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辽宁省抚顺县哈达林场台沟种子园的长白落叶松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散粉期历时8天左右,主要集中在前3天。在无风条件下,一天内花粉的飞散数量,随着温度由低天高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在有风的条件下,散粉量随着风速的增减而呈现增多或减少。树冠不同部位花粉密度不同,树冠上部明显小于下部,花粉在园内水平分布不均匀,由西到东花粉量逐渐增加,在种子园的西部花粉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加,花粉量在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3年内在樟子松种子园设了一个花粉观测点,对花粉密度飞散规律、花粉分布特点、受气象因子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粉高峰期为1日(19日),散粉盛期为高峰期前后各1日,日散粉密度最大值740粒/cm2。园内授粉有效高度内花粉量不足.仅为观测空间花粉量44.9%,而且分布不均,影响授粉率。主风方向种子园空间边缘花粉量低于中心20.1%。花粉密度与授粉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3.
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花粉密度与飞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初果期,园内花粉密度随树龄的增加急剧增大。5月初开始散粉,散粉期一般持续15~20天。散粉期内早晨、下午花粉很少,晚上几乎收集不到花粉,一日内花粉密度的最大值在8~12时出现。散粉的适宜温度为12~15℃,相对湿度为50~70%。山坡上部花粉密度最大,下部密度最小。以距地面高1.5米处花粉密度最大,占43.3%,3米处次之,6.0米处最小,占18.7%。据观测,该种子园在散粉期内,多南风或偏南风,频率达60~80%,收集花粉总数占42~52.4%,故当地花期以主风向对花粉飞散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油松无性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青山万家沟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初步研究,对种子园花粉水平、垂直分布及其飞散规律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散粉盛期7-10d,花粉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9-15时,花粉浓度的空间变化在垂直方向以2米处最大,在水平方向上花粉分布不均匀,主要受风、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黎平,天柱和锦屏杉木种子园开展了花粉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的花粉飞散持续时间因各年份天然状况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每年的花粉飞散高峰期为2-4天。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内花粉散发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花粉散发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很大;整个散粉期间日本落叶松花粉散发量呈现低-高-低的节律,每天花粉散发量呈极显著差异;散粉期间出现一个散粉高峰期,一般持续3~5 d,散粉高峰期间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散粉量也呈现低-高-低的节律,散粉高峰时间段出现在8∶00~16:00,具体时间段受当日天气的影响,每天不同时间段内花粉散发量呈极显著差异;种子园内不同样点花粉散发量中,八方位花粉散发量及树冠内、中、外部花粉散发量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花粉分布都呈均匀分布型;种子园内不同垂直高度花粉散发量呈极显著差异,花粉分布呈集群分布型.  相似文献   

7.
云杉花粉生活力及贮藏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引种的一些品种云杉从雄花生长期花粉量与花粉活力的关系以及花粉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杉属各品种花粉散粉从开始到结束需10 d左右,在散粉盛期花粉生活力最高,同时花粉量也最大,此时也是杂交制种的最佳时期;不同的云杉种对蔗糖培养基浓度要求不同,多数品种云杉以15%的蔗糖浓度培养基花粉管萌发较好,而欧洲云杉以12%的蔗糖浓度培养基效果最佳;贮藏方法对花粉的生活力有很大影响,在云杉花粉保存过程中温度是主要条件,冷冻好于冷藏,不宜常温保存。  相似文献   

8.
种子园日本落叶松花粉传播和辅助授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花粉传播规律及辅助授粉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内日本落叶松的花粉密度在散粉期内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并随距花粉源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施行人工辅助授粉措施能够促进花粉粒的飘移,显著增大种子园内树冠层的花粉密度,从而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初步筛选授粉性状优良的软枣猕猴桃雄株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授粉雄株的合理配置及育种效率的提高。【方法】对15份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条件、萌发特性和花粉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1)软枣猕猴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需的适宜离体培养条件略有不同,总体来看,适宜花粉培养的蔗糖浓度为5.0%~10.0%,硼酸浓度为25~50 mg/L,培养温度为30℃,最佳观察时间为4.5~6.0 h。2)不同雄株的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特性存在明显的株间差异。单花花药数的变幅为32.67~47.88枚,单药花粉量为3 267~26 000粒。单花花粉量,S3和S13的均较多,均超过1 000 000粒;S4、S6的均较少,均低于150 000粒。15份雄株的花粉萌发率均较高,其中,Z1与S8的萌发率达到90%以上,Z2、S4、S9的萌发率虽均较低,但也都在65%以上;花粉管长度,Z1、S2与S8的均相对较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余雄株的。3)依据单花花粉量、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进行聚类分析,15份雄株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1的萌发率、花粉管长度最高,单花花粉量也较高但其变幅大,筛选结果表明,Z1的综合表现较好;类群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间、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核桃楸花粉密度以及气象因子对花粉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散粉盛期为3天,日散粉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00~14:00;园内授粉有效花粉密度不到地面的一半,且分布不均匀,园内花粉流失量大;花粉密度与座果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油松种子园花粉飞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于1984—1986年连续三年在兴城油松种子园进行了观测,研究了油松雄球花发育成熟散粉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散粉期内气象因子特点,分析了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和时变化类型;着重探讨了花粉在山地条件下的传播特点及种子园内花粉分布的特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山地种子园的建立和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4种蓝莓花粉量及花粉萌芽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郭洁  陈亚文 《四川林业科技》2015,(2):118-121,50
以蓝莓4个品种花粉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其花粉量,研究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芽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花粉量存在差异,奥尼尔、夏普蓝、蓝玉一号、灿烂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127、546、216、144粒/花药。培养基种类、温度对花粉萌芽率影响显著。适宜花粉萌芽的蔗糖浓度为15%;硼酸能够促进花粉萌芽,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花粉萌芽,300μg·L-1硼酸浓度花粉萌芽率最高;25℃温度处理下,花粉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冬枣、雪枣、鸡蛋枣、灰枣、梨枣等5个枣树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量和花粉萌芽率。结果表明:枣树不同品种间花粉量和萌芽率存在差异,冬枣、雪枣、鸡蛋枣、灰枣、梨枣等5个品种的单花药花粉量分别为1 775、789、1 072、953、864粒。花粉量多的枣树品种,其萌芽率不一定最高;在最佳培养基中,雪枣的花粉萌芽率高达33.6%,冬枣的为27.2%,而鸡蛋枣的仅为20.4%。蔗糖及硼酸浓度对花粉萌芽率影响显著。适宜花粉萌芽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5%;硼酸能够促进花粉萌芽,但是浓度过高时会抑制花粉萌芽,硼酸浓度为0.05 g/L时花粉萌芽率最高。枣树花粉萌芽的最佳培养基是0.05g/L硼酸+10%蔗糖+1%琼脂。  相似文献   

