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淮南猪肥育与胴体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类分析法将淮南猪的肥育与胴体性状分成肥育期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板油比例、花油比例、肥肉率;屠宰率、背膘厚、皮厚;后腿比例、瘦肉率四类。并分别以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肥肉率、屠宰率、瘦肉率和后腿比例为典型性状。这与采用其它方法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计算了家兔一系列肉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例如宰前活重与胴体重为0.964,胴体重与屠宰率为0.643,胴体肉骨比与食用价值高的腰部和后腿肉骨比分别是0.645和0.666。由此得出结论,要获得胴体重、屠宰率合乎仔兔肉规格和肉用品种好的商品肉兔需要选择早期生长迅速的个体留种並辅以良好饲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哈萨克马体尺指标与产肉性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12匹哈萨克马进行屠宰,并对反映其产肉性能和体尺指标的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供宰马的平均活重(332.93±18.51) kg、屠宰率48.90;、净肉率38.30;、肉骨比3.64:1、眼肌面积68.60 cm2.体高、体长、体长率、管围和管围率与胴体重、净肉重等屠宰指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体高、管围与宰前活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胸围与屠宰率、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胸围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屠宰率、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哈萨克马的胸围、胸围率对其屠宰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7~1989年淮南猪肥育试验资料,估测了肥育与胴体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猪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等的遗传力较高(0.629~0.723),宰前活重和屠宰率的遗传力较低,分别为0.174和O.178,板油比例、花油比例及肥肉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603,0.547和0.243,属国内外首次报道,这对数量遗传学的理论研究和选育实践均有重要意义。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值与国内外资料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淮南猪边长边肥,体型短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1977-1982年宁乡猪肥育试验资料,计算了肥育与胴体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表明在较低饲养水平下,宁乡猪肥育期平均日增重仍可达350克,且肥育能力较强。肥育期日增重、胴体长、胴体前宽、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瘦肉率等的遗传力较高(0.4701-0.8077),宰前活重的遗传力较低(0.1397),屠宰率、膘厚遗传力低于国内外资料。花板油比例及肥肉率的遗传力估值分别为0.5755和0.2238,属国内外首次报道,表型相关值及遗传相关值与国外资料有很多不同特点,反映了宁乡猪边长边肥、体型短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6.
关中黑猪活体及胴体性状与瘦肉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活重 90 kg左右的关中黑猪 30头 ,应用宰前活重、体长、屠宰后的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重、背膘厚与胴体瘦肉量资料 ,计算了相关系数 ,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以此 7个性状为自变量对胴体瘦肉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 ( PYxi) ,决定系数 ( d Yxi)及相关指数 ( R2 )。分析结果表明 ,7个自变量对胴体瘦肉量的相关系数均呈现极显著或显著 ;宰前活重和背膘厚对瘦肉量的直接影响 (通径系数 )和决定程度大 ,是胴体瘦肉量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选择的 7个性状与瘦肉量的相关分析中相关指数 ( R2 =0 .9398)大 ,通径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性状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了中国大白猪SⅡ_1系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生长性状中的平均日增重(ADG)、100 kg体重日龄(AGE)、达100 kg体重的背膘厚(BF)、饲料转化率(FCR)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0.21、0.45、0.39,各性状均存在明显的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09~O.35.胴体性状中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肋膘厚、腿臀比、胴体直长、肋皮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23、0.36、0.43、0.25、0.50、0.66、0.42、0.68、0.14.生长性状ADG/AGE、ADG/BF、ADG/FCR、AGE/BF、AGE/FCR、BF/FCR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3、0.24、-0.51、-0.11、0.62、-0.05.胴体性状的屠宰率和瘦肉率与胴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0.43和0.17;屠宰率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为0.65.腿臀比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为0.61.说明在选育猪的肉用性状时,应考虑后腿的丰满程度.  相似文献   

8.
