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平衡施肥对茎瘤芥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化学肥料对茎瘤芥(俗名榨菜)作物的影响,特别是钾肥在茎瘤芥作物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平衡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茎瘤芥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钾肥对茎瘤芥作物影响很大,缺钾会造成茎瘤芥作物抗病性差,减产明显.在茎瘤芥作物施肥上,推荐配方比N:P2O5:K2O为25:10:15(kg/667m^2).  相似文献   

2.
重庆涪陵茎瘤芥产区因过量施肥、偏施氮肥导致茎瘤芥产量和品质下降、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根据茎瘤芥需肥规律和产区土壤肥力水平,研制了生化缓释(氢醌、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双氰胺)和物理缓释(纳米沸石)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缓释肥,采用“通气法”和“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肥料的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总量和氮素释放特性,并采用土培试验研究其对茎瘤芥产量、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专用纳米缓释肥(NBSRF)能降低肥料的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总量. NBSRF的氨挥发总量较商品专用肥(MZF)、普通复合肥(OCF)、自制专用肥(BCF)和自制缓释肥(BSRF)降低了41.20%, 26.59%, 23.57%和9.78%. NBSRF缓释期大约为70 d,总氮累积溶出率为89.74%.在培养期内(第21 d),各处理的总氮累积溶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OCF, MZF, BCF, BSRF, NBSRF,商品缓释肥(MSRF).盆栽试验中,茎瘤芥专用纳米缓释肥(NBSRF)的茎生物量(永安小叶和涪杂2号)比OCF和MSRF分别增加了2.70%~3.80%和7.26%~9.54%;与OCF...  相似文献   

3.
施用硫肥和硒肥对茎瘤芥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硫、硒肥施用量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干物质量,硫、硒含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探明茎瘤芥对硫、硒肥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S) (0,50,100 mg/kg)、硒(Se) (0,1,3 mg/kg)不同用量处理组合(S0Se0(CK)、S50Se1、S50Se3、S100Se1、S100Se3)对茎瘤芥不同部位干物质量和硫、硒积累及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S0Se0相比,施用硫、硒肥能明显提高茎瘤芥根、膨大茎和叶片及单株干物质量。施用硫、硒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茎瘤芥各部位对硫、硒的吸收与积累,且硫和硒主要积累在茎瘤芥地上部分膨大茎和叶中。施用硫、硒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各部位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其中膨大茎和叶中的有机硒含量明显高于无机硒;5个处理中,S50Se3处理根、膨大茎和叶中的有机硒与无机硒含量均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S100Se1处理最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以S50Se3处理最高;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硫、硒肥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施用硫、硒肥后,茎瘤芥叶片中MDA含量较高,抗坏血酸(A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低。【结论】施用硫、硒肥能提高茎瘤芥单株干物质量,促进硒的吸收与积累,对SOD和GSHPx活性及MDA含量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50 mg/kg S+3 mg/kg Se是硫、硒肥施用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肥料组合对不同采收期茎瘤芥茎叶产量、营养品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中2个采收期除钙镁磷氯钾处理明显降低茎瘤芥茎叶产量(22.8%~54.6%)外,其余各处理对茎瘤芥茎叶产量有明显提高作用,以专用肥I(有机无机型)对茎瘤芥茎重提高作用最大.各处理除钙镁磷氯钾对茎营养品质主要表现为提高作用,其余处理可提高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降低Vc、可溶性糖、磷和钾含量.专用肥Ⅰ处理的茎瘤芥茎营养品质整体上优于专用肥Ⅱ(无机型)处理.普钙硫钾与磷铵硫钾处理的Vc含量差异不明显,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普钙硫钾为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磷铵硫钾处理较好;普钙硫钾与普钙氯钾处理相比,Vc含量差异不明显,前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较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普钙氯钾处理较好.除钙镁磷氯钾处理外,各肥料组合处理提高茎瘤芥叶片全氮含量,降低全钾含量,提高收获期全磷含量,叶片N/P,N/K,K/P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茎瘤芥茎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高产的最佳氮磷钾肥料(N∶P2O5∶K2O)配比为1∶0.3∶0.5,最佳推荐施肥量(N-P2 O5-K2O)为300-90-150 kg/hm2,依此配方施肥瘤茎产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1.5%,在此配方的基础上调整磷肥用量和减少钾肥用量显著降低了茎瘤芥茎的产量;在该配方上增加钾肥用量,茎瘤芥增产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茎瘤芥茎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下,茎瘤芥各器官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瘤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均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瘤茎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磷量(P2O5)在55.8 kg/hm2、施钾量(K2O)在133.5 kg/hm2范围内,增施磷、钾肥可提高瘤茎产量而降低硝酸盐含量.茎瘤芥无公害生产上,应控制氮、磷用量,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7.
谈有机肥的科学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持久均衡,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改土,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又能供应作物养分,要科学施用。在施用时应严格遵守配方比例施用;作基肥施并深施;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混施;充分腐熟发酵后再施用;配合生物有机菌肥施用;因作物施肥。另外,在施用时还要注意施用方法,以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15):72-73
通过设置相同含量、不同氮磷钾配合比例,应用缓控释肥一次施用、单质肥配合多次施用的方式,了解缓控释肥与单质肥料在辣椒作物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同配方相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的处理间,N-P_2O_5-K_2O=18-9-18(45%)配方以分次施用的单质专用肥配方优于一次施用的缓释肥;N-P_2O_5-K_2O=20-10-15配方以一次施用BB肥优于分次施用的单质专用肥配方;高钾专用肥配方N-P_2O_5-K_2O=18-9-22产量和效益都是最低的,建议缓释肥一次施用以N-P_2O_5-K_2O=20-10-15配方为主,单质专用肥配方以N-P_2O_5-K_2O=18-9-18配方为主分次施用。  相似文献   

