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该文介绍了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鱼虾贝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生产情况。2017年~2018年取得年亩产对虾544.6kg、鱼类266.9kg、贝类220.3kg的成效。结果表明,该模式各品种的放养比例及放养密度合理,充分利用了池塘空间,降低了单位养殖产品的饲料耗用,改善了养殖水域环境,提高了对虾养殖成功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放养资料、捕捞量情况及城东湖饵料生物现状,对城东湖鱼产力、鲢、鳙鱼蕴藏量、银鱼产卵群体量进行估算,确定鲢、鳙鱼投放比例、投放规格及投放量,确定银鱼合理捕捞量,确定银鱼留存量。研究表明,城东湖每年投放鲢、鳙鱼种25万kg(合300万尾)为宜,鲢、鳙比例为5∶1。2005年城东湖银鱼合理捕捞量为12万kg,留存量为4.04万kg,留存量占资源量的25.1%。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大庆井下作业一分公司渔场近六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克服了大庆地区年积温低、放养量少、饲料水平低、水质及池塘标准差等不利因素,采用新技术全价颗粒饲料驯化养鲤,使全场盐碱池塘平均单产达到250kg左右,高产池塘实现单产600kg左右,亩经济效益达500~1000元,基本实现了生产流通一体化的要求。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 一、改革放养模式,合理投放优质大规格良种 通过几年来生产证明,要想提高单产和商品鱼规格及养鱼经济效益,驯化池塘必须投放大规格鱼种,品质优良、密度合理,比例以80:20为宜。具体要求鲤鱼规格应在  相似文献   

4.
在平原型水库网围1.8亩水面,投放647.5kg 鱼种,经过160天的饲养管理,共产成鱼2872.9kg,2龄鱼种61.1kg,折合平均亩产1630kg。平均饵料系数为精饵料(主要为小麦)1.242、水草64.782、陆生杂草8.747。我县平原湖泊型水库水面约3万多亩,其中水草资源相当丰富,长期以来,这些丰富的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时由于年复一年的大量水草的沉积,影响了水库的调蓄能力。因此,探索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平原湖泊型水库中的水草资源和溶氧资源的有效方式,对平原湖泊型水库渔业发展,保持水库调蓄能力及库区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此,我们把湖泊网围养鱼的技术引进水库,在开敞水域网围1.8亩水面开展网围养鱼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洪湖水库自1989—1992年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经验与体会。该库在1989年以前,渔业产量均在2.5—3.5万kg徘徊,自1989年采取了科学搭配、合理放养、适时施肥、注重防逃、除害、联产承包等措施,渔业产量不断稳增。1989年总产鱼4.5万kg,1990年产6万kg,1991年达7.2万kg,1992年实现了9.1万kg,单产均达到900kg/ha。  相似文献   

6.
张玉杰  骆小年  郭冰  田江 《河北渔业》2011,(6):22-24,40
为探索在北方几种不同规格、不同密度下黄颡鱼[Peltoba grus fulridraco(Richardson)]池塘合理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2009-2010年在灯塔市忠信淡水渔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养殖试验.以1龄健康春片鱼种为试验对象,选择4种规格放养模式(60尾/kg、120尾/kg、180尾/kg、300尾/kg...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长春水库渔业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该库水面680亩,1987—1989年,通过科学放养、除野防逃、投饵施肥、人工增殖、合理捕捞及强化管理,成鱼亩产达到60kg,年产值11万余元,年利税6.5万元。  相似文献   

8.
大塘港水库是一座半咸水水库,养鱼面积400公顷。1987年以来,通过采取合理放养鱼种,注意清野除害,改进捕捞方法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水库鱼产量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1年产鱼30.9万kg,折公顷产772.5kg,为1984—1986年平均产量的2.5倍。产值66.3万元,赢利32万元.  相似文献   

