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提供依据,进行了早稻免耕抛秧与全翻耕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与全翻耕抛秧相比,有效穗有所增加,结实率提高2.7%,但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会有所下降,产量增加405kg/hm2,每公顷可节支增收1179.00元。文中还讨论了免耕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直播的适宜用种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用种量、不同稻田处理、不同种子处理等20个处理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用种量对免耕直播稻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用催芽露白种子进行水稻免耕直播的最佳用种量为26.25kg/hm2,用旱育保姆包衣种子进行水稻免耕直播的最佳用种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水稻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和稻田杂草的发生,并有施肥效果,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是一项很好的水稻生态种植和有机稻米生产技术.免耕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抑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提高产量,一般可增产8.74%~9.49%;同时,免耕稻田养鸭还可以省工节本,每公顷可增收节本约4 550元.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免耕抛秧栽培比无绿肥免耕抛秧增产237.0~307.5 kg/hm2,比绿肥还田常耕抛秧增产303.0~393.0 kg/hm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绿肥还田免耕可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质,从而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4个施氮水平下,比较了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 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免耕抛栽水稻193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27.5 kg/hm2施氮处理。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抛栽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和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及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抛栽水稻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优于常耕抛栽水稻,免耕抛栽水稻平均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主要对水稻生长势、群体生长量、生育时期以及有效穗数、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钾肥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影响较大,磷肥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可增产30.5%,单位养分可增产13.1 kg;磷肥可增产10.2%,单位养分可增产9.4 kg;钾肥可增产8.3%,单位养分可增产7.2 kg。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衡阳县河砂泥水稻田N、P_2O_5、K_2O的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76.4、78.8和102.1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直接播种雨养为主的旱作水稻的硅肥最佳施用量并揭示硅肥增加产量的机制。【方法】以绥粳18为材料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计0、15、30、45、60和75 kg/hm 2的有效硅用量(用Si0、Si15、Si30、Si45、Si60和Si75表示),研究不同硅肥用量对旱作水稻生理指标、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加硅肥显著增加了旱作水稻的产量,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施用有效硅量47.68 kg/hm 2可获得最大理论产量,当有效硅用量为30~47.68 kg/hm 2时,硅肥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协调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延缓了后期叶片的衰老,每穗粒数提高了23.62%~24.63%,千粒重提高了8.94%~10.08%,优化了穗粒结构进而增产38.42%~110.20%;有效硅施用量为47.68~75 kg/hm 2时,生育后期加快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移,加速了叶片衰老,不利于籽粒的持续性灌浆,影响了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产量。【结论】对于绥粳18而言,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作水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有效硅肥施用量为30~47.68 kg/hm 2。  相似文献   

9.
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对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浙江嘉兴开展了油菜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晚稻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上,油菜秸秆还田量1 800,3 600,5 400,7 200 kg/hm2,产量分别为9 100,9 275,9 375,9 325 kg/hm2,比对照增加1.1%,3.1%,4.2%和3.6%。单季晚稻成秧率随着油菜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会小幅下降,而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比对照增加,有效穗数也有所下降。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上适宜的油菜秸秆还田量为5 400 kg/hm2,即3/4的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0.
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对五常水稻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农户的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将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做基肥施入土壤后对五常稻花香水稻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有较大影响,可降低水稻株高8~12 cm,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穗粒数20~30粒,有效穗数提高7.0%~12.6%,千粒重增加0.8~1.1 g;施用土壤调理剂后水稻增产可达10%以上,为农民增收约3750元/hm^2。  相似文献   

11.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草还田有利于免耕抛秧稻根系生长、早分蘖、低节位分蘖,可提高有效穗、成穗率、实粒数、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多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单产7.88 t/hm2,比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增产7.69%,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平均单产7.72 t/hm2,比常规翻耕增产5.47%。  相似文献   