9.
肥料组合对茎瘤芥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肥料组合对不同采收期茎瘤芥茎叶产量、营养品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中2个采收期除钙镁磷氯钾处理明显降低茎瘤芥茎叶产量(22.8%-54.6%)外,其余各处理对茎瘤芥茎叶产量有明显提高作用,以专用肥Ⅰ(有机无机型)对茎瘤芥茎重提高作用最大。各处理除钙镁磷氯钾对茎营养品质主要表现为提高作用,其余处理可提高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降低Vc、可溶性糖、磷和钾含量。专用肥Ⅰ处理的茎瘤芥茎营养品质整体上优于专用肥Ⅱ(无机型)处理。普钙硫钾与磷铵硫钾处理的Vc含量差异不明显,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普钙硫钾为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磷铵硫钾处理较好;普钙硫钾与普钙氯钾处理相比,Vc含量差异不明显,前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较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普钙氯钾处理较好。除钙镁磷氯钾处理外,各肥料组合处理提高茎瘤芥叶片全氮含量,降低全钾含量,提高收获期全磷含量,叶片N/P,N/K,K/P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10.
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并建立合理的菜粮轮作模式,以茎瘤芥、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种子为受体,以茎瘤芥叶片为供体,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5、10、50、100 g/L)的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具有明显的化感效应,对3种受体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3种受体作物中,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最强,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其对根长的化感效应强于对株高的化感效应。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3种受体作物幼苗中的MDA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浸提液质量浓度为100 g/L时,MDA含量最高。茎瘤芥叶水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从化感作用角度考虑,榨菜—水稻这种水旱轮作模式可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2006,(5):36-38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该项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施用方法等施肥技术.其核心是调解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环境污染、节支增收的目的.同普通施肥法相比,玉米平均增产8%以上,水稻增产9%以上,大豆增产1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8%以上,氮肥节省10%~15%;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1.施肥浅。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应施于种子或植株侧下方16~26厘米处。2.双氯肥。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生产的复合肥称为双氯肥,含氯约30%,易烧苗,要及时浇水。盐碱地和对氯敏感的作物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对叶(茎)菜过多施用氯化钾等,不但造成蔬菜不鲜嫩、纤维多,而且使蔬菜味道变苦,口感差,效益低。尿基复合肥含氮高,缩二脲含氮也略高,易烧苗,要注意浇水和施肥深度。3.施用不当,可能造成肥害,发生烧苗、植株萎蔫等现象。施氮肥过量,土壤中有大量的氨或铵离子,一方面氨挥发,遇  相似文献   