BP神经网络在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性状早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选取15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前7个重要生产性状(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体高、体长、胸围、腹围、管围)来预测中国西门塔尔牛胴体重和屠宰率两个屠宰性状,得到了7-5-2 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胴体重和屠宰率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8264和0.8967,胴体重和屠宰率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5.0 %和2.1 %,验证了该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性状早期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加快中国西门塔尔牛的选育进程,降低屠宰性状的测定成本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在中国黄牛不同群体中的变异以及GHR基因作为影响牛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雷琼牛、云南高峰牛、BMY牛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共367头个体GHR基因部分外显子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分析群体遗传特征,并运用SPSS17.0软件中GLM模型分析所检测的遗传变异与中国西门塔尔牛部分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GHR基因DNA序列中发现T229C多态位点,雷琼牛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他群体偏离平衡。对GHR基因T229C位点与胴体性状关系分析表明:该位点对肌肉生长性状效应显著,对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净肉率、肉骨比、头与蹄重、脂肪覆盖率也有显著影响。结果提示GHR基因可作为牛屠宰及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选择活性90kg左右的关中黑猪30头,应用宰前活重、体长、屠宰后的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腿臀重、背膘厚与胴体瘦肉量资料,计算了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以此7个性状为自变量对胴体瘦肉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Pyxi),决定系数(dYxi)及相关指数(R^2)。分析结果表明,7个自变量对胴体瘦肉量的相关系数均呈现极显著或显著;宰前活重和背膘厚对瘦肉量的直接影响(通径系数)和决定程度大,是胴体瘦肉量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选择的7个性状与瘦肉量的相关分析中相关指数(R^2=0.9398)大,通径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性状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个品种鸭的生长及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良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樱桃谷鸭、白羽番鸭和荆江鸭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在整个饲养期,3个品种鸭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快,荆江鸭生长最慢,而白羽番鸭从4周龄开始生长迅速;樱桃谷鸭的屠体重、全净膛重、瘦肉率、腿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均高于白羽番鸭和荆江鸭,差异显著(P〈0.05),而荆江鸭腹脂率为0;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显著小于荆江鸭(P〈0.05);3个鸭品种不同性别的屠宰指标存在差异,且樱桃谷鸭和白羽番鸭均为公鸭显著高于母鸭(P〈0.05),荆江鸭公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猪胴体性状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固定模型对北京猪Ⅱ系二至四世代103个个体的胴体性状做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效应对所研究的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平均背膘厚、背最长肌、后肌比例、瘦肉率等6个胴体性状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年度效应对体斜长、背最长肌和平均背膘厚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5月龄和3月龄的青紫蓝、新西兰白兔及其正、反交杂种平均体重达1500~2000g;经屠宰试验,胴体重800~900g,屠宰率50%左右。2.5月龄的正交杂种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头、爪、尾及内脏杂碎可作为动物饲料的约占体重41%,如加以充分利用可提高养兔的出口换汇率。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不同育肥及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kg阶段对试验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影响不显著;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屠宰率、pH值和肌内脂肪影响显著;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就不同育肥及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试验猪体重在85~90 kg结束育肥并屠宰时育肥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湖北白猪优质系,选取自杂交一代开始到第三世代各阶段共379头猪只的生长肥育资料和75头猪只的屠宰测定资料,进行了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90kg左右体重的屠宰率可达75%,瘦肉率可达59%,肌内脂肪含量也在3%以上,说明选育群生长肥育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结束体重与结束日龄、全期日增重、背膘厚和前期日增重有较大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3、0.35和0.31;屠宰体重与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与瘦肉率、脂率、板油率和肌内脂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2、0.18和0.21:瘦肉率与脂率、板油率、胴体膘厚和肌内脂肪有较高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6、-0.47和-0.35,与眼肌面积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这提示选育工作要注意兼顾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的选择.结果还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最适上市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16.
绿头野鸭屠体品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绿头野鸭(Anas platyrhnchos)的屠体品质。结果表明,屠宰率91.7%,半净膛率84.04%,全净膛率77.21%,胸肉率、腿肉率、皮脂率分别为20.40%、9.60%、17.53%。公母绿头野鸭之间除皮脂率差异极显著外,其作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表型相关分析表明,约头野鸭活重与胸腿肌重及皮脂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胸腿肌率与皮脂率呈显著负相关,活重与腹脂重顺中等正相关,胸肌率与腿肌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经全哺乳饲养后,2.5岁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的生长发育及肉质特性。对2.5及3.5岁麦洼公犊牦牛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宰前重、体高和体斜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管围具有显著差异,而胸围无显著差异。头、蹄、皮重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生殖器睾丸重无显著差异。心脏、肝脏和肾脏重具有极显著差异,肺脏重具有显著差异,而脾脏无显著差异。2.5岁和3.5岁犊牦牛的胴体重、净骨重、净肉重、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骨肉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全哺乳方式对2.5岁及3.5岁犊牦牛,生长发育补充效果明显,均有较高的宰前重,且产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野鄂杂交一代猪与鄂西黑猪胴体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纯种野猪(♂)×纯种鄂西黑猪(♀)的杂交猪和鄂西黑猪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80 kg屠宰,测量其体重、皮厚、背膘厚度、胴体长、胴体重、眼肌面积、花板油比例等胴体性状,研究比较野猪血缘对肉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比较野鄂杂交一代猪和杜长大猪肌肉中Cu、Fe、Ca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鄂杂交一代猪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皮厚、瘦肉率方面比鄂西黑猪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野鄂杂交一代猪在背膘厚度、腿臀比例、花板油比例、脂肪率方面比鄂西黑猪低(P<0.05);野鄂杂交猪在胴体长度上比鄂西黑猪要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野鄂杂交一代猪和杜长大猪在pH值、熟肉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都属于正常范围;野鄂杂交一代猪在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高于杜长大猪(P<0.05)。野鄂杂交一代猪肉中的Ca、Cu、Fe等元素的含量比杜长大低,其中Cu和Ca元素的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Fe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超声波扫描仪在肉牛活体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选取30头成年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集中育肥屠宰后,对其中20头牛用超声波测定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建立了牛宰后性状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宰前背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及体重指标,建立宰后膘厚度、眼高、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面积、高档肉质量、后部位肉质量、优质肉质量、全部肉块质量回归方程。经验证分析,所有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利用超声波技术用宰前肉质性状来预测宰后肉质性状和产肉性状是可行的。同时这些模型可以作为制定新疆褐牛胴体产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