14.
<正>种子园内的花粉密度是影响种子产量和质 量的重要因素。为掌握种子园初果期的花粉密 度及其变化规律,花粉密度与球果出籽率的关 系,人工辅助授粉对种子生产的影响,进而为 种子园的花粉管理提供依据,我们从1982至 1985年,对东陵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花粉密度 进行了连年测定。1983年和1984年对人工辅助 授粉的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 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产及其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间的花粉量、种子产量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樟子松无性系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种子园中,往往少数无性系控制着园内50%以上的花粉量和种子产量。由于部分无性系种子产量低,育苗、造林时这些家系容易丢失。为减少家系的丢失数量,育苗时,应改善圃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加强除草等抚育措施,提高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林科院树木园中油茶(Camellia oleifera)开花泌蜜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油茶秋冬开花,整体花期约110天左右,单朵花期为5~7天,散粉主要集中在第1~2天,油茶花粉活力在花开后第1天最大,为(48.56±5.42)%(n=20),随后花粉活力逐渐下降,花谢时花粉几乎没有活力。柱头可授性在第2~3天最高。移取条件下油茶单花泌蜜量在开花后逐步增加,第4天达到最大值,油茶单花的总泌蜜量平均为(103.35±11.95)μL(n=30),花蜜糖浓度在第2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花蜜的平均糖浓度为31.45%(n=30);累积条件下油茶单花累积泌蜜量在开花后逐步增加,第5天累积泌蜜量和糖浓度都达到最大值,随后累积泌蜜量和花蜜糖浓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油松种子园花粉密度的动态变化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进入结实期的油松种子园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密度随结实年龄的增加大幅度上升,并具有大年、平年和小年之特点。进入撒粉期后花粉高密度很快达到峰值,随即大幅度下降,花粉高密度持续时间很短,低密度延续时间稍长。园内大区间、各区内采粉点间相同高度水平位置点花粉密度差异显著,不同高度水平位置点的高位点比低位点要小,同一高度处侧方的比水平方向的要低。球果出籽率是动态值,当种子产量为大年时,其前一半如花粉密度大,则一般大年的出籽率增高。但受花粉密度、气象、无性系结实特性、树体营养的综合影响。试验观察还表明,种子园结实初期,辅助授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把辅助授粉作为重要管理措施。花粉产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差异,有明显的高产和低产之分,高产无性系的花粉量与种子产量构成显著的负相关,是改建或重建种子园时,对亲本再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宜昌林科所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来集的花粉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花粉发芽试验,培养基按不同的蔗糖浓度和PH值进行了 9种处理,接种24~36小时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养基不同,花粉的发芽率也不一样,适合马尾松花粉发芽的培养基是蔗糖浓度为10%,琼脂 7%,PH=5.5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的盛花期,开展气传致敏花粉的日变化飘散规律和水平空间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苦楝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花粉浓度从6:00—14:00持续上升,并在14:00达到峰值;14:00—20:00则持续下降;12:00—15:00的花粉飘散浓度显著性高于其余时段。(2)苦楝花粉浓度的水平方向上,顺风方向花粉浓度高于逆风方向;顺风方向花粉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0 m处达到峰值;逆风方向花粉的飘散浓度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 m和20 m。(3)受苦楝花粉飘散的影响,香樟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水平空间上的含量分布趋势与花粉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顺风方向高于逆风方向;在水平距离上,苦楝花粉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主要在0—30 m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榆叶梅的坐果率和杂交育种效果,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开展了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育种试验,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重瓣榆叶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取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适于榆叶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赤霉素、6-BA和2,4-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0~100.0、5.0~10.0和0.5~10.0 mg/L;萘乙酸对榆叶梅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而在质量浓度为0.5~2.5 mg/L时,其对榆叶梅花粉管生长却有促进作用;多效唑对榆叶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总体上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