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Retinol(RE)作为维生素A的一种,对生命有机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和代谢反应均有重要的影响.本试验以雄性生殖干细胞(mGSCs)为对象,用RE培养mGSCs,探讨RE对mGSCs增殖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对照组,RE组,RE+LY(LY294002,PI3K抑制剂)组,RE+PD(PD98059,MAPKK抑制剂)组.选取培养不同时间的mGSCs进行半定量与定量PCR分析,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培养48h的mGSCs进行Brdu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E培养能够显著促进mGSCs的增殖,培养后C-myc等增殖标记基因表达上调,加入LY、PD抑制剂后,增殖效果显著降低;表明RE可能通过PI3K或MAPKK促进mGSCs的增殖.本研究证明了RE具有促进mGSCs增殖的作用,对于探明RE对mGSCs增殖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并鉴定兔BMSCs,用不同浓度的bFGF(5、10、20、40、80和100μg.L-1)作用于兔BMS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分化反推法鉴定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结果显示,bFGF浓度为80μg.L-1时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P<0.01),在培养第3天即出现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FGF组BMSCs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bFGF有促进体外培养兔BMSCs增殖的作用,浓度为80μg.L-1时促增殖能力最强,可以作为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动物来源转移因子(TF)对T细胞的作用,本研究应用不同动物来源TF进行肉鸭T细胞体外转化增殖(MTT法)和T细胞体内转化增殖实验(α-乙酸萘酯酶染色方法).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各实验组TF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极显著差异,p<0.01;乌骨鸡来源TF与其他实验组数据进行比较极显著差异,p<0.01:T细胞体内转化增殖实验结果表明TF口服作用24 h内极显著提高T细胞转化增殖效果,而且240 h内T细胞的增殖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仍然保持极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来源TF对樱桃谷商品肉鸭T细胞的转化增殖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乌骨鸡来源TF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体外促进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增殖的可行性,试验取7~8日龄雄性乳鼠睾丸,分离、纯化SSCs并分别接种于普通培养液、神经营养因子(GDNF)培养液和生精胶囊提取液的培养液内进行增殖培养,观察小鼠SSCs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将SSCs接种于普通培养液3 d后,出现了增殖现象,可见增殖培养产生SSCs克隆,并...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研究在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和前沿,其中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研究最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SCs本身还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其增殖能力介于胚胎干细胞和成体组织细胞之间.  相似文献   

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鹌鹑、雉和鹅等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尽管REV本身对禽的致死作用并不很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侵损禽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并发感染,造成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鸡群感染REV的比率很高.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接种霉形体的原代细胞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如下:(1)进入细胞内的霉形体,不仅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也可以散在形式分布,同时还能进入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内.吸附在细胞膜上的霉形体、包涵体内的霉形体和散在于细胞质中的霉形体均可增殖,而进入细胞核内的霉形体未观察到增殖相.(2)在原代细胞内,正在进行出芽增殖的较大型霉形体内有一个线粒体.(3)进入细胞质中的霉形体,除具有出芽增殖和裂殖增殖形式外,在较大型霉形体内还观察到数个小球形霉形体.霉形体同时可以两种或3种方式增殖.(4)感染霉形体的细胞发生严重的空泡化,细胞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对水提醇沉法制得的PPSP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2种组分PPSP1和PPSP2.设293T细胞为对照细胞,经噻唑蓝还原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PSP1、PPSP2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结果发现PPSP1、PPSP2对Hel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剂量依赖性,其中PPSP1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最显著;但低浓度的PPSPs对于293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下显示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P<0.001).试验结果表明红松松子壳多糖在体外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氨肽酶N(ch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以及3种受体特异抑制剂对IBV M41株在自然宿主CEK细胞内增殖能力的影响.作者选择苯丁抑制素(Bestatin)、神经氨酸酶(NA)和肝素酶Ⅲ分别作为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的抑制剂,在不同条件下,单独或共同预处理CEK细胞,而后接入IBV M41株病毒感染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IBVM41株在CEK细胞中的增殖变化,应用鸡胚半数感染剂量法(EID50)测定病毒感染鸡胚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Bestatin和NA处理的CEK细胞获得了抵抗IBV M41株感染的能力,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相比,Bestatin和NA能显著降低IBV M41株在CEK细胞内的增殖及对鸡胚的感染能力(P<0.01),且Bestatin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显著低于NA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两者病毒液的EID50滴定值差异显著(P<0.01);肝素酶Ⅲ的处理则对病毒增殖无显著影响;3种受体抑制剂共同处理CEK细胞后,病毒增殖量显著下降(P<0.01),但仍有病毒增殖,病毒液的EID50滴定值为102.12±0.05·0.1 mL-1.结果提示,chAPN在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特异性受体作用,而唾液酸在IBV感染宿主细胞中发挥辅助受体作用,硫酸乙酰肝素不是IBV在自然感染中的必需因素,同时提示,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受体因子参与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蚕病的病态生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细胞质多角体作为病原的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为球状(直径60nm),含ds—RNA,在中肠圆筒形细胞的细胞质中增殖而形成多角体.细胞质多角体病只侵染中肠,并且伴随着肠内细菌的异常增殖.本病的病征是由于感染的圆筒形细胞被破坏而使消化生理机能失调,并且由于异常增殖的细菌争夺营养而造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相关microRNA (miRNA)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利用Dicerl loxp/loxp基因型小鼠和Oligl-Cre品系小鼠杂交获得miRNA加工酶Dicer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再用免疫荧光染色和BrdU标记等技术检测这种Dicer条件性敲除小鼠大脑和小脑中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脊髓中新生神经元的变化情况.