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和利用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对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抗病性、抗虫性和抗逆性)、抗性遗传分析、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定位及抗性基因同源片段克隆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了东乡野生稻抗性研究和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东乡野生稻抗寒基因的利用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东乡野生稻是普通野生稻(φN/28°14’),它具有特强的耐寒性、耐瘠性等有利基因资源,值得重视。本文阐述了东乡野生稻抗寒性的研究与利用,分析东乡野生稻耐寒基因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水稻冷害和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鉴定、遗传分析、利用等。并对今后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寒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利用5个栽培品种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组合研究了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寒性的遗传。根据1叶1心S(5+1)℃处理6d,常温下恢复10d后的成苗率,各组合间的耐寒性差异均由两对重复基因所控制,东乡野生稻的耐寒性为完全显性,且发现东乡野生稻的细胞质对耐寒性有影响。从F2代分离出强耐寒株,表明利用东乡野生稻强耐寒性导入栽培稻中是可能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籼粳栽培品种耐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测定了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并观察了以SSST法筛选出的0~5级抗性材料采用苗期继续为害8 d所具的抗级保持期。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110份东乡野生稻材料中,对褐飞虱抗性以上的单株所占比例为27.27%,其中6份单株表现出中等持抗期级。这些东乡野生稻抗性材料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乡野生稻后代近等基因系苗期耐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34个近等基因系的苗期耐冷性作了研究和评价,鉴定出4个品系具有耐冻性,可作为水稻抗冷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并认为这种抗冷力来自于东乡野生稻。对近等基因系强耐冷性品系的耐冷强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东乡野生稻的抗性和相关产量因子在育种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研究和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水平,初步分析其抗病原因,对东乡野生稻在水稻抗稻曲病育种工作中应用给予评价.[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东乡野生稻107份单株材料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以了解其抗性水平,并通过调查与统计试验材料的穗苞长度、宽度、菌液容纳量以及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气温等因素,对东乡野生稻材料抗稻曲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07份东乡野生稻单株材料中,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9份,占鉴定材料的17.76%;表现抗病的材料有74份,占鉴定材料的69.16%;表现中抗的材料有12份,占鉴定材料的11.21%;表现中感的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1.87%;高抗及抗病材料共93份,占鉴定材料的86.92%,没有感病及高感材料,表明东野材料整体对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穗苞长度、宽度及菌液容纳量调查结果显示,破口时东乡野生稻穗苞长度(28.73 cm)大于两优培九(22.05 cm),穗苞直径(0.65 cm)小于两优培九(0.87 cm),表明东乡野生稻与两优培九穗型存在显著差异,穗型的差异导致东乡野生稻穗苞菌液容纳量(0.88 mL)显著小于两优培九(1.93 mL),而穗苞菌液容纳量的减少降低了水稻与病原菌的接触数量,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正常生长下的东乡野生稻孕穗及破口时间均晚于两优培九,因此接种后一定时间内东乡野生稻平均温度(24℃)低于两优培九(28.3℃),而稻曲病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0℃,因此接种后东乡野生稻所处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稻曲病菌生长,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另一原因.[结论]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东乡野生稻来改变水稻的穗型或推迟水稻生育期,以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东乡野生稻群体植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西东乡野生稻异位保存圃群体植株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东乡野生稻群体内植株存在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处于多年生向一年生分化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0.
水稻越冬品系及越冬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农垦58航天诱变后代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系选出10个越冬品系,利用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A08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越冬不育株系。对10个越冬品系和3个越冬不育株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越冬品系和越冬不育株系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历史概况以及广西野生稻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新机制必须遵循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多赢原则、平等诚信原则、赏罚分明原则,并建立相应的投入机制和监督机制,各相关人员应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促进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使之既繁荣科研事业又服务于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乡野生稻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多角度对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挖掘利用野生稻资源有利基因是当前稻作界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以常规栽培稻耐低磷品种大粒稻和莲塘早3号,低磷敏感品种新三百粒、沪占七和杂交稻保持系协青早B为对照,采用Yoshida营养液培养法,通过设置10,5,3,0.5,0 mg/L 5个磷浓度水平,5叶1心期时测定苗高、叶龄、黄叶数、茎基宽、根数、倒二叶长和宽、开张角、地上部干重、根干重等性状值,对东乡野生稻东塘下居群苗期低磷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低磷耐性鉴定较适宜的质量浓度为0.5 mg/L,较适宜的简易指标为叶龄相对值、黄叶率;东乡野生稻东塘下居群、大粒稻、莲塘早3号、新三百粒、沪占七、协青早B相对值(0.5 mg/L与完全液比值)中叶龄相对值分别为0.947 8、0.996 6、0.954 9、0.873 7、0.822 5、0.828 2;黄叶率分别为0.35、0.49、0.66、0.67、0.67、0.68。综合看来,东乡野生稻显示出强耐低磷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7.
从野生稻的种质资源概况、野生稻所具的优良性状、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上应用等方面论述野生稻种资源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应加强对野生稻中优良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促进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