12.
缓释复合肥对免耕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免耕直播条件下,水稻施肥明显不同于翻耕移栽,肥料撒施在土壤表层,流失、挥发严重,利用率低,而采用少量多次施肥,又消耗人力.通过对缓释肥料在水稻免耕直播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使用缓释肥料具有提高免耕稻田土壤有效氮的含量16~45 mg/kg,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增加每穗粒数和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雅苒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雅苒大量元素水溶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率,增加水稻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增产32 kg/667 m2,增产幅度达5.37%,平均增加经济效益74.68元/667 m2。  相似文献   

14.
肖志强 《北方水稻》2010,40(2):33-34
通过对直播稻的产量、各时期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寒地水稻折衷直播产量7 500 kg/hm2的理想生育和产量构成为:总粒数36千粒/m2,穗数520穗/m2,穗粒数70~75粒/穗,成熟度80%~90%,千粒重25~26g,分蘖盛期的茎数645株/m2,其出苗数为210株/m2。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2004~2011年(2007年除外)共7年中稻区试的120个中籼稻品种(中熟组31个,迟熟组89个)试验数据为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穗实粒数有密切的正向关系;中熟组在保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通过扩充源库,同时增加粒重和穗粒数可以达到增产目的;迟熟组通过适当减少穗数,提高粒重或增加穗粒数可以达到增产目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中稻产量结构模型可知:中稻中熟组、迟熟组每增加1单位(万穗)有效穗,产量分别增加21.681、17.124 kg/hm2,每增加1单位(g)千粒重,产量分别增加175.669、169.675 kg/hm2,每增加1单位(%)结实率,产量分别增加173.66、63.347 kg/hm2,每增加1单位(粒)穗颖花数,产量分别增加28.16、35.713 kg/hm2。  相似文献   

16.
群科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刺激幼苗生长,促进秧苗素质提高,使有效分蘖、穗数、粒数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群科各处理性状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群科4000倍液浸种与常规对照施保克处理相比增产稻谷462kg/hm2,增产率达10.7%,增效695元/hm2,增产增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紫两优737、野香优699和野香优676等3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免耕直播、翻耕直播和人工插秧(CK)3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其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测算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以期找到适宜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与人工插秧相比,直播栽培的生育期缩短7~10 d,株高下降7.1%~16.3%,有效穗数增加53.2%~77.8%,每穗总粒数减少27.3%~34.0%,产量显著下降2.6%~8.8%,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和翻耕直播在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免耕直播的收益最高(10 872.0~28 770.0元/hm2),翻耕直播的收益排第2位(9 064.0~26 700.0元/hm2),人工插秧的收益最低(7 580.0~25 410.0元/hm2),免耕直播和翻耕直播的纯收入分别比人工插秧高13.2%~61.4%和5.1%~30.8%。综合比较3种栽培方式,免耕直播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增效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氮肥增效剂增产效果明显,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增加。添加双氰胺的增产效果最好,产量达到7982.8 kg/hm2,添加氢醌和复合增效剂的产量分别为7922.9和7892.2 kg/hm2,增产幅度在4.95%~6.15%之间。氮肥增效剂增加水稻养分含量和积累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22%~8.44%、3.87%~7.40%、2.90%~8.72%。添加双氰胺的氮钾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64.21%和48.45%。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螯合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为新型肥料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在辽宁盘锦大洼县西安镇上口子村进行田间水稻小区试验。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螯合肥对水稻的株高、每穴穗数、穗粒数、秕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有明显影响。其中施用螯合肥的水稻比施用复合肥和对照处理穴穗数分别增加2.67株和4株,穗粒数分别增加5.67粒和13.67粒,结实率分别增加1.10%和5.03%,千粒重分别增加3.4%和5.2%。小区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3 kg/667 m~2和49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3.15%和6.95%,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免耕覆草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覆草旱作、免耕裸地旱作和免耕水作3种栽培方式对晚稻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草旱作水稻产量与免耕水作差异不大,但两者明显高于免耕裸地旱作。与免耕裸地旱作相比,免耕覆草旱作明显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穴总粒数。免耕覆草旱作水稻可获得与免耕水作相当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与免耕水作相比,免耕旱作显著降低抽穗期水稻功能叶叶面积。与免耕裸地旱作相比,免耕覆草旱作明显提高灌浆期水稻总根长和根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