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近期在东北、河北地区均出现以保育猪脖颈部严重水肿,死前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文就该病的现场诊断与防治情况予以总结,仅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发病猪只均为刚下产床的断奶仔猪,平均体重15千克左右。自下产床2天后,就开始陆续发病,用磺胺类药和青、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已死亡1头;其余猪只呼吸困难,张口喘气,鼻流出红色泡沫样液体,精神沉郁,步行不稳,拒食呆立、皮肤苍白,个别猪只耳朵颜色深红,颈部腹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某2000头规模养猪场,其中440头保育猪于1998年4月下旬85%以上发病,经诊断为葡萄球菌病,通过采取有效措施,5天内病猪全部治愈。1发病情况该场陆续从产床转入同一保育猪舍的440头保育猪,在转群2周后,该场利用两天时间对小公猪进行了去势,...  相似文献   

3.
1998年5—6月,安阳市某畜牧示范区集约化养猪场,有80头哺乳仔猪发病,发病率占同期仔猪的8%左右,经诊断该病为仔猪渗出性皮炎,经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发病仔猪除7头重症者死亡外,其它仔猪5—7天内全部痊愈。1发病情况该场共有母猪产床60张,其中部分产床的仔猪保育箱和仔猪补料槽发生破损,极容易刺伤或划伤仔猪。该病最初发生时,仅发现两三个产床上的10余头仔猪发病,但很快便波及到同床和邻床的80头仔猪,对病猪使用的磺胺嘧啶、青霉素、链霉素等常规方法治疗,收效不明显。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嘴角两侧、眼…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某个体猪场发生一种以渗出性皮炎为特征的疾病,经综合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仔猪渗出性皮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个体猪场共饲养基础母猪40余头,母猪饲喂全价日粮,猪瘟、丹毒和肺疫疫苗于母猪空怀时每年防疫2次,产床为木板产床,仔猪出生...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3日我市铁路养殖场一哺乳约克母猪突然大量吐血,经对症治疗后,吐血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但泌乳停止和不食,2日后作宰杀处理,现将剖检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患猪为哺乳期母猪,产床饲养。年龄4岁,膘情中上等。9月3日下午4时半喂食吃的很好。晚7时左右发现该猪呕吐,呕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5月 ,我市某养猪场发生一种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 ,经临床检查 ,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为仔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产房共饲养 2 5 3头哺乳仔猪 ,分别为 10~ 2 1日龄 ,体重约 3~ 5kg。 5月 2 2日夜间气温骤降 ,次日清晨发现许多仔猪发病 ,3日内发病数达 2 0 8头 ,发病率 82 2 % ,采取紧急治疗后 ,病情得以控制。治愈 191头 ,治愈率为 91 8% ,死亡 17头 ,死亡率为 8 2 %。2 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稍差 ,被毛粗乱无光泽 ,堆挤在产床一角 ,全身发抖 ,对各窝…  相似文献   

7.
邓启伟 《猪业科学》2020,37(7):118-119
产房生物安全是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内部生物安全的核心在于重视并做好产床局部生物安全。降低人员和物资进出产床的频率,可有效提高产床的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病原微生物进入产床以及在产床扩散的情况。严格控制和减少物资与人员进出产床的次数,可有效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在产房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正>养猪生产是一门非常系统的科学,在做好饲养管理的基础上使母猪效率最大化,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多少头上市猪,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生猪价格行情我们不能把握,只有做细、做精生产环节,才具有抵御市场风险的砝码,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1根据产床的数量决定基础母猪群的数量每个场的产床、限位栏、保育床等设施基本上都是配套的,所有的生产设备里,产床的成本是最高的,要使产床效率最高,尽量不浪费产床,所以要根据产床的数量决定母猪群的数量。例如:某场内有252张产床,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9.
<正>母猪热射病由湿热引起,体内蓄积过多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体温显著升高,造成病猪脑部、肺充血、出血、水肿,出现中枢神经机能紊乱和血液循环衰竭,易造成瘫痪、死亡。病猪发病急,且死亡率高,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无一例死亡,且产后仔猪、母猪良好,未见异常。1发病情况东北地区夏季气温30℃以上,猪舍温度普遍较高,每年8~9月份为高发时段,体况过肥、过重的临产母猪多发,特别是产床上的临产母猪,在舍温超过  相似文献   