9.
1994年5月到10月和1996年5月到10月对关门山水库进行了鱼产力的调查。水库的饵料生物量分别是:浮游植物3.23mg/L;浮游动物0.95mg/L;水生高等植物450g/m2水生底栖动物40,3g/m2。水库的鱼产力为217.29kg/hm2,其中浮游植物鱼产力129kg/hm;浮游动物鱼产力58.2kg/hm2;水生植物鱼产力18kg/hm2;底栖动物鱼产力12.09kg/hm2。毛初级生产量48.01卡/m2·日;净初级生产量11.79卡/m2·日。合理利用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和优越的水质条件,突出本地区冷水鱼类的优势,以养为主,增殖、养殖捕捞相结合,提高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形成高产、高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15 3d的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合理放养、科学管理的前提下 ,可获得高产高效。在放养规格为 4 5~ 6cm的黄颡鱼种 6 0 0 0尾 /亩 ,搭养 2 0~ 30尾 /kg鲢鱼种 6kg/亩、 2 0~ 30尾 /kg鳙鱼种 3kg/亩和 2~ 4尾 /kg草鱼鱼种 8kg/亩的试验池可获得较好效益。通过控制放养密度以及滤食性鱼类和主养鱼的比例可达到提高主养鱼类的成活率和总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水声学评估水库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开展水库鱼类增殖放流,可提高水库鱼产力、修复水库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库富营养化等,对水库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评估水库鱼类资源动态及增殖放流净化效果将为合理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基础和指导。本研究于2015年运用Bio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8kHz)在老虎潭水库增殖放流完成后(夏季)和渔获期(冬季)对其鱼类资源进行走航式水声学调查。结合渔获物调查,对老虎潭水库的鱼类大小组成、空间分布、密度和资源量等进行测定,评估增殖放流活动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夏季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为(-51.76±3.37)dB,冬季为(-45.058±4.26)dB,夏季和冬季鱼类目标回声强度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夏冬两季鱼类密度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老虎潭水库库区夏季鱼类的总尾数为1.297×10~6尾,资源量约10 246kg。冬季鱼类的总尾数为4.8×10~5尾,资源量约43 085kg。增殖放流后鱼类资源量增长明显,达32 839kg,共转移出碳、氮、磷的净含量分别为3.379×10~3、1.031×10~3、1.81×10~2 kg,实现了对水体营养物质的转移。后续研究可关注每年渔获量的科学设置,合理利用鱼类资源并有效降低库区水体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董宣  徐忠  陆美超 《齐鲁渔业》2008,25(10):28-28
崇明岛目前拥有扣蟹养殖面积6667hm^2以上(10万多亩),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养殖效益,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年在站基地进行了扣蟹、青虾、鳜混养试验。通过试验,在合理放养的基础上,每667m^2扣蟹产量128kg,青虾15kg、鳜1.5kg。平均每667m^2效益增加8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刘玉才 《黑龙江水产》2004,(3):26-26,20
春季鱼种放养关系到全年的鱼产量。在鱼种捕捞运输、放养的过程中 ,要保证鱼种不受伤 ,提高成活率。抓好春季池塘的饲养、管理、放养的各个环节 ,对于提高鱼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操作上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 :1 合理放养合理放养鱼种关系到亩产量及商品鱼个体的大小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 ,水草丰富的池塘 ,宜主养草鱼、鳊鱼 ;肥源丰富的地方 ,宜主养鲢、鳙、鲫、鲤鱼。放养数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一般精养池塘亩产 5 0 0kg,宜放养体重 1 0 0~ 1 5 0g的鱼种 5 0 0~ 80 0尾 ;粗养池塘亩产 2 5 0kg ,宜放养体重 1 0 0~ 1 5 0…  相似文献   

14.
“峨溪河渔业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于组1989—1991年在峨溪河选择了15km河段,养鱼水面133.33公顷,进行了河道养鱼的开发利用试验。根据该河道自然环境、水文要素和结合水利工程安全调度等特点,制订了以生态学原理和渔业增殖养殖综合技术措施,实行分段管理、强化渔政管理、完善防逃设施、合理放养、适时检测等技术环节,使河道鱼产量由试验前1989年的3.5万kg,上升到1991年的10.38万kg,增长197%。单产由262kg/ha上升到778.5kg/ha。1991年渔业收入22万元,利润10.7万元.1989—1991年共捕成鱼22.68万kg,收入57.4万元,获纯利19.9万元,平均利润率为34.7%。全面完成课题计划,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官厅水库渔业水质的水化学评价及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官厅水库渔业水质的水化学调查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表明该库为富营养型水库,水质呈弱碱性中等软水,氮的含量丰富,磷元素相对不足,为初级生产限制因子,鲢、鳙鱼产力在303 kg/公顷以上。水库中丰富的饵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今后水库的鱼产力及合理放养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冬至2000年底取调投库鱼种种类、规格、数量、比例、时间,对水库投施肥料,强化渔政管理,合理捕劳,合理捕劳,控制凶猛鱼类等综合性技术措施,鱼产量由12万kg增加到30万kg,产值由84万元增加到210万元,利润由35万元增加到78万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和休药期。试验前,从养殖场购买的泥鳅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暂养7 d后,分成3组投放入不同水温的养殖系统中。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作为目标化合物,以拌料给药的方式,按2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7 d后,对15、20、25℃ 3种水温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泥鳅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均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泥鳅体内消除,且水温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衰减消除速率有很大影响,在25、20、15℃水温条件下,泥鳅体内的恩诺沙星代谢至10.0 μg/kg以下分别需要25、32、50 d,环丙沙星则分别需要27、31、33 d。由于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泥鳅主要输往韩国,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限量要求是不超过10 μg/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合理的休药期应不少于32 d。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养殖罗非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载鱼量、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单个面积为300 m2大型流水养鱼池载鱼量应在7 000~7 500 kg,养殖效果较好。面积为50 m2小型流水池的放养密度在386~410 kg/池较为合理,其平均增重率在456%以上;放养规格在24 g/尾比较合适,其平均增重率为622.6%。  相似文献   

19.
蟹池套养沙塘鳢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造成市场供需失衡,销售价格波动走低,单一养殖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提高蟹池生产力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2014年江苏省金湖县鱼种场实施蟹池套养沙塘鳢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前锋镇朱英的40亩蟹池内合理套养沙塘鳢技术试验,取得了平均亩捕获河蟹104kg、沙塘鳢20.6kg、青虾15kg、鲢鳙鱼37.5kg、效益4305.12元的较好成绩。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供养殖朋友参考。一、试验条件试验池塘水源来自白马湖水系,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  相似文献   

20.
经“九五”四川省列《南江黄羊品系繁育》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实施,已初步建立了具备良好经济性状的NB和NG及NP三系,分别达到成年公、母羊体重69.34kg(±3.62kg)、47.88kg(±6.39kg)和6月龄公、母羔体重达28.31kg(±2.28kg)和26.31kg(±2.12kg),屠宰率达48.87%(±1.06%),经产母羊窝平产羔率达219.53%(±43.71%),并在开展本研究的同时加强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