结果 Dicer条件性敲除小鼠大脑中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加快,而小脑中增殖细胞数目较正常小鼠减少(12%,P<0.05).此外脊髓中神经元的数目并未受到影响.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相关miRN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的发生和增殖具有时空特异性或差异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取9只健康处于泌乳期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按体重、泌乳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和恢复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SARA组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为1.02、1.24、1.63和2.58的日粮诱导试验奶山羊发生SARA;恢复组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4周.取瘤胃黏膜上皮组织,采用增殖细胞抗原(PC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瘤胃黏膜上皮增殖与凋亡的变化情况,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SARA对瘤胃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芦荟多糖(AP)、银耳多糖(TFPS)、黑木耳多糖(AAP)4种中药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将4种多糖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4种多糖在浓度为400 μg/mL时均能促进静止态淋巴细胞增殖;多糖协同ConA或LPS作用于淋巴细胞,4种多糖表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促进作用.在静止态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协同丝裂原作用于淋巴细胞的增殖试验中,芦荟多糖所表现的促进增殖作用较强于其他3种多糖.  相似文献   

14.
从家蚕丝腺上取下家蚕微孢子虫单病斑,将其接种于昆虫培养细胞(Sf21、BmN)中进行培养,并使其所增殖的微孢子在细胞中进行扩大培养和传代.同时,对家蚕微孢子在培养细胞中感染增殖及寄生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复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动物增殖发育的报道多集中在小鼠[1-3],检测NOR的研究多见于区别于某些肿瘤的良恶性、分级和分型以及对预后判断[4-6].在鸡的肝脏发育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7],本试验运用常规的H.E.染色方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嗜银蛋白(NOR)染色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20,(1):91-96
为探讨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自噬和细菌增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Beclin-1和p6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FP-LC3与溶酶体的共定位,细菌平板计数检测胞内S.aureus增殖情况。结果发现S.aureus感染后,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Beclin-1和p62蛋白显著升高,GFP-LC3绿色聚点与溶酶体无明显共定位;硒添加后,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S.aureus诱导的LC3和p62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GFP-LC3与溶酶体的共定位,降低S.aureus的胞内增殖。综上所述,S.aureus感染诱导BMECs发生自噬,自噬体和溶酶体无法融合,自噬流阻塞。而硒促进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并缓解了自噬流的阻塞,降低S.aureus胞内增殖,这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7.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肌上皮瘤是由位于腺上皮和基底膜间的肌上皮细胞的涡旋状增殖而形成的,基本上见不到腺上皮的增殖,有的腺腔由于被增殖的肌上皮细胞压迫而变小甚至于完全消失(见封四图19)。虽然有一部分肿瘤巢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基底膜,但多数均欠完整,与邻接的肿瘤巢相互挤压融合。用M.T染色可以看到存在于细胞之间的蓝色基底膜断片,细胞质内及细胞周围有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X射线照射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检测睾酮分泌及LC增殖情况,了解X射线对雄性睾酮分泌的影响.以3周龄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培养体系,在hCG诱导下,X射线辐射,测定24 h后LC睾酮分泌量及L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常用X射线曝光剂量(43.12~84.86 μGy)曝光一次以及在63.16μGy剂量下照射5 min、15min、30 min对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在曝光剂量43.12~84.86 μGy下LC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63.16μGy剂量下照射15 min、30 min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常用X射线剂量曝光一次对睾丸间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睾酮分泌量影响不大,但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间质细胞增殖和睾酮分泌显著下降,故在临床使用X射线时应该缩短照射时间,并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9.
朱砂七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抗病毒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朱砂七提取物体外抑制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和抑制新城疫病毒(NDV)的活性部位,采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MTT法和鸡胚法测定了朱砂七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朱砂七乙酸乙酯部位(PCE)对9株临床分离菌的MBC均小于100 g/L;朱砂七氯仿部位(PCC)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大黄素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表皮葡萄球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的MBC分别为5,2.5,2.5,2.5,1.25 g/L;PCE进一步分离部位PCEA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表皮葡萄球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分别为24,24,12,6,6 g/L.PCC和大黄素对NDV在CEF上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CE对NDV在CEF上的抑制率为39.12%(P<0.01),PCEA对NDV在CEF上的抑制率为72.33%(P<0.01);PCEA对NDV在鸡胚中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预防组和药毒混合组与病毒对照组的血凝效价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组与病毒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朱砂七提取物具有抑制细菌作用,PCE和PCEA对NDV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REV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可引起感染鸡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使鸡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免疫抑制,使感染鸡极易继发其他疾病的感染.国内REV感染及在鸡群中造成的危害已相当普遍,并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免疫抑制是REV感染引起鸡群经济损失的最根本原因.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