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镰刀菌rDNA ITS的PCR-RFLP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病原菌rDNA在ITS区域具有保守性且在科、属、种水平上均有特异性的序列特点(余仲东等,2000),选用山西省不同地区的11株镰刀菌菌株为材料,用改良的SDS碱裂  相似文献   

2.
徐阿生 《山地研究》1996,14(1):29-32
西藏真菌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1987-1994年的实地调查和有关文献统计表明,西藏目前有大型子囊菌9科28属70种。其中只有如虫草等极少数种类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害化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优质有机肥的试验研究表明,接种高温纤维菌可使堆内温度迅速上升至45℃以上,并可持续18~20 d。经过45 d堆制,接种菌剂的处理除水分含量外,总养分和有机质含量、pH值和外观形状等技术指标均达到有机肥料的标准(NY525-2002)。从发酵温度,持续时间,有机肥的养分含量和外观形态等方面看,接种高温纤维菌加猪粪处理食用菌菌渣的腐熟效果最好,可用于食用菌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中菌群的分布变化特征,以有机生活垃圾为生物质资源,进行半干式厌氧发酵试验。采用最大或然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分析发酵过程中厌氧菌群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厌氧菌中产酸菌先于氨化菌达到最大值并占据优势地位,产甲烷菌在启动阶段初期基本没有增殖,第25天左右达到最大值3.2×109个/m L,随后产甲烷菌在整个盛产期数量维持在这一数量级上。厌氧纤维素降解菌菌数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直到投料的第45天才增加到106个/m L。空间上厌氧产酸菌和甲烷菌的数量均是在基质条件稳定的中部位置和流动性较好的底部位置较多;厌氧氨化菌数量较多的为中部边缘和中部中心位置;厌氧纤维素降解菌主要在底部增殖。初步构建了产酸菌与产甲烷菌时间和空间的动力学模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为厌氧发酵工艺提供参考。该文对有机垃圾制取生物燃气的工艺过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多环芳烃(PAHs)菲、蒽、芘、■和苯并(a)芘为供试物,对土著混合菌和引进菌同时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引进菌和土著混合菌经过驯化后对菲、蒽、芘、■和苯并(a)芘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中,在pH=6时,混合菌U03在48h内对5种PAHs的降解率均相对较高,分别为:72.38%;64.46%;65.77%;66.49%和64.77%,并且其的降解速率在各菌剂中同样最快,通过SPS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混合菌U03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降解目的。室内模拟试验证明混合菌U03具有较强的降解PAHs的能力,混合菌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污染土壤中PAHs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易做、成本较低的缓流砂式营养液除菌装置,并提出了制作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可供无土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宁  吴龙华  李法云  骆永明 《土壤》2007,39(5):794-800
以海州香薷为堆肥原料,采用纤维素分解菌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为接种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组合、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的联合堆肥进行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制作过程中,各处理含水率明显下降;全C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全N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混合菌剂对堆肥品质影响最为显著,使其C/N下降到17.9。而在室温、含水率为75%条件下,堆肥的品质最佳,其C/N值为13.7,ηC/N为60.8%,达到有机肥料一级腐熟标准。同时,整个堆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始终保持旺盛的活性,其菌群密度保持在2.79×10~5CFU/g干重左右。通过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协同作用,能够快速高效地降解海州香薷残体。  相似文献   

9.
兼具固氮、解磷功能菌株固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 9株兼具固N、解P功能菌株在无N、N源充足不同P源条件和混合培养时菌株固N特性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在无N培养基上均有固N活性 ,但固N量差异较大 ,菌株“N5 1”固N量最高达 5 5 .4mg/kg ,为固N量最低菌株“K10 2”的 3.1倍。在以Ca3 (PO4) 2 作P源、培养液N素供应充足时“K10 2”和“N17”菌株仍有较高固N能力 ,培养 3d后培养液全N含量增幅达 5 5 .2 % ;“N11”、“N12”和“P14 2”菌株固N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全N含量增加30 %左右 ;“K16”菌株培养液全N含量略有增加 ,“N5 1”、“N13 1”和“K3”菌株则导致N的挥发损失。以磷矿粉作P源可使该过程逆转。在Ca3 (PO4) 2 P源培养基上混合培养能有效降低“N5 1”、“N13 1”和“K3”菌株单独培养时所造成的N损失。  相似文献   

10.
方程冉  王巍  贺永华  沈东升 《土壤》2013,45(2):378-381
采用根箱盆栽法,研究了甲磺隆对我国南方小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特殊微生物生理群区系,包括氮素转化生理群区系、硫素转化生理群区系和芳香族分解群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氮菌对甲磺隆不敏感,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受甲磺隆毒害严重,但小麦根系的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甲磺隆的抑制作用;硫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生长也受到了甲磺隆的强烈抑制,根际效应亦明显;甲磺隆驯化以及作物根系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的生长和繁殖,为利用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受甲磺隆等芳香族化合物污染的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水分胁迫下菌根菌接种对蔗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水泥池以预接种育苗移栽的方法,研究菌根菌漏斗孢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接种后降低了蔗叶水分胁迫下的活性氧(O-2)产生速率,提高了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减少了活性氧的积累及由此引发的膜脂过氧化,延缓了质膜透性的增加和膜结合酶Mg2+-ATP和Ca2+-ATP 酶活性的提高,甘蔗耐旱性得到一定程度增强。菌根菌接种处理以漏斗孢球囊霉、紫色马勃另加固氮菌(Azotobater sp.)联合三接种,抗旱效果明显优于单接种和双接种。  相似文献   