10.
<正>丹麦的仔猪生产者瑟伦·拉森(Soren Larsen)既有传统的母猪产床,也有活动区域较为宽松的产床。后者是他喜欢的类型,并对公众开放参观。索伦·拉森是丹麦北部德龙宁隆的一位仔猪生产者。2009年10月,他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母猪分娩舍,共有14个单独的宽松产床(图1、图2)。这种新型产床的建造由一个创新基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科学家和其他专家可以根据这种产床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4月11日,进贤县前坊镇茅岗牌坊旁胡姓猪场产床乳发生猪黄痢导致发病猪的死亡率达100%。畜主诉春节后因黄痢已死亡乳猪300多头,用了大量黄白痢及拉稀药物,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1产前护理饲养场通常会在母猪上产床之前对产床和保温箱采取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措施,并且对生产母猪的猪体进行消毒。有的猪场采取冲洗1次、消毒2次的方式,同时要随时将母猪的粪便清理干净,这样对于降低初生仔猪前期患病的概率有一定的效果,也就是给母猪在种猪舍冲洗干净其身上的脏物,再用药液进行1次消毒,母猪上产床后连同床再消毒1次,尽量将母猪从种猪舍携带的病原菌消灭。温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仔猪的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产床对母猪和仔猪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最终提高生产效益。本文通过对产床长度、高度、限位栏宽度、产床距地面高度以及漏缝地板的板条宽度等一些细节进行阐述,提出目前养猪场中产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旨在优化母猪产床,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北方牧业》2012,(23):11
<正>产床的其中一侧是固定的,另一侧的前支脚可以自由转动,可完全打开。这样设计便于产房中的母猪在通道和产床间自由进出。这种设计特点也使得产床的宽度是可调节的,可根据母猪身形在56厘米到62厘米之间进行调节,从而对母猪产下的仔猪也有保护作用。产床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后方闸门的位置在170厘米到190厘米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新乐某猪场去年存栏50头母猪,今年从辛集和河南购回150头妊娠母猪,未做任何免疫。仔猪出生后开始拉稀腹泻,以1~5日龄发病率最高。个别猪呕吐,用药无效,死亡率在60%~80%。母猪采食量正常,个别母猪泌乳不足。笔者观察到产床为高床漏粪地板,哺乳仔猪消瘦,毛色灰暗,腹泻物为黄白色粥状稀粪,精神差。2病理变化肝脏肿大发黄,脂肪变性;胆囊肿大,胆汁稠;肠  相似文献   

16.
<正>1流行病调查上海某原种场,饲养母猪450头,产房保育为一点式,猪场只有产床,没有保温箱和地暖,只有1个保温灯,密度较大,消毒不到位。2016年1、2月份断奶后保育猪陆续发病,主要发病阶段在40~60日龄,发病率在30%~40%,病死率达50%,死亡近240头。母猪产死胎4窝,6头母猪不食、生病,2窝哺乳仔猪在17日龄发病,剖检发现绒毛心、腹膜  相似文献   

17.
哺乳仔猪与母猪采用全漏缝产床饲养,与半漏缝产床饲养同品种大约克母猪2批数据比较,仔猪下痢发生率全漏缝产床均比半漏缝产床低14.9%(P0.01)和22.1%(P0.01),断奶(26日龄)成活率提高2.0%和12.5%,窝重提高1.3 kg和3.4 kg,经济效益明显。建议半漏缝产床养殖户尽快将半漏缝产床改造全漏缝标准产床,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猪葡萄球菌病是一种以仔猪的渗出性皮炎为特征的猪传染性皮肤病,新生仔猪有伤口时更易引发本病。葡萄球菌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当疾病暴发时,最好做药敏试验。发病仔猪尽早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好,严格消毒产床和待产母猪体表可减少感染机会。下面介绍一例诊断和防治猪葡萄球菌病的经验与体会。1发病情况2014年11月23日,某养猪户主求诊,他的猪场饲养有母猪105头,近期发现哺乳仔猪皮肤发  相似文献   

19.
1产前护理饲养场通常会在母猪上产床之前对产床和保温箱采取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措施,并且对生产母猪的猪体进行消毒。有的猪场采取冲洗1次、消毒2次的方式,同时要随时将母猪的粪便清理干净,这样对于降低初生仔猪前期患病的概率有一定的效果,也就是给母猪在种猪舍冲洗干净其身上的脏物,再用药液进行1次消毒,母猪上产床后连同床再消毒1次,尽量将母猪从种猪舍携带的病原菌消灭。温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仔猪的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26日榆树市城发乡刘新猪场的仔猪出现皮肤破损,流粘液,被毛直立,疼痛、哆嗦,最后变成黑色痂块.用除癞灵等治疗无效死亡22头,因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产床里的仔猪,所以猪场怀疑产床有菌,最后确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仔猪渗出性皮炎义称油皮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亚种引起的仔猪皮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