝体可放置(28℃)到14 d而不腐烂.[结论]羊粪浸提液和发菜原产地土壤提取液有助于发菜生物量的维持;发菜腐烂与湿热条件下的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密切相关;控制每1~2d给水一次的供水节律有利于发菜生命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发菜生长所需的微生态环境及发菜生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给人工培育发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青海和内蒙古生长发菜的土壤肥力及微生态环境。试验结果显示,发菜土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农田土,速效磷两地高于农田土,属中性贫瘠性土壤,表明在发菜人工培养中,应选择低氮、低钾、高磷的培养基。除此以外,发菜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含量少于农田土,内蒙古发菜土壤中亚硝酸细菌、固氮菌含量低于农田土,青海发菜土壤中亚硝酸细菌、固氮菌含量高于农田土,硝化细菌低于农田土,这揭示了发菜具有保持土壤肥力及固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菜是一种陆生性蓝细菌,具有很好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发菜细胞可进行液体培养,光是其生长的限制因子。为了解光对发菜细胞液体培养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发菜细胞混合营养及自养过程中的光衰减规律。结果表明,Lambert-Beer’s定律可较好地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发菜细胞光衰减的影响,回归得到发菜细胞在自养和混合营养培养液中的光衰减方程。随着发菜细胞密度的增加,两种培养体系透过发菜细胞液的光强在不断减少,特别是随着光程的增加,光衰减速度加快。当发菜细胞密度和入射光强相同时,光在光合自养培养的细胞液中比混合营养细胞液中衰减速度快。当初始入射光强为48.73μmol/m2·s时,在发菜细胞密度0.7715 g/L,光程2 cm处光合自养培养和混合营养培养液的透射光强分别为28.35、30.17μmol/m2·s。  相似文献   

4.
以促进发菜生长速度为目的,通过沙培发菜,研究了不同营养液对发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浇灌在BG11营养液基础上分别添加0.5g·L-1 MgSO4、0.5g·L-1 KH2PO4、0.5g·L-1 GABA配制的营养液及BG11(CK)共4种营养液进行处理,分析测定17种常见氨基酸含量和发菜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培养34d后,添加Mg2+和GABA处理的发菜生长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20%和42.05%;与对照相比,添加PO43-处理的发菜生长速率降低了28.54%;但添加Mg2+、PO43-和GABA处理的发菜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对照。由此表明,适当的人工培养条件能够促进发菜生长,改善发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发菜的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影响发菜生长和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和综合分析。在人工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发菜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湿度、培养液的pH 值以及生长素NAA 对发菜生长的作用,同时,还对取自发菜自然分布区的不同土样进行了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差大有利于发菜生长;在pH 值为8.0 ~9 .0 的环境中生长良好;NAA 对发菜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范围在8 ×10 -6 左右。在上述适宜发菜生长的人工繁殖条件下,证明土壤培养的增长效果明显好于液体培养。  相似文献   

6.
日前,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高级农艺师高彦仪等采用生物技术,人工培养出发菜。从 1996年起,高彦仪等人承担了甘肃省科委下达的《应用原质体技术人工培养发菜的研究》项目,他们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手段,将野生发菜藻体经过筛选、净化和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获得发菜原生质体现地生藻种。经过对藻种的扩大培养,反复试验,培养得到长达 4厘米以上的藻体。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对深入开发发菜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人工发菜问世  相似文献   

7.
发菜人工培养的基本思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发菜的形态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菜人工培养的基本思路,采用NFMG法初步获得了具有旺盛生活力的藻种,经人工培养可获得初级藻丝体,进一步扩繁成藻种,并提出了目前发菜人工培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发菜细胞进行连续培养,并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和培养方式下发菜生长存活状况,结果表明:(1)pH值变化对发菜细胞的生长存活具有重要作用;(2)发菜细胞在无氮培养基上也能正常生长;(3)在适宜条件下,发菜能够耐受高水分的环境;(4)游离的发菜细胞比包裹在胶鞘中的发菜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分裂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NFMG法获得发菜藻种,经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培养,成功地培养出肉眼可见的发菜藻体,人工培养发菜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10.
发菜生长的自然土壤与人工栽培发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是发菜的主要产地之一。发菜一般生长在灰钙士荒地上,生长缓慢,年收获量很低。为了人工栽培发菜,必须首先对发菜生长的自然土壤环境有所了解。本试验对发菜生长的自然土壤荒地的有机质含量、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呼吸强度与同一地区的小麦田土壤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发菜生长荒地中的微生物含量、主要肥力指标以及土壤呼吸强度与麦田的差异不大.人工栽培发菜初步试验表明,发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生长。因而推测,只要改进栽培技术,利用农田进行人工栽培发菜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羊肚菌为珍稀食用菌品种,商品羊肚菌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介绍了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菌种种质资源情况及国内外羊肚菌室内外栽培技术,认为在菌种种质资源方面,多以当地野生菌种为母体,经分离驯化作为待选种质资源。在人工栽培方面,室外栽培技术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在地势开阔地区可实现大田栽培的迁移应用,但仍受季节限制;室内栽培虽可打破季节限制,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但其可迁移性小,投资过大。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羊肚菌种质资源及人工栽培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羊肚菌人工栽培以及菌种选育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乌饭树的生理生态及人工栽培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内乌饭树的分布、生理生态特性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乌饭树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乌饭树的人工栽培技术、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拟南芥是广泛用于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但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致使在简陋条件下难以培养成功。本试验报道了在简陋条件下在室内人工光照和大棚内培育拟南芥的方法,对培养基质、育苗方法、培养条件?移栽管理等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从马齿苋的特征特性、类型及品种、人工栽培方式和季节、繁殖方式、栽培要点、采收、干制、病虫害防治等8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在高纬度寒冷地区马齿苋的栽培方式和栽培条件及马齿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普映娟  杨朝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72-9673,9677
针对石斛推广种植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判别区域生态条件是否适宜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多维适宜测评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测评结果不仅能对生态条件进行总体评价,而且能对单个测评维度以及指标进行具体评价。该研究对石斛人工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真菌,具有防癌、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目前,在蛹虫草的菌种选育、人工栽培、药理、化学成分等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依据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就人工栽培蛹虫草的研究状况展开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蛹虫草人工栽培和探索蛹虫草产业化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LED在花卉领域研究现状的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光对花卉生长的影响、LED的光源特性及其在花卉生产栽培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LED植物灯在花卉的促成抑制栽培、人工补光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兴安升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随着近年来私挖滥采现象日益严重,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发展人工栽培势在必行。本文概述了兴安升麻生物学特征并结合课题组开展的兴安升麻人工栽培研究,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育苗播种、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兴安升麻栽培关键技术,为兴安升麻规范化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霍山石斛是安徽省的一种道地药材,被冠有“中华仙草之最”之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但因其生长条件严苛和人类对霍山石斛野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其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目前已经通过组织培养和人工栽培技术对其资源进行了极大的保护。本文对霍山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和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且对霍山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霍山石斛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多刺绿绒蒿天然繁殖能力较弱,资源日益稀少,进行人工栽培种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中有很大的潜力。宝库林场经过两年的实际种植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播种量和收益的试验对比,多刺绿绒蒿的适宜播种量为15!/hm2时,经济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