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IBD流行新特点11发病日龄提前或推后最初IBD爆发时主要发生在2—15周龄的鸡,而目前发病早的有3日龄的幼雏,晚的180日龄成年鸡仍发病。12症状不典型、易反复目前很多病例死亡较少,病程却较长,法氏囊变化不明显,肾脏肿大。发病易反复,同一鸡群能发生2—3次。13变异毒株的出现目前已分离出许多IBDV的变异毒株。某些地区由于变异株的存在,用IBD疫苗后…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研制出的多种有效疫苗,对法氏囊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个别鸡场还时常免疫失败。为什么免了还发生法氏囊炎病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变异毒株的出现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IBDV只有2个血清型,一个是鸡源的血清Ⅰ型,一个是火鸡原的血清Ⅱ型。近几年国内外已经证实从IBDVI型中分离到变异株或亚型株。 1985年,美国一名研究员在美国特拉华州分离到4株变异株,其抗原性与标…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双价细胞苗的试制陈先进福建省生物药品厂350011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特点有了新变化,国内多次报导出现了IBD超强毒(VVIBDV)或变异株,使IBD死亡率大幅度上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国内使用的IBD疫苗品种...  相似文献   

4.
中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验方张则斌(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21001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79年首次在国内报道,随后各地陆续发生,给我国的养鸡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IBD是因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损害鸡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 ,导致免疫抑制 ,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反应。鸡群早期感染IBD以后 ,对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易感性增高 ,同时影响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效果。IBDV的某些毒株能使 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 ,其死亡率可高达 1 0 0 % ,而且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 ,也使IBD本身免疫经常失败。因此本病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IBDV无囊膜 ,属双股双链RNA病…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诸多血清亚型和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原来的商品疫苗已不能预防IBD的发生和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该...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诸多血清亚型和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原来的商品疫苗已不能很好地预防IBD的发生和完全控制该病的流行[1]。因此...  相似文献   

8.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贺荣莲兰美益黄红梅杨水莲(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出现新的特点,亚临床型的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SPF鸡免疫器官病理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SPF鸡免疫器官病理学比较陈明勇高齐瑜施海勇方曙光(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重大疫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诸多血清亚型和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使...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二次免疫效果关志明(深圳市南山区农林水局深圳518059)鸡传染病法氏囊病是由于病毒(IBDV)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受抑制,鸡的抗感染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生的。它造成大批鸡只发病和死亡。鸡传...  相似文献   

12.
中药和卵黄抗体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脾脏及法氏囊相对重量的影响祝建新朱印生(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南昌3300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侵害法氏囊这一免疫器官的疾病。有报道表明,雏鸡感染该病病毒(IBDV)后,法氏囊初期重量增加(肿胀)、...  相似文献   

13.
以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FPV-VP2,该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及鸡体内均能稳定产生子代病毒,经翅皮下5×105PFU/羽免疫1日龄SPF鸡,免疫后4周以100LD50/羽IBDV超强毒株G株攻毒,获得了5/6的保护,但不能有效预防临床发病及法氏囊受损萎缩。实验结果证明了VP2是IBDV的宿主保护性抗原,提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可能在IBDV的免疫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IBDV重组病毒疫苗研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与防制范根成(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禽病室26603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早已被大家所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防制,但目前IBD仍在全国广泛流行,而且表现...  相似文献   

15.
鸡IBDV人工接种家鸽试验朱尧生,虞永昌,高正军(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于鸡,火鸡为隐性感染,鹌鹑、鹅已有发病报导,鸭可感染并分离出病毒,但鸽IBD的发生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索鸽对鸡IBD病毒(IBDV)的易感性及人工感染...  相似文献   

16.
从河北省6个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鸡群中,分离到6株强毒,均能使易感鸡36小时发病并死亡,发病率达60~100%,死亡率10~70%。人工感染鸡能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电镜观察均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其中有的毒株,毒力非常强。利用其中毒力最强的1株病毒,经鸡胚多次传代培养育成1株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容易监测的弱毒株,经野外试验证明,该毒株是防治IBD的一个很理想的毒株。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株的血清亚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株的血清亚型初步分析*刘爵刘有昌周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海淀10008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3~6周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导致感染鸡的免疫抑制,该病作为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郫县,龙泉,广汉和峨嵋等地发生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6个鸡场中,采集病死鸡的法氏囊,经免疫复合物沉淀法提纯,浓缩病毒后,用蛋白酶K-酚抽提法提取鸡传染法氏囊病毒(IBDV)的核酸核酸(RNA),经琼脂糖凝电泳分析表明:从6个病例的鸡法氏囊组织所提取的RNA,电泳都出现了IBDV特有2条核酸谱带。而且,6份样品核酸带的迁移率与IBDV1型参考毒SC3株无差异,琼脂糖核酸电泳比琼扩度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近况(安徽农业大学)韩学毛,谢三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侵害的主要器官。该病发...  相似文献   

20.
鸡甘保罗病疫苗病毒对新城疫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新城疫病毒(NDV)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甘保罗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对新城疫免疫的影响可能更大。发生IBD的鸡群,对包括ND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是IBD免疫造成ND的免疫抑制这一事实可能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影响这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如何降低抑制作用,谈谈看法。一、IBD疫苗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法氏囊的损伤和机能的降低。雏鸡使用较强毒力的IBD疫苗免疫后,可见法氏囊粘膜水肿,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