13.
李宝  范成新  王飞宇 《土壤通报》2006,37(6):1179-1183
从胜利油田及河南油田分离筛选出6株除油菌,对单一菌株和XT-4、F-2、C-2、A-1和AB-1菌组成的混合菌进行了性能评价,并对混合菌降解石油烃的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混合菌在耐温、耐酸碱和耐矿化度方面均比单一菌种优越,混合菌具有更好的协同作用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其对含油量高和含盐量高的油泥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当油泥含油量高达126g kg-1时,经过混合菌120d的降解,降解率可以达到61.3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蔬菜中醚菌酯和肟菌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法。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盐析,再经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再经浓缩、定容后,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待测组分进行了分离和测定。本实验选用番茄为实验原料,通过在番茄样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醚菌酯和肟菌酯混合标样,每档浓度做5个平行和1个空白。实验证明,添加浓度在0.01mg·kg-1、0.05mg·kg-1和0.2mg·kg-1时,番茄中醚菌酯和肟菌酯添加回收率在81.2%~10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10%,醚菌酯和肟菌酯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1。  相似文献   

15.
菌糠在肥料上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飞 《土壤肥料》1991,(3):42-43,46
  相似文献   

16.
稻田固氮解磷解钾菌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土壤培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氮、解磷、解钾培养基,分别从稻田土壤中分离获得9个固氮菌株(A1-A9)、7个解磷菌株(B1-B7)和6个解钾菌株(C1-C6)。对各菌株固氮、解磷、解钾能力及水稻促生效果分析表明,最突出菌株分别为A5、B2、C5;各菌株等比例混合组成复合菌剂接入灭菌稻田土壤,30 d后可使土壤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1.32%、32.17%、45.57%;初步鉴定各菌株分别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复合菌剂处理稻田土壤,水稻苗高、鲜重、干重及植株全氮、全磷、全钾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筛选菌株可在稻田土壤氮、磷、钾转换及培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由稻瘟病菌gp d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控制的、以粗糙脉孢菌的微管蛋白β-tubu lin(Bm 1)突变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表达载体,转化稻瘟病菌0742野生型菌株,获得了两株具有苯菌灵抗性的菌株M 1和M 2。但Sou thern杂交表明,这两个菌株并不是由于质粒转化而获得苯菌灵抗性。对稻瘟病菌0742野生型及突变体M 1、M 2的β-tubu lin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突变体M 1在内源β-tubu lin基因的第56、178、1704位置上发生了点突变,M 2在第56、899、1040、1389、1704位置上发生了点突变,导致M 1的352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成了丙氨酸,M 2的107、154、270、352位氨基酸分别由苏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变为丙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计算机分析显示M 1和M 2突变体β-tubu lin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疏水性发生了微弱改变,结构域没有受到影响。该发现为开发新的稻瘟病菌遗传选择标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菠菜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生固氮菌具有促生、病原菌的防治及生物固氮等作用,并且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是重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菠菜根内分离筛选优势内生固氮菌7株,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各1株。菌株Pseudomonas sp.BCE6和Pseudomonas sp.BC-E8固氮酶活性较高,分别为(13.19±0.32)和(12.11±0.96)C2H4nmol/(mg protein·h),与圆褐固氮菌(ACCC11103)的固氮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菌株Pseudomonas sp.BC-E7具有固氮酶活性[(8.42±0.03)C2H4nmol/(mg protein·h)]、产IAA能力[(59.58±4.15)μg/m L]、ACC脱氨酶活性[(5.067±0.376)μmol/(mg protein·h)],拮抗立枯丝核菌ACCC36124(Rhizoctonia solani)、麦类赤霉病ACCC36272(Gibberella zeae)等4种常见土传病害。菠菜内生固氮菌Pseudomonas sp.BC-E7是一株多功能内生菌,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辅助提取裂褶菌多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法分离纯化裂褶菌多糖的工艺条件。分别从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5个因素考察了对裂褶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且在此条件下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200W、液料比40∶1和提取温度40℃时裂褶菌多糖提取率为69.56%。经DEAE纤维素-52色谱柱和葡聚糖凝胶G-100分离各得到2种组分,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UV)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出,裂褶菌多糖Sp G不含蛋白质或核酸,可能为含呋喃环的α构型的多糖。研究为裂褶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砖红壤上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砖红壤上未经Frankia菌接种的木麻黄苗结瘤率很低,而用高效的菌株接种后,苗木的结瘤和生长显著提高,某些菌株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在砖红壤中施加草木灰或适量的石灰,有利于根瘤的形成,从而促进苗木的生长,但过量的石灰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