13.
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产量和N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N)肥减施、作物稳产以及土壤固碳的"共赢"对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方红壤性水稻土的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减N(75%常规N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生产力和N肥农学利用效率(ANUE)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CK)、常规N肥(CF)、75%N肥(DF)以及在此基础上的N肥配施稻草(RS)和N肥配施粪肥(OM)等5个处理。结果表明:减N条件下DF、RS和OM处理的双季稻产量分别为7.83 t/hm2、7.26 t/hm2和8.05 t/hm2,除了OM处理明显高于CF(7.60 t/hm2)外,其余两种处理与CF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是RS处理由于早稻的减产导致其双季稻产量显著低于DF和OM处理,而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减N条件下N肥配合粪肥施用的稳产效果优于稻草。DF处理下ANUE为13 kg/kg,较CF处理(10kg/kg)显著提高了30%。OM处理的ANUE(14 kg/kg)与DF差别不大,但是RS处理的ANUE(9 kg/kg)却较DF下降了31%,揭示减N条件下N肥配合粪肥施用能够维持N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而稻草还田并不利于肥料N的利用。此外,与CF相比,DF处理并未降低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而RS和OM处理下SOC含量由于有机物质的输入而增加显著。研究表明,75%的N肥施用量能够维持亚热带区双季稻的产量与耕层SOC水平,并促进肥料N的高效利用。在75%N肥施用的条件下,化肥配合粪肥施用不仅能够减少化肥N的施用量,还可维持双季稻产量和肥料N素的农学利用效率,其效果明显优于稻草。  相似文献   

14.
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于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施肥浅或表施.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应施于种子或植株侧下方16~26cm的地方. 2、双氯肥.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生产的复合肥称为双氯肥,含氯约30%,易烧苗,要及时浇水.盐碱地和对氯敏感的作物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对叶(茎)菜过多施用氯化钾等,不但造成蔬菜不鲜嫩,纤维多,而且使蔬菜味道变苦,口感差,效益低.尿基复合肥含氯高,缩二脲含氮也略高,易烧苗,要注意浇水和施肥深度.  相似文献   

15.
沿滩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由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得知),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等的施用数量、施用比例、施用时间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范莉  王妍  何永坤  代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97-4300
根据涪陵区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筛选出茎瘤芥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借助重庆市1∶5万地形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涪陵区茎瘤芥进行了种植气候区划,按照气候条件适宜性,划为种植一季适宜区、种植两季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涪陵区发展茎瘤芥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在涪陵区百胜镇紫竹村豆瓣泥田中进行的茎瘤芥“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亩施N13kg、P2O55.25kg、K2O6.25kg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2843kg/亩瘤茎,在此基础上加大肥料施用量增产效果降低。可见,在本地区实际生产中采取合理的氮磷钾比例配方施肥能够有效地提高茎瘤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甘蔗田间试验对减量施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和增收的效应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甘蔗的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农民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减少45%肥料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均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减量施肥的产量达到97.54t/hm^2,增产6.99%,利润增加8574元/hm^2;有机一无机配合施用的蔗茎产量达到115.29t/hm^2,增产26.46%,利润增加13709元/hm^2。  相似文献   

19.
测土配方施肥即平衡施肥技术,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产前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的科学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K2O 5.5 kg/667m2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平均可达389.6 kg/667m2;单施无机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黄壤旱地玉米分带轮作其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均大于轮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无机肥的肥料效益大于有机肥;黄壤旱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比例以1∶3为宜,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